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长文解析】广厦季后赛前两轮的深度复盘和总决赛的走势前瞻
hello大家好我是吴雷人,今天的万字长文主题是对广厦季后赛过去两轮的一个复盘和对总决赛的前瞻,这几轮系列赛是延续的不是割裂的,其中有很多相通之处,我就放在一起写了。本文将会分为三个大主题,分别是:1.广厦辽宁系列赛复盘:前文提到的4个小问题解决得如何?2.广厦青岛系列赛复盘:为何广厦打青岛如此费劲,这轮苦战对总决赛有何借鉴意义?3.广厦北京总决赛前瞻:系列赛走势分析及双方的胜负手是什么?这三个主题分别对应一轮系列赛,辽宁-青岛-北京对广厦的考验程度由弱到强,环环相扣。
在看主题一之前,推荐阅读:广厦辽宁G1比赛解析
在看主题二主题三之前,推荐阅读:广厦战术解析1:通过一些回合来分析广厦的防守弱点以及北京克制广厦的原因
1.广厦辽宁系列赛复盘:上一篇文章提到的4个小问题解决得如何?
都说来指导整个赛季只研究辽宁队,我也跟来指导一样光顾着研究辽宁队了。广厦打青岛时我一篇文章没写,且计划广厦打辽宁我原定每场比赛写一篇文章,总结一下双方主教练的战术博弈,看看杨鸣后续的应对出牌后继续深入研究一下,但是G2打到半场我就知道完全没有复盘的必要了。双方有着明显的实力差距和场面上主教练战术水平上的差距。为什么说是场面上呢?因为我相信杨鸣还是有水平的,他会想到一些思路,但手里根本没牌了,所以没必要用这些招数了,因此G2G3都是毫无悬念的大败,也没有展现出较大的应变和破解办法,因为没必要。
在上一篇文章中,广厦辽宁G1比赛之后我曾指出了广厦队仍存在的几个问题,那么这4个小问题有没有解决呢?一样的,有些问题已经没必要解决了。因为解不解决都不影响比赛结果,不如着眼于下一轮系列赛,给主力球员充分的休息。比如我提到的第四个问题:提前预防辽宁可能会做出的几个应对。
辽宁确实是增加了诸如被包夹快速出球、第三点接应和幽灵掩护提前下顺等策略。但这些策略不足以打动广厦防守体系的根基,因为他们无法完成所谓的“最后一公里”,也就是把球放进篮筐这一下:李晓旭多次空篮不进相信大家印象深刻,我就不花费时间把动图截出来了。本赛季玄冥二老的体能已经不足以持续对广厦最后一关的单塔护框完成冲击,而且广厦太清楚前外援威尔斯和奥利弗的弱点,如果奥利弗有能力靠冲击打痛广厦的话,那么相信广厦去年也不会放掉走他了。
再比如我提到的第二点对韩德君低位包夹后的后续轮转防守问题
的确以韩德君现在这个年纪和竞技状态,单防完全能防下来,但如果总决赛把韩德君换成重回巅峰周琦呢?后续的轮转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点了。这个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后文详细再讲。
在G3韩德君的低位只出现了一次,对内线的保护很不错,但还是漏掉了底线
在青岛广厦的一番战中,出现了很多的低位包夹漏底角的情况,总决赛要想办法避免
除了低位包夹,广厦的其他防守策略也非常容易漏底角三分
至于我提到的其他几个小问题,等过了辽宁再来看,其实并不算个问题。可能对手是辽宁时这是个问题,但对手是北京时就是另一个问题了(说得有点绕,大家意会一下,我接下来详细解释)。
比如第一个换防沟通问题与锋线错位问题问题
为什么我很看重这一点,因为2022年和2023年的季后赛我们就输在了张镇麟错位的这个点(包括23年总决赛的稠州也是),今年首轮对阵青岛我们也被王睿泽赵嘉义等锋线错位惩罚过。但今年的辽宁不一样了,第一张镇麟不是健康的形态,第二张镇麟本赛季已经从一个身体素质劲爆的攻击型锋线向组织型锋线转型,这是辽宁队的阵容配置需要他做的,但这也就意味着辽宁对上广厦时缺少了一把有利的尖刀。在没有强点爆破的情况下要破掉广厦固若金汤的防守几乎不可能。那总决赛的北京呢?他们缺少了最强的锋线曾凡博(我个人非常喜欢小曾,对他的受伤感到非常惋惜,在这里送上祝福)。奥莫特有一定的背身单打能力,但产量还是达不到可以持续惩罚错位的程度(类似于广厦的农纳利,也是擅长零敲碎打地进行一些背打)。所以广厦的球员重点需加强防守对手的无球跑位、反跑的意识,毕竟总决赛对面有着曾经中国男篮的无球跑位大王翟晓川。这并不是一个大问题,考验的是个体球员的经验与态度。
像这种错位是必然会出现的,能让翟晓川跳投而非空切已经算不错的选择了
那么广厦总决赛将遇到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呢?也就是我之前提到的第三点内线多传一次球之后的防守问题。
我在一月份分析广厦争冠路上四个主要对手的时候也提到,北京和新疆(前两阶段内乱之前的新疆)的阵容配置是真能打痛我们的,两队的长板正好打到广厦的短板上,其最核心的体现就是内线对幽灵位的打击。
(多说一句广厦球迷群的预判还是非常准的,季后赛开始之前大家就都希望避免提早碰北京,主流观点也认为广厦总决赛会和北京顶峰相见。其他球队诸如山西广东等,即使季后赛前几轮发挥再好,也不属于有机会跟广厦争冠的球队)
那为什么广厦会防不住内线的“多一次传球”呢?因为篮球的基本得分逻辑就是多打少,广厦数次出现一防二的情况,跟既定防守策略有关。广厦经典的防守四件套对辽宁来说行得通,因为辽宁的外线威胁远大于内线威胁,掐死发起点赵继伟就掐死了辽宁的进攻。为什么对青岛效果不好?第一威瑟斯庞身高和体型优于赵继伟王岚清,出球和突破受到的干扰小;第二接应人是杨瀚森,杨瀚森不仅传球视野联盟顶级,而且篮下强打能力也非常强,对于广厦的最后一关单塔护框是个毁灭性打击。第三青岛的外线射手群命中率远高于辽宁,可以惩罚广厦的放空。
这球广厦的防守堪称完美:有垫防、有护框,但杨瀚森还是打进。辽宁队没人能有这种威胁
但对于北京来说呢?北京的接应人是周琦,传球水平和终结能力并未差杨瀚森多少,而北京的外线射手群也不是吃素的。所以广厦熟悉的防守四件套需要有所改变。广厦还有一个擅长的防守方式就是联防,但是广厦的联防被北京打爆过,需要进行较大规模的调整。这些技战术方面在第三部分详细介绍。
广厦对阵北京时的联防实在是太业余了,处处都是漏洞,总决赛一定要进行大规模的调整
2.广厦青岛系列赛复盘:为何广厦打青岛如此费劲,这轮苦战对总决赛有何借鉴意义?
这一部分如果展开了是有很多内容可讲的,但第一这轮系列赛已经过去了,第二杨瀚森如果下赛季在美国发展,青岛是无法像这赛季一样给广厦造成如此大的威胁,所以这部分我简单说了。
首先复盘一下首轮五场比赛的过程:第一场我把它称为常规赛,常规赛我们怎么双杀的青岛季后赛G1就是怎么赢的:简单思路就是把节奏拖慢,杨瀚森喜欢快节奏的处理,在慢节奏下青岛并没有给杨瀚森设置很精细的战术。加上两队的实力差距,第一场比赛广厦就在低强度的比赛下收获了大胜。
G2的溃败很多人总结的原因是吴骁的缺阵和王博草率的长轮换:早早换上许钟豪结果打乱了场上的化学反应。许钟豪目前的状态和速率完全替代不了吴骁,甚至类型都大相径庭:吴骁的强项就是防守端的移动速度,而这是老许最弱的地方。所以G2广厦是在用自己非常不熟悉的轮换和体系下打球,这样能适应就怪了。同时,我们可能会忽略的一点就是刘维伟的调整,毕竟系列赛讲究的是针对和反针对,刘维伟在输球之后明显找了一些打季后赛、打阵地战的办法,尤其是给杨瀚森的蹲坑护框缺陷设了很多保护,最大限度上掩盖了杨瀚森出不来的弱点,这是去年青岛打广州的系列赛中所没有的。相反广厦还是坚持着“以我为主”的打法,没有做针对,因此在G2落后的时候就有一种被压在水下的感觉,一直努力都打不回来,其实是因为阵容和战术策略都对不上,而且没有提前做困难准备的原因。
举个例子,青岛采用层层垫防的方式使布朗减速,最大程度上保护了蹲坑的防守策略
G3,我在现场远征,可以很明显看出王博在防守方面是对青岛的内线组合有针对性布置的,但进攻端改变不大。在防守端做了一些变化,让青岛更少打出习惯的内线配合,事实证明G3的防守效果做得也非常好,没有一节让青岛上25分。但G3的问题出在进攻端,我个人的猜测是这样的:即使G2输球,广厦教练组对青岛也是有一定低估的,认为问题只出在防守端和球员轮换,只需要在G3把青岛的内线进攻防住就能赢球。如果我是教练我肯定也这么想,包括许多球迷、解说都低估了青岛在常规赛的战斗力。从开局两队就陷入了高强度强防守的泥潭战,广厦球员急于想靠得分拉开分差,尤其是布朗,在手感不佳的情况下仍想尽力找回状态。但是这个时候的青岛防守针对性进步了许多,尤其是对布朗的限制,可以说是广厦在用最不擅长的单打方式去打青岛的防守圈套,进攻也就停滞了。
杨瀚森的护框水平相比去年有了极大的提升
到了下半场,广厦的进攻略有回暖,重点原因是孙铭徽的进攻感觉回来了。青岛的防守资源虽然能很好地限制布朗,却限制不了两个顶级的持球发起点,所以孙铭徽的回暖算是给广厦整体进攻解套了,以一点激活各个点。但是比较可惜孙铭徽连续得分后因体力原因下场休息,加上青岛队吕俊虎段昂君等球员命中了几个打破平衡的三分球,和威瑟斯庞关键时刻的无解发挥,导致这场比赛广厦还是没能啃下来,遗憾输球。其实这场比赛广厦是完全有机会赢的:如果布朗的24秒投篮超时没有误判,如果孙铭徽的状态来得早一点,如果布朗上半场手感好一点或冷静一点不沉迷于强打,如果青岛最后一节少进几个神仙球……但比赛没有如果,事实就是青岛凭借出色的发挥取得了2比1的领先,把广厦逼到了悬崖边。
G4背水一战,这次广厦教练组终于真正重视起了这场比赛,在攻防两端都有了季后赛级别的针对。防守端延续之前的策略,进攻端强调两点:分享球和攻内线,这才是广厦常规赛所打的熟悉的篮球。
这个球孙铭徽就非常耐心的找到了弱侧底角
越是关键时刻孙铭徽越冷静,青岛所有的精力都在防守突破上,外线漏出了大空档,可惜赵嘉仁没能投进关键球
在我曾写过孙铭徽本赛季的改变一文中,为什么广厦这赛季改变这么大,是因为能利用弱侧侧翼的进攻了,本场比赛我们看到了许多多传一次的机会:有的是传到弱侧,有的是耐心的内传内。青岛的防守身体资源确实不错,但是防守的纪律性和天赋距离顶级防守强队还差一点,布置了掐第一下强点能很好执行,但是当广厦也变耐心随机应变的时候,青岛就不太好应对了。因此当广厦也耐心多传一次的时候,青岛就很难防了。尽管这场青岛也有一些神仙球,但是运气还是站在了冷静下来实力更强的广厦这边。
G5比赛就不多分析了,广厦虽然少了赵嘉仁,但重新获得了主场优势,看似最后的分差只有5分,但是整场比赛可以说是压着青岛打的,这就是广厦做足功课用好针对性策略后两队真实实力的差距。当青岛发挥好一点时,广厦也会发挥好一点,当青岛松一点时广厦也会松一点,但总能稳稳地保住领先,最后广厦成功晋级。总结一下就是:G2G3广厦输的这两场广厦没有打出自己在常规赛熟悉的篮球,这是失利的根源。防守端因吴骁伤缺打乱了布置,进攻端因孙铭徽的状态和布朗的心急,从强调传导球的进攻变成了单打的进攻。越是在悬崖边,越是要相信队友传导球,这是赢球的逻辑。
青岛广厦G4布朗增加了许多类似的突破分球,多传一次球青岛就防不住了
比赛打到这个份上,虽然消耗了广厦的体力,但是给广厦敲响了警钟:不管对手是谁都要认真对待,因为这是季后赛。于是,就有了半决赛对阵辽宁的屠杀......王博和球员们让我们都知道了当广厦认真对待一个对手时,实力有多么可怕。
那么,总决赛,如果广厦认真应对,结果会如何呢?广厦的阵容能对上吗?
3.广厦北京总决赛前瞻:系列赛走势分析及双方的胜负手是什么?
先看一个月前我的判断,再说结论:
一个月后,我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广厦的季后赛状态会呈现越来越好的一个状态,我也相对更看好广厦,但过程会有变化。这里需要推翻我之前提到的“容错率大大提升”以及“以不变应万变”的两个观点,相反,我认为广厦在总决赛的容错率其实并不高,而且只做好自己”以不变应万变“已经不够了,需要主动做出一些改变。
我这个判断的原因有两点:第一,为什么容错率降低了?因为赵嘉仁受伤,广厦少了一个重要轮换。第二,为什么广厦需要做出改变?因为常规赛广厦虽然双杀北京,但是用的一些战术策略到了总决赛一定是行不通的。在轮换变化的情况下需要更有针对性更精细的布置。下面具体说一说这两点。
第一,现在的情况看似是广厦让一个赵嘉仁北京让一个曾凡博,看似公平,实际对哪队影响更大?我很喜欢曾凡博,也承认曾的综合实力比赵强,但是我们不能但从球员个体去比较对球队整体的影响。篮球是五个人的运动,我之前提到广厦能够”以不变应万变“的底牌是常规赛健康稳定的阵容。赵嘉仁为广厦效力6年,本赛季常规赛全勤,出场全部的46场比赛;而曾凡博仅为北京效力3年,常规赛仅出场37场。所以赵嘉仁是嵌入广厦体系更深的那个人。更重要的一点是,广厦在常规赛几乎是以全员相对健康的完整阵容磨合了一整个赛季的,而北京常规赛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用残阵打球,两队胜场差仅差7场。我们敬佩北京“一个人倒下了还有更多人能站出来”的这种精神,也要承认北京能打球的人确实比广厦略多一些:替补席末端的方硕、邱天、张才仁、翟晓川都有成为奇兵的可能性,而广厦往板凳席末端数最多数到一个受伤病困扰状态不稳定的赵岩昊,再往后是已经被证明了难堪大用的许钟豪和王欣瑞。许利民指导在常规赛采用的“前三节单外援”“长轮换”等一些迷惑操作确实是在下一盘大棋。
我这样的描述可能还是比较难懂,这里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赵嘉仁的实力是10分,他这10分可以很好地嵌入到广厦的体系中,有了他的广厦是90分,没有他的广厦就是80分。曾凡博的实力是20分,有了他的北京也是90分左右,但没有他的北京实力也不至于降到70分,大概在75-80分左右。因为北京习惯了在残阵下打球,少了曾凡博北京也有其他人能顶上。不是说曾凡博不厉害,而是说曾凡博嵌入北京体系的程度是没有赵嘉仁之于广厦这么深的。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我在第四期战术解析视频中单独给赵嘉仁做了一个片段(视频5分50秒开始),本赛季王博最花心思培养的两个人就是赵嘉仁和朱俊龙了,赵嘉仁培养持球单打和突破二次处理,朱俊龙培养持球组织和控运结合球进攻。赵嘉仁一伤等于王博的许多心血白费。当然曾凡博本赛季进步也十分显著,北京也花了许多心血培养。两位的缺阵对两队都是重大损失,这里就不做更深入的比较了,希望二位尽快康复回归赛场!
所以,只从容错率的角度来讲,当广厦赖以生存的稳定阵容少了一名阵容轮换时,容错率是不如随时有人能站出来的北京的。当然,广厦的优势也很明显,当拼主力阵容的时候,广厦的主力基本盘仍旧比北京稍强,当然这也看周琦、孙铭徽、胡金秋的恢复情况。广厦这赛季已经不完全依靠死操主力了,但在总决赛某些需要死操主力的时候,广厦还是会更占优一些。
当然,以上阵容方面的对比并不是总决赛最重要的考量方面,篮球比赛讲究一个节奏。广厦和北京是常规赛比赛节奏最慢的两个队,双方可以说是在同一个节奏下打球。但是,广厦有一个最大的优势,那就是“变速器”孙铭徽。我在广厦赛季复盘中有这样一句话。
所以,与其讨论纸面阵容,不如把关注点放在更关键的比赛节奏上。双方的场均得分就九十来分左右,两队都有着极强的压节奏能力。我们不能一刀切地说广厦要提速或者压速,场上局势是瞬息万变的,广厦要做的是在正确的阶段打出正确的节奏。如果有一队能够在一个阶段连续打出快节奏得分,那么就能取得非常显著的优势。北京队的后卫陈盈俊、杰曼、方硕、纳托尔攻击能力都很强,但缺少一个像孙铭徽一样能控制比赛节奏的变速器,这可能会是一个赛眼,节奏远比阵容关键许多。
广厦北京一番战第四节正是通过三次的连续快攻迫近比分,可以看出北京对广厦的突然提速很不适应
打辽宁G3广厦的突然提速让辽宁很不适应,而每次快攻的传球几乎都是变速器孙铭徽
最后,我们再从战术打法的角度对总决赛做一个前瞻,先抛结论:常规赛两队的两次交手中,大部分的战术打法和防守策略用不到总决赛中,没有太大的借鉴意义。总决赛是全新的比赛,非常考验教练组的布置。为什么说没有借鉴意义?我们看几个广厦经典的防守回合:
四件套肯定需要调整,周琦的顺下攻击力跟杨瀚森差不多,辽宁是不具备这样的球员的
在单塔护框之后周琦还给广厦内线多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二次篮板的保护
该回合中北京的联防并不算好,简单的几次导球就导出了机会
北京的联防很简单,有点像我们院队守的联防水平,但广厦的处理也略显草率
由此,我总结一下总决赛两队的几个关键因素排序:
最大的X因素:两队的教练组。
这个教练组不单单指王博和许利明。两位都是非常优秀的教练,但在某些时候会比较自我和固执。我们不能忽视助理教练的脑洞,主教练有自己的想法也需要听从助理教练的建议。在我看来总决赛难以预判的点就在于教练组之间的交锋:双方都有不错的牌,怎么出非常重要。在总决赛的舞台上一定不能保守,双方熟悉的招都会被拆解得一干二净,一定要有多种思路的尝试。同时也没有一招打死对方一说,每场比赛都是全新的,需要持续不断的针对性改变。
以我的水平,我只能看出常规赛交锋时两队的许多打法是有漏洞无法沿用到总决赛的,但该制定怎样精细的策略去针对对手,我预判不到,只能说这一定不简单。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期待总决赛的每场比赛双方都能奉献出战术水平极高的充满针对于反针对的比赛!
第二大X因素:两队外线球员对比赛节奏的把控和内线球员对篮板球的控制。
篮球比赛不是想快就快得起来的,要想改变场上的节奏首先得控制住篮板球,由内而外去改变局面。所以内线的争夺是一大关键。而保护住篮板之后怎么去决定该打快还是打慢,怎么去阅读场上的局势,这又是一个课题。山西是没有顶级国产组织后卫的,但广厦有。北京的内线不是老化失去活力的辽宁而是运动能力和身体天赋出色的周琦邱天范子铭所罗门;广厦的内线不是与周琦风格类似被压制的刘传兴,而是风格迥异的胡金秋和双大外,他们极强的进攻能力和冲抢能力也会改变比赛走势。周琦上场广厦该怎么应对?周琦不上时北京该如何应对?在什么时间节点某队要压节奏或推节奏?这些关键的难题就看教练组和场上球员的把控了。
第三大X因素:球队第8-10人的发挥
我们试想一下这样的场面:双方的首发阵容势均力敌,分差紧咬。第一节末段进入轮换时间,球队换上某国内球员和第三外援,这个时候也没问题,分差继续紧咬。从第二节中段开始,两队开始换上第二、三名替补的国内球员和第四外援。这个时候某名球员的实力或状态就开始适应不了总决赛的强度了,成为球队短板。对手开始在这名球员身上做文章,逐渐拉开十分左右的分差。于是教练又换回主力阵容,双方继续僵持,但这个分差一直保持到了比赛结束。因轮换末端球员匹配不上强度而输掉比赛的例子有很多,除了广厦青岛G2之外,最明显的就是前几年的广厦了。在单外援时代广厦阵容单薄,经常是在深度轮换的时候被拉开的分差。这赛季受益于新的外援政策广厦短轮换的问题有所缓解,但在北京“倒下一个还有更多人站出来”的阵容深度面前,我们还是会担心广厦轮换第8-10人的问题:农纳利和奥莫特灵光一现的惊艳表现能延续吗?赵岩昊林秉圣纳托尔替补上场之后能控制好失误掌控好比赛节奏组织好进攻吗?翟小川范子铭邱天在周琦不在场的时候如何与广厦内线肉搏?这些人上场时间不长,却能在关键的时间段扮演关键的角色,影响比赛走势。当然这也是最不可预测的一个点,期待某队第8-10人的轮转会打破一些平衡。(第11、12人就不考虑了,王欣瑞许钟豪方硕张才仁不出意外常规时间几乎上不了场)。
第四大X因素:球员的球商应变、转移球水平,以及对冠军的渴望
这一点就不展开说了,在总决赛一定要相信队友,多转移球,打耐心的进攻。减少个人的强打进攻才能流畅。球员对冠军的渴望可以反映在对每个篮板球、对每个球权的争夺,这个就看球员自己的拼劲和意愿了。希望每个人都能继承朱俊龙和雷蒙的精神!
北京的转移球水平实在是高,每个人都手不粘球,很考验球员的球商和应变
最后,再简单预判一下总决赛进程,我之前说这是一轮战术水平极高的充满针对于反针对的总决赛,所以北京和广厦都要做好丢掉主场的准备。NBA有句话:季后赛是从赢下第一个客场才真正开始的。比赛进程可能会像24年稠州上海的系列赛(双方交替赢球,没有连胜,每一场比赛都有新变化),或24年广东辽宁的系列赛(频繁变阵,双方交替启用了徐昕、李奕臻、贝尔、付豪、刘雁宇等奇兵),前四场各保一个主场各拿对方一个主场,2-2平进入天王山之战。天王山谁拿下大概率就夺冠了,我相对来说看好拥有主场优势的广厦。当然,最佳情况是广厦守住前两个主场,偷下北京的一个主场,4-1回主场夺冠,这需要广厦在方方面面都做到完美。今年总决赛是几乎不可能出现4-0横扫的情况了。如果北京要夺冠,需要把系列赛往后托,至少打到第六场第七场,且需要有奇兵站出来才有机会。
如果要问我总决赛几几开,这个问题我是很难回答的,因为总决赛真不能用纸面实力去对比,几几开取决于两队教练组的智慧和场上瞬息万变的节奏,以及替补奇兵的发挥,不确定性因素太大。我作为广厦球迷带点倾向性也只能预判总决赛比分会在广厦4-1北京和广厦4-3北京这个区间内波动。客观来说北京也有很大的夺冠希望,这不是本文的重点,所以我选择和稀泥的方法带过结论这一部分。
可能会有人是没看前文直接拉到最底部想看我预测的比分结论的,那我只能很抱歉地说我没法给出具体的比分预测,前面部分的万字长文对于比赛走势的分析更为重要。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但不管怎样我相信这会是一轮场上双方动作干净、场外球迷舆论干净的总决赛!(如果发现有不和谐的舆论,先想一想他们是不是北京或广厦的球迷,有没有被其他球迷捣乱带节奏)。这也是技战术水平最高的两支球队的巅峰对决!让我们一同期待2025年CBA总决赛!
肯巴要绝杀
· 浙江小曾比赵嘉仁强,并不意味着北京受影响比广厦大,楼主说的这点我很赞同。
达巴吉德哥
· 湖北广厦首发阵容配合默契度更好,北京首发阵容容错率高。王博不装逼就是最好的王博,王博身边那个老外助教眼光毒辣,我记得看过一个视频广厦老外助教点评说山西队更好打,因为山西外援的攻击路线和手段可预见性强,那时候的山西风头正盛,四外援毁天灭地,他的点评很有技术性。通过北京和山西的系列赛验证了山西外援碰到纪律严明、换防速度快的北京队真是毫无还手之力。希望他能针对北京外援和陈盈俊、周琦的特点给王博继续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