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工团]反印象流?中锋球员防守端移动反而更多更快!
眼熟我的朋友应该都清楚,我非常反对所谓的文班4扫荡5蹲坑言论,即“文班作为4号位天天在外面追着人跑,扫荡,防守端大量消耗,5号位就可以安心蹲坑,减少移动消耗”。
不光在刺区多次反驳该观点,甚至将其一度称之为“2k式思维”。
【在某种程度上我非常反对位置论,强调角色论和功能论,这点在我先前的帖子中已经表达得较为清楚了。
但为了方便大部分读者阅读和理解,下文还是要用4号位和5号位来代指,当然这里更多讨论的是双塔体系下的4号位,即内线型4号位,而非前锋型4号位】
这种极度印象流的观点,就跟所谓的文班“攻4防5”,要配“攻5防4”搭档一样,表面看上去有那么几分道理,实际上却属于完全没法在实战中兑现的,是极度理想化甚至臆想化的。
有关我反驳文班“攻4防5”的内容,可以参考这一篇帖子。
文班亚马或许永远也找不到他的完美搭档 也不可能做到理想中的攻4防5任何球员都有他独特的技术特点,任何球队也有不同的防守体系,甚至在面对不同对手时都会拿出不同的应对策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才是理性者该具备的思维。
因此这篇文章的核心论点,并非为了证明什么,只是为了驳斥“双塔4号位在防守端移动必然更多更快,消耗更大,双塔5号位在防守端移动必然更少更慢,安心蹲坑”这一2k式思维。
说了这么多,拿出今天的主要论据。
在NBA官网中,有一项数据为Speed&Distance,即球员在场上的移动速度与移动距离。
那么我们来列一下本赛季联盟中大量使用双塔球队的球员们,在防守端的平均移动距离和移动速度。
为了避免有些人说我别有用心,先射箭后画靶,故意挑出对自己有利的数据,我就以先前文章中所列出的本赛季大量使用双塔,将双塔作为首发/主力轮换的球队为例,提取他们的数据。
【为方便计算与直观阅读,我会将计算结果四舍五入至小数点后四位与小数点后一位,英里与米的比值取1:1609
除此之外,球员上场时间≠防守时间,因此我只能用防守端移动距离/上场时间这个笨办法去进行计算球员防守端的分均移动距离,所以分均比和实际的移动速度比例不一样是正常的,会存在一定量的误差,但起码是同一标准。
如果读者认为这一数据可信度不足,可以只看官网直接提供的防守端平均移动速度】
雷霆队
切特-霍姆格伦
防守端分均移动距离为0.97/27.4=0.0354英里 合57.0米
防守端平均移动速度为3.81英里/小时
以赛亚-哈尔滕施泰因
防守端分均移动距离为1.04/27.9=0.0372英里 合60.0米
防守端平均移动速度为4.12英里/小时
骑士队
埃文-莫布利
防守端分均移动距离为1.09/30.5=0.0357英里 合57.5米
防守端平均移动速度为3.80英里/小时
贾莱特-阿伦
防守端分均移动距离为1.01/28.0=0.0361英里 合58.0米
防守端平均移动速度为3.92英里/小时
凯尔特人队
波尔津吉斯
防守端分均移动距离为0.90/28.8=0.0320英里 合51.4米
防守端平均移动速度为3.72英里/小时
艾尔-霍福德
防守端分均移动距离为0.91/27.6=0.0330英里 合53.1米
防守端平均移动速度为3.91英里/小时
内米亚斯-奎塔
防守端分均移动距离为0.49/13.9=0.0353英里 合56.7米
防守端平均移动速度为4.06英里/小时
卢克-科内特
防守端分均移动距离为0.65/18.6=0.0350英里 合56.2米
防守端平均移动速度为4.11英里/小时
火箭队
小贾巴里-史密斯
防守端分均移动距离为1.06/30.1=0.0352英里 合56.7米
防守端平均速度为4.00英里/小时
阿尔佩伦-申京
防守端分均移动距离为1.06/31.5=0.0337英里 合54.1米
防守端平均速度为3.87英里/小时
史蒂文-亚当斯
防守端分均移动距离为0.46/13.7=0.0336英里 合54.0米
防守端平均速度为3.90英里/小时
灰熊队
小贾伦-杰克逊
防守端分均移动距离为1.04/29.8=0.0349英里 合56.2米
防守端平均移动速度为3.81英里/小时
扎克-伊迪
防守端分均移动距离为0.78/21.4=0.0364英里 合58.6米
防守端平均移动速度为4.06英里/小时
独行侠队
官网中统计的是浓眉整个赛季的数据,即大部分数据都是在湖人作为单中锋时产生的,没法单独筛选出浓眉被交易到独行侠后打双塔的数据,尤其考虑到浓眉在独行侠出场次数过少这一点,个人认为独行侠队这一数据无参考意义,故排除。
热火队
巴姆-阿德巴约
防守端分均移动距离为1.13/34.3=0.0330英里 合53.1米
防守端平均移动速度为3.75英里/小时
凯尔-韦尔
防守端分均移动距离为0.76/22.2=0.0342英里 合55.1米
防守端平均移动速度为3.86英里/小时
鹈鹕队
凯利-奥利尼克
防守端分均移动距离为0.71/20.3=0.0350英里 合56.3米
防守端平均移动速度为3.84英里/小时
伊夫-米西
防守端分均移动距离为0.96/26.8=0.0358英里 合57.6米
防守端平均移动速度为4.07英里/小时
【与浓眉的情况不同,虽然奥利尼克也是半途被交易至鹈鹕队的,但他在鹈鹕队出场场次足够多,接近其整个赛季出场数的50%,尤其考虑到其在猛龙队依旧有双塔履历,个人认为他的数据具备相当参考意义,故保留。
当然,如果部分读者认为奥利尼克的数据因为中途更换球队而不具备参考意义,我也表示理解且认同,在讨论时也可忽略鹈鹕队的数据】
爵士队
约翰-科林斯
防守端分均移动距离为1.07/30.5=0.0350英里 合56.3米
防守端平均移动速度为3.96英里/小时
凯利-菲利波夫斯基
防守端分均移动距离为0.75/21.1=0.0355英里 合57.2米
防守端平均移动速度为4.11英里/小时
沃克-凯斯勒
防守端分均移动距离为1.07/30.0=0.0357英里 合57.4米
防守端平均移动速度为4.14英里/小时
根据以上双塔球队数据计算和列举,我们可以相对清晰地得出一个结论:
除了坐拥申京队的火箭队之外,其他所有球队中,中锋属性更重的球员在防守端的移动距离和移动速度方面,都比大前锋属性更重的球员更大。
换言之,也就是双塔5号位在防守端,要比双塔4号位移动更多,且移动更快。
怎么样,是不是完全打破了“4号位移动更多,消耗更大,5号位移动更少,消耗更少”这一固有思维和刻板印象?
其实稍加思考,各位会发现数据所呈现出来的内容,完全符合球场观感,也具有其合理性。
【下文中双塔4号位简称为4号位,双塔5号位简称为5号位】
首先,为什么4号位的防守端移动要更少?
从球员配置上,我们不难看出,一般是投射更好,外线能力更强的球员站在双塔4号位的生态上,而投射能力稍弱的球员则更多会站在双塔5号位的位置上。
这就使得4号位球员在进攻端会更多游走于三分线外,而5号位球员会更多进入内线。
而在转换防守阶段,4号位球员拥有天然的便利——从三分线回防,和从禁区回防,需要移动的距离是明显不同的。
除此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挡拆防守。
虽然某些球队可以在战术上支持4-5错防的策略,进而破解对手的挡拆及进一步战术,但绝大部分球队在绝大部分时间,都是用5号位去发起和防守挡拆。
因此5号位就不得不在大部分时间,去防守对方的挡拆,无论后续采用沉退、延误、包夹、换防等战术,起码要跟随对方的5号位来到挡拆位置。
更何况当代篮球发起挡拆的位置越来越高,有些球队甚至会在接近logo处发起挡拆,这使得当代5号位在防守挡拆时的移动压力进一步加剧。
防守移动速度也是同理。
上文提到过,4号位球员会更多从三分线回防,5号位球员的回防距离则更长,这在心态上是完全不同的,这就导致5号位球员在回防时要更加“努力”,也会相应导致他们的防守速度变快。
还有上面提到的挡拆防守问题,甚至进一步延伸到5号位被拉出三分线/被军训的问题。
换句话说,中锋在很多时候都是被迫被调动,而非中锋球员则可以经常在弱侧抽抽烟,看看无球人。
这也是“第一护框点对位对方中锋外非空间点,让其他人接管挡拆”在季后赛大行其道甚至大放异彩的原因——那就是尽可能减少自家第一护框点被调动的概率,使其留在一侧,随时准备护框。
用🌸老师的话就是: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双塔4号位也未必有太过量的外出扫荡,对方还是会更倾向把中锋拉出去。这个时候,双塔4号位可以留在篮下护筐。
这也是为什么切特和莫布利等人,作为双塔4号位,照样可以交出联盟前列的护框次数。
奥运会法国与德国一战就是很典型的案例,第一节文班首发中锋出战,被小瓦格纳和施罗德通过挡拆连续调动至弧顶,体能大量消耗的同时还没法兼顾护框职责。
后续戈贝尔替补出战,接替文班防守挡拆,文班在弱侧底线给对面不知道是谁递烟灰缸。
虽然戈贝尔在防守挡拆时也是手舞足蹈的,但文班在弱侧可以随时回收禁区,短短两分钟,收获两盖帽一抢断。
【我当时其实写了帖子分析这件事,比较了文班搭档科林斯和戈贝尔时的策略,有不少小伙伴看了这篇帖子,还在底下评论互动。
奈何扑子没有奥运会的版权,我的帖子刚发出来没过几个小时就被人工锁了,跟审核沟通几次后无果,只能无奈删帖。
包括分析亚布塞莱和文班适配性的帖子,也因此未能实现,实在遗憾】
其实在我提出这一观点的时候,群里的小伙伴就提出了一些疑问,总结一下就是:
越能向上摇摆的球员,其普遍移动能力是更好的,为什么有些球员的在防守端的平均移动速度和移动距离,会比不过那些大体型球员呢?
除了我上面提到的“被迫调动论”外,最重要的一点在于,篮球不是田径比赛。
外线球员普遍移动能力是更好没错,但人家不会仗着自己移动能力好,就在防守的时候疯狂移动,疯狂冲刺。
弱侧球员,或者盯无球人的球员,在没有防守任务的时候,肯定是叉着腰歇一歇,缓缓体能,而不是当场跳支舞,或者进行两组防守滑步训练展示给对位人看,所以数据低一些,也是正常的。
言止于此,要还不能理解我也没辙。
偏题了,但我个人认为以上内容足矣论证我的观点,那就是:
“文班作为4号位天天在外面追着人跑,扫荡,防守端大量消耗,5号位就可以安心蹲坑,减少移动消耗”这一观点是非正确的,是极度理想化甚至臆想化的。
相反,根据数据显示,双塔体系下4号位移动距离更少,移动速度更慢,5号位移动距离更多,移动速度更快。
但这不代表我就认为双塔4号位就一定可以安心蹲坑减少移动消耗,双塔5号位就要一顿移动累死累活哈,我整篇文章并不是为了证明什么,而是单纯反驳上面的印象流,某些家伙别上来文章都不看,就哐哐一顿给我扣帽子。
还是那句话,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希望刺区各位共勉,不止是篮球。
秋水鲜素
· 上海看完,基本上还是鳕鱼一贯的思路。文班目前虽然在马刺打中锋,但是实际上马刺已经尽量让文班减少折返跑距离。马刺目前的困境其实是中锋太菜,承担不起15分钟以上的上场时间。众所周知,文班的上场时间是35分钟,一场篮球比赛是48分钟。如果马刺未来全是帅科,巴锡,比永博这样的中锋了,那么文班肯定是一辈子打1大4小的中锋了,那真是个悲伤的故事。如果马刺未来能有一个实力还可以的中锋,足够健康,那大可以让这个中锋上场30分钟,那么文班就可以去打至少15分钟时间双塔了。其实也就这么一回事,蓝领四号位往上摇摆去护框,运动型五号位往下摇摆去扫荡,其实现在没有分的那么清楚了,加福德目前在AD身边是中锋,可能独行侠永远不会让加福德打4号位,但是如果突然被交易到掘金去替代了小乔丹,掘金队教练哪怕是个猪头,也会让加福德多打一打,那么我们一定会大概率看到加福德打4,约基奇打5.文班能不能在4号位上打球,并不看文班自己,要看马刺的缘分。~~文班是个跨时代的能兼容多个位置的球员,马刺是一支相对保守的,不会为了某个特定球员去付出远超其价值的筹码,去争取的急功近利型球队,那么建队最后会成什么样子,是一个很随缘的事件。我相信巨星之所以是巨星,是因为巨星可以胜任任何位置做好任何事情,让角色球员在舒适区里做自己。文班目前打的或许不舒服,是因为马刺这么打球效率高能赢球,只是这样而已。但是打的舒服又能赢球当然是更好的,我相信缘分。
鳕鱼煎饼楼主
· 江西没法细化是数据精度的问题 但你不能说绝对速度完全没意义 这是在现有数据手段下唯一能分辨的方法了 更高的移动速度在某种程度上就能代表负荷和消耗哪怕你不认可绝对速度 移动距离总是需要认可的吧 我文章中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