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分析吹罚尺度,理性分析各种哨子问题

avatar
关注

首先引入两个定义:

  1. 定义1:每个动作/对抗都有一个动作值,记为A

  2. 定义2:裁判吹罚有个尺度阈值,记为T

基于以上两个定义,得出一个公理:

  • 公理:当动作值大于尺度阈值时,记为A > T时,裁判会吹犯规

基于以上公理,我们可以解释:

  • 现象1:xxx球员虽然对抗一般,但会使用一些小动作,因此在防守端也不是太吃亏

  • 现象2:xxx球员打球太老道,假动作把人晃起来,往上一靠就是两罚

然后我们在公理之上,引入几条定理:

  • 定理1:每场比赛的阈值可以是不同的

  • 定理2:同一场比赛的双方,吹罚阈值可能是不同的

基于以上定理,我们可以解释:

  • 现象3:现在的比赛一碰就犯规,不如以前对抗激烈的比赛好看

  • 现象4:到了季后赛,哨子就紧了,xxx球员就没有多罚球了

  • 现象5:主场哨、“休斯顿见”

在此之上,为解释下面的现象,我们还需要引入几条推论:

  • 现象6:这个动作xxx球员做没事,但xxx球员一做就被吹

  • 现象7:xxx球员一碰就有哨,xxx球员被打死也不吹

  • 现象8:比赛最后时刻,比赛交给球员,这种犯规不会吹的

  • 推论1:动作值实际还有一个修正系数,记为Ra,这个系数跟球队、球员、比赛进程都有关系

  • 推论2:吹罚阈值实际也有一个修正系数,记为Rt,这个系数跟球队、球员、比赛进程都有关系

此时我们的公理扩展为 :

  • 当修正后动作值大于修正后吹罚阈值时,即 A * Ra > T * Rt 时,裁判会吹犯规

现在,我们除现象6、7、8之外,还可以解释:

  • 现象9:xxx队一旦进攻打不开,哨子就会帮忙

  • 现象10:模特队

最后我们引入2条推论,理论体系1.0版本就基本完整了:

  • 推论3:动作不够成犯规时,动作值会以一定的比例保留,当保留的动作值和新动作值加起来大于处罚阈值时,裁判也会吹犯规

  • 推论4:当保留的动作值和新动作值加起来也不够吹罚阈值时,裁判为控场可以预支一部分动作值进行吹罚

这样我们就可以解释:

  • 现象11:xxx球员前面的小动作裁判一直没管,这次终于吹了

  • 现象12:xxx球员第一下大动作没吹,后面吹了个小动作不回来了

  • 现象13:xxx那下吹得有问题,这边找补了一下犯规,平衡哨

湿乎乎的话题理性讨论
发布于上海阅读 558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HH_D楼主

· 上海

基于上面的理论,来做一道问答题:问:请解释为什么对于某轮系列赛,一部分人说是黑哨偏哨,另一部分认为哨没问题,“每个哨子拿出来看,哪个不是犯规”答:两者的角度不同。前一部分人说的黑哨偏哨,是指双方的吹罚阈值差距明显,也就是同样的动作A队会被吹,B队不会被吹;后一部分人说的是每一个吹罚都满足动作值 > 吹罚阈值,也就是单独拿出来看,每个哨子都是合理的

亮了(0)
回复
discusser-avatar

HH_D楼主

· 上海

再来做一道应用题:问:我看了比赛,感觉A队整体判罚很吃亏,但为什么赛后讨论的都是一两个对A队有利的离谱判罚,更有人说A队占了便宜还装无辜答:A队整体判罚吃亏,可能吹罚阈值是100,相反B队是30。这意味着B队可以对A队做出很大的动作且不犯规,而A对很容易被吹体毛犯规。但根据推论3,假设动作值的保留系数是30%,那么B队在连续3个动作值90的大动作之后,累计的动作值就有90了,下次只要有1个动作值10的小小小动作就会被吹。单独拿出来就是B队因为动作值10的小动作被吹,这个比A队动作值30的动作被吹还要离谱,所以讨论度会更高。

亮了(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