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1体系球员选择——10号位篇

关注

3421体系的引入让大家真正接受且思考一个极其混沌的位置名词——边前腰,其实边前腰根本无法定位3421体系下的2,阿莫林自己在采访中一直提及的是“left ten”和“right ten”,即可以发现曼联左右两个10号位其实是有一定职责上的区别的,而这个区别其实与阿莫林一直以来在葡体左强侧右弱侧息息相关。

一、何为边前腰?

无论如何,边前腰依旧是3421体系下对于前锋身后两个球员的统称,那么到底什么是边前腰?广义上的边前腰即同时拥有边前卫和前腰职责,而通俗的讲就是能边能中,直接的说就是特指那些踢中场没身体,踢边锋没速度但是拥有一定技术能力的“中场球员”,所以我认为的边前腰球员更偏向中场,而更准确形容这一位置的场上职责的应该是伪边锋——落位中场,但是喜欢在肋部活动,同时具备一定的边路传中能力。

而真正的433体系和3421体系下的边前腰应该是边路组织核心,他们应该是踢中场有身体,踢边路有速度,还具备居中传球组织的能力,那么毫无疑问当今足坛这种踢法最顶级的球员是维尔茨(德甲限定)、亚马尔(西甲限定)和奥利塞(未来版),而英超我认为最强的是富勒姆的伊沃比、热刺的库鲁舍夫斯基和阿森纳的黑奴萨卡,而英超内拥有顶级潜质的是西汉姆的库杜斯、曼城的马尔穆什和维拉的罗杰斯。

另外,现今足坛还在活跃的教练对于边前腰的使用最厉害的还是瓜迪奥拉和安切洛蒂,一个是套433皮的325,一个是正统4222。

二、阿莫林体系下十号位有什么要求?

对于阿莫林来说,在曼联所尝试的战术与葡体时期基本相同,但是在几个关键点上却截然不同。曼联牌3421最关键的四个球员其实是10号位和两个中场,两个边翼卫就是打手或者武器的角色,而四名中场球员的整体能力才是决定球队进攻下限的人员。

所以,两个10号位球员必须具备球场意识、跑动能力、拿球推进能力和前锋技巧(很重要)。分开来看,作为强侧路的左10还应该具备中场组织串联、前场威胁传球和肋部冲击能力,作为弱侧路的右10就轻松许多,他只需要还具备一定的边路一对一和传中能力即可。

三、3421体系的10号位到底如何组合?

他可以是两个边锋、一个中场一个边锋,也可以是两名中场,但是绝对不能存在两个组织核心型的中场同时踢双10,例如这赛季尝试过的齐尔克泽+b费,或者为下赛季畅想的库尼亚+b费,后者只会踢成防反的532,而前者有多蠢可以去看看那场比赛(2月22号踢埃弗顿,60分钟直接纠错了)。

下赛季曼联大多数时候的踢法就是一中场(库尼亚/b费/芒特)+一边锋(迪亚洛/新援),少数时间可能会踢齐尔克泽(不走的话)+双边锋,需要控制力时会考虑双中场(必有芒特)。

四、库尼亚、姆贝乌莫符合体系要求吗?

长远来看,我认为库尼亚不满足3421体系的要求,而短期来看他满足曼联的需要,他可以强行拔高曼联在强侧拿球、推进和进攻跑动(对的,其实库尼亚进攻端很能跑)的能力,且提供足够大的进攻威胁和防守吸引力,从而为弱侧拉扯足够的空间。但是长远来看,库尼亚并不稳定的组织串联威胁传球的能力、极其一般的禁区中锋技巧和弱侧跑位能力的不确定性会成为体系短板,但是对于现在的曼联他依旧是一个足够好的中前场六边形球员,他并没有特别突出的缺点,但是下赛季一定要把他当中场球员来看,他并不是作为补足进攻能力不足引进的。

而姆贝乌莫则完全不同,无论从哪方面看,他都是刚需。这不仅仅是因为他表现出来的在转换进攻中强大的空间感知力、速度和终结能力,还在于他很好的边路支点能力和中锋技巧,最关键的是,他还有很大的在组织策应、传球能力上的进步空间,这决定了他现在就有一定的强侧能力,而未来可以完成各种形式强弱侧的转化,从而达成阿莫林幻想的左右平衡,当然那时候阿莫林还在不在就不一定了。所以姆贝乌莫才是转会发展至今的刚需,而库尼亚是一个引子,没有库尼亚也不会去考虑右10的问题。

五、总结

3421体系要求任何位置的球员都具备一定的复合型,而10号位又是要求最为混沌的一个位置,曼联这半个多赛季在进攻端的卡脖子,最大的根源就源于没有一个可以踢10号位的球员——因为他们功能单一且重复。其实英格兰那帮记者骂的还是不够脏,对于一个进攻体系的教练,直接一句在曼联踢了一赛季五后卫绝对能直接让阿莫林如范加尔一样破防,可怕的是,这其实是事实,曼联这赛季95%的比赛都在踢五后卫,踢的不是523而是更龟的532,所以为啥阿莫林在芒特恢复健康后迫不及待的撤下乌加特同时回撤b费,因为就像你不喜欢吃香菜但是就逼着你天天吃香菜一样,恶心!

发布于山东阅读 11864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夜不收不如归楼主

· 山东

当曼联左侧人员超载时,弱侧十号位和边翼卫的边锋属性就极为重要,只靠边翼卫是无法打穿防线的且有很大的后防隐患,而其他诸如b费、芒特等球员跑位意识足够但是太慢且一对一能力不足,更不用说梅努了

亮了(13)
查看回复(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