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板]半月谈:“苏超”让全社会看到了足球的“根”在群众

关注

虎扑07月03日讯 “苏超”开赛至今,球迷们的观赛热情不断提高,互联网上的讨论热度也愈发火爆。但对于“苏超”是否有利于中国足球的发展,各方观点不尽相同。《半月谈》近日发表了题为“‘苏超’到底能为中国足球带来什么启示”的评论文章,指出“苏超”让全社会看到了足球的“根”在群众,重新激发起了群众对于足球运动的参与热情,对于中国的职业足球而言是一件幸事。文章全文如下: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即“苏超”)打到第五轮,单轮场均观众人数已经突破3万,最高一场达43617人,还有更多人在场外的商场、广场等“第二现场”看比赛、过周末。有趣的是,随着“苏超”的火爆,互联网上开始出现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来自“苏超”粉丝,认为“苏超”可以拯救中国足球,另一种则来自“专业球迷”,认为“苏超”是业余水平,想指导职业足球发展的观点纯属“碰瓷”。

其实,职业足球和业余足球尽管技战术水平存在高下之分,但就事业整体发展而言,并不存在无法跨越的鸿沟,事实上也不应该存在这种鸿沟,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三人行必有我师,业余的“苏超”同样有资格给职业足球“上课”。

“苏超”让全社会看到了足球的“根”在群众,足球文化的培养、足球氛围的营造离不开深植城市。每个周末在“苏超”的赛场内外,半月谈记者最明显的感触是,不太懂球的观众确实很多,但他们都发自肺腑地在为球队加油。“苏超”每个队伍都以城市为名,通过与城市文化的情绪联结,以地域特色构建起足球文化认同,营造广大群众的主队意识,用低廉的门票价格、最纯粹的快乐让更多民众愿意重新了解足球、走进足球场,从而形成培育足球文化、营造足球氛围、让足球融入人们生活的一块“试验田”。显然,如何培厚群众基础,同样值得职业足球深思。

“苏超”让全社会看到了足球的“精气神儿”。作为业余联赛的“苏超”虽然竞技水平没有那么高,但却实实在在踢出了足球的“精气神儿”。“这个门将得加鸡腿”“球员们真的好拼啊”……线上线下,看过“苏超”的人们第一印象往往是这些球员够努力、够拼命。常州队在大雨中惨败,全网却记住了他们拼尽全力想进一球的那份努力与执着;很多球员拼到受伤、抽筋仍在不懈奔跑,无论领先还是落后,场上球员都要拼到终场哨响那一刻。数据显示,前五轮30场比赛,超过半数在80分钟以后有进球。这固然与业余队伍体能跟不上等因素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态度决定一切,全力以赴是对所有人——对手、自己、观众——最好的尊重。比赛中全场一起山呼海啸地加油,当球队胜利时陷入全场狂欢,在球队落败后不离不弃地高呼“没关系”,都是人们对这种足球“精气神儿”的最好回应。这,正是当前职业足球需要补足的精神之钙。

“苏超”让全社会看到了青训的可贵。得青训者得未来,这句足球铁律同样适用于非常强调球员本土性的“苏超”。17岁的盐城门将严子航力保球门不失、不满18岁的苏州小将寇程创造“最快进球”……在“苏超”赛场上,一批年轻的足球小将正在成长为球队“大腿”。目前暂居前两位的盐城队和南通队,正是因为多年来持之以恒地搞青训,有“拿得出手”的队伍。在各方面都很“卷”、习惯在竞争中共同发展的江苏各城市,想必会因为“苏超”更加重视青训;领略了足球魅力、发现踢足球也能成为“城市英雄”的家长们,或许会更愿意允许孩子去踢踢球……

在职业足球低迷时期,“苏超”重新激发起群众对于足球运动的参与热情,对于中国的职业足球而言是一件幸事。如何保护这种热情,进而在职业足球和业余足球之间建立更多的连接,值得职业足球界人士深入思考。或许在未来,当更多人拥有了自己的家乡“主队”,当青训的重要性被真正意识到,当足球能在更多人日常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中国足球仍将强势崛起。

来源:半月谈官网

发布于上海阅读 22764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纯情小三角

· 上海
西北汉方医去年也有个村超,今年也没了,这种联赛只靠热度和流量一直吃活不了多久,要把重心回到足球上才行,不然就是一直坐吃山空收起

第一句话就是造谣,网络环境就是被你这种人搞得乌烟瘴气的

亮了(190)
查看回复(3)
回复
discusser-avatar

白衣飘飘考绍伊

· 湖北
西北汉方医去年也有个村超,今年也没了,这种联赛只靠热度和流量一直吃活不了多久,要把重心回到足球上才行,不然就是一直坐吃山空收起

特马村超办的好好的怎么就没了,你这种张口就是造谣的家伙是真可恶

亮了(163)
查看回复(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