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X200U、FindX8U如何?小米15U摄影套装版体验 能PK相机了?
今年的主流超大杯都发布了,FindX8 Ultra已经分享过体验了,但是最早入手的小米 15 Ultra用了很久才想聊聊,11U在设计上至今都总被人念叨,算是米Ultra的巅峰了,而12U算是逆转了上一代带来的颓势,让小米影像这个概念获得了用户的认可,到现在的15U,好像升级点确实不多了。
6.73寸的2K LTPO微曲屏,DC+1920高频 PWM 调光,峰值亮度3200nit,参数这地都没拉满,我还以为会是2160PWM呢;但这次小米学聪明了;中框设计非常好,但是这个四面微曲真是RLG了!
性能上各家旗舰机拉不开多大差距,所以简单看下测试分数吧。
500MP的主摄是,索尼LYT900 1英寸大底(比 IMX989 提升 12% 进光量),f/1.63光圈 + 金字塔超低反射镀膜(什么破名字),对比14U仅在光圈上略有调整。
潜望长焦则是三星S5KHP9,2亿像素,1/1.4 英寸,f/2.6 光圈,支持 OIS 光学防抖;对比14U的5000万像素索尼IMX858(1/2.51 英寸)传感器尺寸更大、像素更高,尤其在长焦解析力、暗光拍摄等方面优势明显。
直立长焦是索尼 IMX858,5000万像素,1/2.51 英寸,f/1.8 光圈,支持 OIS 光学防抖,和上代完全一样。
广角则降级为三星 S5KJN5,5000万像素,1/2.76 英寸,f/2.2 光圈,视场角(FOV)115°,14U是索尼IMX858(1/2.51 英寸),
主摄的可变光圈取消,小米用算法取代了近摄的边缘解析力、光学景深、明暗场景的自动曝光,然后就是把镜头模组厚度降低一些,保持手感和重量分布,喜欢拍星芒的用户算是没机会了。
提到算法,可以说目前各家的旗舰在影像领域做的文章远比AI方面大的多,官网没说我也没找到相关资料,所以猜测15U的14bit色深应该和上一代持平,后期在Lightroom 里拉3档高光没有明显断层。
VIVO X200U的LYT-818传感器采用14bit原始数据输出参数上和15U一样;FindX8 Ultra的原彩Pro XDR技术支持16bit色彩深度,理论上应该有比其余二者更好的色彩;虽然16bit并非原汁原味的;其核心在于通过多帧合成算法和硬件级联处理,将传统手机传感器的12bit或14bit原始数据提升至16bit色深~毕竟大大家都靠算法,我最近一次分享的内容就是哈苏X2D··16bit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更准确的还原真实世界的色彩和动态范围。
而在主摄的动态范围方面,OV则都是14.2EV(单帧),15U的核心硬件基础为15EV 原生动态范围,理论上来说可以减少多帧合成来保证更不错的明暗细节。
而作为几家里最先出摄影套装的,第一代很惊艳;但是对于15U来说,它有外接的镜头,影视飓风有详细测过,但是目前先量产发售的则是后来者Vivo X200 U。
仅就目前的15U摄影套装来说,除了内置2000mAh电池和通过手柄波轮可快速调节曝光补偿、感光度等参数,减少触屏误操作外,已经没什么优势了。
套装总重350g,远超普通手机壳,长时间握持手部疲劳明显,更适合固定机位创作。滤镜转接环需额外购买,一套专业滤镜(ND+CPL+GND)成本约500 元,你手机 + 套装+滤镜总价近 8000 元,接近入门微单套机(如索尼 A6400+16-50mm),但画质差距是没可比性的。
视频方面虽然支持8K 24fps录制,但防抖仅主摄可用,多倍以上变焦拍视频有较为明显果冻效应(其他几家也一样,视频还是得看果子,目前还比不上14PM),对比三星S25 Ultra的全焦段防抖还有进步空间,所以演唱会神机在我看来,不是照片拍的清晰,而是视频拍的稳和清晰。
ACES Log 格式是安卓首发电影级调色空间,后期可保留14档动态范围(这和前面照应上了),专业用户可直接导入LUT预设,不过需要官方多给点成品,或者像青青这样调色好手给多整几个LUT。有一说一,目前各家的log,对普通用户实用性有限,更多是品牌技术展示,而且还是不成熟的那种,至于有产品说对标APSC优质产品6700,呵呵呵呵···正在做内容呢,用原厂饼干头都吊打你,全方位吊起来打那种。
目前这几款Ultra应该就是延续用户之前购买习惯走,小米用户有生态应该首选15U,OV也是如此,至于无所谓的用户,徕卡、哈苏、蔡司就看你自己习惯哪个风格了。
SHENGSHIXUAN_
· 河南参数或许可以,但我觉得小米拍照的调教一直很烂
匹诺曹的长鼻子L
· 广东X200U跟X8U大家推荐哪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