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车祸后续:第二位遇难女生身份曝光,小姨手持身份证崩溃发声

avatar
关注

小米SU7车祸后续:第二位遇难女生身份曝光,小姨手持身份证崩溃发声。

殇这个字,拆开看,是歹,加上伤。

歹,是不好的意思,常与死亡相连。

伤,是心里的痛,是身体的残。

合在一起,是未成年而死,是夭折,是猝不及防的告别。

用在三个正值花季的女孩身上,再也合适不过了。

因为,她们的名字,和这场惨烈的车祸,一起刻在了这个令人难忘的3月。

小米SU7。

智能驾驶。

高速。

起火。

锁死。

每一个词,都像一把冰冷的锥子,扎在家属心里,扎在关注这件事的每个人心里。

事情,要从一个普通的出发说起。

三个女孩,罗某,李某,霍某。

她们是大学室友,是好姐妹。

青春洋溢,对未来满怀憧憬。

这一次,她们的目的地是安徽池州。

为了一个编制考试,为了一个或许能安身立命的未来。

开的是一辆崭新的小米SU7。

这车,是驾驶员罗某名下的。

但据后来罗某男友的发文,车是他赠予罗某的。

他俩感情很好,甚至已经有了结婚的打算。

车很新,技术很先进。

据说,事发时,车辆正开启着“智驾模式”。

夜色渐浓,行驶在G3京台高速铜陵段。

这条路,叫德上高速。

一个让无数老司机都心有戚戚焉的路段。

尤其是在夜间。

据后来的信息显示,车辆经过了一段施工区域。

限速标志清晰地写着:40公里/小时。

可悲剧发生前,车辆的行驶速度是多少呢?

有未经证实的消息指向一个惊人的数字:116公里/小时。

系统似乎也尽力了。

它提醒了,有障碍物。

可电光火石之间,人脑的反应,终究是慢了一拍。

或者说,在那样的速度和环境下,根本来不及反应。

“砰”地一声巨响。

小米SU7撞上了路边的水泥护栏。

更恐怖的事情接踵而至。

车辆瞬间燃起了大火。

火势凶猛,吞噬着车内的一切,包括那些鲜活的生命。

随后,驾驶员罗某。

她的父母站出来,声音嘶哑地辟谣。

说女儿并非“新手司机”。

母亲更是心碎,她甚至不知道女儿当晚会开车出门。

原本,这趟旅程或许在她看来,是女儿奔赴前程的一小步。

谁知,竟成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单程票。

罗某的男友,在社交媒体上心碎发文。

贴出了聊天记录,回忆着过往点滴。

那些甜蜜的话语,如今看来,字字泣血。

副驾驶,李某。

一个还未满23岁的姑娘。

生命的花蕾,刚刚开始绽放。

她也有一个爱她的男友。

出发前,她还和男友通过话。

谁能想到,那竟是最后的叮咛。

她的男友和父母,第一时间赶到了事发地。

面对着烧成空架的车辆残骸,该是怎样的肝肠寸断。

后排乘客,霍某。

关于她的信息,目前最少。

只知道,在火势蔓延时,有人从破碎的后挡风玻璃将她救了出来。

那一刻,或许曾燃起一丝希望。

但,她伤得太重了。

送到医院后,最终还是没能抢救回来。

三朵金花,就这样,殒命异乡。

在所有的声音中,李某小姨的发声,尤为引人注目。

她没有选择匿名。

而是手持身份证公然发声。

身份证上的照片,青春靓丽,笑容也还在。

可小姨的声音,带着无法抑制的颤抖和悲愤。

她说,看到网上有人质疑家属“蹭流量”。

这简直是往伤口上撒盐。

“我们是失去亲人的人家,谁会拿这种事情来开玩笑?”

随后,她透露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细节。

“人烧得都没了,只剩下骨头了。”

短短一句话,背后是炼狱般的场景。

无法想象,那个如花的女孩,经历了怎样的痛苦。

更关键的是,她转述了一个来自警方初步诊断的信息。

“车门是锁死的。”

这句话,像一颗重磅炸弹,在人群中炸开。

为什么车门会锁死?

是碰撞导致的,车辆自身的安全设置?

还是有其他不为人知的原因?

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前排的两个女孩,罗某和李某,会被困在车内,活活烧死。

她们可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拼命地想要打开车门,却发现一切都是徒劳。

那种绝望,想一想都让人窒息。

小姨反复强调,家属现在悲痛万分,只想要一个真相。

随着信息的不断披露,几个关键疑点,越来越清晰地摆在公众面前。

第一个疑点:智驾系统,到底是帮手还是“杀手”?

事发时开启了智驾模式。

它提醒了障碍物。

但在限速40的路段,以可能高达116的速度行驶,这智驾,它“智能”在哪里?

它有没有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主动、强制减速?

驾驶员过度依赖智驾,是否是悲剧的诱因之一?

小米方面需要给出详细的数据和解释。

第二个疑点:为何起火如此迅猛,燃烧如此惨烈?

新能源车的电池安全,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

这次事故中,车辆撞击后迅速起火,并且烧得只剩下骨架。

是撞击点正好破坏了电池组?

还是车辆本身的防火设计存在问题?

这火,是不是“锁死”了女孩们最后的生路?

第三个疑点:车门锁死,是真是假?源头何在?

李某小姨转述的“警方初步诊断”,是目前关于“车门锁死”最直接的信息来源。

这需要警方的最终调查报告来确认。

如果是真的,那么问题来了。

碰撞后车门自动落锁且无法从内部开启,这是车辆的安全设计逻辑吗?

如果是,这种逻辑在火灾等极端情况下,是否反而成了“死亡陷阱”?

如果不是设计逻辑,那是碰撞导致的结构变形,还是电子系统故障?

现在,所有遇难者的家属,都处在巨大的悲痛和煎熬中。

他们已经与小米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会面。

但,他们最需要的,是官方的、权威的、详细的调查结果。

警方和小米,将联合进行调查。

网络上,各种声音纷杂。

有人惋惜生命的逝去。

有人质疑车辆的安全性。

有人讨论智能驾驶的边界。

也有人,像那位武汉网友一样,发出灵魂拷问:

“身为武汉人,到几百公里外的铜陵去考试?”

“晚上在德上高速开116?白天我都不敢开这么快!”

“限速80-100的路段,你开智能驾驶?我开了20几万公里都不敢全信那玩意儿!”

这些话,糙是糙了点,但却带着一种老司机的谨慎和对生命的敬畏。

在汽车发展史上,这样的悲剧并非孤例。

早年间,一些车型因为设计缺陷,在碰撞后容易发生油箱泄漏起火。

福特Pinto事件,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追尾碰撞后极易起火,被称为“移动的火葬场”。

后来,随着技术进步,燃油车的碰撞起火风险大大降低。

但电动汽车时代,电池安全又成了新的挑战。

特斯拉也曾多次发生碰撞后起火,甚至出现过车门无法打开的情况。

每一次事故,都在推动着安全标准的提升和技术的改进。

小米SU7,作为市场新秀,这次事故无疑将其推上了风口浪尖。

它的安全性,它的智驾系统,它的应急处理机制,都将面临最严苛的审视。

网上有种声音,很刺耳,但流传甚广。

“别人的东西,不要随便拿,这是女孩子最起码要懂。”

这话,针对的是驾驶员罗某开着男友赠送的车出了事。

听起来非常冷血。

不过这话有没有道理?

我想恐怕会让很多女人陷入沉默。

这里并非要指责谁,只是想说,当你掌握一个不完全熟悉,且蕴含巨大能量的物品(比如一辆高性能智能汽车)时,那份责任,那份风险,是需要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和敬畏之心的。

这不是简单的“礼物”,这是钢铁机器,稍有不慎,就会带来毁灭性的后果。

尤其是在深夜的高速,在复杂的路况下。

死神,往往就在你的身后。

步行街主干道省公安厅已指导公安调查小米事故小米回应:披露内容只会通过官方账户发布小米SU7事故各方回应汇总,你怎么看?
阅读 757893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通风口1

· 山东

目前还没有汽车厂家赔偿的先例,特斯拉当年也是口诛笔伐,现在不也是风生水起,况且还有明星出事

亮了(3727)
查看回复(35)
回复
discusser-avatar

黑鸭道士

· 广东
通风口1目前还没有汽车厂家赔偿的先例,特斯拉当年也是口诛笔伐,现在不也是风生水起,况且还有明星出事收起

特斯拉在中国气运逆天,在淄博撞车起火打不开车门,结果旁边是消防员了,在上海撞护栏起火也打不开车门,结果两个路过的司机大哥直接冒着烈火砸车救人。同时特斯拉在韩国法国加拿大美国德克萨斯,都是撞车后起火打不开车门,没人救,都是全车人被烧死。

亮了(1359)
查看回复(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