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专栏】言辞激烈!“热火和斯波的‘非理性思维’需要照进现实,转化为切实可行的蓝图
早前,《太阳哨兵报》记者Ira Winderman发布专栏文章,言辞激烈地认为热火的建队思路需要更加切合实际:
斯波曾提到“非理性思维”(的概念)--一支常规赛37胜45负、排名第10的球队竟真的能在季后赛中有所作为。这种想法在特定时刻或许成立。
过去两周对阵克利夫兰骑士的系列赛中,迈阿密热火正是靠此信念支撑,尽管对手的实力差距堪称球队37年队史季后赛系列赛之最(包括对阵迈克尔-乔丹率领的公牛王朝时)。
作为主教练,斯波最擅长的事便是“让全队为看似不可能的目标凝聚信念”。这种信念曾推动热火在2020和2023年两次奇迹般闯入NBA总决赛。
但有时,“非理性”终归只是非理性。正如对阵骑士的最后两场队史连败纪录所揭示的:
某种意义上,赛季收官的两场惨败与附加赛击败公牛、老鹰的两场胜利同样意义重大。
附加赛连胜后,人们以为这支球队或许能在季后赛制造威胁。
主场连负骑士后,现实敲响警钟:变革势在必行。
“作为一支球队,我们必须承认这样的结果不可接受,”斯波赛后表示,“必须提升到新的层次。”
于是,随着系列赛第四场晚的彻底溃败,理性思考终于回归。
“不够好”
本赛季,热火在交易前表现平庸,交易后则更糟。
如今问题在于选择方向,不能再“试图兼顾新秀与老将”。
第四场赛后,斯波严肃而略带希冀地谈及阵容失衡:
“除非亲身经历,否则年轻人无法快速成长,而这个过程难免伴随阵痛,”他谈到显然未准备好应对高强度季后赛时刻的年轻球员,“我对几个年轻人说过:我们需要25岁的你们。但这不现实。成长必经磨砺。”
于是:
- 21岁的凯尔-韦尔在G4开场不到3分钟被换下,完全无法应对贾勒特·阿伦的挑战。
- 21岁的尼古拉-约维奇直到垃圾时间才找到状态,虽有潜力但过于青涩。
- 一年前还是新秀奇兵的小海梅-哈克斯,直到热火落后46分才在本场比赛首次登场。
赛季中段,当切实希望尚存时,新老结合被视为连接当下与未来的桥梁。但其中暗藏隐忧:奢侈税线、未来选秀权归属等问题交织。
这无异于走钢丝。
若细听巴特勒的言论,便知这亦是他“失去快乐”的原因之一--他在热火第四场惨败数小时后指出,如今这种快乐已被勇士的季后赛征程重新点燃。
“热火此刻的抉择,正是重拾‘快乐’的必经之路。”
激进方案是押注未来,打包韦尔、约维奇等潜力新星及选秀权,换取凯文-杜兰特式即战力。
渐进路线则是等待这些年轻人成长为斯波尔斯特拉口中“25岁的模样”,哪怕这意味着未来数年仍需承受阵痛。
第四场赛后最后一位接受媒体采访的阿德巴约直言预感变革将至:
“今夏会有许多变动,”他表示,“以我对‘银发先生’(热火总裁帕特-莱利)行事风格的了解——最好做好准备。”
正是莱利在2019年参与交易来巴特勒的过程,将热火直接送上两次总决赛舞台;也正是莱利今年2月参与送走巴特勒的细节工作(最终方案由热火总经理安迪-埃利斯伯格完成),令热火在常规赛结束后仅能击败两支胜率不足五成的附加赛球队。
过去一个月,“非理性思维”既带来第十名球队逆袭季后赛的巅峰,亦酿成NBA季后赛历史最大分差惨败的谷底。
是时候让理性回归方程式了。阵容需要彻底重塑,方向必须明确——无论选择哪条路。
现在或未来。
“选一条路,坚定前行。”
shucqijiaozi
· 北京我已经开始兴奋了
physicstyle
· 上海斯波能力还是强的吧,感觉教练里保底前三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