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城踩着维拉拿下关键三分,瓜迪奥拉比埃梅里更知道自己在干啥

avatar
关注

随着曼城和维拉本赛季的欧冠之旅先后被淘汰,两支球队的赛季目标也已经非常清晰,下赛季的欧冠参赛名额就是最大的成功。

此役两支球队狭路相逢,是一场不能输,更必须赢的比赛。

和此前一段时间相比,两支球队都有了思路上的变化,也都在尝试着进行最后的冲刺,彼此都不能轻视对手,但更需要打好自己的内容。

在这种情况下,还是瓜迪奥拉显得技高一筹,或者说他的球队。

本场比赛,曼城摆出了这段时间一直在使用的首发思路。

双中卫之外,瓜迪奥拉使用了大量的中场球员,边后卫由奥莱利和努内斯担任,中场区域布置后腰、贝尔纳多-席尔瓦和京多安,前锋线上从左至右则使用马尔穆什、德布劳内和麦卡蒂。

经历了一个绝对谈不上成功的赛季,瓜迪奥拉还是忘不了自己的立足之本。

如此大量的中场元素,加上主场作战的优势,让曼城在开场就掌握了球权,但在这之前,是维拉率先打出了进攻威胁。

开球后的第一次进攻,阿斯顿维拉就捕捉到了鲁本-迪亚斯身上的问题,拉什福德在他的身上打出了第一次威胁:

经历了这次危险,曼城稳住球权,才开始了自己的比赛计划。

严格来说,即便本赛季的曼城不难对付,但埃梅里也应该很清楚,客场作战,自己的球队不会占据明显的优势,所以他的第一思路还是以防守为主,尤其是在球权可以预料的旁落的情况下。

所以在开局阶段,他们的防守阵线让曼城找不到明显的缺口,无奈之中,鲁本-迪亚斯选择了用长传联系锋线:

但在比赛的第7分钟,曼城就收获了进球。

整个进球产生的过程,其实需要追溯30秒,因为在进球发生的30秒之前,曼城一度尝试右路进攻,而在曼城将球转移到右路的时候,阿斯顿维拉的防守站位是这样的:

除了四后卫之后,打在左边前卫的摩根-罗杰斯也收进后卫线,帮助边后卫迪涅覆盖外线的空间,这个时候,弱侧的拉姆齐则悬在另一边的外围:

这其实是常规思路,因为场上只有一个皮球,确实没有必要过于保守,从而直接落成六后卫,一旦球权发生转换,罗杰斯因为回落过深而上不去,至少还有拉姆齐从弱侧上前,帮助进攻端组成基本的进攻人数。

但是,球不在拉姆齐一侧,但空当就在那一侧,这是客观事实,所以阿斯顿维拉除了要在强侧防范对手的进攻之外,也要防范对手从强侧快速联系到弱侧,这样才能形成足够安全的防守保障。

维拉恰恰是在这一点上,没有做好,于是在第二次尝试的过程中,鲁本-迪亚斯斜长传快速联系弱侧的马尔穆什,后者接球,从外侧超越卡什,送出倒三角的传中,贝尔纳多-席尔瓦完成破门:

整个过程中,两个点的防守不足很清晰,一是拉什福德意识不足,没有限制对手的斜长传起脚,二是拉姆齐的防守强度没有跟上,没有帮助卡什快速限制外线的空间。

这样一来,阿斯顿维拉在客场很快就陷入到了被动的境地当中,而且同样的错误,他们还在出现,这次发生在了另一边:

可以说,基本在这个时候,曼城就已经摸到了阿斯顿维拉的弱点,而这一点无法解决,几乎将成为阿斯顿维拉今日输球的最大原因。

不过曼城有进攻思路,效率则比较有限,原因也很简单:前锋元素不足。

进球回合,右传左可以打成,这次的左传右则没有打成,区别就在于马尔穆什是个前锋,麦卡蒂不是,前者可以选择突破、造犯规,后者则会在类似的情形中,倾向于传球,这就是前锋和中场之间的区别。

所以,曼城能摸到对手的弱点,但不是每一次都能打出机会,一旦不成,球权出现潜在的转换可能,那就是阿斯顿维拉的机会了。

于是在第13分钟,曼城右路尝试未成,丢失球权,维拉从右路发动反击,鲁本-迪亚斯奉上犯规:

于是在第18分钟,比分就被扳平:

比分回到同一起跑线,两支球队重新开始自己的战术布置。

之后的比赛中,曼城的思路其实还是很清晰:

因为阿斯顿维拉防不住对手的斜长传转移,这是和球员特点息息相关的事情。

埃梅里在维拉的第一年打曼城,基本上就采用类似的防守思路,但当时能够做好,一来是卡马拉从中场落入后卫线的意识很好,这是现在的蒂勒曼斯、奥纳纳等人做不到的,所以埃梅里现在也不强求,中场球员基本都向外逼抢和覆盖,扩充防线由强侧的边路球员回落,但这样一来,你就需要承担一些防守疏忽的代价。

二来,则是当时的沃特金斯、麦金等人,在无球阶段的表现显然要比拉什福德、蒂勒曼斯要机警许多,当然也不至于说是像疯狗一般无脑疯跑,但他们会很清楚对手想要做什么,会在最关键的点位即将做出最关键的动作时,进行针对性的限制。

这两点如今都没有了,即便大致的站位还是一样,但效果就有了清晰的不同。

 

维拉的防守会因为球员的特点不同而发生变化,曼城的进攻其实也是一样,马尔穆什今天发挥并不算好,持球时的失误不少,麦卡蒂看似无功无过,但给球队带来的实质帮助很有限。

所以,曼城的进攻还是需要看马尔穆什和德布劳内之间。

哈兰德第一年的时候,我们就提到过一点:

在高控球率、高位作战,而德布劳内不能被赋予防守职责的情况下,哈兰德和德布劳内是很难共存的,三个条件,是不可能同时达到的。

恰恰,和德布劳内共存起来难度最小的前锋搭档,其实就是马尔穆什这样的球员。

能在中路穿插,能在边路持球,有一定的速度,身体也有基本的体格,有球无球都能提供战术作用,这才是在高控球率,高位作战的情况下,德布劳内能被推上锋线,而不必分心防守的处理方法。

所以在这场比赛,哪怕瓜迪奥拉的战术思路相对固定,场上的球员难有自由操作的空间,但在个别回合里,你能看到马尔穆什和德布劳内那若隐若现的默契:

很可惜的是,两个人特点互补,但不是同一时代的球员。

这场比赛,两个人有些双前锋的影子,但在战术框架之下,很难持续深耕,马尔穆什状态一般,德布劳内也明显老迈,一切都无法让曼城的进攻效率在控球率的基础之上,再往上迈一个台阶。

所以在上半场末段,其实便到了阿斯顿维拉的发力时间,这显然是埃梅里希望球队反客为主的时间段:

你也可以看到,随着维拉投入人手的增多,他们的进攻威胁也在提升:

所以,下半场的他们大概也会如此行事。

基于这一点,曼城也不能过于放松,哪怕主场作战,也要考虑到自己的首发阵容还有大量老球员存在的现实,所以在下半场开局阶段,曼城发力明显,制造了大量的定位球机会。

而且在定位球之外,他们也在践行比赛计划:

德布劳内也在尝试着输出最后的技术优势:

而在这段时间,维拉唯一的一次进攻威胁,便来自于这次反击,还是拉什福德打到了鲁本-迪亚斯这一点:

今天的他发挥出色与否,全看鲁本-迪亚斯离他有多近。

从这个角度来说,大概也能理解这段时间埃梅里将拉什福德推入主力阵容的原因,在速度方面,拉什福德确实比沃特金斯有着明显的优势,这在反击战中,确实是有助于维拉提高效率的一个方法。

但在这场比赛,维拉打出的反击机会少之又少,而且在60分钟区间,埃梅里开始换人,麦金登场是应有之义,维拉需要一个更稳定的反击中继点,但迪萨西换下卡什是一个让人困惑的操作,因为在迪萨西登场之后,这一侧的防守外扩明显变得更为保守,更需要身前队友的帮助,一旦队友无法到位,那就是奥赖利两次传中的原因:

第73分钟,维拉在这次防守中更是已经全员退缩,外围空间全部放弃,却还是在最后一线出现了危险:

等到多库登场,这一侧直接天然吸引两人防守,维拉的防守难度更是直接增加,这次马尔穆什的越位进球就是一个信号:

于是在伤停补时阶段,多库获得了一次一对一迪萨西的机会,绝杀便由此来到:

所以,该如何评价这场比赛呢?确实,两支球队都不缺乏实力,但也有明显的不足。曼城有手段,有思路,已经看到了对手的弱点,却因为人员特点不对、状态飘忽不定等各种原因,无法将进攻效率充分拉起来,而维拉也有一个清晰的对敌方针,却也因为人员特点的问题,而无法做到埃梅里想象中的完美。

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家都在奋力争四,也是一个很合理的位置。

 

所以曼城取胜,他们作为主队,确实有着更为清晰的优势。

在瓜迪奥拉重新将控球作为第一要义之后,至少他不会像在前半程那样,为了苦寻赢球方法,而尝试着让球员踢自己其实不擅长,也不理解的足球战术了,不再摇摆,坚定自我,也可以。

说白了,至少在这个赛季,他已经可以接受这个赛季的任何结果了,反正无论如何,下赛季都要重建,已经没有什么想赢怕输的心理包袱了。

人各有志,蛮好。

至于阿斯顿维拉,这场换上迪萨西,包括这几场都用拉什福德首发,沃特金斯替补,其实埃梅里已经走进了某种程度的误区,迪萨西和拉什福德当然并非不可使用,但你不能一叶障目,光看到他们好的一面,于是盲目相信他们的优点可以带来质的不同。

切尔西和曼联各有问题,但这不意味着那里的足球人都是傻子,而迪萨西和拉什福德就是白莲花。这场输球,维拉在欧冠被淘汰,包括如今争四仍有困难。

其实,都说明了这件事情。

阅读 143324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不是没死过

· 甘肃

ai写的,数据库没更新,马赫雷斯都来了

亮了(554)
查看回复(4)
回复
discusser-avatar

自知w

· 山西

马赫雷斯?

亮了(316)
查看回复(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