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浙江队夺冠,这里发庆祝贴一律视为跨区嘲讽,全文转自付政浩
有位非体育行业的媒体同行进行报道让我帮忙把关。她将浙江广厦男篮简称为浙江男篮,我指出了名字缩写容易引发歧义,浙江男篮另有其人,浙江广厦男篮的简称约定俗成是广厦男篮。我原本以为这只是非篮球媒体才会犯的错误,但经人提醒后,自己随手一搜发现将浙江广厦男篮写作“浙江男篮”的确实大有人在,绝非我所想当然认为的行业基本常识。
目前,CBA共有广东、浙江、江苏、北京、山东这五省市有两支或两支以上的球队,但日常用省级简称的只有一支。比如北京男篮,约定俗成说的是北京首钢男篮,而非同城的北控男篮;广东有三支球队,但只有广东宏远男篮会被简称为广东男篮;同样的,浙江也有三支CBA球队,但只有浙江稠州男篮被习惯性称为浙江男篮;江苏男篮则是江苏肯帝亚男篮;至于山东男篮则无此苦恼,因为青岛在省内地位超然,青岛男篮自从以济部男篮为班底建队以来,一直强调自己的青岛标签,生怕别人混淆。
之所以首钢男篮、肯帝亚男篮、宏远男篮、稠州男篮被习惯性以各自省市名字来缩写,不仅仅是因为这些球队成立早,多是CBA元年球队,更因为这些球队当初建队时和当地体育局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球队队员早期或来自省市篮球体工队,并承担了代表本省市出战四年一届全运会的责任和使命,甚至有些球队的小股东至今都是当地体育局或者体育局下属的体育运动学院。
比如,北京首钢男篮的前身就是1956年成立的北京男篮。1988年年底,为适应经济发展形势,北京市体委决定与首钢集团共建北京首钢男篮俱乐部,将篮球队划拨给首钢集团,由首钢提供财务供养和编制身份。自此,首钢男篮开始代表北京征占全国甲级联赛。所以,北京男篮特指北京首钢男篮。
同样的,浙江稠州男篮也是CBA联赛1995-96赛季的12支元年球队之一,由企业和体育局共建而来,是浙江篮球的正统嫡传产物。迄今为止,浙江稠州金租篮球俱乐部的20%股权属于浙江省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今年全运会征战全运会的浙江男篮也是以浙江稠州金租男篮球员为主要班底。而广厦男篮则是纯私企俱乐部,并无代表省体育局出战全运会的责任和义务,广厦的核心球员胡金秋等人将代表其他省份征战全运会,说不定会在全运会某场比赛面对面击败浙江男篮。
所以,回到开头的话题,浙江男篮其实约定俗成指的是浙江稠州男篮。而正目前正在征战#CBA总决赛# 的浙江广厦男篮,其前身可以追溯到早期征战过CBA的沈部男篮,2005年,其主力班底被广厦集团签下,后通过征战NBL升入CBA,一直简称广厦男篮。当然,浙江广厦如果夺冠也是整个浙江篮球的荣誉。
一直以来,都有人抱怨CBA球队全称比较复杂,远不如NBA那么简洁易记,比如,广厦男篮的全称是“浙江广厦雄狮俱乐部浙江方兴渡篮球队”,前面是俱乐部名称,后面则是球队名称,可以简称其为广厦男篮,也可以称为浙江方兴渡篮球队。
关于CBA球队全称这个话题早已是老生常谈。从IMG开始运营CBA以来,每隔几年都有人请我写写此类话题和原因。归根结底,CBA球队名称繁冗有两点比较复杂的原因,分别是历史演变原因和商业冠名原因:
一、历史演变原因:CBA最初是先有的球队后有的俱乐部,而俱乐部只是球队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企业实体。
1995-96赛季CBA联赛正式开打时,不少球队就是省体育局下属的体工队,所以直接以各省名字简称即可。随着联赛开始职业化进程,体工队开始和企业合作共建,企业负责出资,体育局负责球队人员培养和日常管理。为厘清双方的权责利,同时便于宣传企业,于是双方去工商部门注册成股份制企业,企业占股权大头,体育局以人力资源和技术入股成为小股东。2005年CBA全面职业化,要求所有CBA参赛球队都必须注册成企业形式,就连八一男篮最终都和富邦集团共建了宁波八一富邦篮球俱乐部,富邦占股51%,八一体工队占股49%。
因为CBA不少俱乐部的股权架构是体工队和企业共同持股,投资人可能会因为战略调整或资金链问题选择不再投资篮球,而球队的那些人员和技术还是体育局的资产,体育局就会帮球队重新再引入新的投资人,新的投资人自然会去工商局将俱乐部名称更换甚至重新注册俱乐部。所以,CBA俱乐部名称随着投资人的变更而经常发生变化。
二、商业冠名原因:CBA冠名商的存在让CBA球队名称比较复杂多变。因为CBA联赛还处于职业发展初级阶段,球队想要生存,不仅要依靠大企业来投资俱乐部,还要将球队的冠名权出售。以“浙江广厦雄狮俱乐部浙江方兴渡篮球队”为例,俱乐部投资人是广厦集团,其俱乐部标识是雄狮,方兴渡则是球队的冠名商。冠名商可以一年一签,所以球队名称往往一年一变。上赛季广厦男篮的球队简称浙江东阳光,本赛季则是浙江方兴渡。
之所以有上述这番赘述,还是希望能让更多初步接触CBA的外界人士了解CBA球队的商务运营模式。CBA球队名称之所以这么繁冗复杂,归根结底还是我国职业体育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企业投资篮球很难获得直接的高额收益,只能赔本赚吆喝换取企业曝光度,而球队最具曝光度的则是球队名称和俱乐部名称。所以俱乐部名称必须以投资人来命名,而球队冠名则高价出售。
这导致很多非体育类媒体对此有些一头雾水,疑惑为什么同样的球队会有好几个名字,同样的球队为什么每过一两年就换个名字,这确实不利于球队品牌的形成和传播。但眼下企业愿意给CBA球队砸钱买单,看重的就是这些名字上的曝光。
中超前几年推进俱乐部名称中性化,不允许球队名字中有企业元素,这让本就资金链紧张的投资人进一步弱化了投资意愿,中超俱乐部运营因此雪上加霜。从2024年开始,中超又悄悄给各队开个一个口子,在坚持俱乐部名称中性化的同时,允许给球队寻找第三方来冠名。即,不允许投资人的企业露出,但可以允许第三方企业露出。
无论是中超还是CBA,之所以在球队名称上这么繁冗和拧巴,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现阶段职业体育的商业变现能力太低,企业投资体育追求的就是短期内的曝光率。反观NBA,无论球队转售多少次,投资人大多都不会随意对球队更名,NBA这些年也只有雷霆队(前身为西雅图超音速)、山猫(球队更名为夏洛特黄蜂后,该队已消失)、鹈鹕(前身本是新奥尔良黄蜂,但该队更换投资人后不愿意继承黄蜂队的队史,鹈鹕的队史长度只能重新计算)等少数球队更名,但也与投资人企业名称无关。
和CBA自身不赚钱且深受多方力量干预不同,NBA坚持商业化运营的基础逻辑。不仅新加入的球队要给联盟缴纳扩军费(这笔钱要给30支球队均分),而且当两支球队将主场设在同一城市时,后来者要向先到者支付额外的市场扩军费,甚至可能会在名字上受到一些限制,因为后来者势必要从原有的球市中瓜分走一批消费者。
比如,1976年ABA解散后有四支球队被并入NBA,其中就有ABA的纽约篮网队。1976-77赛季之前,篮网队不仅向纽约尼克斯支付了一笔市场扩军费,而且还被要求将主场从纽约搬迁到邻近的新泽西,球队名字中不能带有纽约字样,自此更名为“新泽西篮网”。即便篮网队在2012年重新搬回纽约并将主场建在布鲁克林区,但外界仍只能称其为布鲁克林篮网,不能叫纽约篮网队。
多说一句,NBA已宣布将于7月正式讨论#NBA计划扩至32队# 的方案,而新加入的两队势必要向NBA缴纳一笔天价扩军费。我开始看NBA那一年正巧赶上NBA扩军年,一下从27支扩军至29支,我记得当时杂志写的是NBA球队市值迎来爆发期;再之后就是2004年山猫加入,NBA球队增加至30支,黑人传媒大亨鲍勃-约翰逊交了3亿美元的扩军费,那在当时也是天价;自此至今已过21年,NBA终于又开始酝酿扩军了,这次估计扩军费估计是个天文数字,NBA老板们单靠这笔扩军费就能含泪血赚一笔了。
NBA球队市值总在突飞猛进,每个时代的扩军费都让人惊掉下巴,归根结底是因为NBA球队从1980年代陆续进入盈利时代。CBA联赛如今也已三十而立,但大多数俱乐部还在亏损,CBA球队何时才能在盈利和市值层面迎来真正的爆发期呢? http://t.cn/A6gSD593
k5东动
· 北京认字吗
村口刘寡妇
嫡传、正统、约定俗成、这种论调,你当现在封建王朝呢?归根结底,菜是原罪。我这样的浙江人,即非广厦球迷,也非稠州球迷,这次不就是浙江拿冠军了?怎么,你跟体育局近一点,你就独占“浙江队”,广厦不是浙企?人家楼家父子不是真金白银投入的?怎么就配不上浙江队?莫名其妙搞这套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