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增城何仙姑

关注

北宋太平兴国年间的类书《太平寰宇记》,在关于岭南道云母山的记载中提到:

“云母山,在增城县东七十里,山出云母,《续南越志》云,唐天后朝,增城县有何氏女服云母粉得道于罗浮山,因所出名之。”

南宋的《舆地纪胜》:【孔氏六帖】云,增城何氏女,有神仙之术,持一石措小石楼之上,远观其石如画罗浮山。有大、小石楼。”

《会仙观记》:昔有何仙居此,食云母,唐景龙中白日升仙。”

南宋末进士陈大震,其撰写的《大德南海志》是现存年代最早的广东方志,当中提到:“增城人何仙姑,所居地曰春冈,下有穴,产云母。忽梦老人教以服饵,兼得化炼之术,后常服之,体觉轻健,日月有异。”

​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游历增城的台州天台人孟士颖撰《何仙姑井亭记》:

“仙姑姓何,邑人何泰女也,生唐开耀间(681—682)”。

明成化《广州志》一书之“会仙观”条下注:“即何仙姑旧祠,在县南凤凰台。唐大历间道士蔡乙改创,于观左立仙姑祠。有田三十三亩。”

明初广州香山县人黄佐(1490—1566)的《(罗浮山)图经》也提到何仙姑居于凤凰冈:

云母峰之西北曰凤凰冈,神女居之。云母峰,西龙潭上,转泉源山界则增城县也,乃何仙姑所产之地。其下云母之水出焉,北注于增城西青山而成渊,神龟潜焉,是曰龟渊。

不隔尘寰咫尺间,谁知城市有仙山。

化成云母长生药,驻得仙姑不老颜。

明月凤台千古在,青霄鹤驾几时还。

洞门深锁香风软,满地松花白昼闲。

——〔明〕刘铭,《题何仙姑祠》

《全唐词》:“●何仙姑 何仙姑,唐广州增城何泰之女。相传年十四五梦神人教食云母粉,身轻不死。景龙中白日飞升。世谓之何仙姑,俗传为八仙之一。 ​”

《永乐大典残卷》:“​增城县,【南海志】。泉子井,在县南三十五里,泉涌地中,清甘可掬,灌溉尤博。旧有亭名醒心。绍熙三年,权县许伯凤更创,改名广济。云母井,何仙姑炼云母所汲也。详见会仙观。”

发布于广东阅读 215

全部回复

no-replies

评论区开荒,我辈义不容辞

来抢第一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