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仙女在河南开封打到了黑车,2.5公里收了50元,官方:全市查捕

avatar
关注

“小仙女”在河南开封打到了黑车,2.5公里收了50元,官方:全市查捕!

“黑”有时是夜的深沉,有时是墨的浓郁。

但在咱们老百姓的语境里,它常常带着点儿不那么光彩的意思。

比如“黑车”。

这次,在古都开封,一个“小仙女”就一头撞进了这个“黑”字里。

事情其实挺简单,也挺让人堵心。

一个年轻姑娘,趁着假期或者周末,高高兴兴跑到开封玩。

开封嘛,多有历史底蕴的地方,清明上河园,那可是名声在外。

姑娘从清明上河园的金水门出来,打算去老河大夜市逛吃逛吃。

手机地图一查,不远,也就两公里半的路。

正是方便快捷的时候,路边来了辆车,看上去像是个出租。

姑娘和同伴没多想,就上车了。

开车的是位女司机。

一路或许还看看窗外的古城风貌,心情是雀跃的。

可到了地方,这心情就急转直下了。

女司机开口要价:50块。

姑娘当时就懵了。

两公里半,50块?这是开了个“飞的”吗?

视频里,我们能听到姑娘又惊又疑的声音:“几步路就说我50块钱?”

这质疑,带着外地游客初来乍到的那种小心翼翼,又压不住被宰的委屈。

女司机倒是显得“理直气壮”。

她说:“这两天堵车,都加价。”

还补了一句:“我累得不得了。”

堵车?累?这就成了两公里半收50块的理由了?

旁边的同伴也忍不住了:“如果你要(价),当时你要跟我说50块钱的话,那我们就不打你的车了。”

这话在理,明码标价,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可女司机的回答更绝:“那你也没有问呀。”

这话术,简直让人叹为观止。

好像宰客还有理了,是乘客自己没做好“功课”。

姑娘把这段经历发到网上,一时间,开封这座古城的形象,似乎被这50块车费蒙上了一层阴影。

很快,开封官方有了回应。

态度很明确:全市查处非法营运车辆,发现立刻扣留。

这反应速度,值得点赞。

毕竟,旅游城市的脸面,有时就坏在这些细节上。

最可能的结果,大概就是这位女司机被查实、处罚,甚至可能丢了营生。

官方迅速回应,表示要严查,这是一种姿态,也是一种必要的危机公关。

但我们得往深处想想,这种事,为何屡禁不止?

开封,古称东京汴梁,北宋故都,何等繁华荣耀之地。

《东京梦华录》里记载的汴京城,商贾云集,秩序井然,那是一种文明高度发达的体现。

当时的国家治理,对市场秩序是有严格规范的,所谓“市易法”,虽有争议,但其初衷在于规范交易,防止欺诈。

如今,一个“黑车”司机,在光天化日之下,对一个外地游客如此“杀熟”,这不仅仅是个人道德问题,更是对城市管理的一种拷问。

汉唐盛世,都城长安,对市场的管理同样严格,设有“市令”一职,专司市场秩序,度量衡统一,价格相对公道。

为何?

因为都城乃“首善之地”,是天下表率,其商业环境、民风,直接关系到王朝的声誉和向心力,即古人常说的“民心向背”。

这50块钱,看似不多,但它像一把小凿子,凿在了开封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基石上。

它损害的,是游客的信任,是潜在游客的向往,最终是整个城市的软实力和经济利益。

这种行为,往小了说是“宰客”,往大了说,就是一种“破窗效应”的体现。

如果一扇窗户破了没人修,那么很快,其他的窗户也会被人打破。

如果这种宰客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根治,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那么类似的事件就可能层出不穷,最终损害的是整个城市的营商环境和旅游生态。

女司机辩称“堵车”、“累”,这更像是一种借口,折射出一种心态:规则意识淡薄,侥幸心理作祟,觉得外地人好欺负,能宰一刀是一刀。

这种心态,绝非个例。

官方的回应是“查处”,这当然必要。

但我们更要思考,如何从源头上减少这类事情的发生?

仅仅依靠运动式的“严打”够不够?

是否需要更常态化、更精细化的管理?

比如,对出租车行业的规范,对非法营运的持续打击,对旅游从业者的教育和约束。

更深层次的,是如何培育一种城市精神,一种以诚信为本、以好客为荣的社会风气。

这让人想起春秋时期,郑国子产“铸刑书”,将法律公之于众,以示公平。

一个城市的法规,不仅要健全,更要透明,执行要有力,让守法者安心,让违法者忌惮。

这50块钱,也是对我们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一次提醒。

其实,这种糟心事儿,不止开封有,也不止出租车行业有。

记得有一年,去南方某个古镇。

那古镇小桥流水,确实漂亮。

可路边拉客的“船娘”,报价就让人摸不着头脑。

同一段水路,这边说80,走几步那边就喊150。

你问她为啥差这么多?

她眼一横:“我的船新,坐着舒服!”

可看上去,明明都差不多嘛。

还有一次,在西部一个著名的自然景区门口。

刚下大巴,一群当地人围上来,热情地不行。

推荐住宿、推荐吃饭、推荐导游。

有个大哥,拍着胸脯说带我们去吃最地道的特色菜,保证不贵。

结果一顿饭下来,账单吓一跳。

一盘普通的炒野菜,标价88。

问就是:“这是纯天然野生的,挖着费劲!”

那种感觉,就像掉进了一个精心设计的“温柔陷阱”。

你不是来欣赏美景、体验风情的吗?

怎么处处都要提防着被“坑”呢?

这些经历,都指向一个共同的问题:在一些地方,尤其是在游客聚集的地方,总有那么一部分人,试图利用信息不对称,赚取不义之财。

他们图的是一时的小利,毁的却是一方名声。

老话说得好,“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这位开封的女司机,可能只是庞大旅游链条上的一个小环节。

但她的行为,却可能让无数潜在游客对开封望而却步。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在网络时代尤其如此。

这50块钱的“黑车费”,传播速度可能比高铁还快。

还有句话叫,“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城无信不旺”。

一个城市想要发展,特别是旅游城市,靠的是口碑,是信誉。

失去了信任,再美的风景也留不住人心。

“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古训,对这位司机,对所有试图钻空子的人,都适用。

看似占了小便宜,实则输掉了格局,甚至可能引来更大的麻烦。

可以这么说,开封官方的回应,算是个及时的补救。

但愿这次事件,能真正推动当地旅游市场的规范化。

别让“宰客”这两个字,成为贴在古都身上的标签。

毕竟,一座城市的魅力,不只在于那些亭台楼阁、历史遗迹。

更在于生活其间的人们,是不是热情、淳朴、讲规矩。

希望下次再有人去开封,无论是打车,还是吃饭,都能感受到古都应有的厚道与温暖。

而不是揣着一肚子气,回来写一篇“避坑指南”。

城市的形象,需要大家共同维护。

别让一颗“老鼠屎”,真的坏了那锅精心熬制的“汤”。

阅读 170754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虎扑JR0418329119

· 广东

去年夏天我去开封玩,当时叫了辆滴滴,让师傅带我去黄河边看看,毕竟从来没有到过黄河。可能是暑假防汛防溺水,很多地方都围起来了进不去。兜兜转转一个多小时,都是按我指的方向走,最终还是到了黄河边,触摸到了黄河水,太兴奋了。最后去了万岁山武侠城。80块钱,优惠之后60,我觉得是真实惠,毕竟一个多小时。这次去河南玩,给我的印象真的非常好,河南有底蕴,有好吃的,也有好风光,遇到的人也很好,在嵩山脚下吃早餐,一个烧饼一碗胡辣汤2个卤鸡蛋,竟然才6块钱,震惊到了。我全国去了十多个省市区,贵州跟河南是体验最好的。

亮了(684)
查看回复(16)
回复
discusser-avatar

NBA名人堂啊

· 广东

蹲个后续 最喜欢的环节

亮了(154)
查看回复(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