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板]苏群:U19男篮并非一无是处,仍有可造之才可用
虎扑07月07日讯 U19男篮世界杯落下帷幕,中国队最终无缘八强,一胜五负仅获第十三名。苏群社媒发言称从球员特点和表现来看,这批国青队员有几个可造之才,不会让几年后的国家队觉得人才断档,无人可用。
原文如下:
U19男篮世界杯打完,中国青年队成绩也有一点退步,两年前是第10,这一次只拿到第13名。
国青小组赛三战一场不胜,淘汰赛先后输给新西兰和法国,最后在13~16排位赛中战胜了约旦和喀麦隆。
这个成绩从上到下肯定都不满意。从篮协的目标来看,如果说进前八是奢望,至少想进前12;从球迷来看,都是各种指责,尤其是针对主教练曲绍斌。
但是在我看来,也没必要把这届U19国青说得一无是处。
首先从客观环境看,我们这支国青队分在B组,对手分别是加拿大、德国和斯洛文尼亚,复赛对手是新西兰,这4个队最终全部打进了世青赛前五,前五当中唯一没跟我们交手的是冠军美国队。
国青和德国队、斯洛文尼亚队差距很大,但跟加拿大队、新西兰队和法国队都能战斗到第四节,将分差迫近到3分以内甚至1分,而加拿大队后来进了前八,新西兰甚至杀进了半决赛。
其次,从球员特点和表现来看,这批国青队员有几个可造之才,不会让几年后的国家队觉得人才断档,无人可用。
突出的几个分别是内线中锋郇斯楠,进攻型的前锋张博源,外线得分手陈家政,混血控位朱正,这基本上就构成了本届国青的主力班底。只要不是依靠某一个位置上某一个突出的球员,那么一个团队就有了完整的基本结构。
外线的得分手陈家政以每场15.4分列全队第一,他的投篮比较稳定,虽然出手数并没有那么夸张,每场三分球4.3中2.6,命中率达到60%,进球数列赛会第一,命中率第三。最后一场对喀麦隆,陈家政拿下了25分。
内线的防守基石郇斯楠身高2米15,他在对喀麦隆最后1分半钟完成了当场第5次盖帽,也让他整个世青赛上总盖帽数达到35次,平均每场5个,在世青赛遥遥领先,比排第二位的美国球员多22个。中国球员在U9级别的世青赛上盖帽向来比较突出,十几年来排第一的是文班亚马(5.7),往后就是周琦(5.4)、杨瀚森和郇斯楠(5.0)。
前锋线上的得分手张博源表现低于预期,尤其是三分37中9命中率不高,但仍能每场贡献14.7分,他展现的得分天赋毋庸置疑。
而身高只有1米80的后卫朱正,是郭艾伦之后这个位置上最具美式风格的控卫,他的抢断反击和急停投篮都很有特点,我们正需要这种攻击性很强的组织后卫。
第三,虽然球迷都在喷主教练曲绍斌千篇一律的联防,但我认为仅从联防质量来看,这支国青还是很有特色,跟我们印象中的广场舞联防完全不同,外线顶得上,对持球人有压迫,区域间的相互保护更加灵活。由于这个年龄级别的球员普遍技术比较粗糙,基本功还没有达到成年级别,这种防守在反击上有一定优势。尤其中国队有两名身高偏矮的控卫,朱正每场抢断列后卫前六。
总体来看,中国队在进攻效果上大有进步,具备了进攻前八水平(包括效率值、进球和助攻),护筐盖帽上保留了传统优势,但毕竟我们连前12都没进,有些问题非常突出。
比如,篮板球之差令人惊愕,中国队每场篮板35.7个,列赛会倒数第二,前场篮板平均9.3个,是赛会唯一没上两位数的队,而且7场球没有一场篮板领先。与不同对手比较,国青队输给加拿大22个篮板(前板7-27),输给新西兰22个,法国15个,德国14个,连对赛会篮板最少的斯洛文尼亚队,国青篮板都是31-39不敌,至于曾落后中国队30分的约旦,篮板球也赢我们1个。
篮板表现如此悬殊,我认为有这样两个原因:
第一,世青赛代表了未来几年世界篮球更高更快更强的趋势,而这个趋势的推动力,就是大量黑人球员涌入欧洲,或者黑人二代在欧洲成材,缩小了跟美国和加拿大在身体素质上的差距。他们的基本功虽然还没到成年级别,但身体素质却丝毫不亚于成年,而这进一步拉开了对中国队的优势。
第二,由于两名控卫个子比较小,曲绍斌为了弥补身体素质上的差距,大量使用了二三联防,而联防会进一步减弱篮板上的能力。这是一个矛盾,看上去曲绍斌没有其他办法,只能二选其一。
从奥运会到当今的NBA比赛我们都可以看出,一个球队篮板球好,并不是只靠队里有个文班亚马这样的大个子,而是人人卡位、全队冲抢,尤其是外线球员的冲抢,才能提升整队篮板球水平。东亚球员身体素质弱,如果外线球员个子偏矮,还用联防,那篮板吃亏是注定的。
国青队使用两名身高1米80的控卫也有无奈,在去年U18亚青赛上表现突出的段睿骐去年右膝ACL,去年U17世青赛展现天赋的李悦洲横突骨折,都没法参加U19世青赛,而他们的身高都在1米90以上。
所以,小组赛和复赛对手实力强劲,自身外线有身高缺陷,让本届U19国青成绩裹足不前。但如今的国青队不能总是和2013年周琦、赵继伟那届第七名比较,实际上10年来U19国青都没有进过前八,4年前因为疫情还放弃了一届。随着青年队员改龄现象越来越少,这种同龄差距会持续一段时间。
但是这届国青还是有一些迹象让人看到一些希望,主要表现在这三点:
第一,国青阵容来源多渠道,而不是依赖某一类,既有传统的俱乐部青训,也有海外归来,中学出品的球员水平也越来越高。
朱正是美国出生,在美国篮球体系中接受基础教育;郇斯楠和郇斯枫兄弟是蔡崇信基金送去美国上学,郇斯楠被ESPN评为四星高中生;外线得分手陈家政在耐高表现非常出色,被纳入广东青训,杨溢和王洪泽都在耐高有出色表现,来自与宏远共建的广东实验中学;张博源出自吉林长春的体校系统;崔新泉和杨瀚森一样来自山东淄博,出自山东青训,侯孟泽来自广厦青训,刘李出自福建的体校和青训系统。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学与俱乐部青训结合,加上杨瀚森在青岛青训历时五年的成长并登陆NBA,中国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系统正在多样化。我认为CUBA需要反思并和CBA共同摸索新的办法,因为CUBA球员打职业时的年龄太大。
第二,朱正、冯傲和彰华非三名混血球员加入,对改善传统东亚型身体素质有好处。
朱正的母亲是牙买加人,冯傲和彰华非的父亲都是尼日利亚人,他们在速度、爆发力、协调性上拥有天然优势,与我们传统的小快灵完全不同。除了朱正会回美国继续大学教育,更多的混血球员将进入中国职业圈,让国字号选材面扩大。
第三,国青的篮球思维在恢复与世界接轨,假以时日,会传输到更年轻的级别,让小球员更早知道要练什么。
虽然球迷喷曲绍斌,但他也是中国青训系统中比较优秀的教练,这种赛会制比赛跟不同水平的球队打7场,其中至少有4个世界级强队,所获经验不是在亚洲打比赛可比。
我希望今后国青的备战和比赛可以实行“班主任”制,同一名教练从U16开始,一路升级带U17、U18和U19,直到把他们送到职业级别。除非水平实在不够,不要轻易换“班主任”,而不同届的“班主任”不要重复,别让同一个教练总是带“毕业班”。这样,我们的教练断档现象也可以慢慢改善。
今年这届已经毕业了,期待下一届。
虎扑JR1390070697
· 天津苏群也是可造之材,下届奥运会就靠他和杨毅了
空有一腔篮球梦
· 海南年轻人你就不懂了,流量大军都在骂的时候夸上几句,这就是给领导转移压力,路子就走宽了。说真话有用?说真话能有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