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特篮球之路专辑——「现实,有时只是因为不敢做梦!」从二轮秀意外变成勇士禁区解答的 Quinten Post

avatar
关注

新人中锋 Post 在勇士队崭露头角,三分火力弥补禁区不足,表现亮眼,降低球队对明星中锋的需求,也为球队内线重建带来希望。

当本赛季的交易截止日过去时,传得沸沸扬扬的 Nikola Vučević 并没有降临金州勇士。虽然换来了顶级前锋 Jimmy Butler,但是过往被认为过于矮小的禁区却没有在这个交易日得到实质的改善。

这代表勇士想要放弃内线补强了吗?可能并非如此!而是他们发现,能够解决问题的人,其实早就已经在队上。

而他,就是今年选进来的新人 Quinten Post。

2025年2月22日,在对阵国王的比赛中,Post 用一场9分、5篮板、3记三分的表现,帮助勇士以132比108大胜,这不仅是勇士在交易截止日后近五场比赛的第四胜。更重要的是,这是 Post 的父亲 Arjen 首次从荷兰远道而来,亲眼见证儿子站在世界篮球的最高舞台。

「这对我来说意味着一切。」 「自从我被选秀以来,他一直没能来看比赛。」 「我只想着『他能亲眼看到这一刻真是太棒了。』」

从阿姆斯特丹的街头到 NBA 的聚光灯下,Post 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胜利,也是勇士在内线重建中的一抹亮光。

从阿姆斯特丹到美国的篮球旅程

2000年,在美国印第安纳的 NBA 赛场上,一名荷兰巨人 Rik Smits 正穿着熘马的球衣,完成他职业生涯的最后一舞。那个赛季,熘马杀入总决赛,但最终仍不敌湖人,错失冠军,让 Smits 12年的熘马生涯,留有一丝遗憾的结束。

同一年,远在 Smits 家乡的荷兰,另一位未来的 NBA 球员诞生了——他就是 Post。

在阿姆斯特丹这座足球至上的城市,运河边的街道上回荡着球迷的欢唿声,却鲜少听见篮球的拍击声。Post 的父亲也是一名业余足球员,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Post 从小的梦想始终是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至少在 11 岁,篮球闯入他的生命之前是这样。

「我一直很有竞争心,但那时候还没什么天赋可言。」

Post 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不同于许多在 NBA 打拼的欧洲球员,自小就展现出超凡的天赋。Post 在11岁接触篮球时,基本上是个零基础的素人,这让他早期在俱乐部时,一直都待在二队甚至三队。

除了技术上的缺陷,Post 在身材上也发展的比同齡球员晚。15岁的时候,Post 的身高为190公分,这在大多数人眼裡已经是相当高挑的身材,但是在全世界男性平均身高最高(约183.8公分)的荷兰,这样的身高仅仅是比正常的荷兰青少年再高一点而已。

「我敢说,这届选秀裡没有哪个内线球员的投射能力比我更好。」 「这都归功于我发育得晚。」 「我们那时候还是小孩子,身上根本没什么肌肉。」

身高不足、技术受限,让 Post 早期的篮球之路充满挫折。无法冲击禁区的他,大多只能在外线投篮、传球,这种局限感一度让他萌生退意,甚至在 U16 队时选择暂别篮球长达一年半。

然而,命运似乎另有安排。当他暂时抽离赛场,身体却开始迅速成长。到了 18 岁,Post 的身高已经飙升至 204 公分。更奇妙的是,青少年时期累积的投篮基础此时也发挥作用,让他蜕变为一名能裡能外的全能长人。

这场蜕变重新点燃了 Post 对篮球的热情。他带领所属俱乐部夺下 2018 年荷兰全国 U18 锦标赛冠军,站上巅峰的同时,一个更远大的梦想也在他心中悄然萌芽——他想闯进 NBA。

在这段路程中,父亲与俱乐部前主席 Roel van de Graaf 成了他的支柱。「他们让我相信,NBA 不是遥不可及的幻想,」 Post 在接受访谈时说道,「荷兰人总说自己很现实,但有时候我们只是不敢做梦。」

然而,要踏上 NBA 舞台,仅凭荷兰的篮球环境远远不够。Post 因此拟定了一个计画:先前往美国大学篮球体系,在高强度对抗中磨练技术与身体素质,为挑战 NBA 选秀做好準备。

所以即使收到西班牙劲旅巴塞隆纳的邀约,他仍毅然选择投身 NCAA,加入密西西比州立大学,将这裡视为逐梦 NBA 的起点。

从大五生变成二轮秀

在密西西比州立的前两年,Post 的路途并不平坦。场均不到9分鐘的出场时间,数据平平,让他几乎隐没在队中。

2021年,他转学至波士顿学院(Boston College),开始展现潜力。大四赛季(2022-23),他场均15.1分、5.6篮板、1.5助攻,投篮命中率53.9%,三分命中率42.3%。这一年,他从替补成长为先发,技术逐渐成熟,尤其是拥有三分投射的能力开始成为他的招牌,也让球探开始注意到这位荷兰来的高炮台。

「越来越多的 NBA 球探前来考察,经纪人也打电话给我。」 「但我也听到别人觉得我还可以更好,这成为我打第五个赛季的原因。」

得益于 COVID-19 带来的额外资格,Post 决定再打一年提升自己的选秀顺位与技巧,这也让他迎来爆发的球季。大五球季(2023-24),Post 场均17.0分、8.1篮板、2.9助攻,投篮命中率51.4%,三分命中率43.1%,不仅成为队中的核心,更荣膺 ACC 最进步球员并入选 ACC 第二队。

其中,本就是优势的投射能力更加亮眼,据统计,他是该季少数达成50/40/80(两分、三分、罚球命中率)的7呎球员之一。这让人不禁想起 Smits 当年的内外兼修,只是 Post 又将三分投射推向了另一个层次。

「当然,这很糟糕,因为我太想证明自己。」 「但他们其实也看过我很多的影片,所以这不算世界末日。」 「他们之所以找我来,代表他们对我是有兴趣的。」

选秀前,Post 走遍美国,与多队会面,希望自己能引起 NBA 球队的兴趣。因为他虽然拥有外线能力,但绝非是能像射手般接球跳投,他的投篮机制比较偏向定点投射,这稍微限缩了他的战术价值。

防守端的挑战更为严峻——缺乏爆发力、横移速度偏慢,使他难以融入现今主流的换防体系。再加上 24 岁的年齡,在选秀市场上显得稍长,即使拥有四年大学累积的战术素养与策应能力,Post 仍得不断参加试训,证明自己有站上这个舞台的资格。

然而,命运再次给他出了一道难题。在波特兰拓荒者的试训中,他不慎拉伤小腿,错失后续多支球队的试训机会。即便如此,Post 依然保持乐观,坚信自己能在选秀中找到一线生机。

「金州勇士会选择你,但另一队对你也有兴趣。」

选秀夜,Post 和女友在波多黎各家中守着直播。当萤幕上出现自己的名字,在第 52 顺位被选中时,他激动落泪。然而,当他兴奋地打电话告诉父母这个喜讯,父母问他究竟是被哪支球队选上时,他却一时答不上来。

那年的选秀格外混乱。原本握有第 52 顺位的是勇士,但在选秀开始前将籤位交易给雷霆。雷霆选中 Post 后,随即将他送往拓荒者,随后勇士又透过现金交易买回这枚选秀籤。虽然选前经纪人曾透露勇士对他高度感兴趣,但 Post 直到收到勇士总教练 Steve Kerr 的简讯,才终于确定自己真的被勇士选中。

不过,当时没人相信,这个二轮选进、天赋有限的新秀,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融入勇士的体系之中。

内线问题的意外解答

在签下双向合约后,Post 开始在勇士旗下的发展联盟圣克鲁斯勇士磨练。在那裡,他迅速展现统治力,场均出战29.7分鐘,贡献21.7分、11.7篮板和2.8助攻,三分命中率42.5%。

而这时,勇士的内线问题,给了他被推上火线的机会。

勇士当前的中锋选项,大多是以 Kevon Looney 和 Trayce Jackson-Davis 为主,再加上 Draymond Green 客串小球中锋。虽然在防守和篮板方面有稳定贡献,但 Looney 和 TJD 几乎没有三分投射能力,缺乏拉开空间的中锋,导致压缩了球队的进攻选项。

另一方面,三人的身材都不满7呎,对抗更高大的内线时(如Domantas Sabonis或 Jokić)容易吃亏。这种阵容虽然灵活,但在篮板争夺和内线防守上存在天然劣势。

而 Post 的身高与投射能力,正好填补了这两项问题。

「他从发展联盟上来后,进步很快。」 「他带来了不同的风格,这是一种奢侈。」

总教练 Steve Kerr 也对将 Post 拉上的决定抱持肯定,更认为除了上面两项优势之外,Post 的策应与球商能让他更加适配勇士复杂的传切体系,纵使他的上限不会很高,但成为像前辈 Smits 那般扎实好用的蓝领中锋,是大有可为的。

此外,Stephen Curry 也对这名新秀给予好评。在一次赛后採访中,Curry 说:「Quinten 的投射能力让防守者很难应付,尤其是当我在场上跑动时,他能拉开空间,让我有更多机会出手。虽然他还在适应,但你能看到他的潜力。」

Curry 还提到了一场训练中的故事:「有一次我们对练,他连续投进了三个三分,我开玩笑说,『你这样我压力很大啊!』但说真的,他的那种身高和射程,是我们体系裡很稀有的。」

这些话不仅肯定了 Post 的技术,也显示了他如何融入勇士的核心战术。这些好表现,也让勇士转正了他的合约,甚至在不知不觉间,降低了他们对于先发中锋的迫切需求。

截至2月22日,Post 已出赛18场,场均8.6分、4篮板、1.7助攻,三分命中率43.5%。虽然 Vučević 的数据诱人,但34岁的年齡和护框短板让代价过高。相比之下,Post 以低成本提供了类似功能,尤其在 Butler 加入后,他的空间拉开能力更显珍贵。

「进入NBA很难,但留在NBA更难。」 「我只是要尽我所能成为最好的球员。」

严格说来,Post 起初并不是勇士计画中的主角,但他却从发展联盟崛起,逐渐成为内线的支柱之一。

当年,因为 Smits 的灌篮能力,被人戏称为「The Dunking Dutchman」(暴扣荷兰人),而 Post 的绰号借鉴了这一传统,但用「Swishing」取代「Dunking」,凸显他与Smits的不同:他不是靠内线暴扣,而是以外线投射定义自己的时代,成为在浪花大哥旁的「The Swishing Dutchman」(飞射荷兰人)。

虽然还没有经歷过季后赛的考验,但无论未来如何,这位 The Swishing Dutchman 已在 NBA 写下属于自己的篇章,而他的光芒,才刚开始闪耀。

勇士专区近15场比赛湖人的防守效率为106.4
发布于上海阅读 40724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阿伟看篮球楼主

· 上海

一直梦寐以求的角色,中锋三分神射手。波斯特

亮了(51)
查看回复(1)
回复
discusser-avatar

勇士什么时候赢场球啊

· 上海
阿伟看篮球一直梦寐以求的角色,中锋三分神射手。波斯特
收起

主要他不像怀斯曼那么爱瞎jb运,有机会就传,没机会就该合球合球,看着脑子比怀斯曼正常多了

亮了(24)
查看回复(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