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士vs森林狼G1,勇士赢在了团队防守
火箭和森林狼,这是两种风格完全不同的球队,前者进攻端多定点持球发起,肉搏对抗拼抢贯穿全场,后者运动频率较高,善于轮转球打多点突分。
简单来讲,一个是站着打,一个是跑着打。自然,经历了7场肉搏的勇士显然是更被动的一方,同时这种高运动频率的比赛风格也增加了球员受伤的风险,上半场库里和里德相继回更衣室,不过里德是摔了一跤并不大碍,库里的伤倒有点麻烦,虽然说腿筋拉伤算小伤,但在未恢复完全强行复出,容易反复甚至加重。
一级拉伤的周期在7~10天,这已经是最乐观的一种情况了,也就是说,库里回来之后,如果勇士还在,系列赛已经来到了G6或者G7
但科尔确实也能找到把这一手牌打好的方法,G1的森林狼,全场88分,半场只有31分创历史新低,三分球颗粒无收。
让我眼前一亮的不只是韧性十足的团队防守,还有短时间内不同防守逻辑和策略的切换。森林狼不会在罚球的时候跟你抢前场板,但他们会不停地用突破分球扰乱勇士的防守阵型。
勇士整体防守的逻辑和思路都很清晰,用换防匹配森林狼突分的机动性,强侧压迫并快轮转化解大范围转移球。
这球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格林协防被爱德华兹点飞,再回防中路已经来不及,于是他选择了就近的底角补位,随后与库明加完成了一次相当默契的换防,库明加正好堵在了香农的突破路径,形成争球。
再看这球,希尔德被点飞,但很快他与佩顿完成了一次换防的交接,最后在追梦护框的加持下成功防下这个回合。
当一处定点被对手撕开一道口子,失位的防守人首先要做的不是去追持球人,而是寻找一处最近的防守点进行换防交接。湖人就是犯了太多这种错误,从而让森林狼获得很多轻松投篮的机会。
对爱德华兹的防守,勇士的策略很简单,将他往边路赶。弱侧协防,迫使爱德华兹做出质量低球速慢的大范围转移球,协防人可以获得充足的close out的时间。
但如果,弱侧的麦克丹尼尔斯能突定点吃小后卫,拿出高效的错位惩罚,那勇士也没辙。
目前,勇士就在赌麦克丹尼尔斯单挑强投中距离的成功率。
勇士采取对爱德华兹延误的策略,从巴特勒的防守站位可以看出,他们彻底封锁了中路,将爱德华兹往一侧逼赶,并不断压缩空间。
这球的延误和防守轮转化解突分也是教科书级别的,巴特勒忌惮爱德华兹的突破放了一步,华子也手硬。
要知道,爱德华兹在中路是能打爆联盟中所有对位的,对于罚球线或是弧顶的爱德华兹,协防选择也会更加困难,因此勇士能做的就是尽量将爱德华兹往边路压迫,华子当然会习惯性选择惯用手一侧,也就是右手侧。剩下的,就是在斯塔克豪斯带领下演练了一个赛季的防守轮转了。
勇士所担心的,是在多次换防下爱德华兹中路点名小后卫或大体型中锋,重点是中路。
为何勇士对自己的中路防守过度担忧?因为中路防守是最吃体型和身高的,如果有领防人以及护框高点,这件事就能解决,问题是勇士现在二者都比较欠缺,爱德华兹在撕开中路之后能通过空中闪躲轻松拿捏勇士薄弱的内线护框。同样,勇士始终采用1-3-1的联防阵型,也是在规避中路薄弱的问题。
不过勇士在防守中路上也是有过人之处的,那就是格林和巴特勒的防守嗅觉,他们可以兼顾协防和切断持球人与dunker区的连线。
缺少库里的勇士在常规赛的体现是防守依旧在线,但进攻雪崩。勇士第四节最后巴特勒持球和追梦打挡拆的回合并没有掀起多大浪花,反倒是希尔德两个强拆的三分球压住了森林狼两波追分的狂潮。
但森林狼当然有勇士解决不了的问题,小阵容多换防,勇士没办法保证追梦长时间位于篮下,勇士小阵容暂时解决不了戈贝尔点抢前场板的问题。追梦擅长防守自主进攻的大体型的锋线和内线,但戈贝尔这种几乎0进攻开发靠篮板和吃饼的高举高打类型,追梦会很难受。
科尔当然知道这一点,因此勇士的初始对位是追梦防兰德尔,巴特勒对戈贝尔。但在多换防的情况下依旧会出现两小后卫在篮下被戈贝尔高度碾压无奈赔上犯规的场面。
鲁尼上场可以解决问题,但防守端容易被爱德华兹抓错位和延误回位的慢速。波斯特更是如此。
勇士必须想办法弥补尺寸上的劣势,科尔上桑托斯和库明加也是同样的道理,不过今天穆迪衔接段表现过于糟糕,自主进攻屡屡吃瘪,科尔心想,反正同样是单挑,不如用库明加。
如果芬奇醒过来了,爱德华兹下一场会拿出更高频率的中路无挡拆单挑,戈贝尔会拿出更凶狠的前场篮板,里德和麦克丹尼尔斯会拿出更高效的定点突破,对勇士的尺寸将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皮卡拍拍
· 江苏今天库明加的防守态度给我看蒙了,虽然进攻还是一头扎进去,但是防守态度真的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