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米长篇】24/25赛季曼联的碎碎念之吐槽终极Pro Max++版(下)

avatar
关注

赛季吐槽的上篇,纯纯的情绪,大家嫌我戾气太大,那么下篇,就不讲情绪,只讲战术,研究一下,到底拉特克利夫眼中的“当红炸子鸡”,到底有什么战术体系,因为说实话,在这个赛季曼联的比赛中,实在难以看到阿莫林在战术上对于这支“半路出家”的三中卫球队有什么实质性的调校,所以本篇内容会参考部分外部分析(天体、coaches' voice甚至reddit)以及他既往在葡体时期的数据~

以此,个人希望管中窥豹,看看通过后续夏窗的一连串操作,完全体的阿莫林时代的曼联,会是什么样子~

本篇内容,只讲战术,只讲战术,只讲战术!!!(爱看看~)

1. 阵型构建

阿莫林只会3中卫这事儿,毋庸置疑,但是究竟他有多喜欢三中卫体系,还是需要拿点历史数据来说话,在他担任里斯本竞技的188场比赛中,60%的首发阵型为3-4-2-1,39%的首发为3-4-3,还有不到11%的比赛中,它采用了3-5-2。虽然球队经历过多次比较重大的人员更迭,但是不论是谁来,还是谁走,对于三中卫的执着,是阿莫林球队风格的主旋律,而在曼联时代亦然。

下图是自阿莫林上任以来联赛各球队首发阵型的变化的统计,布伦特福德前后尝试了多达6套首发阵型,这个赛季表现不稳定的曼城也尝试了5套首发,但是曼联和阿森纳、伯恩茅斯、水晶宫一样,主打一个一尘不变~

2. 防线特点

阿莫林执教里斯本竞技期间,倾向于采用三中卫阵型并且在他的带领下,球队一直以控球为主。在球队的深度进攻中,阿莫林希望他的三名中后卫能够尽可能多地突破中路的防线。

双后腰回撤后,中后卫塞巴斯蒂安·科茨、贡萨洛·伊纳西奥和改打左后卫的马特乌斯·雷斯试图将球向前传到双后腰脚下。然后,他们试图转身,找到两线之间的进攻球员。如果他们无法转身,中场球员就会将球传到边翼卫脚下。。

阿莫林还会调整球队阵型,中卫(通常是科茨)的位置会略高一些(见下方)。这意味着两名中卫的站位会加宽,并更靠近边翼卫(这个后面会提到,是阿莫林对于球队阵型宽度的安排)。这也可以为边路中卫(现在两人暂时组成一对)开辟更多直接而犀利的前传线路,以便他们能够将球直接传给前场的进攻球员。这些传球通常会绕过最近的选择,而是找到从内线回撤的进攻球员。

三名中后卫中位置较高的中卫会在中场两线之间活动,从而在中路区域形成人数优势,帮助突破对方的高压逼抢。这意味着阿莫林的后防线球员可以专注于突破中路队友的防线,也意味着他们只有在绝对必要时才会在纵深进攻中使用边后卫。

每当边中后卫无法直接传球给双中场时,就会采用与之前相反的模式:边后卫将球弹回内线,找到面向前方的中场球员。

而阿莫林在曼联防守的基本阵型是5-2-3,且球队更多的在中路发起进攻,始终试图封堵中路,迫使对手向边路推进。(下图防守阵型连线图所示)

该套防守阵型的核心在于保持对对手攻击线中路的压迫,迫使对手从边路推进。后卫线五人组确保了对防线的覆盖,使对手难以利用边路或突破中路。两名中场球员在防线前方形成一道屏障,切断传球路线并支持攻防转换。同时,前场三人组则在球场上占据更靠前的位置,对持球者进行高位压迫,并盯防传球路线,迫使对方出现失误或不得不使用长传。

阿莫林的防守策略核心是通过将对手压迫至球场一侧来夺回球权。前锋首先会卡位阻挡对手在中路的传球路线,巧妙地将持球者逼向一侧边路。与此同时,该侧边锋(边前腰)紧随其后,不断施压,切断对手的出球或者移动路线。这种协同配合将对手逼入一个狭窄的区域,曼联可以利用中场或边后卫的支援来形成人数优势。

此外,为了阻止对手换边,远端边锋(边前腰)会在阵型由攻转守时落位更浅,准备在球传到己方这一侧时扑向对方远端中后卫。这通常会吓退对手,迫使他们不敢横穿转移并最终将球留在单侧,这样曼联就能加大压力,最终夺回球权。

3. 阿莫林的高位防守:

高位压迫,防线高位,基本上是是当今足坛的主要技术流派,而鲁本·阿莫林更重视防守的紧凑性,因此他希望曼联采用高位防守,尽可能缩小从防线到中线间的空隙。高位防守意味着将防线靠近中场,而不是靠近门将。这种战术压缩了对方球队的可用空间,扰乱了他们的组织进攻,并增加了快速夺回球权的机会。

高位防守也能让后卫更有效地支援中场,在中路区域创造人数优势,并加快攻防转换。然而,这需要后卫拥有良好的速度和位置意识来应对过顶长传,并阻止对方进攻球员利用身后的空间。在利马没有伤缺之前,三中卫-五中卫的防守体系,为利桑德罗马丁内斯带来了巨大的战术红利,依靠预判且机动能力较强,有持球推进和出球能力的他,在另外两位中卫伙伴的掩护下,作为攻势的发起点或者进攻第一传,有着比较亮眼的表现。(甚至还进了两个救命球,不然本赛季曼联的胜场数可能更加难看…)

但在利马伤缺之后,阿莫林在防守端做的更加保守,防线站位更低,且基本上进攻第一发起点是两个边翼卫(达洛特、马兹拉维以及多尔衮、卢克肖、阿玛斯),而非在里斯本经竞技时代的中后卫,除了马奎尔,三中卫基本上更加靠近门将,而乌加特也经常会后撤加入防线绞杀,所有在本赛季的中后期的一些硬仗中,在防守端曼联阵型更加趋向于6-1-2-1(5中卫+1后腰/1个中场自由人/两个内收边前腰/1个中锋)。

可以看下OPTA的数据,持球推进距离来看,马兹拉维、达洛特、利马、马奎尔其实在队内排名相当的高,仅次于绝对的持球核心B费以及未来不知何方的加纳乔,中后卫/以及现在的边翼卫,作为进攻发起点,对于球队的进攻组织,变得愈发的重要。

4. 阵型宽度与阵眼位置

在球场上,阿莫林喜欢他的球队采用流畅的前场三叉戟进攻,他们轮换着在两条线之间寻找空间。大多数情况下,边后卫则会控制宽度,而两名边锋则会内切,无论球队是否控球。过去几个赛季,里斯本竞技的边锋——马库斯·爱德华兹、佩德罗·贡萨尔维斯、弗朗西斯科·特林康、巴勃罗·萨拉比亚和布鲁诺·塔巴塔——都通过围绕着单前锋活动,试图在内线占据空间,持续制造威胁。

阿莫林在三人进攻阵型中间启用了保利尼奥,一位更传统的中锋。但他逐渐转向了更加灵活的锋线,球员们既能从边路进攻,也能轮换到中路。这使得球员们能够进行更深入的轮换,让球员们在两条线之间穿梭,并在内线形成重要的人数优势。(见下图)

由于边后卫提供宽度,阿莫林通常会希望锋线三人中的两人在一个边路的肋部通道。第三名也是最后一名进攻球员随后内收到中路形成二点威胁,而远端的边后卫可以进行换防(上图)。这种策略会在球场的一侧形成局部的人员超载(对的,也就是之前在分析滕哈格战术的时候说的area overload);阿莫林招募并挑选能够在肋部通道内进行紧密配合的球员,将对手吸引到球场的这一侧。如果他们无法通过肋部推进,这也为他们提供了换防机会,并孤立了球场另一侧的防守球员。

努诺·桑托斯已从进攻位置转任左翼卫,这为进攻三区增加了一个从左路延伸至禁区的额外进攻点。这与波特在布莱顿时期有时让边锋出任翼卫的做法类似,留下一名危险的进攻球员接应换位。在里斯本竞技,这导致右边路出现人数优势,而擅长一对一进攻的桑托斯在左路则获得了自由。换位之后,之前在右边路通道人数优势的球员会跑动进对方禁区,以便桑托斯传中或回传。

双后腰在后方提供掩护,使边后卫能够同时向前推进。阿莫林喜欢他的球队以五人进攻,并且通常会让五名球员在球的范围内保持一定距离。

天体收集的本赛季里斯本竞技在阿莫林时期的主要阵型以及球员场上站位,边翼卫基本上前顶到边前卫位置,两个边前腰内收,前锋后撤,基本上已经可以看出阿莫林在球队进攻套路上的心思

对于阿莫林来说,两个边翼卫,是他阵型成败的关键,为进攻端提供宽度,在进攻中配合边锋以及边前腰创造空间,防守时为双中场补位,真的是把传统意义上边后卫“上上下下的感觉”发挥到了极致,这也是为什么冬窗几乎没预算的情况下,还签下了多尔古。这黑娃娃可能传球有点没脑子,盘带也有点一根筋,但是他是真能跑,而跑动量现在看来,是阿莫林时代曼联球员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线。所以在后续夏窗的引援过程来看,千好万好,身体好会是最重要的(这个以后有空写转会窗了再深入写下去吧…)

7场欧联,场均8.72+的跑动覆盖,极速34.48km/h,至少从身体素质来说,多尔衮真的可以

5. 阿莫林的转换与反击

之前我也写过滕哈格对于转换的重视,也阐述过抓转换在当今足坛的战术价值,其实在深究了阿莫林的战术体系后,发现阿莫林对于转换也是十分重视的,在说阿莫林的转换之前,先说一下阿莫林在进攻端主要使用的战术工具“第三人原则(third man principle)”,这是一种战术概念,通过在传球过程中引入第三名球员来创造和利用空间。它的典型工作原理是让球员 A 将球传给球员 B,然后球员 B 迅速将球传给自由的球员 C。对手会阻挡球员 A 传给球员 C 的球,但球员 B 传给球员 C 的传球路线将会开放,这就是为什么在这个传球组合中需要他的原因。(就是下图,和传统意义上大家所熟悉的1-2(踢墙式配合)不同的是,这一配合,对于第三人的跑位以及时机把握要求非常高,他需要伴随传球人以及接球人的路线跑动,并且有足够的向前传球视野)

这种跑动通常能绕过对手的逼抢线,从而打开空间,使球队能够更有效地推进。这一原则的关键在于时机和站位,因为第三名球员必须预判比赛走向,占据有利位置,并以突破对手防守结构的方式接球。这一原则是许多现代足球战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促进了比赛的流畅性、快速的决策能力和充满活力的进攻。

如上图的示例中,当他们在这些空间中找到自己的中场球员时,进攻球员会立即跑到对方后防线后面,寻求快速进入进攻位置。在这种情况下,球员们会利用第三人原则,在两条线之间找到一名防守型中场,然后由该中场带球向前。然后,进攻球员开始跑到对方后防线身后,中场球员便有机会向进攻球员送出一记危险的直塞球。这样的战术安排,给到了B费更多的“发牌”机会,但是更多的获得球权,也让他拿不住球这一弱点被进一步放大,让葡萄牙人成为老乡主帅需要处理的困境。

而回到“转换”这一话题,阿莫林的转换核心在于边翼卫以及中场的关键一传,与很多人设想中的不同,尽管阿莫林对于翼卫的质量非常的重视,但是曼联进攻的中枢,其实实在中路还有之前说过的强弱侧转移,传统意义上的“两翼齐飞”,反而不是他“最强的矛”。包括回撤的前锋、内收的边前腰、他的阵型在进攻中也更加希望“多打一人”,而中场则会是进攻的主要路径,包括回撤的前锋,内收的边前腰,以及前插的双8号位(或者说双后腰),使得曼联在理想情况下中场能够投入的兵力达到5-6人之多(其中还包含后场驰援的前顶中后卫),轻易可以在中场绞杀中,获得先机。

如果足球只是单纯的街头PK,那在局部人数占优的状况下,曼联应该无往不利,不过看下面这张英超球队身价vs最终排名的对比图,你也会知道球队对于球权的控制做的是有多糟糕,而曼联发起的转换,却因为拿不住球而成为了今年丢球的主要原因之一,实在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

同样的这群人,同样都是抓转换,同样是轻易丢失球权中路大开,不过阿莫林的三中卫在对抗英超更加有层次的进攻体系方面,似乎不占什么优势

6. 宽度陷阱(这段是教练之声的分析内容,原文全搬运,说实话我没看出来在曼联的阶段阿莫林有过这样对于宽度布置“陷阱”,但可能这是因为人员没有齐备,没法发挥出真实水平的缘故,所以还是把这个加入了进来)

当对手控球,阿莫林的球队无法进行高位逼抢时,他们通常会回撤到5-2-3阵型,尽管有时也会使用5-4-1。他的球队仍然优先保护中场,5-2-3的阵型自然会迫使对手向边路进攻。在这里,阿莫林的球队布置了一个关键的逼抢陷阱。

当锋线球员逼出球门时,边后卫会从五人防线中跳出。远端的边后卫则留在四人防线内,保护远门柱(下图)。双后腰积极地横穿球场,将比赛锁定在一侧。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不太可能在后防线中错开站位,而是专注于阻止对手回撤内线。边后卫会拦截沿边线的传球,而距离最近的中后卫则随时准备跟踪任何边路跑动的球员。其余的后防线球员则做好争夺空中对抗或换位的准备。

锋线仍在努力逼抢——尤其是两名边锋——其中距离最近的前锋会从后方逼抢,以锁定边路进攻。中锋坚守阵地,试图阻止传球穿过中路,而远端的前锋则会根据对手的实力调整位置。如果远端边锋擅长换位,他们会回撤到第二线。不过,如果阿莫林认为值得冒更大的风险,这名球员会保持高位,准备快速转换,或者在对手传出关键传球时进行高位逼抢。

简而言之,阿莫林和所有主打攻势足球的少壮派主教练一样,对于高位以及转换节奏有着比较高的追求,三中卫特有的攻防两端“多”两人的优势,而区域压迫,强弱侧转移,锋线站位流动性这些细节,的确让他在葡超取得了成功,但是曼联现在中场球员所欠缺的全面性(攻强守弱和守强攻弱)和整体球队跑动量跑动能力的不足,是真的没让球迷看到有何“战术”可言。

这个夏窗,待拉特克利夫梭哈一把,看看人员相对齐整的阿莫林,能带给我们什么吧~

(下一期也会说下为什么阿莫林要把B费和芒特当爹,然后为啥他需要库尼亚和詹哥,还有一个健康的利桑德罗对他有多重要~)

发布于上海阅读 3688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奥比马丁

· 广东

这贴没什么人气?

亮了(4)
查看回复(2)
回复
discusser-avatar

卡农超厉害

· 广东

好帖子啊

亮了(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