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讨论纳塔文化的时候,我们正在讨论什么?
纳塔参考了美洲文明这个说法,其实是局限的。
所以当我们在讨论纳塔考据的时候,我们正在讨论什么?
纳塔的底层设计应该是大量参考了
一、阿兹特克文明,阿兹特克神话的十三重天
其中比较重要的
1.月之天——Meztil和Tlālōcān:梅兹特利和特拉洛坎,月与云运行之处,月神梅兹特利和雨神特拉洛坎等神的住所,此处的四个角落分别有一棵巨树,支撑着上部超世界(天堂)与下部地下世界(冥界)与尘世(Tlaltícpac)的分离。
这里对应着流泉之众梅兹特利和花羽会的特拉洛坎。
另外,在阿兹特克神话中,花羽(Xōchiquetzal)是一位与生育、美丽和爱情有关的女神,阿兹特克民间口传的大洪水故事中,她也是幸存下来的人类夫妻中的妻子。
2.星之天——Citlalcuauhco: 意为群星运行之地,是银河的创造者——星星女神(Citlalicue)与其配偶Citlaltónac统治之地
这里有许多星座之神
Citlaxonecuilli:北斗七星
Citlatlachtli:猎户座阿兹特克星座
Citlalcólotl:天蝎座主体
Citlalozomahtli:位于仙王座,小熊座和天龙座星区的阿兹特克星座
Citlalmiquiztli:位于人马座和南冕座星区的阿兹特克星座
Citlalhuitzilin:位于天鸽座和天兔座星区的阿兹特克星座
Citlamazatl:位于天炉座和波江座星区的阿兹特克星座
Citlalolli:对应狮子座的阿兹特克星座
Citlalcuetzpalli:飞马座四边形(秋季四边形)
Citlaltécpatl:位于天鹤座和南鱼座星区的阿兹特克星座
Citlalxonecuilli:位于英仙座和御夫座星区的阿兹特克星座
Tianquiztli:昴宿星团
Centzon Mimixcoa:北方群星
Centzon Huitznáhuac:南方群星
所以,茜特菈莉(Citlali),在阿兹特克人的语言中,就是星星的意思。(其实她一直给我一种很浪漫的感觉)
3.日之天——Tonatiuhtlán:是太阳运行之处,太阳神托纳蒂乌统治着这里。白天结束后,太阳神落入这里,从而进入地下世界(冥界)米克特兰(Mictlān)
而纳塔神之眼的形状,部分参考了托纳蒂乌的形象
4.荆棘天——Huitztlán:维茨特兰。是太阳神往返日夜的必经之处,也是金星之神(Tlāhuizcalpantecuhtli和冥界犬神Xólotl的住所,相传金星之神试图投掷标枪攻击托纳蒂乌,却反被太阳神的箭射穿了眼睛。
荆棘天——Huitztlán对应着悬木人维茨特兰
5.磨刀天——Nanatzcalóyan:那茨卡延,大意为“(黑曜石刀)吱吱作响的地方“,是冥界之主米克特兰特库特利(Mictlāntēcutli)及其配偶死之女神米克特卡西瓦特尔(Mictēcacihuātl)在天上的居所,也是暴风雨爆发的之处。
而回声之子的部落名即是那茨卡延
6.也是在磨刀天,烟谜主米克特兰(Mictlān),取名自冥界之主米克特兰特库特利(Mictlāntēcutli)。
而在英语中,烟谜主Masters of the Night-Wind。Night-Wind,夜之风,对应烟雾镜的一个称号Youalli Ehécatl,其在纳瓦特语里的意思就是"夜晚之风",表示被视为是“隐形之神”的烟雾镜,所代表无处不在的黑暗。
所以烟谜主还糅杂了——第六重天:黑神天(Ilhuícatl-Yayauhcuauhco)
黑夜从这里向四方延伸,夜之主烟雾镜特斯卡特利波卡(Tezcatlipoca)统治这里,在博尔吉亚抄本中,烟雾镜的形象是黑身、黑脸。
7.红神天,希乌特库特利。阿兹特克文明中的红神天,是红色之神的住所,居住着火神希乌特库特利和火山之神蝉提科,希乌特库特利对应着修库特尔,纳塔火龙王、焰主
8.神动天——Teteocán
意为“诸神移动的地方”,也是创造世界的四位特斯卡特利波卡的居所:
特斯卡特利波卡("烟雾镜",Tēzcatlipōca):黑色特斯卡特利波卡
魁札尔科亚特尔("羽蛇神",Quetzalcōātl):白色特斯卡特利波卡
维齐洛波奇特利("左蜂鸟",Huītzilōpōchtli):蓝色特斯卡特利波卡
希佩托特克("剥皮主",Xīpe Totēc):红色特斯卡特利波卡
神圣而永恒之处,诸神在此出生、转变、重生,并将自己的不同化身投射到其他地方,由此才出现了神话中的多彩多样的神明群体。
而特特奥坎正是沃陆之邦的部落名
再辅以
二、玛雅文明
1.某些地名
(1)图兰大火山:取自纳瓦特尔语:Tōllān,托兰
是不同中美洲的传说中代指神话起源地的名称,在基切人(一支建立于危地马拉高地的玛雅文明后古典时期的文明)的史诗《波波尔 · 乌》中,就描述到,当第一批玛雅人的祖先被神创造时,他们就聚集在有七个洞穴的托兰,再那里蒙受神恩并习得神圣的语言。
在历史上,托兰曾是两代古都的名字,其一是特奥蒂瓦坎(Teotihuacan)文明(公元前200~公元750);二是其后继者托尔特克(Toltec)(公元 950 年~1168 年),首都称为图拉(Tula),也被认为是 Tōllān 的一种变体。这两代文明在古代中美洲创造了繁荣灿烂的文化,作为后来者的阿兹特克文明亦深受二者影响,继承吸收了他们的文化遗产,这是后话。
另外Tōllān的实际意义也是阿兹特克人对人口密集的大城市的统称。
2.楚汶市集:Chuwen Fair,也就是冒险家协会那里
Chuwen 一词源自玛雅文化,在玛雅人使用的「卓尔金历」中,Chuwen则是二十个日名符号的其中之一。
玛雅人相信每个卓尔金日都有其所影响事物的象征,还有被称为「日期保管者」的祭司通过研读卓尔金历来占卜个人未来。而这里 Chuwen 象征的对象是「吼猴」,代表了巨大的创造力以及生命中的无限可能,对于商人们而言这自然是美好的寓意。
3.帕克斯神庙:Temple of Pax
Pax 是玛雅人使用「哈布历」中的一个月名符号,代表每年的第十六个月。而 Pax 符号则意味着是种植时间
2.部分角色
(1)基尼奇:来自古典玛雅语K'inich,意为太阳,在古典时期被广泛地用作城邦君主的头衔。
阿乔(Ahau):古典玛雅语中Kʼuhul Ajaw,意为神圣的君主,是有着杰出功绩的城邦君主的头衔。
玛雅太阳神K'inich Ahau,就是基尼奇和阿乔的名字相加。
(2)希巴拉克(Xbalanque):玛雅神话《波波尔 · 乌》中双胞胎英雄之一的希巴兰奎。
(3)盗火贤者瓦萨可拉胡巴肯(Waxaklahun Ubah Kan):古典玛雅文明对羽蛇神的称呼,在古典玛雅语中意为“战争之蛇”。
三、印加文明
1.地名
(1)浮土净界 Upper Sanctum
纳塔古称「哈南帕查」(Hanan Pacha),词源来自于「克丘亚语」(Quechua),克丘亚语是印加帝国(Inca Empire)使用的官方语言,因此也叫「印加语」
在古代安第斯哲学宇宙观中世界中有三个层次,分别是 Hanan Pacha(上层世界)、Kay Pacha(可感世界 / 人间世界)与 Ukhu Pacha(下层世界)。
Hanan Pacha 包含了天空、太阳、月亮、行星与星座,印加神话中太阳神因蒂和月亮女神玛玛基拉居住于此;
Kay Pacha 是人类和所有动植物居住的可感知世界,会受到上层和下层世界之间斗争的影响;
而 Ukhu Pacha 则是下层世界,居住着象征死亡的恶魔苏帕伊(Supay),但同时也是与新生命相关。
而浮土净界 Upper Sanctum,意为被藏起、门扉被合拢于半空的净土。
2.部分角色
(1)恰斯卡(Chaska):印加人对金星的称呼就是Ch'aska
(2)柯夏尼娜(Cochanina):出身于流泉之众的前代火神,她的名字由两位印加女神的名字拼合而成,她们分别是:玛玛·科查(Mama Cocha),海和湖的母亲
玛玛·尼娜(Mama Nina)“火之母亲”。
四、北美普韦布洛文化——北美古印第安人
1.部分角色
(1)卡齐娜(Kachina):是北美西南部普韦布洛文化:泛灵论信仰中的一种精神存在,名为克奇纳(kachina)
五、撒南非洲——约鲁巴文化,斯瓦西里文化,巫毒教
六、波利尼西亚文化
波利尼西亚语群(Polynesian languages):属于南岛语系 · 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
1.部分角色
(1)玛薇卡:源自新西兰原住民毛利人的女性火神Mahuika
(2)玛拉妮:穆阿拉妮(Mualani),瓦胡岛的同名夏威夷女酋长。
所以实际上,纳塔应该是参考了整一个[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周边的文明圈
大概先写到这里,有什么事情再补充吧
资料参考自维基百科,b站
HeyKong丶CYHM
· 湖南愿意花时间深挖的我都瑞思拜
sean12006
我记得当时就有分析说是综合了拉美,非洲和大洋洲的部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