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士季后赛总结2:五小防守体系是否依然适合球队?如何改变?
上一篇文章里的评论中,有很多朋友都提到了传切体系已经不适合勇士了,再加上大家很想知道的休赛期引援方案与勇士会用什么体系高度相关,比如进攻端依然坚持传切体系就不会去找像八村、电风扇这样的进攻端参与度低、只会投定点的球员;防守端依然坚持五小防守为核心就不会去找蹲坑型中锋等等。今天的文章我们先来与大家详细聊聊“勇士的五小防守体系是否依然适合球队”,有哪些地方可以改变和进步呢?
纵观整赛季,无论是常规赛还是季后赛,防守都是勇士相对更值得信赖的一边,特别是巴特勒加入勇士、追梦长期打5以来的常规赛里球队打出了联盟第1好的防守效率,以至于有很多球迷对球队的“五小防守体系”赞不绝口。但是在与森林狼的季后赛较量中,缺少所谓防守漏洞库里的背景下勇士依然没法靠防守取胜、甚至最后两场在防守端直接崩盘,被兰德尔予取予求,五小防守也因此遭到了口诛笔伐。那么五小防守体系是否依然是勇士的答案呢?
首先我们得赞扬科尔、斯塔克豪斯以及勇士全员在防守端做出的巨大努力,本赛季球队是防守端拼抢积极性最高的球队之一,如上表所示整个常规赛阶段勇士的场均破坏球权数联盟第2、干扰投篮数联盟第1,仅次于本赛季防守断档领先的雷霆。而在季后赛中球队也依然保持了破坏球权第2名的表现,而且勇士的两个对手火箭和森林狼在常规赛阶段的失误控制是非常出色的,但在面对勇士五小防守体系时出现了明显的失误率增加,这是体系和整个团队防守活力的功劳。
此外上表中我总结了常规赛防守效率前10的球队的防守特点,其中防守端的四个重要参考指标包括造失误、后场篮板保护、投篮预防即对手在魔球区域出手的频率以及犯规控制。可以看到常规赛中勇士在造失误、保护后场篮板和投篮预防三方面都能排进联盟前10,只有魔术一支球队与勇士防守特点相似但排名更好,另一支特点类似的球队是活塞。可是魔术和活塞两队在身体天赋上明显碾压勇士,勇士能在防守端做到这两只球队的效果也体现出了球队整体的防守活力。
但是当我们再认真地看上面这张表格,会发现这10支球队虽然全都打进了季后赛且常规赛排名普遍不错,但是它们在季后赛旅程中却无比艰难,常规赛断档领先的三幻神绿军和骑士早早出局、雷霆则大跌眼镜地用了7场比赛才淘汰掘金逃出升天,可以说上表中除了森林狼以外的其余球队都与常规赛打完后的预期相比有所下滑。
事实上目前闯入分区决赛的四支球队中,尼克斯、步行者都是明显攻强于守的球队,森林狼常规赛进攻效率第8、防守效率第6,是一支攻守均衡的球队,而季后赛大超预期的掘金则是更典型的重攻轻守球队——进攻效率第4、防守效率却只有21名,可见当下的NBA似乎已进入到了“防守赢得常规赛、进攻赢得总冠军”的时代。
那么为什么会有上述现象发生呢?个人认为核心因素在于在经历过去十年的篮球理念革新后,当下NBA从防守策略到角色球员的整体实力迎来了巨大的进步,以至于球星与角色球员间的实力差距明显缩小。事实上团队竞技体育在大数据和科技的加持下,球员之间的个人能力差距缩小是必然的,整体实力的不断提高就会让个体不容易突出,足球世界同样如此。当进入季后赛,每名球员都在防守端全力投入、教练组也更懂得用错防的方式来限制对手进攻(比如范弗利特防追梦),加之季后赛中吹罚尺度非常宽松,一些原本常规赛防守不太好的球队也能拿出很高的防守质量,而因为整体实力差距的缩小球星要想一己之力打穿对手整队的防守非常困难,这就导致常规赛的防守强队和弱队到了季后赛里差距会快速缩小,也就是说搞好防守的边际收益大幅降低,反而是把握住空位三分机会的能力越来越左右一场季后赛的胜负。而本赛季勇士的大部分球员都是防大于攻,以至于尽管在季后赛里依然能凭借五小防守打出极佳的防守表现,但却因极度缺乏进攻能力而赢得艰难、输得干脆。
除了季后赛进攻的重要性强于防守外,勇士当前版本的五小防守还有两个致命缺陷——会漏大量的三分(特别是底角三分)以及缺乏限制对方单打型球员的天赋及手段。勇士五小防守的核心思路是捍卫禁区,可以说是常规赛阶段保护篮筐最好的球队,但也因此会漏掉大量的外线空位三分,特别是底角三分机会——本赛季勇士限制对手底角三分出手数仅排联盟第17,对手的底角三分命中率更是高达联盟第4,这一项上在季后赛球队中只有骑士比勇士做得更差,结果比勇士输得还要惨。
上图是过去十年NBA的三分和底角三分的平均产量和命中率变化,可以看到勇士第一次夺冠的15赛季所有球队常规赛三分的平均出手占比仅26.6%,到了25赛季已大幅提升到了41.9%,10年间的产量增速超过了50%,而这个趋势到了季后赛也同样保持。虽然捍卫禁区依然是收益最大的防守方式(攻框的有效命中率大于三分),但是过于轻视三分的重要性越来越容易被惩罚,特别是在季后赛整体得分偏低的情况下:
上表展示了本次季后赛中勇士在三分攻防上的挣扎,12场季后赛中多达9场对手的三分命中率都超过了勇士常规赛防守三分的均值,而这9场比赛中勇士仅仅赢下了与火箭的G3和G4,最终战绩是惨不忍睹的2胜7负,这体现出了五小防守如果脱离进攻兜底在季后赛中是并不可靠的。
除此之外,本赛季勇士的五小防守还存在缺乏“天赋球员”的问题,以至于在常规赛中对手面对勇士时的单打频率是联盟第6高的。虽然很多勇士球迷可能会“嫌弃单打是一种低效的得分手段”,但事实上如上表所示,过去10年间到了季后赛阶段的平均单打产量会明显高于常规赛,哪怕是宇宙勇也同样如此,这是因为季后赛尺度下无球战术更容易被防守,这时单打会是唯一的选择。而要想防住对手优秀持球手的单打,需要的是身体天赋有优势、脚步跟得上的球员,比如22赛季的维金斯,防守端强调团队的同时天赋和尺寸是不能被忽略的一大因素。
说到领防人,想补充表达一个我个人衡量领防质量的标准。在与森林狼的系列赛中,很多人说波杰在防守华子时是限制命中率最好的,可为什么科尔始终坚持用小佩顿和库明加对位华子、而不是波杰呢?这是因为对位防守命中率这个指标在小样本下存在随机性,跟对手的个人手感息息相关,而优秀的领防人要做到的是“让你的对位人面对你时不想出手、同时也很难为队友创造出好机会”。当对手的核心持球人“把球以不舒服的方式传给进攻把握度更低的队友时”,这才是最大的防守胜利。
上表是系列赛爱德华兹在面对勇士各球员时的表现,我们用库明加和波杰的防守效果进行对比,表面上波杰让华子的真实命中率只有44.4%,远好于库明加防守下的61.5%,但实际上华子在对位波杰的7分32秒里就出手了18次、而面对库明加多一倍的对位时间仅出手了13次,这说明华子在面对波杰防守时更容易或更愿意自己出手,而在面对库明加时这种倾向大幅减弱。与此同时华子在面对波杰时5助攻0失误,虽然自己手感不佳但能舒服从容带动队友;而面对库明加时3助攻4失误、自己出手偏少的同时也无法带动队友,这就是教练组在领防华子时更愿意使用库明加的原因,而小佩顿在这几项上做得更好自然也拿到了最多的对位时长。
总结:通过上面各个维度的数据梳理,首先我们要肯定本赛季教练组在打造勇士防守体系上的突出贡献,以追梦为核心的五小体系确实让勇士成为了一支出色的防守强队,科尔和斯塔克豪斯在这一点上非常专业。
但是季后赛旅程中当下版本的五小防守暴露出了如下几个问题:一是季后赛尺度宽松下所有球队的防守水平都不低,导致勇士的防守水平与其他球队拉不开明显差距,防守收益大幅降低;二是五小防守会漏掉很多空位三分机会,在投射水平持续提高的当下往往会给与对手较高的三分命中率和爆发力,一旦进攻端无法给与回应很容易一泻千里,季后赛12场比赛对手有9场三分命中率高于赛季平均,勇士2胜7负;三是目前版本下的五小防守缺乏对位天赋,会给与对手很多舒服的单打机会,而季后赛中单打的频率会明显高于常规赛,团队的活力很难弥补天赋的不足。
那么该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呢?首先我认为第一要务是补强球队的进攻资源,因为防守好在季后赛里的边际收益变低、进攻好的边际收益更高,所以多一两个攻大于守的球员更适合季后赛环境,防守有教练组+追梦托底有下限保证。
第二个重点是丰富球队的防守资源,将五小防守作为一个可选项而非唯一项。丰富防守资源的思路有两种,第一种是引入一个擅长吃饼+蹲坑护框的中锋,类似于雷霆这样可以用五小防守、也可以摆大中锋以应对不同类型的球队。第二种是引入一个季后赛能出场25分钟以上的、非进攻黑洞型优质外线领防人,优秀的外线领防人能够迫使对手的核心持球人减速,这样哪怕脚步慢如鲁尼也能容易地回到护框位置,这赛季小佩顿+鲁尼的防守效果是很好的,只是小佩顿进攻端太拖空间没法给很多出场时间。
但是这两种球员无论引入哪一种,都不值得用大价钱多筹码,或者说它并非是勇士休赛期需要优先考虑的事务。休赛期最优先寻找的还是有自主得分能力、能干分的球员,因此下一期文章我们将重点分析“传切体系是否依然适合勇士、需要做出怎样的改变”,敬请期待啦~~
永不独行liver
· 广东库追巴这三人都多少钱了,总不可能指望底薪当2000万用吧,你来个特纳那样的中锋科尔不用吗,但是买的来吗
网友123456
· 江西支持楼主,进攻端空间毋庸置疑,防守端则需要外线领防或者内线护框,前者减轻百岁山的领防压力,后者防止追梦下场内线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