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区发帖之牢桓 桓温

关注

我从八年前看世说新语的时候就养成了一个小众爱好,热爱我们的牢桓老师,为此我的QQ,贴吧,b站还有各种游戏都曾讲名字命名为梦断枋头,这个帖子就想讲讲我眼中的桓温第三次北伐—枋头之战

首先我作为桓温无脑粉给这次北伐定个基调:超尽力,真犯罪,东晋打法不团队,前燕bp太针对,锤子没有人情味。

要明确的一点就是关于第三次北伐,伐燕只是手段,篡晋才是真正的目的。所以虽然枋头之战不在枋头打,但确实是枋头就奠定了在桓温视角里,这次北伐的失败。

郗超曾给桓温提出策略:一是直奔都城,快马突袭,占尽先机(致敬子午谷) 二是先龟住发育再往前。当然还是很经典的桓温都没采纳而是选择了郗超反对的就硬打策略。

先看看经典的战役预测记录,前秦申胤就说过,东晋大臣和桓温不是一条心,必然会在后方多加阻挠。这大概就是牢桓不选择二策的原因,至于一策,桓温一生从来就不会做这种冒险举动。

战争过程:桓温经典势如破竹开局,吊打忠,厉,逼得前燕不得不向前秦求救并再次启用慕容垂,桓温前进停在枋头,发生了郗超之前所提的情况,补给跟不上了,而慕容垂又不是等闲之辈,因此桓温只好等待袁真凿通石门恢复补给。所以,随着袁真部被击败,桓温在没有把握和慕容垂决战的情况下只好下令撤退。

虽说追击的时候还有慕容垂完胜桓温的博弈,但正如我前面说的,在撤退的一瞬间,桓温的北伐就已经失败了,就算撤退时反击没有被打成大败,对于桓温本人也没有任何收益。

关于袁真,一直争论的点在于是他是故意的还是不小心的,就算他打石门可能没有演,但是他在桓温撤退时到底是不是故意演桓温一直是争论的话题,桓温不能独自接受大败的损失,才会有失败之后的诿过于袁真,最后逼得其向前燕投降。

关于桓温和慕容垂,我认为其实像颠倒过来的慕容绍宗和侯景,如果你让桓温守慕容垂攻我觉得桓温还是有机会的,但是两人形势颠倒,让桓温攻慕容垂的守,几乎是不可能的。

桓温曾在攻破袁家的寿阳后对郗超说,我这样能洗刷失败的耻辱吗,郗超说不行。于是牢桓为了立威直接选择进行废立环节。所以我觉得桓温和慕容垂有点像王楚钦和樊振东,输的人反而在国内擅行废立,赢的人却备受猜忌只能投奔他国。

关于牢桓本人,如果不了解南北朝,大概率根本就不知道这个人。就算了解南北朝,在一些跟刘裕,苻坚,慕容垂等人的比较中,他也往往是各项都垫底的存在,但是我们牢桓梗是最多的,也算了赢了一回😀

发布于湖北阅读 680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户部视郎

· 湖北

树犹如此 人何以堪!

亮了(0)
回复
discusser-avatar

虎扑JR0331393903

· 湖南

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

亮了(0)
回复

暂无更多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