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深|复盘:对阵灰熊,一场揭示湖人防守体系优缺点的完美案例
通过对阵灰熊的关键卡位战胜利,湖人止住了近期的颓势——但孟菲斯灰熊本场比赛再次轰下了百回合124.5分的进攻效率,这是一个警告:湖人近期防守体系上出现的问题并未得到解决。
从全明星后到今天的一个半月里,湖人的比赛形态发生过两次重大的转变:
第一次转变源于东契奇的交易,在这笔交易后,湖人在2月20到3月10号这段时间的十场比赛中,防守效率高居联盟第一,百回合只丢108分——这其中,除了东契奇交易带来的激励作用之外,更大的功劳属于湖人的“锋线阵”与新防守体系;
第二次转变发生在最近——近五场比赛,在阵容更加完整的情况下,湖人防守效率下滑到百回合丢126.1分,联盟倒数第三。
湖人出了什么问题?
很多人会从球员状态和轮换上找原因。但实际上是本末倒置——湖人的两次比赛转变,可以说“成亦体系,败亦体系”。
上周我通过对阵魔术的比赛展现了对手如何通过弱侧空切精准打击到湖人的防守体系弱环;再往前,对阵凯尔特人的比赛,我写过凯尔特人的“五虎”5-out是如何克制湖人——此后,湖人又打了三场比赛。
通过更多的比赛样本,如今我们已经可以非常直观的看到湖人防守体系的优缺点:
这套体系的优点在于阵地防守、防强侧持球突破。
缺点则在于:
1、弱侧(因为经常处于少防多而且护框和轮转速度一般,对手空切、定点/无球掩护三分、冲抢前场篮板都容易出机会);2、三分线外(因为是区域协防而非直接包夹,所以对方点名防守弱环后的持球三分、半转换远射单挑是只有单防干扰的);3、防转换(无需解释。只有DFS比较能退防,但近期也体能枯竭了);防守体系的优缺点,决定了比赛的形态——由于能比较好的限制强侧持球发起,湖人是会让部分球队难受的。他们也经常阶段性的打出好防、拉开比分——但是,防转换和防三分的体系弱点又决定了他们一旦被追分,对手会追的特别快。
“我感觉我们在比赛中赢了三次,又输了三次。”这是在对阵步行者比赛后雷迪克的原话。
对阵灰熊的这场比赛,堪称是一场完美展现了湖人近期比赛形态以及防守体系优缺点的“经典案例”:
比赛形态上。这场比赛,湖人先是在第二节中段领先到20分,然后在后半节和第三节又快速被对手追分。
但引领灰熊追分的球员却并不是贾-莫兰特。恰恰相反,本场比赛莫兰特是那个导致灰熊落后的球员——上半场,莫兰特的正负值是-15,他14投仅5中;
而下半场,灰熊在贝恩和3J的引领下追分——第三节,贝恩6中5砍下13分,3J5中3同样砍下13分。(莫兰特则减弱了出手欲望,第三节只得到4分)
别误会,我并非要批评莫兰特“伤害球队”——相反,正是因为我知道,3月份此前的六场比赛,莫兰特场均31.3分7.7助攻,投篮命中率52.4%,正打出本赛季以来最佳表现——所以我才认为这场比赛所呈现出的比赛内容很有趣。
这恰恰是湖人防守体系优缺点的最直观反映。
下面我们进入复盘(为了不破坏比赛观感上的“延续性”,会遵循时间线的形式)。
先让我们来看看上半场莫兰特进攻受阻的回合:
近期,一提到湖人防守下滑,就总有一种言论“两白一老防守能好吗”?
这种思维实际上不止在球迷中存在,许多NBA球队和球员也是这样想的——比如这场比赛上半场的莫兰特。
当看到奥斯汀-里夫斯、东契奇、八村垒们摆在自己面前,莫兰特眼睛放光。多次试图从强侧利用个人持球突破生吃这些“防守弱环”——但他就如同湖人八连胜期间的爱德华兹一样掉入了陷阱。
以上这是湖人本场第一个回合。灰熊在第一重战术跑动失败后,干脆交球莫兰特单干——但湖人的防守体系再次展现了他们被低估的强侧防守:
先是东契奇用一个平延误回位“拒绝点名”(这是最近湖人新增添的正向比赛内容),然后八村垒回位,重新对上莫兰特,用右脚在前的侧身站位,将莫兰特赶向右侧,不让其从中路杀入获得更多的传球选择——而右侧的突破路线上,湖人早已设好重重阻碍:
先是詹姆斯大胆的利用经验执行强侧刷卡协防(通常强侧不协防)逼莫兰特合球,接着海斯在篮下和八村垒丝滑的换防——海斯干扰莫兰特攻框,八村绕前伊迪。
这个回合,虽不是湖人最经典的强侧单人区域协防,但是海斯的护框、詹姆斯的协防、八村的纪律性,还是展现了湖人强侧防守被低估的强度。
我们继续看:
没过多久,莫兰特使用了一个拒绝掩护变向,再次试图从强侧强行突破里夫斯,挑战湖人的护框,但再次被海斯的护框防下。
前两个回合攻框被海斯阻碍,这个回合伊迪站三分线外将海斯尽可能调出禁区,莫兰特再次尝试攻框,但还是被湖人防下——这个回合就比较体现湖人体系的重点与精髓之处了:
这个回合,当莫兰特持球向前推进的时候,里夫斯、八村、海斯都采取侧身站位,张开双臂像一条“警戒线”把莫兰特往右侧赶。
随后,海斯落在罚球线正中的“nail”位置落位——这是一个经典的协防位置,目的是不让对手从中路突破;
而八村采取湖人近期的典型防守站位:“放空弱侧,强侧单人区域协防”——他先是大跨步向莫兰特,假装包夹吓唬了莫兰特一下,接着回位跟随空切的3J——但并未跟到弱侧底角,而是在禁区内停下,站一个经典的踩着三秒区边线的协防站位(此站位外网有教练称之位“2.9”)——随时准备在莫兰特突破里夫斯后补防。
湖人的协防站位限制了莫兰特向中路和往底线突破的路线,所以最后莫兰特选择了转背身一个翻身抛射,不中。
(要是鸡蛋里挑骨头的话,这个回合湖人在3J切入时八村和海斯换防更好,能更大程度保证护框)
继续看:
而两分钟后,莫兰特在海斯下场后,再次试图强攻强侧——湖人的防守站位,甚至莫兰特的进攻选择、回合结果都与上个回合完全相同,充分展现了湖人体系对于强侧限制的成功。
接下来一个例子更为经典:
第二节初,莫兰特点名克内克特——湖人众多防守弱环中最弱的一个。但依旧无法成功。
这个回合站“nail”位的球员变成了范德比尔特,作为更好的防守球员,范德比尔特在这个位置不仅能堵塞持球人的中路突破,还能大胆的对强侧进行刷卡协防,进一步增大强侧的压力;
而詹姆斯顶替了之前八村垒的防守站位——他同样风格更为激进。在洞悉灰熊的阵型变化(从5-out变成扣篮位站人)和进攻所剩时间后,他意识到文森特可以绕前阻止伊迪,而莫兰特向远端出球则进攻时间不够——所以他在莫兰特转身时,直接从盲区扑向莫兰特,随未形成抢断,也成功逼停了莫兰特。
果不其然,这个回合在莫兰特只能找远端的情况下,灰熊出手超时。
这个回合,完美展现了当进攻球员只盯着眼前对位人这块“肥肉”,而忽略了湖人既聪明又凶悍的协防人会有什么后果——湖人队的强侧,是一个专门为那些喜爱突破持球人设置好的陷阱。
下个回合吗,莫兰特改为弧顶挡拆直接点克内克特——但还是一样的结果。
即便没能把莫兰特赶到一侧,但湖人还是会用激进的中路收缩协防来阻止莫兰特从中路杀入——为此,他们愿意放弃一些侧翼的半空位三分球机会。(当然实际上这个回合勒布朗的Close out做的非常漂亮,堪称教科书)
接下来的许多个回合里,莫兰特的个人持球强攻,都在湖人协防的天罗地网下无功而返:
弧顶想挑DFS,被侧翼协防的詹姆斯抢断传球。
想要正面点东契奇,湖人干脆站了一个类似2-3联防的站位,再次堵死了莫兰特全部突破路线,莫兰特只能再次背身找对抗抛投。
莫兰特试图变向强突DFS,被忽然放掉自己对位人、折身进行单人区域协防的里夫斯拦阻了突破路线,无奈跳起空中找人,被抢断。
通过以上这些回合,我们能非常清楚地看到湖人的防守体系是如何对莫兰特进行限制的——莫兰特的发挥不佳其实和个人状态无关,而是因为湖人以限制强侧、限制中路、限制突破为特点的防守体系几乎是为他“量身定制”的。
在这一体系下,不只是莫兰特进攻受阻,当贝恩、韦尔斯尝试从强侧突破时,也同样会受防守体系的干扰:
限制阵地进攻,限制中路、限制强侧,此为湖人防守体系的优点。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缺点。
对付湖人这种需要落阵地、需要站稳阵型才能用防守体系弥补单点对位劣势的球队——转换,半转换自然是最要命的“杀招”。
自全明星后,无论是8连胜期间还是现在,湖人的快攻防守就没好过:最好的时候联盟倒数第八,最差的时候(现在)联盟倒数第一。
只要你能防住他们,把转换推起来,湖人的防守就会变成“纸老虎”——这点打公牛和步行者已经体现的淋漓尽致了。
不过,限制湖人的进攻毕竟是一件非常难的事。
自打东契奇逐渐恢复正常以后,哪怕是最近连败、詹姆斯低迷的情况下,湖人的进攻效率也还是有百回合118分以上——进攻只要够好,就能够一定程度上扼制对手的转换频率:
比如这场比赛,虽然湖人防转换防得稀烂,灰熊转换效率150.0,但是湖人进攻成功率高,灰熊转换频率只有11.8%——快攻总共得了22分,虽然高,但也不至于能直接“打死”湖人。
快攻,虽然是湖人“被快速追分”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如果不搞定湖人的阵地防守,光靠快攻也是没法打出百回合124分(灰熊本场)的进攻效率的。
虽然今天莫兰特有些“头铁”,但灰熊的其他球员在“利用湖人体系弱环”上做的还不错:
阿尔达马利用八村收缩协防正面挡拆的站位,攻击close out底线空切——作为这个阵容中的“大个子”,一旦阿尔达马击败对位人在内线接球,湖人协防身高不足的问题就会被暴露。
这个回合则更具灰熊的特点:
他们假装在强侧给贝恩设置一个双掩护,而实际在湖人提前换防(文森特)后,贝恩却拒绝掩护从左侧突破——于此同时,真正的精髓是小皮蓬掩护后拆开,借掩护往弱侧三分线外的卷切。
强侧佯攻,具备新意的弱侧战术——在对阵魔术赛后我就解析过,这是湖人防守体系最害怕的东西。
下个回合同样经典:
强侧假挡拆佯攻,弱侧贝恩接无球掩护兜出+和小皮蓬打DHO——“Chicago action”。
你以为完了?紧接着,小皮蓬在手递手后迅速外拆,再借史蒂文斯(8号)掩护跑一个“Flare”——空位三分。
这两个回合,灰熊虽然使用的是两个战术,但实际上是同一个目的:利用东契奇防守轮转慢、很难“连续做两次决定/轮转”的特点,以无球的方式去攻击湖人的防守弱环。
小皮蓬连续两个回合命中大空位三分。
接下来,灰熊继续进攻弱侧——3J内线要位,卢卡从弱侧过来收缩协防(湖人体系特点),但灰熊并未吊球给3J,而是从强侧手不停球往弱侧转移球——给弱侧底角的文斯-威廉姆斯,攻击东契奇的Close out。
湖人担心东契奇被击破(体系特点)——另一侧45度的DFS急忙放掉自己的人过来协防,灰熊敏锐的捕捉到这次放空,甩给被放空的小皮蓬——海斯被迫补位小皮蓬,小皮蓬再转移阿尔达马,阿尔达马面前是中路广阔的空间,突破面对DFS抛投打进。
湖人的弱侧轮转再次被击碎——原因是他们对于防守弱环过度的保护欲望。灰熊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
第二节,灰熊再次在莫兰特不在场的阶段利用这一点:
非常具有灰熊特点的回合——贝恩和小皮蓬在两侧slot位的连续生突+突分。
灰熊不断地突到两侧肘区回传,让湖人的协防球员无法建立稳定的协防位置,只能一直“追着球跑”,进而没能完全把进攻球员“堵在外线”——而最后贝恩终结的抛投,也是克制湖人防守体系的进攻方式。(在尼克斯对阵湖人的赛后有出文章解析过)
依旧是非常具有灰熊特点的回合——小皮蓬从强侧slot位生突,他离开强侧slot位后,贝恩马上从弱侧过来“补上“强侧的slot位,小皮蓬突破受阻后回传,贝恩再做一次slot位的突破——我不知道这是否是有意为之,但小皮蓬的前一次突破将里夫斯带到了强侧肘区,所以当贝恩再次突破时,依照体系要求,里夫斯选择了放调小皮蓬留在内线协防贝恩。
于此同时,原本站在底角的韦尔斯,为了接应贝恩缩短传球距离,移动到了弱侧45度——东契奇理所当然的跟着他移动,灰熊战术的又一个巧思在这里体现——小皮蓬往外带开空间,不是往底角走,而是卷切到弧顶——看上去他和韦尔斯“跑重”了,但实际上由于湖人的防守策略,反而变成了东契奇在一防二、没人能帮忙,同时贝恩传给谁都有可能。
最终,再次创造了一个大空位三分。
灰熊这种神奇的移动方式本赛季得到了许多关注,诸位如果觉得这段看得很绕没关系——只要知道本质上这个回合依然是“利用湖人的体系特点,想办法用强侧动作吸引协防、为弱侧创造机会”就行。
伊迪第二节的一些改变——在队友突破,湖人用小个绕前他兼顾协防和顶防的时候,更强硬的要位。
只要他能在这种情况下接到球,以湖人的身高就很难阻止他了。
湖人强侧堆积多人协防,就把球往弱侧转——伊迪为小皮蓬做无球掩护,小皮蓬三分命中。
莫兰特拿球,里夫斯、詹姆斯注意力都集中在他身上,但是实际灰熊的进攻意图是贝恩反跑接手递手切入突破——对于这种无球形式发起的进攻,湖人的防守体系更难提前建立好防守位置。
以上是“弱侧问题”——这一问题我在对阵魔术时就已经提出并且解析过,接下来我们来看灰熊这场暴露的湖人防守体系的另一问题:
这里的三分球,不单是指上一部分那些弱侧的定点及无球掩护三分,也包括强侧的持球三分以及无球掩护三分。
其实“湖人的防守体系怕三分”这一点并不是这一场才暴露的——打凯尔特人,塔图姆和布朗利用弧顶的持球三分惩罚过湖人;打公牛,怀特也用弧顶的持球三分惩罚过湖人;打魔术的第四节,瓦格纳同样在弧顶三分一箭穿心。
最近五场比赛,他们场均让对手命中16.4记三分,联盟第五多。
湖人防三分不好的原因,归根结底在于他们的配置,不过这其中也有主动选择和被动接受的区别:
被动接受的部分——自然就是湖人的外线防守人大部分横移不佳,紧贴对手防持球三分很容易被第一步过掉;
主动选择的部分其实也与整体的移动能力有关:湖人并不是一支真正的防守轮转极佳的球队,所以,他们一方面希望限制对手的第一重进攻发起,一方面也希望对手能够在第一重进攻发起时直接出手,而不是向弱侧转移球,甚至在弱侧“做文章”——从湖人的协防站位中我们能看到这一点:
湖人的协防人大多时候站在中路和禁区边缘,很少真正去包夹对手出球能力强的球员(约基奇除外);领防球员也不会真正贴持球人贴的很近——因为一旦上线被轻易突破,下线就必须进行补位,防守会马上进入轮转,而且是连续的大范围轮转、这是湖人不希望看到的。
为此,他们会在强侧“给对手一些机会”,比如:有干扰的中距离跳投和抛投、有干扰的持球三分。
上面这个回合贝恩的持球三分正是由此而来。
此后,贝恩又命中三颗三分:
转换中运一步晃开防守。
手递手运一步超远。
反跑借掩护超远三分。
贝恩的连续四记三分,是灰熊从落后十分到反超的直接原因——而我们可以注意到,在这些回合中,湖人无论是在一对一还是无球掩护时,对于防三分,都还是采取“给出手空间”的方式。
这当然不是因为贝恩作为射手不够好。而是像我上面说的——湖人不愿意轻易给换防、给错位,不愿意让上线防守被完全突破——比起贝恩出手半空位三分,以下这种情况他们更不愿意看到:
在“伊迪下顺轻松吃错位得分”和“贝恩半空位三分”间,湖人选择了后者。
不过在贝恩连中四记三分后,湖人也还是做了调整,换下了海斯,用DFS+八村垒去对位贝恩和伊迪,以更好的通过换防干扰贝恩的三分,但结果是被3J借机又强行冲进了一些球:
3J利用湖人防守位置高、下线身高不足,和贝恩打假手递手“Keep”冲框造犯规;
海斯下场,3J的对位人换成了DFS后有了明显的体型优势,这个回合避开文森特的协防强行扛着DFS走左路抛投,湖人也没什么办法。(强侧的古德温对位肯纳德不敢协防)
好在莫兰特在强侧的冲击依旧被湖人限制的厉害:
虽然灰熊凭借反击、弱侧进攻、3J的强打并未被湖人“按死”,但是莫兰特无法向往常一样主导比赛,还是让灰熊在和湖人三核的对轰中败下阵来。
这场比赛,莫兰特的一筹莫展和灰熊弱侧进攻的高成功率、贝恩三分的连珠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造成这种对比的根本原因就是湖人的防守体系。
随着比赛样本的逐渐累积,湖人防守体系的优缺点正变得越来越清晰。但当然,于此同时湖人也在不断地对防守体系进行微调——本篇第一张GIF卢卡拒绝点名的延误回位就是一个例子。后续的更新,我也会为大家呈现一些我认为湖人可以加入防守体系的布置。
任何新体系在出现之后都会面临适应与被适应的过程——现在的湖人正处于“被适应”的阶段,在逐步“更新”防守体系后,我看好他们的防守会重新回调——回到联盟第一的位置也许很难,但回到联盟中游的位置应当可以做到。
常规赛还剩下最后不到十场,湖人接下来还有两战雷霆和火箭、勇士四场“硬仗”。让我们拭目以待他们能否利用好这最后的磨合与检验的机会。
创作不易,喜欢文章的朋友可以帮忙点点关注和推荐,也欢迎大家评论区指正交流。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公众号:陈深的十日谈
虎扑JR1247798134
· 北京湖人能不能算三巨头球队?虽然不是刻意搞的,但是已经完爆太阳三巨头了
美的那样忧伤
· 广东我倒觉得现在的球队夺冠模式已经从巨头堆积过渡到整体的阵容搭配,宇宙勇是巨头球队的巅峰,在这之后夺冠的比如掘金、雄鹿、绿军,都是以明确的球队核心搭配合理的角色球员,构建整体性很强的球队夺冠,而不是一味堆积球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