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K Block」选秀观察:符合弗拉格的选秀模板
「BK Block」选秀观察:符合弗拉格的选秀模板
库珀·弗拉格的最佳NBA模板:塔图姆、皮蓬与莱昂纳德
-Jeremy Woo||美国东部时间 2025 年 4 月 3 日上午 07:00
预计将成为2025年NBA选秀状元的库珀·弗拉格,其卓越表现引发了一个问题:他与哪些NBA球员(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最为相似?
ESPN采访了NBA高管和球探,根据弗拉格正在发展的进攻技巧、多面性和防守能力,他们提出了五个对比人选。
球员对比虽然常常引发分歧,却是球探讨论新秀时不可或缺的方式。尽管不够完美,但这种对比有助于设定预期,并设想球员可能发展的方向。
"我想知道最坏情况下,如果我们用选秀权选择他,他能让你联想到哪个在联盟站稳脚跟的球员,"一位西部联盟高管告诉ESPN。
"这能构建理由说明为什么他属于NBA。你可以给我两个参考对象,或是这个球员加上那个球员的特点,甚至可以是老一辈的球员。当你能说出'这家伙让我想起那个人'时,说服力会更强。"
弗拉格入选全美最佳阵容一队的表现使他成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案例研究,因为顶级新秀往往具备与众不同的特质。他们多样化的技术特点常常会让人同时联想到几位不同的球员。
以下是NBA球探在评估弗拉格时主要参考的五位球员。这些对比旨在说明他可能的发展范围,并突出他在攻防两端的优势。
上限模板:科怀·伦纳德
球员简介:小前锋;身高2米01;体重103公斤选秀情况:2011年首轮第15顺位被印第安纳步行者选中(选秀夜交易至圣安东尼奥马刺)
NBA管理层观点:"(弗拉格)防守非常出色,凭借他的体型、积极性和篮球智商,几乎可以立即成为改变比赛的存在。他一直都是出色的防守者,而进攻端也在持续进步。这与科怀(伦纳德)早期NBA生涯的发展轨迹非常相似——拥有诸多实用特质,随着技术全面完善最终成长为真正的攻防一体型球员。" ——一位西部联盟球探
相似之处初现:伦纳德在NBA的成就——巅峰时期既能成为高效的外线得分手,又能防守任何对位球员——将是弗拉格最理想的发展结果。
他们在风格上存在相似点:
进攻端:两人持球时都不是最花哨的类型,但都依靠扎实的中距离脚步和平衡性,能够为队友创造机会,更倾向于冲击篮筐而非依赖三分投射。伦纳德最终成长为NBA的头号进攻选择;而悬在弗拉格头顶的最大疑问正是他能否达到同等级的得分水平。
防守端:两位球员都利用体型和直觉破坏对手的进攻节奏。身高2米06的弗拉格更擅长封盖——杜克大学让他担任无球游走型前锋。伦纳德则凭借身体素质和巨掌优势,巅峰时期曾是联盟最具破坏力的侧翼防守者。这个对比表明:如果弗拉格能保持对比赛胜利的影响力,同时继续发展进攻能力,他同样有望晋升为建队基石级别的球员。
不同之处:伦纳德的成长轨迹堪称一代难遇。作为圣迭戈州立大学时期技术粗糙的大前锋,他先是在马刺队进化为攻防一体的侧翼悍将并荣膺总决赛MVP,而后在生涯中期转型为更偏重进攻的得分手。其成就与反常的成长曲线使得伦纳德成为难以复制的参照模板。
值得肯定的是,弗拉格在进攻舒适度和赛场成就方面远超同龄时期的伦纳德——且年龄更小。虽然球员发展具有不可预测的非线性特征,但这预示着弗拉格未来成为得分手的潜力:其大一数据表明他比20岁参加选秀的伦纳德发展更快。
伦纳德拥有更发达的上肢力量和2米21的惊人臂展。弗拉格身高更具优势(2米06)且体型更轻盈,但去年耐克篮球峰会上测得的2米11臂展不及伦纳德。虽然弗拉格能凭借体型防守更大号的前锋,战术适应性更强,但可能难以达到马刺时期伦纳德那种顶级侧翼防守水准——毕竟鲜有球员能像巅峰伦纳德那样锁死对手锋线。
数据对比印证:两人大学时期风格迥异。2011年伦纳德大二赛季的数据,更突显弗拉格当前的技术完成度优势。
弗拉格的进攻效率(60%真实命中率)、组织能力(节奏调整后每40分钟5.6次助攻)和外线投射舒适度(37%三分命中率 vs 伦纳德27%)均显著领先,彰显其更成熟的技术完成度。伦纳德在篮板方面优于弗拉格,抢断数据基本持平,但其大学时期的得分能力和进攻发起水平远未达到弗拉格当前水准——这些技能是伦纳德进入职业联赛后逐步开发的。虽然未来发展存在不确定性,但有充分理由乐观预测弗拉格随着成熟度提升,将进化为更全面的进攻选择。
下限模板:拉马尔·奥多姆
球员简介:大前锋;身高2米08;体重100公斤选秀情况:1999年首轮第4顺位被洛杉矶快船选中
NBA管理层观点:"单论外线持球的流畅度和舒适度——我们常讨论球员是由内而外发展还是由外而内发展。弗拉格在外线的自如程度令人印象深刻。奥多姆属于后期发育型球员,在体格成型后仍保持着后卫技术。你会爱上这种身高2米08却拥有1米93后卫般丝滑技术的球员。" ——西部联盟高管1号
相似之处初现:以两届NBA总冠军&最佳第六人奥多姆作为下限参照,恰恰印证了弗拉格多面手特质的先天价值。即便弗拉格最终未能突破得分瓶颈,他作为控球前锋的组织能力、为队友创造机会的本事,以及为阵容搭配提供的灵活性,仍将使其成为球队的重要拼图。
奥多姆在NBA时期常担任超大控球手,1998-99赛季在罗德岛大学甚至有效承担了控卫职责。他的职业生涯在离开快船加盟热火后起飞,随后作为2004年沙奎尔·奥尼尔交易的一部分被送往湖人。效力湖人期间,奥多姆进攻端全能的表现和防守端多位置覆盖能力,使他成为2009和2010年冠军队伍的重要拼图。
虽然对弗拉格的期望高于当年的奥多姆,但将他视为能改变防守格局的控球前锋,恰恰说明其惊人的上限。
不同之处:弗拉格的发展轨迹有望超越奥多姆的NBA成就。奥多姆在大学唯一赛季带领罗德岛大学夺得大西洋十联盟冠军,但弗拉格对争冠级别球队的影响力更胜一筹。奥多姆因场外问题未能兑现全部潜力,而与我交谈的高管们对弗拉格的场外表现毫无担忧。
数据显示:奥多姆在罗德岛大学场均(每40分钟)17.6分9.4篮板3.8助攻1.0抢断1.8盖帽,两分命中率53%,三分33%,罚球68.7%。(该时期的节奏调整数据不可考)
弗拉格本赛季各项数据均优于奥多姆当年,表明这个对比或许过于保守,但奥多姆的全能表现仍能说明参照依据。
巅峰期模板:杰森·塔图姆
球员简介:小前锋;身高2米03;体重95公斤
选秀情况:2017年首轮第3顺位被波士顿凯尔特人选中
NBA管理层观点:"他们在杜克大学时期都展现出多重发展路径的可能性。就像我们最近看到的弗拉格,即使在对阵阿拉巴马大学(精英八强赛)这样的投篮失准之夜,依然能对胜利产生巨大影响...人们曾质疑他俩的投篮,这担忧现在看来或许很可笑。他们都拥有与其体型和使用率不相符的罕见进攻嗅觉。"——西部联盟高管2号
相似之处初现:作为杜克大学"一年即参选"的球员,塔图姆在25岁左右成长为NBA顶级球员,并在2024年成为冠军球队核心。这位高中时期的天才得分手,逐渐从中距离专家进化为更全面的进攻选择。
弗拉格与塔图姆体型相似,前者比后者高约2.5厘米,两人臂展均为2米11。高中时期他们的跳投都显得僵硬机械,三分投射尤为明显。
塔图姆在凯尔特人队展现的均衡高产进攻模式,为弗拉格指明了发展方向——尤其当未来球队赋予他高使用率时。塔图姆的成功证明即使三分命中率维持在35%-38%的中上水准(非顶级射手),仍能成为顶级得分手。其传球能力也在逐年提升,本赛季创下生涯新高的场均5.9次助攻。
风格差异:弗拉格和塔图姆在大一时期打法截然不同。塔图姆选秀前的弱点在于投篮选择欠佳且传球意识有限——他花费了较长时间才改变风格。弗拉格则是更成熟的团队进攻组织者,他在杜克大学的场均助攻数是塔图姆的两倍多,传球能力将成为他在NBA更核心的进攻价值。弗拉格的投篮选择更注重团队协作,尽管他在半场自主创造投篮机会方面有所进步,但塔图姆的进攻技巧当时更为纯熟
防守端方面,弗拉格进入NBA时将比当年的塔图姆更具影响力且专注——虽然塔图姆在凯尔特人队逐步提升,但选秀时期从未以防守见长。塔图姆后来学会利用体型和全面性优势,并在篮板争抢上表现出色。预计弗拉格新秀赛季的防守影响力将更突出,长期来看也可能保持优势。
数据对比:统计数字再次印证弗拉格在这个年龄段的非凡表现——他的大学数据与塔图姆相比毫不逊色。其卓越的传球能力显而易见(每40分钟5.6次助攻,塔图姆仅2.6次),高阶数据(+37.3净效率值,+14.5比赛贡献值)则体现了他在战绩更优异的杜克队中更全面的防守影响力。塔图姆的效率值(57.3%真实命中率)与弗拉格(60%)差距并不悬殊。
二当家模板:斯科蒂·皮蓬
球员资料: 小前锋;身高2.03米;体重103公斤
选秀情况: 1987年首轮第5顺位被西雅图超音速选中(选秀夜交易至芝加哥公牛)
NBA管理层观点:"我选择皮蓬作为模板,因为他本可以成为头号球星——乔丹离开(芝加哥)后他也确实做到了——但他最终成为了史上最出色的二当家。我认为库珀(弗拉格)会是个绝佳的二当家,但可能需要搭档一位联盟前十级别的球员。当然他有可能证明我的判断是错的,但在我看来他职业生涯难以成为冠军球队的第一核心。"——某东部联盟总经理
相似性起点:这个高阶模板旨在说明弗拉格或许最适合与另一位能承担主要得分任务的精英球员搭档。皮蓬被视为史上最伟大的"二当家",他与迈克尔·乔丹携手在90年代为公牛赢得六座总冠军。这个类比突显了弗拉格在得分之外所有领域的影响力,即便他最终未能成长为一线得分手,依然拥有巨大发展空间。
皮蓬从来不是顶级得分手,他在乔丹身边的全能定位使其能将更多精力投入防守。弗拉格的进攻天赋或许同样最适合这种模式——其卓越的传球和控球能力使他能作为组织型锋线大放异彩。
差异之处:皮蓬是更具爆发力的运动员,他依靠身体优势碾压防守者,在攻防转换中利用力量和臂长创造优势。目前尚无法预知弗拉格的体格将如何发展,但他的比赛方式缺乏同等程度的对抗性。
弗拉格的球场感知力和外线技术远胜年轻时的皮蓬——后者最初只是中阿肯色大学的非奖学金球员,直到经历后期身高猛增才改变职业轨迹。弗拉格现阶段已具备更出色的投射能力,这预示其进攻影响力可能超越皮蓬,但这并不保证他能成长为真正的头号得分手。
数据对比:虽然时代差异和竞争水平使这项统计对比的参考价值有限,但皮蓬模板确实体现了弗拉格全面填满数据栏并影响攻防两端的能力。
1986-87赛季(21岁大四时),皮蓬在中阿肯色大学场均贡献23.6分10篮板4.3助攻3.1抢断(当时未统计盖帽),展现出全方位的统治力——尽管赛事级别较低。这位大器晚成的球员最终成为1990年代最全能的巨星之一,但进入NBA后仍经历了两个赛季的适应期才迎来爆发。
冷门模板:安德烈·基里连科
球员资料:小前锋;身高2.06米体重:100公斤
选秀情况:1999年首轮第24顺位被犹他爵士选中
NBA管理层观点:"基里连科当年可是联盟盖帽王!我不认为弗拉格能做到这点。(基里连科)之所以能把更多精力投入防守端,是因为他在进攻端只是角色球员。在他巅峰时期,作为一个非中锋球员场均3次封盖简直不可思议——更何况那还是个比赛节奏更慢的年代,但弗拉格预计将在进攻端发挥重要得多的作用。" ——某西部球队高管(1号)
相似之处:赛季开始前,这个对比就频繁出现在关于弗拉格的讨论中。这位新秀的防守意识和场上影响力让许多球探联想到2004年入选全明星的俄罗斯前锋——后者初入联盟时就已是顶尖防守者之一。基里连科在2004-05赛季巅峰期曾以场均3.3次封盖领跑联盟。
弗拉格覆盖全场的防守范围及其作为防守组织者的本能,正是这个类比的核心依据。他展现出的协防时机判断和破坏传球路线的能力(本赛季场均2.8次抢断+2.1次盖帽),与巅峰期基里连科那种"无处不在"的防守威慑力如出一辙。值得注意的是,基里连科在爵士体系中被允许自由发挥防守创造力,而现代NBA对空间型锋线的需求可能让弗拉格获得更广阔的防守舞台。
差异之处:随着对弗拉格了解的深入,这个模板的合理性正在减弱。同龄阶段的基里连科在进攻端远逊于弗拉格——前者NBA生涯单赛季最高仅场均16.5分,既非高产三分射手也非多面得分手,更不具备核心持球能力。而弗拉格的进攻天赋显然突破了这个上限:其传球能力和球场直觉使他成为截然不同的球员。
此外,基里连科拥有7尺4寸(约2.24米)的惊人臂展,这极大助长了他的封盖产量。
数据对比:基里连科新秀赛季(2001-02)在爵士场均26分钟得到10.7分4.9篮板1.4抢断1.9盖帽,真实命中率55.3%,在最佳新秀评选中位列第三。他几乎不投三分,两分球命中率48%。
若保持健康,弗拉格在NBA获得更多出场时间和球权的情况下,其进攻数据预计将全面超越这些成绩。虽然盖帽数据可能难以达到基里连科的高度,但防守影响力应当不相上下。
译者:@看到我请叫我别玩手机了
审核:@IcicleZer0
作者:Jeremy Woo
原文出处:ESPN
25届落选秀弗拉格
· 上海选到再看
NC21
· 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