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 Xperia 历代旗舰演化历程——大法信仰加持下的极致“小而美”

avatar
关注

前言:

创立于2008年的 Xperia 品牌,在索爱时代曾经诞生过基于Windows Mobile系统的 X1,旗下首款安卓旗舰 X10,以及名载智能机史的“小蛮腰” LT15i 等经典旗舰。

及至索尼宣布收购索尼爱立信之后,又诞生了 LT26i 这款过渡时期的传奇之作——或许实际体验并不十分优秀但“灵睿透明灯带”之设计却是智能机史独有的风景。

待索尼收购完成后,那颗经典的“小绿球”标志也渐渐消失了,属于索尼手机的崭新时代也就此到来。虽然现在已经知晓索尼手机之路并不好走,但若将时间拨回当年呢?

(一)经典时代

1,Xperia Z

2013年一月份的美国 CES 展会上,汇集 1080P 屏幕、 IP57 级防尘防水、堆栈式图像传感器(Exmor RS)等全新硬件特性的 Xperia Z 高调问世。

其“双镜面”的机身设计,以及设计灵感源自高档手表的金属电源键,在那个年代可谓是极其惊艳的手机外观设计方案了——“大法”在设计方面的造诣从来不会让人失望。

另外,往后索尼旗舰最为人所称道的“存储卡拓展”特性,就是从这代开始的。而中框上那些为了实现防水功能而设计的橡胶塞盖,亦是源于此代。

2,Xperia Z1

2013年九月份的德国 IFA 展会上,索尼又发布了“One Sony”战略的首款旗舰——中框改为铝合金加复合材质的 Z1。受益于全新的公司战略,这代旗舰可谓是集齐了索尼全部相关部门最新技术的力作。

例如影像方面就新增了单反部门高端定位的“G镜头”,影像部门的 BIONZ 影像处理器,以及半导体部门的顶级 CIS 产品 IMX220。

屏幕方面则加入了电视部门的“TRILUMINOS”特丽魅彩移动显示技术和“X-Reality”迅锐图像处理引擎移动版,这两个技术的组合大幅提升了手机液晶屏幕的整体显示质量。

此外,这次的防尘防水还提升至 IP58 级别,单就防水能力来说已经是最高等级了。在“One Sony”战略的强力加持下,这代表现是索尼旗舰史上难得的高光时刻,或许称之为巅峰亦不为过。

3,Xperia Z2

2014年二月份的西班牙 MWC 大会上,索尼发布了 Z1 的终极“补强版”——运存升级为 3G 的 Z2,也就是说大升级没有,只有针对前代一些不足之处的补充升级。

例如,这代的正面直接换上了在可视角度和色度表现两方面有着压倒性优势的 IPS 屏幕(液晶分子呈水平排列的一种面板技术),结合前代就具备的那两项索尼显示技术,这代屏幕显示效果有了质的飞跃。

另外,底部扬声器被移到了正面下方,呈细条状,和集成扬声器的听筒刚好组成配对,所以这代便是索尼旗舰标志性的“正面立体声双扬声器”设计之鼻祖。

4,Xperia Z3

还是熟悉的节奏,2014年九月份的德国 IFA 展会上,索尼的“Xperia Z”系列迅速迭新至第四代——这次终于支持 IP68 级防尘防水了(往后索尼旗舰的这项特性正源于此代)!

外形上,首先就是厚度的大变化——薄至7.3mm!且较前代机身更窄了一些,握持手感进一步提升。另外金属中框的一体性更强(去掉了聚碳酸酯包边),直连前后玻璃面板,且正面双扬声器由于腔体更大故改为了不贴边的条状设计。

这代屏幕由于使用了全新的“Live Color LED”背光模组,所以最高亮度达到了600nit!此外还使用了新的“Cool White”技术,使得在显示白色时更为纯粹。

(二)动荡时代

5,Xperia Z4 / Z5 Premium

2015年四月份,索尼在日本发布了新一代的旗舰手机 Z4,后来在国内上市时型号被改成了 Z3+,据说是因为“数字四”在中国语义里有不吉祥的意思(实际上确实变化不大)。

这次最大的变化就是正面双扬又改回了细长贴边设计,同时机身进一步变薄至 6.9mm(电池容量因此而缩减),并取消了磁吸充电接口(改为裸露的 MicroUSB 充电接口)。

同年九月份的 IFA 展会上,索尼为了“炫技”直接发布了全球首款 4K 屏幕手机——Z5 Premium,这代的电源键首次集成了指纹识别功能(这个将成为未来索尼旗舰的标志性配置)。

这代的后置主摄传感器终于有了变化——升级为了全新的独享型号 IMX300,其支持全新的“预测试混合自动对焦”,将反差式对焦和相位对焦相结合,使得对焦速度快至 0.03 秒!

6,Xperia X Perfomance / XZ

本来随着“One Sony”战略的推进,索尼移动所取得之进步是有目共睹的,结果到了2015年,在高通“火龙810”肆虐的大背景下,索尼手机遭遇了滑铁卢式的巨大挫折。

2015年过去后索尼手机正式被挤出了全球前十阵营,那年发布的“牙膏机型”和“炫技机型”直接全军覆没,口碑可谓是跌到了低谷。于是,2016年索尼开始改变策略,转而采用“不重销量重利润”的策略——全年过去后索尼移动部门终于扭亏为盈!

2016年依然发布了两款旗舰产品(皆为 1080P 屏幕),首先是二月份 MWC 大会上发布的 X Perfomance(“Z系列”寿终正寝)。这代的机身改为了金属后盖加塑料中框设计,同时将正面双扬又改成了不贴边的条状设计(往后该设计正式定型,没再折腾)。

后面九月份 IFA 大会上发布的 Xperia XZ,首次在后置影像模组中加入了激光对焦传感器和全光谱传感器,另外 Type-C 接口也是从这代开始配备的。

7,Xperia XZ Premium / XZ1

估计2016年的扭亏为盈让索尼又重新找回了自信,于是2017年二月份的MWC大会上,一代索尼经典旗舰 XZ Premium 问世,之前用来“炫技”的 4K 显示技术又得到了应用。

这代一改索尼连续两年艰难“挤牙膏”的操作,直接挤了管像样的牙膏。首先就是后置主摄传感器迎来了革命性的大换代,因为这次直接用上了最新的三层堆栈式技术——在像素层和电路层之间加入了 DRAM 层(容量高达 1 GB)。

在全新传感器技术的加持下,这代开始支持720P分辨率的 960fps 超级慢动作视频,同时还大幅提升了抓拍能力。其它硬件升级还有 5.0 蓝牙版本、4G 运存以及骁龙 835 神U,不过这代的机身改为了玻璃背壳加“金属+塑料”中框设计。

还是一年“双旗舰”的策略,同年九月份的 IFA 展会上,索尼继续发布新旗舰。总体来看,XZ1 就相当于 XZ Premium 的“金属背壳加塑料中框缩小版”,正面变成了 1080P 屏幕。

8,Xperia XZ2 / XZ2 Premium / XZ3

时间一晃到了2018年,二月份的 MWC 大会上,索尼按照以往的节奏发布了旗舰 XZ2。这次终于用回了玻璃后盖加金属中框设计——并因此得以首次支持无线充电功能。

但其后盖设计转向了圆润风,还将指纹识别改为了后置,金属中框的加入也让机身重量大幅上升,而且去掉了 3.5mm 耳机孔,非常不“索尼”!此外,这次还将超级慢动作视频升级为了 1080P 分辨率的960fps,且支持 4K 的HDR视频录制。

两个月后,索尼又发布了人送外号“索半斤”的 XZ2 Premium(机重高达 236 克)。这次除了标志性的 4K 屏幕外,还首次搭载了后置双摄(新增一颗黑白镜头),并标配 6G 运存。

按照以往的节奏,索尼下半年是不会闲下来的,于是在八月尾的 IFA 展会上又发布了 XZ3。这代首次用上了 OLED 屏幕(LG供货),而且还是 2K 分辨率,此外较 XZ2 就没啥大变化了。

通过索尼2017年和2018年的各种折腾动作可以看出,其各种推进策略皆收效甚微。所以2016年手机部门的扭亏为盈仅仅只是昙花一现,后面直接连亏了两年!而且营收持续大幅下滑(这就意味着全球市场份额持续大幅收缩)。

本来小算盘是打得挺好的,主动缩减全球市场份额,用“降本增效”来换利润。结果一年之后马上被打脸——毕竟“规模效应”摆在那里,规模持续大幅缩小和“降本”可谓是背道而驰。

(三)涨价时代

9,Xperia 1

经受两年的“现实毒打”之后,索尼手机开始谋变,在2019年二月份的 MWC 大会上发布了全新的“带鱼屏”旗舰(21:9的屏幕比例),该机三个月后上市时世人才发现大法开始涨价了。

这代为了用上最好的 OLED 屏幕,索尼竟用自家图像传感器技术换到了三星的 M8 基材 4K 屏幕——官方称之为世界首款“4K HDR OLED”手机屏幕,这个屏幕素质在当时来说妥妥的业界顶级水平。

此外,这代的屏幕还加入了“大师色彩模式”和 X1 图像处理引擎,前者支持 BT.2020 色彩空间和 10bit 模拟色深,后者则是以往“X-Reality”迅锐引擎的升级版,整体色彩表现有了质的提升。

影像方面,升级也非常明显。首先后置主摄不仅首次支持光学防抖,还换上了全新的 IMX445 传感器——除了新增支持双核对焦外还将 DRAM 容量翻倍增至 2 GB!

此外,还新增了一颗超广角镜头和一颗支持光学防抖的 2 倍长焦镜头,焦段在那个年代来说已经非常齐全了。为了配套硬件端的跨越式升级,这次在软件层面加入了“CineAlta电影大师录像模式”和“21:9影片录制”,助力视频性能的释放。

令人惊喜的是,这代竟首次配备了大体积的 X 轴线性马达,但震感就......至于指纹识别,这代又回归了侧边电源键集成方案,可惜无线充电功能被阉割了。

10,Xperia 1 II

由于疫情影响,2020年二月份索尼在线上发布了超级神机“马克兔”。这次不光 3.5mm 耳机孔回来了,无线充电功能也重新配上了,同时还首次支持 5G 网络。

此外其搭载的是高通又一代神U——骁龙 865,并标配了 12G 的超大运存!同时内存还升级为了“LPDDR5+UFS3.0”组合,电池容量则大幅提升至 4000 毫安时。

屏幕方面,采用了一种“Motion Blur Reduction”技术——能通过算法减少图像延迟从而达到等效90hz刷新率的效果,之所以不直接上高刷估计还是为续航考虑吧。

影像方面,后置主摄升级为 IMX557 大底(1/1.76英寸)传感器,其不仅具备业界最快的 10ms 读出速度——可以实现 20fps 的 10bit 采样连拍,还能实现 4K/120fps 的HDR视频录制!

这个视频录制性能可谓是极其强悍了(至今依然没有对手),所以这款主摄传感器后面又连续搭载在两代索尼旗舰上。超广角镜头的传感器也升级了,不仅底明显变大,还支持双核对焦;长焦传感器没变化,但镜头改为支持 3 倍光变。

另外,上述三摄这次还首次加入了蔡司镀膜工艺,在抗眩光性能方面有了质的提升。而且这代的后置影像模组还新增了一颗 TOF 深感镜头,“料”可以说是直接堆满了!当然,这代的价格又涨了。

11,Xperia 1 III

经过连续大幅涨价之后,索尼移动部门在2020年终于实现了盈利——“大法”的信仰加持果然好使!于是,2021年四月份,带着 120hz 高刷屏幕的“马克岁”发布了。

由于前代各种“料”堆得太满了,所以这代整体没啥大升级。首先就是电池容量大幅提升至 4500 毫安时,有线快充功率升至 30W,并首次支持无线反充。此外闪存升级为 UFS3.1,后置影像模组的长焦镜头升级为双焦段潜望结构。

最后这个双焦潜望就是这代最大的亮点了,其可以实现 3 倍和 4.4 倍的无缝光变切换,还支持双核对焦,在业界可谓是独一份的存在!但是,这代搭载的“火龙888”无疑是最大污点。

12,Xperia 1 IV

2022年五月份,看似没啥大变化但实际有大升级的“马克佛”问世,例如电池容量再次大幅增至 5000 毫安时。不过前几代的大体积 X 轴马达这代没了,被换成了 Z 轴马达(结果官方依然称之为 X 轴)。

后置潜望镜头则升级为了“连续光学变焦”结构——可以在 3.5 倍到 5 倍之间无缝连续切换,这又是目前业界独一份的存在。另外,这代的后置竟然支持三镜头 4K/120fps 的HDR录像!在超级慢动作视频录制性能方面可谓傲视群雄了。

这代还有一大惊喜就是屏幕的全局最高亮度直接冲到了 1000 nit(照此推测可能为三星 M10 发光材料)!这个水平相较于前代直接提升了 50%,户外实用指数飙升。但“新火龙8 Gen1”,可谓一大遗憾。

13,Xperia 1 V

最新的索尼旗舰发布于2023年五月份,这代的性能组合直接升级为“骁龙8 Gen2+UFS4.0+LPDDR5X”组合,终于不用再受“火龙”欺负了,同时系统也加入了一些本地化功能。

当然,这代最引人注目的黑科技还得是最新“双层晶体管像素堆叠式”技术加持的 Exmor T 主摄传感器 IMX888。其将光电二极管和像素晶体管分离,分别放置在两层基片上,这样就能实现单独的优化,从而扩大动态范围和改善暗光噪点。

回到IMX888的参数上,1/1.35英寸的底相较于前代来说算是跨越式升级了——面积直接增大了 68%!同时这代的后置三摄连拍速度升级为了 30fps。得益于主摄传感器的巨大升级,这代直接将 TOF 镜头和全光谱传感器给去掉了。

其它升级方面,还有散热能力的提升,以及双扬声器驱动单元的升级,并加入了“S-Cinetone移动版”以提升录像质感。不过,呼吸灯砍了是啥意思?此外,这代又双叒叕涨价了。

(四)败退时代

14,Xperia 1 VI

2004年5 月 15 日,索尼召开新品发布会带来了全新的 Xperia 1 VI。Xperia 1 VI 摒弃了延续了五代的 21:9 比例的 4K OLED 屏幕,更换流行的 19.5:9 比例 1080x2340 分辨率LTPO OLED面板,显示屏的实际可视面积略有增大,另外Xperia 1 VI 手机屏幕比 Xperia 1 V 亮 1.5 倍。

Xperia 1 VI 手机配备高通骁龙 8 Gen 3 处理器,通过改进散热通道和使用更大的均热板,有效带走热量。索尼承诺 5000mAh 电池可连续使用两天,升级后的电池健康技术将其使用寿命延长至四年。

索尼 Xperia 1 VI 的影像系统带来了“全新的真正光学变焦镜头”,其中超广角为等效 16mm,主摄是等效 24mm,支持数码变焦至等效 48mm 的拍摄,长焦则是支持等效 85~170mm 的光学变焦。索尼 Xperia 1 VI 还整合了此前一气化三清的大师影像软件,重新回归为单个原生相机 APP,并且它支持了外置屏幕功能和多平台实时串流,以及得到了 Creators’Cloud 的加持。

与 Xperia 1 V 相比,新的高性能音频芯片和电路改进可带来更加动态、清晰的声音体验。Hi-Res 音频、Hi-Res 无线音频、360 Reality Audio、LDAC、DSEE Ultimate,甚至 3.5 毫米插孔可确保有线和无线音频的卓越性能。

这一代索尼xperia旗舰正式退出耕耘了十几年的大陆市场,国内仅有香港和台湾地区发售,售价分别为12+256GB售价9699港币(约合人民币8975元),12+512GB售价10499港币(约合人民币9720元)。

15,Xperia 1 VII

索尼于2025年5月13日在全球范围内发布了全新旗舰机型Xperia 1 VII,索尼提出了「Powered by Sony」的理念,融合了源自α™数码相机、Walkman®随身听和BRAVIA™电视的核心技术,通过“Xperia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优化相机、音频和显示体验,为用户带来专业级别的拍摄和娱乐性能。

屏幕方面Xperia 1 VII继续延续Xperia VI的19.5:9 比例配备一块6.5英寸LTPO OLED面板,分辨率为1080×2340像素依旧无缘4K,支持Sony自家的BRAVIA技术,利用AI来提升画面中的色彩、对比度、材质质感等细节。

索尼Xperia 1 VII搭载高通骁龙8 Elite处理器,摄像头参数则跟前代保持一致,仅仅升级了4800万超广角镜头。索尼宣称这一代的手机摄影加上人工智能技术处理,能呈现出媲美全画幅相机的相片素质,在低光环境下能明显减少噪点并提升动态范围,影片的色彩表现达到影院级效果。

音效方面,这次融入了WALKMAN相关的技术,号称与WALKMAN的工程师合作,特别是3.5mm接口焊接处采用了含金物料,能够大幅度的降低音质传输过程中的失真,支持DSEE Ultimate技术,利用AI提升不同音乐的画质。

这一代XPERIA1 VII在手机AI功能开始发力,包括了前面提到的AI提升音质、画质功能,影像方面提供了实时的眼球追踪、人物肢体动作追踪,以及Gemini AI、和一系列的Google Photo相簿中智能物体消除、模糊消除等AI修图功能等。

XPERIA 1VII国内依旧只在香港和台湾发售,512GB版本的Xperia 1 VII在香港的售价将达到历史新高的10899港币(折合人民币约为10135元),与前代产品Xperia 1 VI相比,价格上涨了400港币(折合人民币约为372元)。

总结:

总结索尼手机的发展史,其实一直走的是“我不是大众品牌,我是高冷艺术家”路线。索尼瞄准了自身三大优势领域(总结为“影音视”三者,分别代表影像、音频、视像)不断创新,并将精髓全部保留了下来。

影像方面,每次索尼半导体最新的传感器技术出来,都是索尼旗舰手机首发,同时还有自己独享的传感器型号——“料”直接堆满从而获得了独步天下的视频录制性能。此外实体拍照按键,以及连续光学变焦潜望镜头,皆为独有特性。

音频方面,,除了各种增强沉浸感的音效之外,索尼还从芯片底层出发以实现高解析音乐,并利用 AI 技术以提升数字音频的表现。那个“失而复得”的 3.5mm 耳机孔,以及正面双扬声器,便是为了最佳音频表现而一直保留至今的。

视像方面,索尼电视技术加持的那块完整 4K 带鱼屏,便是最佳体现形式。其中的显示模式挺有意思,若要满足创作需求可以选择更注重原色的“大师模式”,平常使用则可选择开启了视频图像增强的“标准模式”,这也算是一大特色了。

其它方面,像至今依然保留的“手抠式”带存储卡拓展的 SIM 卡槽,也是一大人性化配置。再看那轻薄的机身手感以及精致的外观设计,相较于如今动辄“近半斤”且影像模组“激凸大”的各手机大厂旗舰,可谓是高端阵营里的一股清流了。

但在智能手机市场早已被苹果、三星、小米等围剿得水泄不通的当下,索尼的坚持,有时候更像固执。

截至2024年,索尼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不到0.4%,在中国大陆几乎处于“隐形”状态,只靠极少数骨灰粉撑着门面。

这群用户不追配置,不图性价比,只想用一台“有态度”的手机。但现在,连他们也在问自己:

“我的态度,索尼还在乎吗?”或许这些特质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而美”。

发布于海南阅读 6785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肯德基鸡得啃

· 辽宁

十分不幸的在11年买过一个sony,简直了

亮了(0)
查看回复(1)
回复
discusser-avatar

清早起来去拾粪

· 河南
肯德基鸡得啃十分不幸的在11年买过一个sony,简直了
收起

当年买了Z5 Premium,外观设计没得说,可惜碰上了火龙810,夏天根本没法正常用,净耽误事儿

亮了(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