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亏损的反思
人做的每件事都是有目的
我发帖目的:印证思路,增强信心。
我是去年 10 月入市,短线初赚 20% 让我盲目自信,随后一路亏损到 50%,2月止损离场。3 月开始复盘反思,4 - 5 月调整策略,尝试做 T、低位反弹等模式。经过这段时间的实践,我逐渐形成了一些思路,尽管这些思路还不够成熟,但每一次尝试都是对市场认知的深化。目前,我的账户仍有 25% 的亏损,但与之前相比,亏损幅度已经收窄,且操作更加理性。
虽未回本,但多数交易符合预期,按此思路继续优化有回本可能。所以写了几个帖尝试将自己盈利的思路分享出去,观察是否适用于他人,既是寻求认可获得正反馈,也为查缺补漏完善策略。
PS:有些话题比较敏感,会被删帖,并非我主动行为。另外短线我亏的多,有些朋友问的票我没法给建议。我也不建议大家不带思路的问别人XX股怎么样,没有思路短期可能能赚钱,长期来说是不稳定的。还是要有思路才能稳定收益。
————————————————
话回正题,我反思我的亏损原因有下面几点:
1.缺乏理论逻辑支撑:在投资理论层面存在根本性缺陷,交易决策缺乏系统化逻辑支撑。具体表现为:买入决策依赖即时市场现象(技术指标金叉、板块短期热度、情绪跟风),而非基于企业价值或趋势周期的深度研究。存在 "结果导向归因" 误区:盈利时过度归因于个人判断(技术分析 / 情绪捕捉能力),亏损时则缺乏预设止损体系,导致风险敞口失控。最终形成 "少数个股偶然盈利 + 多数交易系统性亏损" 的失衡格局,本质是投资框架的底层逻辑缺失。
2.交易决策冲动:在交易决策机制上存在严重缺陷,未能建立理性决策流程。从仓位管理(满仓 / 空仓情绪化切换)到止损止盈(凭直觉而非预设规则),全程依赖即时主观判断。典型表现为 "追涨杀跌":市场上涨时冲动追高(担心错过机会),下跌时恐慌割肉(害怕持续亏损),形成 "买在高点 - 卖在低点" 的逆向操作循环,本质是缺乏量化决策模型,将投资行为异化为情绪化博弈。
3.心智及情绪失控:形成 "行情软件依赖症",高频次查看股价(分钟级刷新)导致注意力碎片化,丧失宏观趋势判断能力。情绪随股价波动剧烈起伏:盈利时产生 "过度自信效应",亏损时陷入 "处置效应"(拒绝止损),这种 "兽性状态" 下,所有技术分析和投资计划均失效,操作行为呈现明显的非理性特征。
4.交易频繁:认为自己掌握了市场的 “赚钱密码”,通过频繁交易不断寻找新的交易机会,实际上这增加交易成本,也放大了犯错的概率。而在亏损后,为了尽快回本,又会急于寻找下一只股票,试图通过频繁操作弥补损失,结果却陷入越亏越多的恶性循环。
————————————————
改进措施调整:
一、建立理论支撑
买一只股票,可以听别人的建议,但要自己去研究,看财报,看券商研报,要知道这个企业的盈利模式,成长空间,它的竞争对手情况如何,企业护城河在哪儿,目前估值情况如何,板块大行情如何。如果能发现企业的漏洞,风险就算入门了。
二、明确投资盈利模式
4月我尝试了多种盈利模式,最后确定了低位反弹中线+稳定收益长线 是目前最适合我的盈利模式,以这个模式操作后续5,6,7月都有稳定的收益,复盘交易多数也符合我预期→如哪些是一定要盈利的,哪些是接受亏损搏收益的,这部分是否在我的安全线呢,不符合的交易是否及时砍掉。
再购买一只股票的时候尝试对这个股票进行估值,用合理的方式估值后,形成止损止盈方案,比如什么价格开始减仓,什么价格清仓,做到心中有数。
三、掌控自己的情绪
这个我是分两方面,理论上我学习了一些心理学,社会学的内容,下面是我的一些笔记,我觉得挺受用的, 不仅是在股市,在生活里也是有用的,举一反三。
另一方面,我也尝试用学习的知识去分析生活里的行为。
比如我发帖的行为我会思考,我是为什么要发帖,我能给别人带来什么价值。
我因为投入时间太多到研究股票里,我媳妇儿意见很大,我会思考她反对的是什么?如果我炒股能赚1个亿,她估计会天天按着我的头让我研究.....
她的情绪不满点是什么?是真的不满我研究股票?还是心情不好再发泄情绪?我通过什么方式来分别这两种情况?
在比如区里的帖子说今天短线吃大肉/吃大面。这个行为背后他的情绪是什么?他为什么要兴奋或者失落的发帖?经常看这类帖子对我会又什么影响,是否会影响我对投资的判断?
四、提高安全边际
投资的核心是 “可持续性” 而非短期 “数字游戏”,
作为市场新人,构建安全边际的核心在于建立可验证的认知框架,并通过持续迭代形成风险防御体系。
1.树立可持续性优先原则
摒弃短期博弈思维,明确投资的核心目标是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实现认知变现 —— 只赚取与自身能力圈匹配的收益,尽量避免因过度追求高回报而将自己暴露于不可控风险中。
2.反思机制即安全边界
我的安全边际并非来自具体技术指标或工具,而是通过 "复盘 - 归因 - 修正" 的闭环逻辑形成的自我迭代能力。这套反思流程本身构成抵御亏损的缓冲带,确保每一次失误都能转化为认知升级的养分。
比如4月7号的大跌,为什么没有注意,为什么没有减仓,空仓。以后遇到了类似的情况该如何去识别?我是否可以通过建立多维度风险信号体系(市场流动性指标 / 情绪指数异常 / 技术破位信号等),形成预警机制。
3.提高生活里的安全意识
提高安全边际其实也是要提高安全意识,安全意识并不是只有股市里才有。
举几个例子。
对于人生的保障是否了解过?→保险的分类?重疾险,医疗险,寿险,意外险,财产险主要目的是什么?哪些是有年龄限制的,配置保险的资金再家庭收入里应该有多少占比比较合适?
对于火灾的防范是否了解过?→家庭最容易发生那种火灾?是否配置报警及救命逃生装置?是否会识别不同灭火器?哪些灭火器使用容易伤害到自己?
通过将投资中培养的安全边际思维迁移到生活场景,我们能构建更全面的风险防控体系。关键不是掌握所有细节,而是建立 "识别风险 - 评估影响 - 制定预案 - 定期检视" 的思维框架,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的认知升级。
————————————————————
我的帖子里面很多提问很好,问怎么估值,为什么和按你的方法和我算的有差异呢?问用的什么工具,你是怎么选出来的,问怎么学的。我觉得都很有意思,不同的思维会有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视角会带来不同的经验。这让我受益良多。感谢!
PS:不是我的群哈,我没群。
剑诩
· 上海亚翔是我最早开始在区里说的,目前也是我盈利最多的票,看到现在还有人在深挖感觉挺好,说下我的看法吧。公司基本成色之前多次谈过就不赘述了,梳理一下整个产业链上下预期传导的逻辑,如果meta谷歌openai字节腾讯之流还在加速(划重点,必须是加速)ai相关的capex,那么nvd avgo amd之流就有持续的迭代需求且会供不应求,那么tsmc美光工业富联之流就会有持续稳定且增长的订单和扩产能的需求,那么亚翔就会源源不断地有新的大单子。想明白这个逻辑以后,对亚翔的大判断就会来源于对ai开发大厂的capex追踪。所以上半年大跌那段时间我并不太担心,持续在加仓(对比洽洽后面认真思考完了决定是彻底斩仓),除了跟踪亚翔在手订单这些基本的内容之外,就是看到主要大厂的ai capex增长并未减速。目前亚翔不是愁订单,是愁做不过来钱花不出去(tw母公司财报原话),是有余裕选择利润高单子做的状态。这样的状态说股价到顶了我个人是觉得不太科学的。但需要注意到的是,美股ai四巨头的ai capex今年已经突破三千亿美金了,如果llm真的能突破到agi另当别论,市场和资本也会允许这些公司继续加大砸钱力度;但是如果llm的质变迟迟不到来,我想四巨头市值再高砸钱也有上限。一旦四巨头砸钱放缓,亚翔的单子主力就会变成在追赶次级产能和“兜售”ppt的国内次一等厂家和产业投机者,其订单量或许还能保持在较高水准,但利润率回款率和订单增速必然就要开始回落。在不考虑agi的前提下,我想8-9亿是亚翔的利润极限了,对应保守80亿乐观120亿顶峰估值,现在离这个价格其实是不远的。但即使利润达峰下落后,靠国内的capex保持4亿左右的利润也就是50亿左右估值应该也是没问题的。35往上是我个人的亚翔减仓区间,越涨越卖,40清仓。个人浅见,买卖自负。
哥只坐五菱宏光
· 北京老哥写的真好,我是从去年十月份入市的,基本上都是盲目追涨杀跌,拿不住票,老想着赚快钱,跌了就忍不住割肉,总想着搏一搏,能快点回本,资金也从刚开始的几万块玩一玩,到后面开始上头不断加仓,最高到了40w,但是由于浮躁拿不住票亏损依旧不断扩大,最高亏了40个点,对于回本完全丧失了信心。今年以来开始痛定思痛,把心态放平,对于看好的票就死拿着,现在亏损也慢慢回到了十个点,现在回头看看之前割肉的票,基本上死拿着到现在都可以回本,部分还能有不错的收益,我现在感觉就是这玩意是真不能急,也真不能乱动,我这能力不行的完全是动的越多,亏的越快。看老哥之前的发帖也是很有想法的,很佩服你,也希望老哥可以多发发技术贴,多交流交流,祝你早点回本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