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克如何迈出第一步的--态极运动拖鞋发展史
1 从泥潭到“百亿俱乐部”
定价一百多块的拖鞋一经推出就迎来抢购,月销3000+,始终处于天猫运动拖鞋榜单前列,被用户评价为“踩屎感十足”“脚感无敌”……这就是匹克今年度的新品“龙生九子”系列国创拖鞋。这双拖鞋的高销量并非偶然,在此之前,匹克拖鞋已经创造了多次销量奇迹。在匹克态极拖鞋1.0上线时,就曾有1分钟卖出2000双的“壮举”;匹克创新工场总监蔡维健也曾在2022年鞋材高峰论坛上坦言,从19年推出第一款运动拖鞋产品到22年,匹克运动拖鞋的单年销量远超其他跟进的同行产品,甚至超过他们的总和,匹克运动拖鞋无疑已经成为匹克公司极具代表性的产品。
虽然也得益于强大的营销能力,但匹克拖鞋的成功更多的基于其产品本身。匹克拖鞋使用了匹克黑科技“态极”材料,并且将这种科技应用到拖鞋上,创造了销售神话。但匹克的创业路并非是一帆风顺,它也经历了诸多波折和起伏。
匹克创立于1989年,迄今已有30年以上历史。它以“创国际品牌,做百年企业”作为企业宗旨,主营业务是运动产品,包括运动鞋、服装和配饰等。它曾经在圈内拥有“鞋王”的美誉,2005年更是成为首个进入NBA赛场的中国篮球鞋品牌。2009年匹克在港交所上市,但上市后匹克的市场占有率并不乐观,股份流动性也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其市值在内地体育服饰港股企业中仍处于倒数位置。其后几年里,匹克也没有跟上市场的步伐,始终存在转型缓慢、存货严重等诸多经营问题。最终由于业绩持续下降,匹克在2016年11月正式宣布从港交所退市,匹克经营一度陷入困境之中。
然而,今天的匹克可以说是已经和往日云泥之别,在国外市场,它是海外市场销售占比最高的中国体育品牌之一,在国内市场,它的态极系列运动鞋销量连年领先,2021时获得15亿元战略融资,重新获得资本的注血。那么,曾经深陷泥淖之中的匹克又是如何扭转局势,从一家经营不善的企业到今天销量惊人、冲刺“百亿俱乐部”呢?这个巨大转变的出现离不开“态极”材料,也离不开匹克的爆款产品运动拖鞋。
2 为什么是拖鞋
2.1 “态极”源自意外
提到匹克拖鞋,就不能不提它的核心技术“态极”。“态极”是匹克拖鞋产生的基础,而拖鞋让“态极”黑科技有了一个更好的发挥作用的形式。
“态极”起初并不是为拖鞋而生,它的诞生来自一个偶然的场景。作为匹克CEO,许志华常年在各地出差。在某一次旅途中,经过一天的高强度工作,许志华想要出门跑跑步放松一下疲惫的身体,但是随即发现自己收拾行李时忘了带跑鞋。平常出差,行李里加一双跑鞋既笨重也不方便,那么有没有什么鞋子既可以当休闲鞋长期穿,也可以当专业的跑鞋,在不同的场景下实现功能的切换呢?做鞋出身的许志华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个商机,并且开始进一步地探究这个想法的可能性。
跑鞋和休闲鞋之间存在多种差异。首先二者的使用场景不一样,因此在进行设计时的侧重点并不相同。专业跑鞋在设计时会更加关注减震、轻量,但休闲鞋在设计时会更关注耐穿性,因为前者每次使用时长大概在三小时以下,而后者可能一穿就是一天,长时间把跑鞋当休闲鞋穿会导致跑鞋的弹性下降。其次,在使用体验上二者也有差别。两类鞋设计时结构不同,例如跑鞋会比休闲鞋更有坡度,把跑鞋当休闲鞋穿久了会导致两条腿不平衡,厚底跑鞋和竞速鞋这类跑鞋更容易出现崴脚的风险,而长期把休闲鞋当跑鞋容易导致膝盖受伤。休闲鞋关注舒适度,鞋底要软;跑鞋要支撑,鞋底要有足够的弹性,由于二者之间存在的诸多差异,不同的使用场景中只能穿不同种类的鞋,这也引发了许志华的思考,能不能做一种可以在跨越不同情景使用的鞋子?
他在公司里分享了这个想法,随即发现和还在匹克篮球鞋项目组的蔡维健的想法不谋而合。当时蔡维健的研发团队正在试图基于EVA(即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下文简称EVA)材料的再开发实现篮球鞋的“软弹”脚感,但是当时国内的研发团队都没有做出理想中的中底脚感。正值此时,蔡维健看到许志华的想法,意识到如果中底材料会根据收到的冲击力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软弹程度,那么也许可以突破现有的使用体验,也可以实现跨场景的应用。
两人一拍即合。为了实现提升脚感、跨场景应用的目的,蔡维健开始寻找可能的材料。他首先想到的是D3O——一种能在受到冲击时提供保护的材料,最初为保护滑雪运动者而研发,通常应用于一些碰撞场景之中提供保护作用,比如减震胶头盔等。他先找到D3O的运营公司提出合作的请求,但被拒绝了。接下来蔡维健转向国内实验室寻求资源,经过数次商讨后确定了四家合作公司。在一年以上的反复沟通和实验后,深圳市苏尔智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交付了最终的成品。这种将P4U和EVA复合发泡的材料被命名为“态极”,具有柔软舒适、回弹性能高、拉伸强度强的特点。根据匹克官方的说法,由“态极”作为中底材料的鞋子可以实现不同运动状态下的自适应性缓震,让同样一双鞋有软硬兼顾的两种不同形态。在使用者缓慢步行时,分子相互分离,中底更加柔软,能够带来良好的像“踩在海绵上”的体验;而在使用者快速跑步时,分子交错锁在一起又能提供回弹的感觉。这种材料作为鞋的中底能够在不同的场景下使用,根据受力状态瞬间改变自己的弹性,这就是命名为“态极”的一个主要原因。
“态极”技术加持的跑鞋一经推出便遭哄抢,以“态极“材料作为中底的跑鞋限量999双天猫开售51秒就售罄,其脚感被网友形容为“走在棉花上,跑在橡皮糖上”,而后续推出的态极拖鞋表现也是毫不逊色,在2021年双十一期间,匹克电商销售额突破3.4亿元,同比增长33.7%,其中“态极”拖鞋占据了运动产品的首位。
但是跑鞋仅仅是“态极”材料荣誉的起点,它进一步被大众所知是因为一双特别的拖鞋。那么,以跑鞋为起点的态极材料又是怎么被运用到拖鞋上、一举制造出爆款拖鞋,成为“国货之光”的呢?
2.2 为什么是拖鞋——识别顾客需求
“态极”一开始是为跑鞋而生的,但是“态极”拖鞋却成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爆款,截至2022年年底匹克态极系列产品累计销售超过2500万双,其中态极拖鞋累计销售超过720万双。虽然有诸多品牌也在跟进做运动拖鞋,但是在销量上“态极”运动拖鞋的2021、2022年当年销量还是超过其他品牌当年销量总和。
运动拖鞋是一种舶来品,阿迪达斯曾经在2005年前后在美国引领过第一波运动拖鞋的热潮,它把运动拖鞋定义为运动前后穿着的拖鞋。如今,匹克在第一波型录时对运动拖鞋的使用场景也做了定义,包括日常休闲逛街、运动后放松以及出海游玩等休闲与涉水运动情景,这因为态极拖鞋除了防水、穿着舒适等功能性以外,还具备了时尚性的特征。
和“态极”的产生过程不同,将这种材料应用到拖鞋上一开始并不是公司内部人员的想法,而是来自顾客的反馈意见。
“刚把态极这个材料孵化出来做成跑鞋的时候,就有非常多粉丝朋友跟我们分享,‘蔡老师,这个态极非常的舒服,可不可以把这个态极做成拖鞋,这样肯定是非常好穿的’”,蔡维健如此说道。当但最初看到消费者的提议时,他的直觉却刚好相反,认为将“态极”材料应用到拖鞋上不值得一试,因为相比于跑鞋,拖鞋的单价并不高,并且使用的工艺也并不复杂。但是蔡维健并没有就此放过这个想法——消费者的呼声代表市场有一定需求,具备可以参考的价值。
经过进一步市场调研,蔡维健发现当时市场上的拖鞋产品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拖鞋可以分为能下水的和不能下水的,普通的不能下水的拖鞋一般都是使用海绵开孔发泡加织物,虽然使用体验舒适但是存在不能接触水的问题。在接触过汗液或者溪水之类的液体后,海绵开孔发泡的拖鞋如果不马上晾干洗净,很容易发臭,影响后续的使用体验。还有一种是能够涉水的拖鞋,但是这种拖鞋为了实现坚固防滑耐磨的目的,一般会比较硬,使用体验不佳。总的来讲,能下水的拖鞋使用体验不好,使用体验好的拖鞋涉水容易发臭。蔡维健认为中间这部分空白区域正是匹克的机会,于是结合手里已有的态极技术开始了研发,计划研发出可以下水、脚感舒适的拖鞋产品。
首先是舒适感的问题,拖鞋中底材料使用升级换代的态极3.0。在态极1.0的良好脚感基础上,态极2.0在材料使用上并没有什么大的差距,它改变了中底的厚度,进行了立体式加厚,脚感更软更弹;相对而言,态极3.0的改变要更加明显一些。态极3.0融合了态极科技和氢弹科技。氢弹科技过新型材料创新发泡工艺实现轻质与回弹,相比传统中底重量减轻56%,并保持了60%以上回弹性能。因此穿着脚感更加轻盈,实现了轻量化态极,让拖鞋能够做到既软弹也轻便。
其次是防水防滑,蔡维健团队给出的对策是闭孔发泡外壳加上仿生防滑纹路。相比于开孔发泡外壳,闭孔发泡外壳有独立的泡孔结构,泡孔和泡孔之间彼此有壁膜隔开,因此具有优良的抗冲击性、反弹性和防水性等;而仿生防滑纹路则具备防滑面积大、防滑方向多和排水效果好等诸多优势。
所以,态极拖鞋最终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以态极材料作为中底,加上闭孔发泡外壳和仿生防滑疏水纹路,来解决防水和脚感良好不可兼得的问题。
但这也只是态极拖鞋的基础版本,2023年夏季新推出的“匹克龙生九子拖鞋”和最初的基础款之间已经有了不小的差距。
首先是中底材料和鞋面鞋底设计的变化。2022年夏季第一次出场的匹克态极云拖鞋对中底再次做了一次升级。态极云由匹克洛杉矶设计中心打造,据称采用AI人工智能设计,由AI根据人体需求进行调整设计。这种中底在外观上像云朵,区别于传统的拖鞋造型,更加具有潮流感方便搭配。同时,这种“态极云”能够使顾客增高4~5cm,帮助使用者自然修饰腿部线条。在鞋面上,这种拖鞋也使用了可防水魔术贴鞋面,能够有效防水。鞋底为了实现更好的防滑功能,设计了图灵纹鞋底,能够实现平稳抓地。
其次是设计上更加贴合潮流。原有的匹克拖鞋颜色较为单一,新的匹克拖鞋在设计上做出了更加大胆的尝试。从2018年李宁在纽约时装周和巴黎时装周亮相、开创体育用品国潮先河开始,越来越多的中国运动品牌开始青睐“国潮”的元素。“国潮”元素成为了新的热潮风口,它的出现为运动产品附加了文化价值,激发国人民族自豪感,吸引其购买。匹克一开始以“态极”命名新材料也未尝没有这方面的考量,它在今年夏季的新品中再次将传统文化和运动产品相结合,在拖鞋设计上融合了“龙生九子”的古老传说,设计蒲牢、狴犴等龙子的二次元拟人形象并将它们印到鞋面上,形成同系列九双不同的单品,有着华夏儿女作为“龙的传人”在不同的领域内做出一番成就的美好寓意。经历了重重改进,态极拖鞋和传统的拖鞋之间已经有了质的差距,它既有“态极”科技的加持,也具备一般拖鞋所没有的是时尚感。
2.3 和用户共创
“我们希望不断倾听消费者的声音,通过用户共创理念,不断改善和提升匹克的产品性能,让品牌和用户实现共赢”,许志华如此说。在他看来,好的产品是企业和消费者一起努力得到的结果,企业实现战略目的的同时,消费者也能够获得利好,而这种理想效果离不开企业在产品设计研发环节重视消费者意见,和消费者共同努力。
匹克一直坚持和用户共创,切实洞察消费者需求。在态极1.0推出之后,匹克积极听取消费者意见。虽然态极1.0销量可观,但是也存在着被用户吐槽的地方,尤其是其外观设计方面。匹克经过分析评价,针对消费者的意见做出了有价值的改进,甚至直接把差评印在了鞋盒上提醒自己,这种勇于直面差评的态度表现出了对用户的重视和改进的决心。匹克通过和消费者沟通交流,改变了自己的许多设计方案。例如听取消费者意见,将产品颜色改成纯色款;或者针对消费者提出的“鞋面太软”、“抗扭转不好”等问题将鞋面编织改为分区编制、中底加入抗扭转片;甚至态极2.0延期发布就是因为在发布前的公测之中,消费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意见,最终结果是公测中的十款设计样品回炉重造,要求设计师根据消费者的意见进行改动。除此之外,消费者购买每款匹克产品附送的体验小球也是因为有用户提出体验小球很有趣,所以许志华把原本限量版才送的小球改成了每款产品都附送的小玩具,让用户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匹克使用的中底材质。匹克重视消费者的反馈,将消费者的意见当作产品研发的可能方向,这也是态极拖鞋得以面世的重要原因。当然,消费者的想法各不相同,甚至同一个消费者的需求也会随着时间流逝而发生变化,如何从中选择有价值的那部分需要企业收集客观的行业信息之后再进行判断。
许志华袒露,“作为传统企业,我们一直有一个很要命的问题,就是不知道我们的消费者到底是谁……靠猜测和市调,得来的结果都是间接的,效果远不如我们通过社群,直接和消费者一起‘共创产品’来的好”。和消费者在社群上的接触是直接而有力的,能够更加清晰地察觉消费者的真实诉求,并且根据消费者的意见对产品进行改造。他们既是产品的消费者和使用者,也是产品的创造者和灵感来源。社群拉近了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让企业能够直接听到用户的声音,精准识别用户需求并进行后续的产品开发。
3 未来的征途
虽然拖鞋为匹克带来了市场奇迹,但匹克还需要继续探索如何实现顾客和企业的双赢,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包括品控不过关——像至今还有的鞋子左右不对称、新鞋气味太大等诸多问题,以及新的产品研发困难。许志华曾经在一次采访中透露,目前公司内部的研发过于依赖“态极”,认为任何产品只要用上”态极”就会大卖,因此放松了对于其他材料研发和新产品开发的要求。
许志华办公室里至今还挂着一块“天下匹克”的牌匾,但匹克态极距离自己“创国际品牌,做百年企业”的目标还有万里长路需要走。立足中国、走向全世界的愿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慢慢跋涉,而拖鞋只是其中的一小步——也是极为重要的一步。
寒老六
· 北京没穿过
牛志只说实话
· 江苏确实质量可以,之前穿20-30的拖鞋一个夏天基本就坏了,20年买的穿到现在快5年了,除了脚感已经一点没有了,但没有任何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