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 就阵风被J10C击落,为什么知乎上那么多人为阵风辩护?

avatar
关注

知乎上关于“阵风被歼-10C击落”事件中大量辩护声音的出现,可从技术认知、信息传播、心理认知及国际政治等多维度分析:

一、技术信仰与惯性思维

1. 西方装备的“不败神话”

长期以来,以法国“阵风”为代表的西方四代半战机被塑造成“全能战机”标杆,其多用途能力(如核威慑、反舰、对地攻击)和实战经验(利比亚、叙利亚行动)成为技术优越性的象征。部分军事爱好者形成思维定式,认为中国装备“缺乏实战检验”“性能参数虚标”,即使出现击落证据,仍倾向于归因于“意外”或“体系优势”。

2. 参数对比的片面解读

辩护者常引用阵风的纸面优势:如最大外挂能力(9.5吨 vs 歼-10C的7吨)、多任务适应性(可携带核巡航导弹),或强调“流星”导弹的冲压发动机在末段机动性上的理论优势。这类观点忽略实战中体系对抗(如预警机支持、电子干扰)对单一武器效能的决定性影响。

二、信息不对称与认知偏差

1. 技术细节的模糊性

印度未完全公开空战细节(如雷达数据链故障、飞行员决策失误),而巴方提供的残骸证据(PL-15碎片、阵风发动机残骸)需要专业军事知识解读。普通用户易被“阵风RBE2-AA雷达采用砷化镓组件”“歼-10C电子战依赖外挂吊舱”等技术细节误导,忽视体系化作战的实际效果。

2. 历史案例的锚定效应

知乎军事话题长期存在“唯参数论”“唯出身论”倾向。例如,2023年红海危机中阵风成功规避S-300追踪的案例被反复引用,用以证明其SPECTRA电子战系统的先进性,却忽视此次空战中ZDK-03预警机与歼-10C的数据链协同对战场单向透明的塑造作用。

三、地缘政治与话语权博弈

1. 西方军工利益链的维护

“阵风”作为法国军火出口的旗舰产品,其声誉直接影响达索公司的市场份额(如阿联酋叫停88架订单)。部分用户潜意识中将装备辩护与“维护西方技术主导权”绑定,甚至衍生出“中国数据造假”“巴方夸大战绩”的阴谋论。

2. 印度信息战的渗透

印度通过否认损失(仅承认3架战机坠毁)、质疑残骸真实性(如称视频为旧素材拼接),配合社交媒体水军放大争议,试图将技术讨论转化为“罗生门”。知乎作为开放平台,易成为此类信息战的传播节点。

四、心理防御与认同冲突

1. 技术崇拜群体的认知失调

长期推崇阵风的用户面临“信仰崩塌”的心理冲击。为缓解矛盾,部分人采取“特殊情境论”(如“印度后勤差”“飞行员素质低”)或“偶然性解释”(如“PL-15偷袭得手”),以此维护既有认知框架。

2. 民族情绪的逆向投射

少数用户将对中国军工进步的肯定曲解为“民族主义膨胀”,进而通过贬低歼-10C战绩来标榜“客观中立”。这种心态在涉及中印、中西对比的话题中尤为显著。

五、平台生态与讨论门槛

1. 军事话题的“伪专业化”倾向

知乎军事领域存在大量“半专业”用户,依赖二手信息(如维基数据、厂商宣传册)进行“参数对比”,却缺乏对体系化作战、实战环境变量的理解。例如,强调阵风“同时跟踪40个目标”的纸面参数,却无视歼-10C在预警机支持下实际火控通道的倍增效应。

2. 流量驱动的争议性内容

平台算法偏好立场鲜明、带有冲突性的回答。辩护阵风的观点因“反主流”“技术细节深”更容易获得关注,而基于战果分析的理性讨论反而被淹没。

发布于广东阅读 22055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小小BBC楼主

· 广东

为什么?只是部分殖乎人精神上接受不了西方爸爸的科技神像塌了。

GIF
亮了(302)
查看回复(3)
回复
discusser-avatar

虎扑JR1808560961

· 河南
Yfrs青岛3湖人输了,老詹没输[奸笑]收起

读懂了老詹,你就读懂了美国

GIF
亮了(69)
查看回复(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