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篮球评论员约翰霍林格对2022年选秀的前20人+3个他喜欢的得分后卫的评语
我找到了原文,然后翻译了,我节选了前四人和第23人
你在看季后赛吗?
你是否一边看比赛,一边在思考它对今年选秀意味着什么?
我们正处于一个有点奇怪的位置。共识中的前三位球员是四号或五号位(大前锋或中锋),但联盟如今的核心价值却在于能打多个位置的大型侧翼。和去年不同,今年的选秀在位置价值上的排序不那么清晰。球队最渴望的那种能控球、能组织、身高在6尺7寸左右的侧翼,在今年的选秀顶端并不存在。也许有个隐藏版的Cade Cunningham或Scottie Barnes,但若真有,也不明显。
同样地,这届选秀有一些不错的大个子,但没有Evan Mobley那种换防能力强到令人放心的类型。而在季后赛中,要么你是P.J. Tucker那种钢铁身材,要么就是个不拖后腿的6尺6寸左右球员,这样的球员价值正在指数级地增长。所以选秀中必须重视这种类型的人才。
目前这届选秀的前三名都是大个子,其中一位是正宗护框型中锋。还有至少两位传统中锋出现在各大乐透预测中。如果你现在做一个共识模拟选秀榜,会发现不仅中锋密布,6尺5寸以下的球员也有不少。尤其是中锋位置,回报递减的问题更加明显:你场上只能打一个中锋,而6尺7寸的球员你可以上五个,只要其中一人能控球。
尽管如此,球队们依旧倾向于高顺位选中大中锋。自2002年以来,有18名中锋在前六顺位被选中,只有3人入选过全明星(其中Chris Kaman还是我们勉强算进去的)。就算未来Mobley和Deandre Ayton也能入选,数量也只有5个而已。
Mobley算是例外——一个能在防守端当外围球员的七尺中锋。至于进攻端最强的中锋Nikola Jokić,是第46顺位选中的;防守最强的Rudy Gobert是第27顺位;其他几位七尺全明星中锋如Jarrett Allen与Joel Embiid分别是第22和第3顺位。
反观外线球员,自2010年起,每年选秀前五里都有一位最终成为全明星的侧翼球员(假设Cunningham或Barnes能兑现天赋)。前六顺位则已经连续20年都出产过外线全明星。虽然有些人如Andrew Wiggins是被票选进的,Devin Harris与D’Angelo Russell只入选过一次,但大多数都实至名归。
总共,我们在19届选秀中得到27位外线全明星,其中23位是绝对实打实的明星。尽管球队仍热衷于在前段选中大个子,但从这些数据来看,真正变成明星的,大多数还是身高不算夸张的外线球员(超过6尺7寸的只有杜兰特、詹姆斯、本·西蒙斯、英格拉姆)。
所以,你到底想从哪个池子里选?那个出了27位全明星的,还是只出了3位的?
我这么说有两个原因。第一,球队仍然过度高估中锋(Wiseman、Bamba、Bender、Okafor就是例子)。第二,这届选秀公认前三的球员全是大个子,而且最被看好的那位甚至是个7尺1寸的纯中锋。
问题来了:Holmgren(或Jabari Smith、Paolo Banchero)是否真的在自己的位置上强到可以忽略去争取一位全明星级侧翼?
当然,反过来说:哪里来的全明星级侧翼?你是不是看了我没看到的NCAA比赛?如果这届选秀里真有“完美”的侧翼,大家当然愿意放弃中锋,但这显然不是那种类型的选秀。6尺6至6尺7这个黄金身高段几乎没啥好货。
更糟的是,今年的选秀还有两个问题。第一,这是近年来国际球员最少的一届。前20名里只有两位国际球员有希望,而且他们在海外联赛的表现也一般。第二,今年的得分后卫简直泛滥成灾。我们可能要创造历史上最多6尺4寸球员落选被送去法国的记录。许多人还被媒体吹进乐透区,但我只把其中两个排进了前20。
即使如此,球队还是得继续评估并挑选最好的球员和合适的位置。其实这届选秀还是有天赋的,要从中挑出20位我以为比预想的难很多,只不过那些好苗子藏得比较深。
我会像之前一样,在乐透抽签后公布我心中的前20名单(加三个潜力得分后卫),至于前75名会在6月定稿后发布。
为什么只列20人?历史上平均每年大概就20位球员最终能打出影响力。这种限制反而逼我更认真去思考谁是真的“那20位”。当然,如果我对某届特别满意或特别失望,我也会稍微调节一下,但今年刚好就是20人,再加我特别喜欢的三个“分卫黑马”。
## 🏀 **第一梯队:中等水域里的两条大鱼**
**TIER 1: The two biggest fish in a medium-size pond**
### **1. 贾巴里·史密斯 Jr.(Jabari Smith Jr.)|6尺10|大一|大前锋|奥本大学(Auburn)**
贾巴里是一名很不寻常的状元热门,因为**他在比赛中并不总是依靠运动能力统治比赛**。以他的天赋来看,他在篮板、封盖和抢断方面的数据都出奇地低。在东南联盟(SEC)比赛中,他的两分球命中率只有 **43.9%**。(顺带一提:我一向偏好使用联盟内战绩统计,因为这样可以排除掉像圣利奥大学、圣母圣言大学这类赛季初“灌水场”。)
那史密斯的强项在哪里?首先当然是**他的投篮** —— 顺滑得像奶油一样。他的投篮手型也许是我自迈克尔·波特 Jr. 以来见过最好的。他出手的弧线完美,脚步扎实,能在对抗中自如完成投篮。身高 **6尺10** 的他可以在任何人头上拔起跳投,这种“进攻外挂”型能力,为他未来的全面进攻奠定了基础。
此外,他的身体天赋也不容小觑。看他在防守端的录像让我笑出声 —— 有时候我一边看一边对着屏幕喊:“别啊别啊你别单挑他!”因为某个大学后卫天真地试图单打他。
史密斯的移动速度接近后卫,再加上他的臂展,他可以站得比一般人更远,却依然封住突破线路。有时他防得太保守,在NBA需要更紧贴对手,但他的**换防能力很扎实**。他也极少被晃飞,这在换防型大个子中非常罕见。虽然在面对快速变向时偶尔会慢半拍,但他拥有补防的能力,经常能在回追中完成盖帽。
不过,由于身体还在发育,他在低位的防守还不够扎实。尤其当队友沃克·凯斯勒不在场、他需要打五号位时,对手更容易在他身上打出优势,而他也没能积极地挑战投篮。显然,增加力量会有所帮助,但在进入NBA前,**我不会轻易考虑让他担任中锋**。
最后还有一点:**年龄优势**。贾巴里出生于 2003 年 5 月,比班凯罗小了 6 个月,甚至比霍姆格伦小整整一岁。他从身体发育上看也很年轻,还在长身体。在这届缺乏确定明星的选秀中,**他似乎是最有可能成为全明星的那一位**。
### **2. 保罗·班凯罗(Paolo Banchero)|6尺10|大一|大前锋|杜克大学(Duke)**
从球探角度来看,班凯罗并不完美。他不是顶级运动员,防守能力也不算强,臂展对一名内线球员来说有点短,投篮也不算稳定(三分命中率 33.8%,罚球 72.9%)。他作为“一年生”球员年纪偏大,抢断和封盖率也都偏低,以乐透秀的标准来说有点寒碜。
好了,吐槽完了……我们来看看优点。
**班凯罗是一名可以持球发起进攻、强打对手的6尺10前锋**,而且他并不是那种自私的球霸。他每 100 回合能送出 **6.3 次助攻**,经常在杜克扮演临时控球手的角色(因为杜克缺乏纯正控卫)。只要他的直线式三分投篮能加点弧度、提升稳定性,**他有潜力成为球队的一号或二号进攻核心**。
防守方面,由于臂展不足,他在封盖和护框方面有所限制,也影响了他在小球五号位上的发挥空间。不过,**他的录像表现其实还不错**。他在单防时很自如地横移脚步,不像其他内线那样轻易退让、给对方空位跳投。在他的高光时刻,他甚至能逼得对方**完全出不了手**。
他在变向跟防上还算敏捷,但面对高速直线突破型小个子会显得吃力。尽管如此,**他可以胜任从2号位到4号位的外线换防任务**,这点非常有价值。
总体来看,**班凯罗是一个“高产能、低风险”的四号位球员** —— 拥有优秀的进攻技术,也有潜力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防守者。
## 🏀 第二梯队:高天赋,但更具不确定性
**TIER II: High ceilings, but more speculative**
### **3. 杰登·艾维(Jaden Ivey)|6尺4|大二|得分后卫|普渡大学(Purdue)**
艾维是这届选秀中**最像贾·莫兰特(Ja Morant)**的球员。他那**火箭般的第一步**能让他瞬间冲刺突破,在更宽松的 NBA 空间中效果只会更好 —— 而不是像在普渡大学那样,体系过度依赖两个大个子的低位进攻。
不过,一旦谈到**决策能力**,就和莫兰特拉开了差距。艾维在大十联盟(Big Ten)中场均助攻数仅略高于失误。他的高光镜头非常惊艳,但你得先耐心挖掘,在众多令人挠头的回合中找到那些闪光点。他的投篮也存在疑问:那种类似莫兰特的“肩膀以下”出手方式,在两年大学生涯中只投出 **32.2% 的三分命中率** 和 **73.98% 的罚球命中率**。简单说,**艾维是一个需要精心打磨的进攻型项目**,但他的上限是成为一名全明星级别的控场得分后卫。
在防守端,同样是“工具在手,使用不稳”。他的身体条件非常好,但执行上不够稳定。艾维有时站得太直,容易被突破,但他也不会轻易让出空间,仍能跟上对手。他在一对一防守中被挑战的次数不多,可能是因为身后有个超级护框大个子,也可能是进攻方尝试之后发现并不划算。他可以横移脚步、起跳封阻,常常让那些以为有空位跳投的球员大吃一惊。
他的**防守表现还需更稳定**,特别是如果他在进攻端也担负重任时。事实上,他**大一赛季的录像还更出色** —— 也许是因为那时对他进攻端的要求较低。
总之,这是一位“看球眼测型”的选秀对象。以大二球员来说,**艾维的履历上疤痕不少**,但就**持球突破创造力而言,他在本届选秀中无人能及**。
### **4. 切特·霍姆格伦(Chet Holmgren)|7尺1|大一|中锋|冈萨加大学(Gonzaga)**
霍姆格伦的问题,很多都和**他的身材**有关。他身高 **7尺1**,体重只有 **195 磅** —— 会不会更容易受伤?能否撑得住 NBA 每年 82 场比赛的身体碰撞?他的视觉观感确实让人担心 —— 看起来像是轻轻一碰就会折断的样子。
但我在想,也许大家**担心错了地方**。事实上,大个子球员的生涯长度往往取决于**下肢的健康**,而霍姆格伦超轻的体重可能**反而减轻了他膝盖和脚踝的负担**,从而对他的职业寿命是个利好。
我们真正该问的是:**在没有把握他能打进全明星的情况下,你愿意在前五顺位选一个7尺1的中锋吗?**
霍姆格伦确实有很多积极因素:极少有大个子能在如此年轻时展现出**持球突破的能力**,他的三分命中率高达 **39.0%**,是个**靠谱的空间型中锋**,而他在篮下的终结能力(73.7% 的两分球命中率)也非常可怕。
防守方面,霍姆格伦简直就是油漆区的“守门神”:**封盖率高达 12.6%,防守篮板率 28.7%**。虽然 NBA 球队对联防仍持谨慎态度,但**霍姆格伦有可能成为联防体系中的杀器**。
不过,也有三大问题让他无法排名更高:
#### **一、身材太瘦,限制低位进攻**
他基本**没有低位强打能力**,面对矮个子的换防几乎没有代价,对方可以随意换防他。他确实能投篮、能运球,但**他的进攻倾向正在走向迈尔斯·特纳(Myles Turner)路线** —— 功能型射手大个子,而非战术核心。
#### **二、年龄比看上去要大**
很少有人提到这一点:霍姆格伦的出生日期是 2002 年 5 月,也就是说**他比大多数大一球员要老一整年**。而我榜单上的下一位球员 —— 亚利桑那的本尼迪克特·马图林(Bennedict Mathurin)虽然已经打了两年大学,但他比霍姆格伦还小一个月。
#### **三、防守录像不如数据亮眼**
他的防守数据很华丽,但录像看起来没那么完美,**特别是在被换防后的一对一**。Synergy 数据库说他对持球单打防守表现不错,但其实很多回合都是对手在篮下“放枪”,而样本量也不大。
霍姆格伦常常给对方一边突破路线,然后依靠自己臂展回头封盖。但对手如果是职业级后卫,**他常常来不及补防**,甚至被打得很狼狈 —— 就比如被圣克拉拉大学的\*\*杰伦·威廉姆斯(Jalen Williams)\*\*直接晃倒(注:Hollinger认为他是被低估的潜力股)。
不过,当面对其他大个子时,霍姆格伦防守就好多了。因为空间更小,他的“触手”基本能罩住整个禁区。虽然很多对手看到他瘦弱的外表,会天真地认为可以在禁区“虐菜”,但那常常是一个**毁灭性错误** —— **他完全可以成为联盟盖帽王级别的护框者**。
也因此,考虑到接下来的球员天赋层级,他排在第4位可能是最合理的位置。**我个人不太喜欢在前段选中锋**,但在前三人选走后,**霍姆格伦的风险回报比就变得值得了**。
### **23. 杰伦·威廉姆斯(Jalen Williams)|6尺6寸|大三|得分后卫|圣克拉拉大学**
和我交谈过的球探坦率地承认,整个赛季里他们对杰伦·威廉姆斯的关注严重不足 —— 这就是“地理位置吃亏型”球员的典型案例。他来自偏远的**西海岸联盟(WCC)**,而即使有球探人在湾区(San Francisco Bay Area),他们通常也不会为了他多开一小时车去圣克拉拉(Santa Clara),尤其当湾区本身就有许多更“值得看”的比赛。
但现在,随着各队开始认真做录像功课,威廉姆斯成了大家都“回头去看”的对象。
他是本赛季西海岸联盟最优秀的球员之一,这个联盟整体实力也有了明显提升。他是一个**身材魁梧、技术全面的6尺6控卫**,但在下一个级别(NBA)更可能转型为侧翼。他是一位**非常合格的次级持球手**,在必要时甚至能组织进攻;如果你相信他本赛季的投射成长(**三分命中率39.6%,罚球命中率80.9%**),那他就具备了成为一名**优秀弱侧进攻武器**的潜质。
**防守端方面**,威廉姆斯如果转去打侧翼,可能会更合适。他具备尺寸优势,在对位大学控卫时往往采取“稳健对抗”的策略,但他并不能通过逼抢来制造失误,更多时候是选择低风险的限制式防守。他的横移略显僵硬,连WCC的后卫都不怎么害怕挑战他。不过,他在面对体型更大的球员时反而显得更自如,似乎更适应肉搏型的贴身防守。
需要说明的是:**他不是一位出色的运动员**,所以各队选他更偏向于押注“尺寸、技术和球商”。但正如前文提到的,他具备用动作晃飞像Holmgren这样顶级球员的能力,随着联盟进一步深入了解他,他“黑马”的标签也正在迅速消失。
小卡darkjoke楼主
· 吉打对了这是选秀前的文章,2022年的。现在回看,我觉得挺不错
Dub不是W
· 陕西逆天 对杰威掐得太准了 好文章 以后多搬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