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乒赛经典回顾:直横大战的巅峰之作-2005年决赛 王励勤VS马琳
笔者写到这场比赛的时候是感慨万千的,二王一马时代拉开序幕的比赛就是这场2005年的上海世乒赛决赛。
这场比赛是名将汇集,诞生了很多名场面例如早早被淘汰的波尔和柳承敏,郝帅和王皓接连倒在梅兹放高球的比赛里,已经当打之年的吴尚垠等等。
马琳和王励勤的晋级之路都有说法:
马琳面对连续淘汰王皓郝帅的梅兹,在放高球的技术上给对面来了一波吸短球教学,并且在比赛结束前给对面梅兹放起来了高球,显露出当时乒乓大国深厚的技战术底蕴。
而王励勤则是面对吴尚垠的挑战,吴尚垠身高臂长,打球风格凶狠能力强,经常能够进入世界前五前八的行列是隐藏在明面下的夺冠刺客,而王励勤马琳二人之间的对决在技术层面更是有看头,在当年2005年左右业余圈还是以直板居多,和现在这个时代几乎全员横板不同那个时代是横板和直板分庭抗礼的时代这种态势。
所以就让我们来感受这场直拍横拍的巅峰对决吧:
第一局:开局的态势很明显两个人的状态没有打的太开,王励勤使用反手台内的拧拉技术左右调动马琳,而马琳在前三板抢的也没有那么凶猛,二者的比分在5-7的时候发生了一些小变化,王励勤连续两次反手小动作的上手打开了局面把比分打成7-7,接着这段时间马琳的状态手感都比较冷,出现了多个失误,加上王励勤正手的一记高质量回球,比分锁定在11-9,王励勤先拿下开局。
第二局:这局马琳开局增加了主动上手的比例,连续三次在摆短和回摆环节率先上手,加上王励勤主动失误一分,开局4-0马琳领先。接下来王励勤的调整还是不到位,而马琳这种中等质量的上手命中率非常高,这也是马琳纵横江湖多年的一个秘诀:“状态不佳的时候,通过保证命中率上台率进行拖延对手的节奏”,这种方式把比分优势扩大到了1-7,不算自己的主动拧拉失误,这局就是7-0的大优势。加上王励勤后半段也是打算战略上做出改变,增加了很多不讲理的发力,带来了3分的失误,这样这局就以11-3的悬殊比分告破,双方打成1-1.
第三局:开局王励勤的心态还是没有调整过来,主动发力进攻失误依旧很多,而马琳保持了一个相对稳定的上台率,拿到了6-0的局分优势。接着王励勤还是打的比较奔放,整体的进攻扣节奏比较粗糙,9-2落后,如果比赛持续这个节奏很容易就把冠军送给马琳了,但是在这局的后半段出现了这次赛事的转折点,就是王励勤在几次主动劈长以后,适应了马琳的进攻节奏,虽然比分上还是落后较多11-8输掉,但是如果按照这种模式,后面对于马琳来说比赛会进入一个相对困难的模式。
第四局:王励勤抓住了前三局带来的手感,摸清楚了马琳的进攻节奏和第一板的攻击力,使得防守变得容易起来,也就是这个阶段开始王励勤的上台率逐渐追上马琳,我们来看,9-6王励勤落后,马琳这个阶段攻势非常凶猛,而王励勤争取多拍回合,降低了回球的质量,增加了上台率,这一点马琳非常不适应,并且在这个阶段不断犯错。王励勤在这局主要以正手的高调弧圈球拖延式的得分扭转了局势。很明显马琳面对这种高弧线的弧圈球借不到发力点打起来很难受,所以这局王励勤交出11-9的答卷。
比分2-2打平
第五局:这局开始王励勤找到了赢球密码,就是拖节奏,先让马琳慢下来,前面的比分交替上升,最主要的环节就是两个人都在对方的发球轮得分比例高一些,都不太愿意加第一板的质量,这种情况下是王励勤最喜欢的节奏,因为一旦对手比他慢,他就有机会发挥力量的优势。王励勤是后发制人的快,他并不是先发制人的那种快,至少在这个阶段他的技战术体系还没有达到真正的完美,而马琳在节奏把握上出现了犹豫,在关键球10-9被王励勤全面调动,最终失误11-9,交出这局关键分,3-2落后。
决胜局:到了最后一局,马琳已经选择放手一搏,在这局里他的大量出手就是想和王励勤拼实力球,并且也有3分的侧身爆冲被王励勤防住,总之他的技战术在这里已经竭尽全力,是直板的终极进攻状态,但是很遗憾,作为历史级防守反击大师王励勤,正是喜欢这种节奏。10-7王励勤拿到赛点,而这一分也是他全局一直想打的那种感觉,可见两名选手彼此都拿出对方最擅长的环节进行了这场伟大表演。
最终11-7这个球,马琳选择用直拍横打进行一板过度,只是他不知道的是在两年的最后一个球也是同样的输法。
这场赛事回顾就到这里,两位选手在这种顶级舞台展示了直板和横板的各种技术,实在是这两套打法的巅峰之作,这场比赛也被后来的很多乒乓球爱好者反复播放学习,堪称教科书级的较量。
czqjy
· 福建二王一马互相克制,谁都没能全满贯
多诺万米切你
· 广东王励勤克马琳,马琳克王浩,王浩又克王励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