解析安切洛蒂是如何反超瓜迪奥拉的
我其实能够理解很多瓜的粉丝看不上安切洛蒂的理由。因为比起出道即巅峰的瓜来说,安切洛蒂的进化期未免太长了,长到直至今日我也不确定这就是安切洛蒂的完全体了。因此截取安切洛蒂漫长执教生涯的很多片段,都很容易证明当时的安切洛蒂不如巅峰的瓜。我会梳理一下安切洛蒂的成长史,并顺便说明,为何今天的安切洛蒂要强于瓜迪奥拉。
我不准备说帕尔马——尤文时期的安切洛蒂,一方面是我自己也不算太了解这过于久远的历史,另一方面我认为此时安切洛蒂的理念还远没有成型。举一个简单例子,安切洛蒂回忆曾经以自己的阵容当中不设9号半为理由拒绝了巴乔的加盟,并深感当时的自己太不成熟。
也许是出于贝卢斯科尼的压力,也许也有对早期执教经历的反省,从米兰时期开始,安切洛蒂就形成了他践行至今的核心理念,让天才球员们用他们最舒服的方式组合在一起踢球。由此,他把舍瓦和卡卡培养成金球,让因为体格原因在前腰位置不得志的皮尔洛后移成为一代中场大师。并获得了看菜下饭和老好人这样的标签,正式进入一线名帅行列。
但是这个阶段的安切洛蒂,有非常多的硬伤,导致他获取荣誉的效率并不够高,这也是很多人非议他的地方,主要有这几点。第一,他的训练强度不够高,这使得他的球队的体能储备不算特别充足。第二,他本人的性格过于随和,缺乏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狠劲。第三,他的临场指挥反应不够快,变阵和调整不够果断。第四,他的体系对战术纪律性要求相对不够严格,因此联赛稳定性有些问题。
这几个因素叠加作用,让安切洛蒂的米兰时期充满了惊吓。因为球队体能状况一般,因此在面对体能瓶颈期的猛烈打击时有相当的脆弱性,而他本人相对迟缓的临场和不够决绝的性格则放大了这种突发情况对球队的冲击,甚至表现为束手无策。这使得此时的他在顶级主帅中的逆风能力数一数二的软,也许与欧冠当中的瓜堪称卧龙凤雏。超级拉科的里亚索和奇迹红军的伊斯坦布尔,本质上就是这些因素爆发的结果。这样的名场面给人的印象过于深刻,相当严重的损害了安切洛蒂的声名。在许多人看来,一个联赛不够稳定,欧冠又动辄爆炸的主帅,虽有名帅之名,但实则份量不够。
但米兰时期留给安切洛蒂最珍贵的礼物是06-07年的欧冠之旅,因为这让安切洛蒂领悟了年龄结构偏老的球队要怎样合理的分配体能,调整比赛强度,怎样在有限的发力回合中围绕着超级巨星做战术搭配打出最大的效果。我认为该年的欧冠,极大的深化了安切洛蒂对体能,比赛强度,球员消耗,球场各个位置联动关系的理解。这让他在后续的执教中受益无穷。
因此,在切尔西时期,那支铁血蓝军已经开始全方位老化的情况下,安切洛蒂用他领悟到的那一切,让这些老男孩时隔四年再度捧起英超冠军奖杯。尽管被阿布羞辱性的在大巴车上宣告下课,但是安切洛蒂还是赢得了那些年除了穆里尼奥谁都不甩的切尔西队委会的尊重。他们设宴饯别安切洛蒂,并高度肯定了他的贡献,这让他觉得自己的蓝军生涯还很不错。
同不够专业的卡塔尔财团的相处并不愉快,安切洛蒂的巴黎生涯可以着墨之处不多。我完全同意,截止到安切洛蒂的巴黎生涯结束,安切洛蒂确实还明显不如瓜迪奥拉。那个时候,他还没有太强烈的战术标签,远不能同传控宗师的瓜比战术造诣;他硬仗气质偏软,而瓜还没有给人留下整活的印象;他获取荣誉的效率不高,远不能同出道即巅峰的瓜相比。而现在回过头去看,安切洛蒂那时已经走过了他执教生涯的60%,年龄已经与今天的瓜相当,也无怪乎许多瓜的粉丝有一种不知是有意无意的刻板印象,认为安切洛蒂只是个熬资历的平庸之人。确实,一般人很难想象这个年龄的教练还能获得什么突破性的成长,开始走下坡路倒是更符合逻辑。然而,攻守易势,正是从这一刻开始。
看菜下饭和老好人是褒义还是贬义,这还真的很难说。当这个词与安切洛蒂联系起来的时候,无数的泛传控粉和瓜粉会异常不屑的说,那不就是个没什么战术思想,更没有理想主义,只知道抱球星大腿,死艹主力,带着豪华阵容也夺不了几个冠军的安猪吗?然而,从另一个角度说,所谓看菜下饭,是不是意味着安切洛蒂接手一支球队之后,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摸清球队原有体系的逻辑基础和设计思路,并弄清楚与核心球员特点之间的联动关系。那么仔细想想,拥有这种对战术体系迅速而深刻的洞察力,难道不是天赋异禀的奇才吗?有这样才华的人,怎么可能缺乏战术造诣,只不过是他把球员们放在第一位,而隐藏了自己的角色而已。
我认为皇马一期的安切洛蒂被过于低估了,实际上正是这一时期,安切洛蒂完成了对瓜迪奥拉的反超。他和瓜迪奥拉在战术创新上的竞争中获胜,在道的层面已经超越了瓜,至于13-14赛季的欧冠半决赛的胜负,实际上只是这种竞争的结果体现在赛场上的一个很小的侧面而已,我并不准备重点提到。
安切洛蒂和瓜迪奥拉在13年同时面临一个重大的历史机遇,那就是在高位逼抢时代,怎样完成不同足球风格的融合,从而将瓜开启的这一轮战术变革,推向最高潮和最终完成。这是超越了比赛胜负,纯粹战术层面的竞争,也是上升到足球发展方向的路线之争。
在这场竞争中,瓜在起点处占据了明显的身位优势。论球队实力,13年的拜仁是三冠王,而13年的皇马颗粒无收,论任务完成度,海因克斯已经初步将高位逼抢整合进传统德式足球的体系中,瓜不是从头开始,而是有一个相当不错的基础,而安切洛蒂则面临抛弃穆里尼奥防反体系,打造进攻足球的要求,这不仅是从零开始,甚至还要推倒重建,论其高层的支持和专业性,安切洛蒂回忆自己更像是中和穆里尼奥时期咄咄逼人的和平主义者,而瓜则是被拜仁高层给予了改革德国足球的厚望,而不管弗洛伦蒂诺是多么杰出的管理者,在足球上的专业性,远不能和贝肯鲍尔压阵之下的赫内斯和鲁梅尼格相比。加上瓜本人传控宗师的身份,怎么看都觉得这样的历史使命舍他其谁。
于是瓜用他传控至上的理念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他把哈维马丁内斯改造成后卫,把拉姆改造成后腰,把不符合他风格要求的曼朱基奇直接边缘化,风风火火的把他自己的理念从上到下的强硬灌给了拜仁。这种没有缓冲,言出法随的激进改革直接导致了不同足球风格直接强烈的免疫排斥。其结果则是惨淡的,不知有多少德拜球迷对拜仁失去的那三年至今咬牙切齿,而削足适履的勒夫在德国队的巅峰期险些被阿尔及利亚给闷死,而勒夫的东施效颦最后把他自己和德国足球一期玩成了残废。瓜迪奥拉面对如此重大的历史机遇,交出了一份一地鸡毛的不合格答卷。
安切洛蒂则完全是另外一个画风的行为方式。他回忆,他需要在贝尔来到的情况下在阵容中容纳迪马利亚,同时也需要激活上一个赛季表现一般的莫德里奇,因此他的所有工作都是围绕着解决具体问题而展开的,没有刻意的偏执,无心插柳反而一路生花。回撤到中前卫的迪马利亚和在后场掌控球权的莫德里奇,补全了阿隆索速率缓慢,害怕逼抢的技术短板,在面对逼抢时极为强韧,还能在高对抗的极端情况下保证向前传球的质量(天使的插花脚和魔笛的外脚背),我愿意将这个中场组合称为初代典礼中场,而穆里尼奥留下的以最短路线直击球门的反击思路则被安切洛蒂全盘采纳,并衔接到摆脱高位逼抢后的下一步进攻发展中。而各项竞技素质都出类拔萃,能跑能跳,飞天遁地,脚下技术也相当高的BBC组合则给了皇马两翼齐飞,高举高打的阵地战选择。安切洛蒂只是想要设计一个阵容,希望最大化BBC的技术特点,马塞洛和卡瓦哈尔的助攻能力,激活魔笛,容纳迪马利亚,保护阿隆索,未必想过风格融合的宏伟目标。然而,这个体系一旦成型之后,可以在比赛中用传控调动对方体能,吸引对方逼抢,为己方创造战机,而一旦战机出现,则用闪电快攻的反击间不容发的向对方要害猛击,而如果对方进入龟缩状态,则利用边中结合的强大冲击力配合中场枢纽的转移调度,源源不断的重击对手。于是,瓜氏传控,北方足球冲击和意式防反融会贯通,挥洒自如,每一种都是追求胜利的可靠手段而非目的。就这样,安切洛蒂举重若轻的完成了万流归宗的历史使命,这支高位逼抢时代战术集大成者的皇马,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整个时代的王者。安切洛蒂创造的这套运转体系,让球队受益十余年,带来了6个欧冠冠军。
这样的竞争结果,将传控足球的先进性和普世性证伪,决定了足球发展的正确方向,雄辩的证明了安切洛蒂的无我之道要更高于瓜迪奥拉的传控之道。比起兀兀穷年的执念带来的画地为牢,唯有道法自然的洒脱才能达到君子不器的至高境界。
然而无可讳言,虽然这一时期安切洛蒂在战术层面的厚积薄发使他脱胎换骨的进步,然而我前面提到的几个硬伤仍然在制约着他的上限。在威斯特法伦球场面对疯狂反扑的多特蒙德,若不是卡西利亚斯的高接抵挡,他险些重蹈里亚索的覆辙,在里斯本光明球场面对马竞的领先和强硬,若不是拉莫斯的一锤定音,他又会以无功而返的悲情形象留在欧冠的历史中。而下一个赛季,在主场被沙尔克弄得手忙脚乱已经非常难看,而终于在面对尤文的半决赛中,皇马在体能瓶颈期被阿莱格里抓住机会直接带走,就此结束了安切洛蒂的皇马一期。
在拜仁,那不勒斯和埃弗顿的辗转,进一步磨砺了安切洛蒂的无我之心,也让他释怀了当年替弗洛伦蒂诺背锅下课的往事。追寻着过去的美好记忆,安切洛蒂在自己执教生涯的最后一站达到了个人的最高峰。在皇马二期,他过去的短板被皇马的团队配置一一补全,实乃天作之合。
前面提到过的,安切洛蒂训练量偏小,导致球员体能不足,硬仗可能断电的问题。恰好此时,皇马有一位最为杰出也最为严格的体能教练平图斯,补上了这方面的缺失。安切洛蒂的临场反应相对不够快,调整不够及时,然而五换时代的到来,将临场调整拆分成常规体系和备用体系之间的切换,充分发挥了安切洛蒂捏合体系,静态布阵水平的高超,而规避了他临场反应的不足。因此,比起三换时代,调整空间有限,对主帅的魄力和决断力要求极高所带来的困难,五换时代,安切洛蒂只需要打造两套体系,看准体能消长,适时切换即可。五换时代,对许多曾经以临场果决著称的主帅算得上史诗级削弱,而安切洛蒂却是版本加强的受益者。于是,安切洛蒂早期硬仗偏软的客观因素已经解决。而以本泽马,魔笛,克罗斯为代表的经历过欧冠三连冠王朝的老传奇们,在面临自己人生大赛最后一舞的时刻,爆发出了惊天动地的能量,并将这种永不言弃的冠军之心通过22,24两年的欧冠薪火相传的交给了如维尼修斯,巴尔韦德,罗德里戈和贝林厄姆这样的新生代。由于安切洛蒂的道就是以球员为中心,两代勇气超绝的冠军球员将他们的心气化成了主帅的力量,就此不可阻挡。
相比于以无我之境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的安切洛蒂,出道即巅峰的瓜则一直困在自己传控至上的执念里小修小补,这远不足以让他完成蜕变,这里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即为什么瓜在欧冠淘汰赛中总是那么软?
我认为瓜对足球的理解有几点前提:
1.足球比赛应该遵循严密的逻辑,存在必然性的客观规律。偶然性因素是不应该存在的,作为教练必须尽量排除偶然性。
2.足球比赛的本质是足球理念的较量,理念先进者必然战胜理念落后者,不应该有例外,而战术体系则是足球理念的具体体现
3.如果理念不能以战术体系的方式体现在球场上,那就等于没有理念,则一定失败。
需要考虑体能分配,犯规控制,伤病管理等因素的漫长联赛,具有某种程度的点到为止的切磋性质。在这种规则下,瓜由于更严格的战术纪律性带来了更高的稳定性,配合阵容实力的优势,是独一档的强。然而,有进无退,有我无敌,狭路相逢,拳拳到肉的欧冠淘汰赛则全然是另一种思维方式。在这里,极高的比赛强度和运用到极致的战术针对很容易让你的理念和体系在极大限制下无从施展,这就离开了瓜的舒适区。面对这样的问题,瓜的职业生涯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反应。
第一阶段,不知所措
这一阶段主要集中在巴萨时期。彼时瓜尽管已经确定了自己的足球之道,然而作为主帅经验还太缺乏,甚至会有一些常识性的失误,比如说全场比赛都不换人。
这一阶段典型的名场面就是2009年的斯坦福桥,瓜提前去恭喜希丁克切尔西晋级决赛。这完全反应了瓜当时的真实心态,他根本不相信当时全场被动的巴萨有能够翻盘的可能性。然而话音未落,伊涅斯塔已然绝杀破门。作为主帅,洗怒形于色,且率先投降,是相当低级的错误,结果是好的改变不了这一点,何况也有结果不好的时候。
第二阶段,甩锅卸责
这一阶段主要是拜仁时期,这个时期瓜的认知是有负面因素阻碍了自己理念的落地,因此坚决清除。
于是惨败给皇马,锅被甩给了小猪带头要求回复海因克斯的战术,将小猪和曼朱基奇撵走。被巴萨淘汰则归咎于伤病管控不利,因此施压拜仁解雇了功勋卓著的神医沃尔法特。第三年败给马竞,又传出了他不满穆勒踢丢点球的传闻。然而事实是,解决了他眼中的负面因素并没有让事情好转。
第三阶段,整活
不知道是不是曼城管理层都是瓜的朋友,他当成了自己的事业经营,总之这一阶段他不再刀口向内,而是寄希望于自己的战术创新能力能够出其不意,避免自己被战术针对。
一个相当典型的例子发生在20-21赛季的欧冠决赛,由于当赛季曼城与切尔西的各项交锋成绩都不理想,瓜认定用常规战术对付不了切尔西,于是直接整活,摆了一个无锋阵,后腰只放了一个京多安。结果,他在曼城的第一次欧冠决赛惨淡收场,骂声一片。
第四阶段,以我为主
既然整活不但没有效果反而只有反效果,瓜也就放弃了,干脆以我为主,爱咋咋地。
当然,这其中,曼城收获了队史第一座欧冠奖杯。但是,这意味着瓜治好了自己在欧冠的软骨病吗?我不这样认为。
22年在伯纳乌的突然死亡,24年在伊蒂哈德的无可奈何,以及刚刚发生的淘汰赛附加赛,如同不战而降一样的闹剧,即使不谈这些,23年的欧冠决赛,曼城僵硬紧张的表现也让本来强弱分明的比赛心惊肉跳。
归根结底,瓜总是试图绕过一个问题,你的理念,你的体系,如果在高强度对抗下无从施展,你怎么办?瓜的所有努力,都是在避免这件事的发生。如果发生了,在他的认知里,就理应失败,无法拯救。一个人纵有通天之能,也不可能做成他自己内心中已经放弃,认为自己绝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而在瓜本人已经放弃的情况下,他手下那些已经被规训成战术板上棋子的球员,又能如何呢?这就是瓜的道给他自己的画地为牢。
ouyuyihou
· 上海我个人认为安胖最强的有两点,第一心理素质好,第二培养了个好儿子。看其他教练殚精竭虑抓耳挠腮头发掉光,安胖本身就不内耗,再加上儿子能干足以分忧。教练界有第二个小安切洛蒂吗?我看没有,所以小安切洛蒂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银鞍照白马77
· 上海都比瓜秃强就是了,欧冠被安切洛蒂淘汰四次,一共交手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