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影》中的尾兽有一半来自中国神话?一口气看完火影中尾兽的原型!

avatar
关注

火影中的尾兽都来源于哪些神话故事?

得益于这些尾兽岸本都直接给出了汉字的名字,所以相关的考据还是比较容易的,并且真要较较真的话,比起《火影》中的这些尾兽,其中有将近一半的尾兽的原型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兽”。

一尾——守鹤/しゅかく

守鹤是岸本埋的第一个尾兽彩蛋?

守鹤正式登场于《火影》第134话,面对鸣人多重影分身的攻击,我爱罗最终解放了完全体形态,化身成了一只巨大的狸猫怪物。守鹤也因此成为了《火影》故事中继九尾之后登场的第二只尾兽。

不过,守鹤有一点其实是非常特别的——它是第一个公开名字的尾兽——无论是之前我爱罗的回忆中还是临时登场的蛤蟆文太,他们都知道这个怪物“守鹤”。而彼时的九尾还一直被叫做“九尾妖狐”。

有关于守鹤的其他相关设定也很详尽,比如在故事早期,我爱罗就提到过封印守鹤的容器——一个茶釜

PS:当然,这里台版更加意译了一波写了个“水锅”,在日语原文中是直接以“茶釜”来表述的(茶釜本质上就是烧茶水用的锅)。

在四战篇末尾与斑战斗时,通过守鹤的回忆还交代了上一代人柱力,那个名为“分福”的老僧。

只不过分福背后那个茶釜估计要比很多火影迷想象的大得多得多,从当时我爱罗的叙述时看估计以为是好小一只。

《火影》中封印我爱罗的茶釜

无论是守鹤、分福还是所谓的茶釜,其实都是来自日本的民间传说故事、也是日本有名的童话故事《分福茶釜》(又名《文福茶釜》)。

有关《分福茶釜》的传说

当然,因为是一则民间传说,所以关于分福茶釜的故事版本也非常的多,这里讲一下分福茶釜的“起源”——日本群马县的茂林寺的故事版本:

在上野国馆林町茂林寺,一位爱好茶道的僧侣守鹤买了一个茶壶带回了寺庙。和尚正在打瞌睡的时候,茶壶长出了头、尾巴和腿,被小和尚们发现,引起了一阵骚动,但和尚一开始并不相信。然而,当茶壶被放在炉子上烧水时,它却显露出了原来的样子,一个长着腿的茶杯。由于它看起来很可疑,所以就把它卖给了经常光顾的一家旧货商。 当晚,茶壶现出真面目,化身为狸猫茶壶,并自称“文福茶壶” 。狸猫抱怨自己在寺庙里受到的待遇(被烧伤、被打得鼻青脸肿),建议旧货商不要把它装进盒子里,而是要好好地饲养它,作为回报,它会表演杂技和舞蹈。旧货商搭起了一个杂耍帐篷,礼貌在音乐下表演的走钢丝表演变得非常受欢迎。发了财的旧货商非常满意,将一半利润捐给了茂林寺,并将茶壶归还给了寺院,在那里,茶壶成了珍宝。

至今茂林寺还供奉着这个茶釜,并且寺中也有大量狸猫和茶釜有关的雕像。

茂林寺内的分福茶釜

在某些故事版本中,也有名为守鹤的和尚就是狸猫的化身,在打瞌睡时现出了原形等等说法。

而有关于“分福”和“文福”这个命名的说法也有很多,比如有说“分福”之意就是将功德福报分给别人,也有说“分福”本身是拟声词,指代的是水开时茶壶发出的声音,而“文福”也有“文火(小火)烧”的说法。

所以说估计日本的读者当年在看到我爱罗提到这个茶釜以及后面剧情中提到“守鹤”时,十有八九就能猜到我爱罗体内的怪物就是一只“狸猫”了。

二尾——又旅/またたび

火影谣言竟然神预言了后来的火影设定?火影中竟然出现过两只二尾?

《火影》中的二尾首次登场于313话,云隐村的二位柚木斗设计将晓组织的不死二人组引入陷阱,并且化身二尾进行战斗。

不得不说,这张图画的真的是太帅了

只不过,在《火影》前期除了守鹤之外,大部分尾兽都有这个特点——它们都没有被交代名字,基本都是以“X尾”的称呼指代,二尾也不例外,它的名字正式公开都要等到四战篇鸣人与尾兽和人柱力在精神世界的会面了,到那时候我们才知道,二尾名叫“又旅”

当然比起又旅这个名字,在大部分尾兽还没登场的时候,估计很多火影迷都看过一则关于九大尾兽的“谣言”,里面说什么守鹤是沙漠里死去的狸猫怨灵所化、二尾名叫“猫又”是死神的宠物、八尾是传说中的八岐大蛇等等等等,其中还列出了这些尾兽的战斗战绩。

虽然这则天马行空的谣言总体上来说确实是假的,但是关于二尾的部分说法倒是还真碰对了,因为在后来官方公式书《阵之书》里提到二尾的时候是这么介绍的:

又旅的身体是以蓝色的查克拉之火所构成,是一只掌管死亡的猫又

《阵之书》里关于又旅的介绍

那猫又是什么呢?为什么说猫又掌管死亡?

在日本民间传说中,猫又是一种山野间存在的或者家里的长寿老猫化身的“长有两条尾巴”的妖怪。因为“又”这个字的形象就像是有两条分叉的尾巴,并且也有“重复”之意,很契合上面的说法,因此得名“猫又”。

此外也因为“猫”一直在民间迷信说法中与死亡、通灵这些不祥事件相关(中国和日本民间都是),所以“猫又”的传说也与很多其他日本妖怪有着设定上的交叉,例如有一种名为“火车”的妖怪——这种会夺取尸体的妖怪在后来也常被赋予“猫”的形象。

日本妖怪“火车”

估计这几个妖怪也是《火影》中猫又的灵感来源了。

当然顺道一提,在《火影》动画原创中还真的用过“猫又”这个名字,那就是在第409集,动画借用第七班三小只接了猫婆婆的任务为引子,介绍了一只名为猫又的巨大忍猫。这只忍猫最终被少年佐助打败,在故事的结局猫又也表示与佐助的战斗全力以赴也是过去少年时期的鼬与猫又的约定。

《火影》第409集动画原创中的猫又

再顺道一提,二尾又旅的名字用日语写的话是“またたび”,与猫咪喜爱的“木天蓼(一种类似猫薄荷功效的植物)”日语相同,也就是佐助去猫婆婆那边时给忍猫们带的见面礼。所以很难说这不是岸本有意的安排。

佐助手里拿的就是“木天蓼/またたび”

三尾——矶抚/いそぶ

矶抚的真实形象究竟是什么?它跟鲛肌到底有没有关系?

《火影》中三尾首次登场于漫画第317话,跟二尾几乎是前后脚登场并下线的。当时阿飞还吐槽——三尾就像是一只大乌龟一样

同样,三尾的名字“矶抚”也是在四战篇才正式公开的。

虽然在《火影》中矶抚是一只长满尖刺的巨龟形象,但是在日本民间传说中的“矶抚(磯撫で)”并不长这样。

在日本民间传说中,相传在肥前国海边,每当有北风肆虐之时,就会有一只名为“矶抚”的怪鱼出没伤人,矶抚会用鱼尾裹挟着海水将渔民吞噬,因为它用尾巴攻击人的样子就像是在用尾巴抚摸对方一样,故此得名“矶抚”(矶的本意是海边的岩石)。

日本民间传说中的矶抚

当然关于民间传说中矶抚的形象一直没有定论,有认为是鲨鱼的,有认为是鳄鱼的,也有认为是虎鲸的(但是确实没有认为是乌龟的)。

而顺道一提,在当年那个尾兽谣言里,也说中了矶抚这个名字(估计也是猫又和矶抚这俩在日本民间知名度很高的缘故),但是也连带上了其他的谣言,比如说什么干柿鬼鲛的鲛肌是民间传说中跟随矶抚的一只跟班小鱼等等。甚至后来还因此衍生出了些看似很合理的谣言,什么雾隐村把尾兽矶抚能吸收查克拉的跟班小鱼做成了忍刀

虽然一度作为雾隐村所属的尾兽,鲛肌也是雾隐忍刀七人众的忍刀,但是——你把《火影》原作加上动画原创翻个八百遍,你也不会在里面找到什么表明过矶抚和鲛肌有什么直接关系的剧情,倒是在日语中鲛肌一般用来指代皮肤干燥跟鲨鱼皮一样的症状(鱼鳞病早期)。

四尾——孙悟空/そんごくう

四尾不光改编自《西游记》?四尾也是在“致敬鸟山明”?

《火影》中有关于四尾的正式介绍要等到第568话 四尾!仙猿王!在精神世界与鸣人相遇时,四尾给自己来了个超长的自我介绍——我是水帘洞的美猴王,而且是由六道仙人赐予孙之法号的仙猿王...孙悟空 齐天大圣!

单看这一段介绍,咱们也能明白四尾这个设定相当量都是源于《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了。并且这个孙悟空还有一招就叫“花果山”

而在其中其实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点,四尾提到“六道仙人赐予了自己孙之法号”,而在《西游记》中,给孙悟空起名字的则是菩提祖师。而在《火影》之前的剧情中,还有幌金绳、七星剑这些“六道仙人的忍具”,所以说六道仙人也算是《西游记》里太上老君和菩提祖师这些多个角色的组合了。

而这里要讲的重点其实不在于《西游记》了,而在于“四尾”与“孙悟空”的关联,或者说“四”跟“孙悟空”的关联。

较点真的问——为什么岸本会安排孙悟空成为四尾,而不是五尾六尾七尾这样?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要源于日本最为出名的带有西游元素的漫画作品——《龙珠》,咱们都知道,《龙珠》的主角就叫孙悟空。而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在《龙珠》里,悟空一直都珍藏着龙珠中的“四星球”,他也一度以为这是爷爷孙悟饭的遗物和化身。

《龙珠》里的悟空与四星球

而作为鸟山明老师的小迷弟,我们也有理由猜测——岸本是在通过将四尾设置为孙悟空的方式来致敬自己的偶像了。

五尾——穆王/こくおう

五尾之名起源于中国?岸本也是个历史通?

要说起《火影》中的五尾,它是继一、二、三、八、九尾这些“老前辈”之后在第四次忍界大战期间第一个正式登场的尾兽。而在后来精神空间的对话中,我们也能得知它的名字“穆王”。

那它为什么会叫“穆王”这个名字呢?这其实要从五尾的形象说起,包括在《阵之书》中也是如此总结:

穆王有着纯白的美丽身躯,是海豚与马融合的魔兽

相信各位多少也听说过或者见过一些《八骏图》的形象,所谓的“八骏”其实与一个故事有关,那就是“穆王八骏”,相传周朝的周穆王有八匹能力超群的骏马,周穆王常乘此八匹骏马巡视周朝之领地,甚至曾经乘马去会见过神话中的西王母。

穆王八骏

这极大概率就是五尾是以马形象为主导,并且起名为“穆王”的原因。

那可能有的火影迷就会问了——难道岸本对中国文化这么精通,这么引经据典的事都能办出来?我不信!

真让我解释的话,倒是真能“强行一波”,咱们都知道日本在隋唐时期与中国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交流(或者说吸收了大量中华文化/唐文化)。甚至后来,日本还有人编撰了一本以中国故事为题材的小说集,名为《唐物语》,其中就收录过有关于“西王母”的故事。

而在现代,日本其实还基于西王母的故事改编过“能剧(日本一种佩戴面具表演的舞台剧)”,其中就提到过周穆王的八匹骏马。

日本能剧《西王母》

岸本未必真对中国文化了解的知根知底,但是他通过一些渠道有意或者偶然发现一些这种已经得到“日化”的改编作品,然后进行再化用,这种可能性还是挺高的。

六尾——犀犬/さいけん

六尾是个什么生物?

说完了一到五尾,接下来的六尾和七尾多少就有点“跑龙套”了,不过这两只尾兽的名字同样也是来自中国故事。

六尾的名字“犀犬”来自晋朝的志怪小说《搜神记》(第十二卷),其中犀犬被描述成是一种藏于地下的犬类,得到它会让家里变得富有顺遂。

晉惠帝元康中,吳郡婁縣懷瑤家忽聞地中有犬聲隱隱。視聲發處,上有小竅,大如蚓穴。瑤以杖刺之,入數尺,覺有物。乃掘視之,得犬子,雌雄各一,目猶未開,形大於常犬。哺之,而食。左右咸往觀焉。長老或云:「此名『犀犬』,得之者,令家富昌,宜當養之。」

当然,《搜神记》对后世的影响也非常深远,甚至还被翻译成日文版本远销海外,前些年还有改编的漫画出版。

漫画家张六郎创作的《千年狐 〜干宝「捜神記」より〜》

回到火影,所以说《火影》中的犀犬也只是借了个名字,漫画设定跟小说设定八竿子打不着。

那么《火影》中的犀犬到底算是个什么生物呢?其实这点在《阵之书》中有答案——它是一只蛞蝓。真要说的话,跟纲手的通灵兽还是同类了。

七尾——重明/ちょうめい

犀犬是来自《搜神记》,那“重明”之名来自哪里呢?

如果是单论“重明”这两个字,那应该是来源于中国的“重明鸟”。

有关重明鸟的记叙主要出现在晋朝(没错,还是晋朝)的《拾遗记》:

尧在位七十年……有掋支之国,献重明之鸟,一名双睛,言又眼在目。状如鸡,鸣似凤。时解落毛羽,肉翮而飞。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贻以琼膏,或一岁数来,或数岁不至。国人莫不洒扫门户,以望重明之集。其未至之时,国人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之状。置于门户之间,则魑魅丑类,自然退伏。今人每岁元日,或刻木铸金,或图画为鸡于牖上,此其遗象也。

所谓的重明,就是眼睛里有两个瞳孔的意思。

当然,有关重明自称的“Lucky seven(幸运七)”倒是还能再说一说,在西方文化中,7普遍被视为幸运数字,从而也有Lucky 7的说法,同样7在日本也是备受推崇的好数字,这应该也是重明会自称幸运七的来源。

八尾——牛鬼/ぎゅうき

八尾的原型不是章鱼而是蜘蛛?

《火影》中的八尾正式登场是在漫画第413话,在后续八尾大显神威的第414话也以“悍牛”为题目,突出了八尾的强悍。

但是——八尾名字的正式公开也是要等到四战篇的精神空间,甚至八尾更“惨”一些,像是没登场的守鹤,它的名字我们老早就知道,其他尾兽也都有个自我介绍,而在外界的八尾是啥台词都没有,公开它的名字“牛鬼”都是九尾对六道仙人回忆时一股脑念出来的。

而所谓的“牛鬼”,其实在日本民间传说中也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形象,它长这样:

日本民间传说中的牛鬼

对,你没有看错,虽然都是牛头的形象,但是民间传说中的牛鬼的身体其实是“蜘蛛”而不是“章鱼”——虽然它们严格意义上都是八爪。相比起来,《海贼王》里五老星杰伊戈路西亚·萨坦圣的牛鬼形象其实要更贴合一点。

《海贼王》萨坦圣变身的牛鬼

虽说如此,但是在《火影》中确实也根据八尾“章鱼”的属性安排了很多特别的能力和梗。例如八尾有着断尾求生的“章鱼脚分身术”,这也对应了章鱼本身具备的再生能力;八尾所用的封印术·亿怒端数烦流奴其实是对Octopus Hold的英转日音译,本意为“章鱼式固定”,八尾这里吐出来的也是墨汁。

甚至包括八尾被云隐村的琥珀净瓶封印,事实上琥珀净瓶的形象都让我想到了海边渔民捕捉章鱼时所用的“蛸壶”。

日本渔民用蛸壶来吸引捕捉章鱼

九尾——九喇嘛/クラマ

凶兆还是吉兆?九尾其实还是“大天狗”?

说完了前面这些,其实就该轮到咱们的“主角”九尾了。

九尾的形象在尾兽里是《火影》中最早出现的,漫画第1话伊鲁卡的回忆中就出现了当时的九尾。

最早的九尾形象

只不过,在这之后很久九尾一直都是以在笼子里只露个眼睛的形象登场的,直到漫画第161话扉页,岸本才画出了九尾的“真容”,这基本也是后续九尾一直都保持的形象——与其说是狐狸,我倒感觉更像是一个狐狸样貌的人。

而比起“九喇嘛”这个名字,九尾的原型“九尾狐”可能更值得详细一说。有关于九尾狐的形象与设定其实也是来自于中国古代,在像《山海经》等作品中都收录了九尾狐这一存在。后续随着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拓展,九尾狐的形象也传入了日本与朝鲜、越南等地,成为了亚洲文化圈中的传说生物。

只不过——事实上在古籍的记载中,早期的九尾更偏向于“吉兆”“神兽”的设定,到了唐宋时期往后,随着文化的发展,有关九尾狐开始往“媚惑”的路线发展,也开始与妲己等角色结合,九尾狐的名声也开始不好了起来。

而在日本同样也是如此,估计很多粉丝都知道日本有一个名叫“玉藻前”的“九尾狐妖”,事实上在更早的室町时代的文学作品中,玉藻前还只是一个有着两条尾巴的狐妖,到了江户时代(对应中国明清时期),玉藻前的形象与故事设定开始跟中国故事中的妲己、褒姒等角色相结合,最后定型成了九尾狐,也变成了能与酒吞童子、大天狗并称的“日本三大妖怪”

定型之后的玉藻前也变成了“九尾妖狐”

而关于九尾的名字“九喇嘛/クラマ/Kurama”,这个名字其实也可以翻译成“鞍马”或者“藏马”,前者在日本有个非常出名的鞍马山和鞍马寺,这里曾经是源义经的修行之地,因相传“鞍马天狗(传说中住在鞍马山的奥之僧正谷的大天狗)曾在此传授给源义经剑术”而广为人知。而后者的“藏马”也常常被解读成是岸本搞的一种致敬,因为在富坚义博的《幽游白书》中就有一名“妖狐”藏马。

当然,在像之前的中少版的“官方翻译”中也将九喇嘛翻译为“九摩诃”,这其实是一种错译,个人估计大概率是为了避讳“佛教喇嘛”这一宗教信仰而进行的和谐。

十尾

十尾其实也有名字?

估计这也是很多火影迷都会忽视的一点——事实上十尾不光有名字,还有好多个名字,而这些名字其实都是起源于日本的民间传说。

屏幕前的各位可能对“天目一箇神”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但是如果提到“一目连”,不知道大家会不会更有印象。而大太郎法师和踏鞴在民间说法中互通,是一种传说中的巨人,甚至某些说法中身形巨大的大太郎法师与迷你的一寸法师还存在关联,两者是相对立的人物。而天目一箇神、大太郎法师以及踏鞴在日本民间都是锻冶神信仰的化身。所以很明显——岸本挑这三个名字那也是故意的。

阅读 169200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Thebigkid

· 安徽

飞头蛮镰鼬猫又牛鬼应该是除了御三家之外最出名的妖怪了,当年硬是往尾兽上套肯定套中几个

亮了(92)
查看回复(1)
回复
discusser-avatar

东汉末年灬曹孟德

· 黑龙江

没啥办法,祖宗来自这里。而且小小九尾狐在咱们这里是末流,到他们那里是顶流。

亮了(74)
查看回复(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