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头是真请到高人了!揭秘无畏契约的商城设计
作为一个微氪党,甚至零氪党。我在玩LOL时只开免费的宝箱,玩原神只冲个小月卡,玩王者时连首冲都忍住没充,玩go的时候甚至不仅没充还赚了一点。但是自从我打开了无畏契约,拳头仿佛是对我使用了催眠软件,让我把钱包掏空换成了各种“神中神”皮肤。
从一开始只想着买一把刀皮,然后买一把主战皮肤,渐渐又想把每个枪皮都换成毕业皮肤,到最后一个皮肤会用腻,那就多买几个备用……甚至我充完钱还感觉很爽,觉得我赚麻了。
有可能最近的皮肤质量让我冷静下来了,我看着背包里只用过一次爆爆ak,不禁陷入了沉思。拳头到底用了什么方法让我,以及很多玩家不断花钱买皮肤。所以本篇文章我就来探讨一下瓦的商城设计体系,以及背后的心理机制。
无畏契约商城主要消费大致分为四种:通行证、新上市的套装、随机刷新的皮肤、R点。这套构成简直是拳头打拼几十年集大成之作,充分体现了老牌资本主义的可持续发展式竭泽而渔。只想买一把好皮肤,但是单价太贵了。买完一套皮肤,没有足够的R点升级,和贴图皮没区别。R点价格更是可怕,那只能去买通行证。这一套循序渐进的“诱导”流程,让玩家不知不觉把消费底线拉高。真能只忍住只买一个枪皮的,那真是毅力强大
每日商城简直就是个小型斯金纳箱,当奖励的触发条件随机且不可预测时,小白鼠会持续高频按压杠杆,形成“多做多得”的期待感。
很多玩家因为每日商城的刷新机制,每天早八都会打开某掌盟刮奖,看看自己今天能不能刷到“神中神”。简直和小白鼠一样,这种随机性刺激多巴胺分泌,使玩家陷入“下一次可能更好”的持续尝试里。尤其是玩家无法预判何时获得心仪皮肤,害怕“错过即等数月”,只能反复登录查看,形成“日常打卡”习惯,甚至游戏的日活也能疯涨。
参考Sensor Tower对同类游戏的分析,采用随机商城的游戏玩家日均登录率提升40%-60%。并且绝大数赚钱的游戏都采用了随机机制。
每日刷新的设计很是厉害,但是在夜市面前还是小巫见大巫了。夜市更是玩家的钱包收割机。每次夜市仅开放2周,而且每赛季重置,利用“限时机会”触发玩家的错失恐惧,迫使玩家为避免后悔而快速决策。我相信很多玩家都有过冲动消费的行为,两周时间不短,但也足够让玩家开始害怕错过。
而且每个玩家的夜市折扣皮肤不同,营造“专属优惠”错觉,折扣越高,充钱的欲望就会高涨。
限定皮肤的饥饿营销更是推进剂,无论是冠军套装,双城限定还是离火刃。目前都不会再返厂,这种饥饿营销,让玩家更加害怕错失。而且限定皮肤还能满足玩家的虚荣感和社交地位(双城拳套除外)
拳头和腾讯代理真是1+1>2。尤其是在玩家社区方面,拳头本来就擅长和注重玩家社区的文化,而腾讯有又国内的社交垄断(qq微信),更是让拳头游戏的玩家群体越来越庞大,社区文化也更容易掌控。
在各个平台上面,关于无畏契约的攻略和内容都离不开“消费”。社区推荐“必买皮肤清单”如紫金,盖亚和侦查。形成皮肤消费风向标,增加了玩家对于神中神皮肤的购买欲望,更不用说还有很多职业哥带货,更能提升购买欲望。而且很多“皮肤价值评测视频”,能影响大众消费决策(虽然不知道某些up有没有收广告费)。在这种大环境下,有些时候本来只想买一把枪皮,但是逛完了各种平台的游戏社区后,消费清单越来越多,哪怕是自己几乎不用的狂弑都想买一个皮肤。
这种消费文化,无畏契约社区还是独此一份(三国杀例外)。玩家社区早已超越“买皮肤”手感更好的原始阶段,演变为一场融合经济学、心理学和玄学的狂欢。拳头和腾讯独有商业策略
拳头早期设计的特效皮真的是用心了,很多皮肤上手就感觉不一样。当你捡到了对面的紫金和盖亚,你就会突然发现这根本不是同一把枪。很多特效皮肤都有段落感设计,比如最近返厂离子AK通过枪械动画的“卡点节奏”和轻段落感的开枪反馈,也是受到了很多玩家的喜欢。
同时很多特效皮的枪声能让人感觉自己枪法都准了。紫金AK的金属撞击声,堕天大狙的轻盈感,掠夺AK的丧钟声……更多其实是心理安慰。甚至某up还用分贝声来验证皮肤,分贝越高,玩家越自信。
拳头不愧是网游大厂之一,浑然天成的商城设计,不仅提高了流水,还提高了游戏的日活。虽然现在英雄联盟已经半死不活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无畏契约靠着这一套肯定能再火上很久了。
大家还是要理智消费,在自己的消费能力内选购喜欢的皮肤,不要为了皮肤委屈了自己的肚子。毕竟还是干饭最重要
本文转载自小黑盒。
GordonHiworld
· 甘肃拳头最成功的设计应该就是r点了,只要你买特效皮肤,那么就必须有r点,但r点本身又非常贵,就让通行证成了刚需,买了通行证,又要经常打肝出来,于是又提高了日活,让玩家消费的同时也必须经常上号打两把,确实挺天才的设计。
不是茜茜
· 山西只有这点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