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K Block」选秀观察:我信任丹尼·沃尔夫

avatar
关注

密歇根大学的丹尼·沃尔夫(Danny Wolf)去年席卷了大学篮坛。NBA会是他的下一站吗?马克斯韦尔通过分析NBA趋势、历史数据以及沃尔夫的技术特点来寻找答案。

作者:Maxwell Baumbach | 日期:2025年6月2日


(前面作者铺垫了一大段关于他对高尔夫运动的感觉,为了观感体验,译者斗胆略去)

我确实热爱篮球。高尔夫吸引我的那一点点特质,在球探工作上却极大地吸引着我。没有哪两个球员或评估会是完全相同的。每一次选秀,我都会学到新的经验教训,获得新的数据点来开展工作。我可以变得更好,但我永远无法做到完美。也许更有趣的是:即使我判断对了,我仍然可能是错的。

这就引出了我们今天的主题:丹尼·沃尔夫。给刚接触的朋友介绍一下,沃尔夫是来自密歇根大学(经由耶鲁大学)的一名身高6英尺10.5英寸(约2.10米)的中锋,拥有令人眼花缭乱的控球技巧,目前被预测将在2025年NBA选秀中成为首轮秀。

每年休赛期,我都会写一个名为《No Stone Unturned》(的系列文章,专注于那些在赛季初的模拟选秀榜上无名、也从未受邀参加过NBA联合试训或G联赛精英训练营的球员。今年夏天,我在这个系列中报道了沃尔夫。太棒了!我可是早早就关注他了,所以现在该轮到我得意一把(吹嘘一番)了吧?

用传奇解说员李·科索(Lee Corso)的话来说,“别急啊,朋友!”因为在球员评估中,即使你判断对了,也仍然可能是错的。

我当初评估沃尔夫有机会进入NBA选秀雷达是正确的。然而,让我们回顾一下我文章的最后一段……

沃尔夫在他首个高水平联赛赛季中可能会经历一些起伏。比赛的速度可能会带来一些麻烦,而且密歇根大学还有另一位出色的大学中锋弗拉迪斯拉夫·戈尔丁(Vladislav Goldin),这可能会挤占他的上场时间。无论即将到来的赛季表现如何,沃尔夫仍然是一个有趣的长期投资对象。NBA目前非常渴求具备运球、传球和投篮能力的大个子球员。很少有20岁的球员(沃尔夫要到五月才满21岁)能拥有他这样结合了身高和技术的独特组合。他身高7英尺(约2.13米)、体重250磅(约113公斤)的事实不容忽视——他块头巨大。

不过,他仍需在防守端取得长足进步。只要沃尔夫在防守端能接近及格水平,NBA的兴趣就会随之而来。昆滕·波斯特(Quinten Post)最终获得选秀前景所走的道路,在这里同样适用。我更倾向于将沃尔夫视为2026年的潜力股,但即便如此,他那独具一格的进攻武器库也值得关注。

2026年的潜力股?哎呀呀!我承认——我可没料到会是这样。如果在本赛季开始前有人告诉我沃尔夫是2025届的选秀人选,我可能会认为他顶多是留在次轮寻求机会的那种球员。即使那样也还是错了。比起沃尔夫,我当时对迈尔斯·鲁宾(Miles Rubin)和亚克塞尔·伦德伯格(Yaxel Lendeborg)最终能成为NBA球员的把握要大得多。而我在承认沃尔夫快速进步轨迹的同时却又误判了他,这让我心有余悸,生怕再次低估了他。

我信任丹尼·沃尔夫。也许这次我又错了。谁知道呢。但我的信念是坚定的,今天我想在此阐述我持此信念的理由。


控球技巧

丹尼·沃尔夫(Danny Wolf)今年的角色是全国最“非传统”的角色之一。根据 Synergy 的数据,他上赛季最常见的进攻方式竟然是作为挡拆持球手。这对于他这个体型的球员来说实属罕见。沃尔夫之所以能够胜任这个角色并取得成功(后面会详述),部分原因在于他拥有同体型球员中极其出色的控球能力。

很少有内线球员能像丹尼·沃尔夫那样,在单打或借助掩护后为自己创造进攻机会。他的脚步、运球组合以及空间意识使他能够持续地摆脱防守者并杀向篮筐。他兼具协调性与力量,因此能够流畅地衔接多个动作,同时还能保持进攻路线并努力到达自己的目标位置。如果防守者速度太慢,他会让对方脚下打滑;如果防守者体型太小,他会直接碾压过去。沃尔夫的身高臂展、柔和的手感以及能在篮筐附近扭曲身体的能力,使他成为一个令人着迷的终结者。

尽管他半场攻筐的命中率是59.2%,低于通常对大个球员的期望值,但考虑到沃尔夫如此多的出手都是自主创造的,这一数据就相当令人印象深刻了。根据 BartTorvik 的数据,沃尔夫今年只有35.2%的篮下出手是受助攻完成的。让我们把这和其他普遍预测在首轮被选中的内线球员做个比较。嘿,让我们疯狂一把——为了全面起见,我们把任何可能被合理归类为内线的球员都加进来看看:

丹尼·沃尔夫是今年这批内线球员中的“自主创造之王”。德里克·奎因(Derik Queen)是我认为唯一能和他处于同一档次的球员。雷纳德(Raynaud)主要放弃了低位背打,更多是受益于在定点投篮后作为第二进攻点发起进攻。纽维尔(Newell)是个另类,因为他的很多出手机会来自进攻篮板,而不是他持球突破能力的产物。

所以,如果只谈自主创造,那就是沃尔夫和奎因。你可能会想:“嗯,沃尔夫是大三生,奎因是大一新生。”但他们的实际年龄差距可能比你想象的要小。沃尔夫在他所在的年级里算偏小的,而奎因在他的年级里算偏大的,这使得两人年龄相差不到八个月。

更重要的是,沃尔夫非常乐于分享球权。他创造机会的成果是供所有人分享的。他的传球方式应有尽有:无论是简单地喂球给顺下球员、在禁区内的快速触传、在人群中眼观六路传给空切球员,还是在弧顶位置借手递手传球后迅速转移球,沃尔夫都能做到。他22.8%的助攻率在内线球员的标准下堪称天文数字,其1.13的助攻失误比也相当出色。如果你认为助攻数据对大个子不重要,那就再想想吧。正如criggsNBA 在其研究中所示,助攻率和助攻失误比与球员在NBA的成功高度相关。

NBA的进攻体系正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场上的每个人都需要有能力应对现代防守提出的挑战。如今,内线球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准备好在弧顶组织进攻、在短挡拆后做出阅读判断以及在人群中运球。在密歇根大学的整个上赛季中,沃尔夫已经证明他在这些情境下表现得极其从容自信。在NBA这个更高的舞台上,我不指望沃尔夫会成为主要进攻发起者。但他能做的远不止最基本的处理球,这一点至关重要。

那些能在NBA站稳脚跟的球员,往往是在低级别联赛中承担了大量任务,然后在进入联盟后精简自己的打法。很难想到有哪个大个子球员在低级别联赛中被赋予的进攻任务比丹尼·沃尔夫还多。

外线投篮

之前我曾提到,技术型内线可以通过组织或投篮来提供空间。沃尔夫更令人着迷的地方在于,作为一名大个子,他有可能将这两种特质都提升到高水平。上赛季,沃尔夫在每百回合5.7次三分出手的情况下,命中率达到33.3%,这两项数据对于一名高大的大学潜力股来说都是相当不错的。不过,关于沃尔夫是否是一个真正的投手仍存在一些疑虑。部分原因在于他糟糕的罚球命中率——他今年的罚球命中率为59.4%,整个大学生涯的罚球命中率为64.6%。就我个人而言,我对将罚球命中率作为投射能力指标的重视程度低于大多数人。我认为他大量的三分出手以及不错的命中率表明,相较于大多数进入NBA的内线球员,他在投射方面遥遥领先。但当我们更深入地研究数据和比赛录像时,我就更加确信了。

考察一名潜力股投的是什么样的球非常重要。举个例子,让我们看看马克·米切尔(Mark Mitchell),他下赛季将在密苏里大学进入大四学年。在米切尔杜克大学大一赛季结束后,我曾对他非常看好。他身材高大、强壮、有竞争心,能够以多种方式影响比赛。他的主要短板是跳投。他三分命中率35.2%,这算不错,但出手量实在太低了。

当时我想:“嗯,他只需要多投一些,明年就能成为首轮秀了。”但深入研究数据后,我发现不仅仅是他在低出手量下投出了35.2%的三分命中率。问题是,他是在低出手量的简单投篮机会下投出了35.2%。根据 Synergy 的数据,他命中的55个三分球中有51个是接球投篮。在这51个接球投篮三分中,只有14个被标记为受干扰,他在这些受干扰的投篮中命中率仅为28.6%。从进攻类型来看,他的三分球中有41个是来自定点投篮。

基本上,他只能在极其偶尔的情况下命中那些大空位的站定投篮,其他情况就不行了。这是我的判断失误。

观察丹尼·沃尔夫的投篮构成,我们看到的是截然不同的情况。根据 Synergy 的数据,沃尔夫今年出手了113个三分球。其中只有62个是接球投篮,而这62个中又有30个是受干扰出手。这也意味着他投了51个急停跳投三分——对于他这个体型的球员来说,这个数字非同寻常。

虽然他的大部分三分球来自定点投篮以及当防守者在挡拆中后撤时果断出手,但他也尝试了少量通过绕无球掩护、转换进攻中或借手递手掩护完成的三分出手。这些表现实属罕见。这不仅说明沃尔夫比大多数进入联盟的内线球员投篮更好,更证明了他能在NBA比赛经常要求球员命中的更难投篮类型上稳定发挥。

对于一个沃尔夫这种体型的球员来说,拥有任何类型的样本量来出手并命中这些投篮,都是极其罕见的。他高出手点、投篮动作的实用性以及投篮时的活力,让我很容易相信他的跳投能够转化到NBA级别。

防守

很多时候,技术型内线在防守端会有所牺牲——可惜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切特·霍姆格伦(Chet Holmgren)或维克托·文班亚马(Victor Wembanyama)。

沃尔夫在这方面肯定有其局限性。首先,他的弹跳并不突出。虽然他4.6%的盖帽率对于内线球员来说是个糟糕的数据,但这部分原因可以解释为他经常与另一位内线弗拉迪斯拉夫·戈尔丁(Vladislav Goldin)搭档。因此,他通常不是场上的主要护筐手,并且他在防守端与另一位内线搭档时显得很适应。

尽管如此,这里确实存在担忧。他起跳速度慢,在篮筐附近缺乏功能性弹跳能力。他的横向移动范围也有待提高。当对手在持球进攻点摆脱他时,他缺乏瞬间爆发力去回位并重新参与防守。

话虽如此,沃尔夫在防守端还是有一些有趣的闪光点。首先,过去一年他的身材有了显著改善,随着他继续适应新的身体状态,可能还有一些未被发掘的运动能力。他在内线对抗上也表现稳固,他的力量使他能够顶住 其他大个子球员,并在篮筐下封堵突破者。沃尔夫的手眼协调性使他能精准切球并避免陷入犯规麻烦。他对于何时协防篮下的本能也很不错。

如果你担心他在开阔空间的防守能力,那我有个好消息告诉你!各支球队经常试图针对他制造错位,但效果并不好。根据 Synergy 的数据,在上赛季沃尔夫防守的58个单打回合 中,他只让对手得到了可怜的33分。虽然你不会把他错认成杰登·麦克丹尼尔斯(Jaden McDaniels)那样的防守专家,但沃尔夫的脚步移动足够好,在大多数情况下能跟上速度快的后卫,成功完成防守。他很好地利用手部位置来阻止对手轻松急停跳投,用身体对抗将对手挤出进攻路线,并且通常能很好地将他的防守对象逼入球场中低效不利的区域。

我需要担心这些隐患吗?

丹尼·沃尔夫的履历上确实存在一些瑕疵。在我看来,对他NBA前景构成最大挑战的,是他的失误问题。

上赛季,沃尔夫的失误率高达21.5%,平均每百回合失误6.0次。简而言之,这确实不好。尤其是对于一个希望其主要价值来源于控球技术的潜力股来说:

沃尔夫的失误来源多样,我不确定这是好事还是坏事。虽然他能做出比大多数内线更花哨的运球动作,但他也容易运球过低导致失控。他传球时往往过于冒险。他有时会猛冲撞倒对手被吹进攻犯规。还有些时候,他只是组织进攻的过程太快,仓促间导致失误。沃尔夫要想最大化他的组织能力,就必须减少这些失误。

通常情况下,球员在进入NBA后确实能减少失误,而且考虑到沃尔夫承担了与他体型极不相称的繁重角色,他也值得一些宽容。尽管如此,“精简版”丹尼·沃尔夫会是什么样子仍是一个合理的问题。如果他更多地成为一个标准的、站定式的手递手传球点,能投三分并且防守尚可,那这个前景就远不如一个接近纳兹·里德(Naz Reid)水准的球员那样诱人了。

另一个数据上的担忧是沃尔夫缺乏扣篮。对于不了解的人来说,扣篮往往是衡量实战垂直弹跳能力的一个很好的简易指标。根据 Synergy 的数据,沃尔夫上赛季只有8次扣篮,这对于一个大个子来说是个极低的数字。作为对比参考:卢卡·加西亚(Luka Garza)在选秀前那个赛季有10次扣篮。德鲁·蒂米(Drew Timme)有26次扣篮。这确实不好!

正如我之前在讨论沃尔夫的防守时提到的,他弹跳轻松或弹跳爆发力强。虽然我总是提醒自己不要为潜力股找借口,但沃尔夫的情况值得结合背景来看:他的角色定位再次与大多数内线球员截然不同。他的很多篮下出手都是自主创造的。沃尔夫很少站在篮下空切位待命(根据 Synergy,空切只占他进攻回合的7.9%),也很少顺下攻筐(Synergy 显示只有13次顺下)。他未来会成为顶级的空中接力目标吗?不会。但是他的运动能力真的差到 足以阻碍他在NBA取得成功吗?我认为不是。在NBA联合试训的几项运动能力测试(四分之三场地冲刺、原地纵跳、助跑摸高)中,他的成绩确实接近垫底,但他在禁区敏捷性测试和折返跑测试中,对于一个大个子来说表现不错。

综合影响力

在评估一名球员时,我还会关注另外两点:一是当他们在场上时球队的表现,二是该球员在面对最强对手时的发挥。

那些进攻主导但防守有短板的内线球员,如果未能达到绝对最高水平,往往会背负负面评价——想想多曼塔斯·萨博尼斯(Domantas Sabonis),或者今年春天之前的朱利叶斯·兰德尔(Julius Randle)。如果这类球员能够证明他们从赢球角度推动了球队进步,并且在最高水平的竞争中表现出色(至少是在大学级别),那么人们就更容易相信他们未来在NBA的成功。

上图展示了密歇根大学在丹尼·沃尔夫上场时,面对大学篮球排名前三分之一的强队(排除垃圾时间)的表现。

上赛季,当沃尔夫在场上时,密歇根大学是一支明显更强的球队。他们得分更多,更好地控制了失误,并获得更多篮下出手机会。或许更有趣的是,当沃尔夫下场时,密歇根狼獾队(Wolverines)的防守也变差了。

沃尔夫值得称赞的另一点是,他在聚光灯最亮时闪耀发光。根据 BartTorvik 的数据,他在对阵Top 50强队时打出了最好的表现,在这些比赛中打出了11.2的球员正负值。此外,沃尔夫在这些比赛中还取得了更高的助攻率和更低的失误率。由此我们可以推断,沃尔夫绝非“虐菜高手”。我们也可以期待,他的问题不会在面对高水平对手时加剧,因为迄今为止,他在对阵最强敌手时展现出了更严谨的打法。

结论

对丹尼·沃尔夫持保留意见并非没有道理。他可能失误偏多,是个非爆发型的内线,而且如果他将来能成为顶级防守核心,我会非常惊讶。尽管如此,我非常警惕在此因噎废食。

NBA正重新倾向使用双塔阵容,而这需要那些身材高大、技术娴熟并且适应与另一位内线搭档的球员。

丹尼·沃尔夫正是这样的人。他承担了我们在大学篮球中见过的6尺10.5寸球员所承担的最奇特的角色之一,并成功扮演了挡拆持球手。在这个角色中,沃尔夫交出了卓越的助攻数据,并以一种同体型球员罕有的方式为自己自主创造进攻机会。除此之外,从数据上看,他的投篮表现优秀,并且还拥有我们在大个子球员中见过的最多样化的三分球组合之一。他有急停跳投三分,也能从深处移动出手 。另外,他在开阔空间的防守生存能力,加上过去几个赛季在运动能力上的进步,在应对对方五外阵容的防守方面是令人鼓舞的。

我有可能出错。见鬼,就像我之前说的,我在沃尔夫是否是2025届球员的问题上已经错了一次。但是,我很难审视丹尼·沃尔夫、他所扮演的角色以及NBA的发展方向,却看不到他所能带来的价值。双塔阵容正在流行。五外阵容正在流行。身体对抗正在流行。此外,我们知道从历史数据来看,助攻率和助攻失误比一直与内线球员在NBA级别的成功相关。

所有这些都让我无法忽视。基于这些原因,我相信丹尼·沃尔夫——他在我的榜单上是一名乐透区潜力。


译者:@NC21

审核:@IcicleZero

原文出处:noceiling

原文链接:https://www.noceilingsnba.com/p/i-believe-in-danny-wolf

发布于天津阅读 3987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NC21楼主

· 天津
相信就完了首评首评
GIF
收起

GIF
亮了(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