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话直说!25年学生党性价比手机真实体验汇总
优点:
外观与手感优秀:四边等宽设计带来极简高颜值,手感温润,单手握持舒适,适合裸机使用。
性能强悍:搭载骁龙8至尊版,原神、王者等游戏高画质流畅运行无压力。
系统流畅且美观:基础体验顺滑,关闭个性推荐与广告后更加清爽;天气动画等视觉细节颇具审美。
生态互联体验佳:与小米系设备(如手环、台灯)联动便捷,AI学习能力强,用久了更智能。
续航表现不错:5400mAh电池中度使用可达8小时以上,旅游全天拍照看视频仍能剩40%电量。
超声波指纹解锁迅速:解锁和支付体验顺滑,优于传统光学或面部识别。
系统功能丰富:隐藏功能实用,如三指长按保存无水印、敲击唤起快捷操作等。
类苹果生态体验:搭配苏哥主题后,桌面风格、交互细节被评价“比iPhone还像iPhone”。
缺点:
拍照表现中规中矩:虽有徕卡加持、支持live图,但长焦能力不及同价位OPPO或vivo旗舰;live图无法在微信展示略有遗憾。
系统稳定性略有瑕疵:偶发卡顿和掉帧,尤其更新系统后部分用户反馈续航下滑。
机身略易发热:特别是玩大型游戏或运行高负载应用时较明显。
小屏初期需适应:从大屏换过来的用户需几天适应打字及操作手感。
优点:
游戏表现极佳:搭载骁龙8 Gen3(至尊版)+自研电竞独显引擎,原神120帧、炉石、吃鸡等高负载游戏运行流畅,发热控制优秀,实测温度在38–43°C左右,不易烫手,电竞属性突出。
屏幕观感出色:6.82 英寸全等深柔边直屏,2K分辨率,视觉细腻,边缘过渡顺滑,追剧、刷小红书观感极佳。黑边控制良好,即便贴膜观感也不错。
充电体验优秀:支持 100W 超级闪充 + 旁路供电,35分钟充满,充电无焦虑;游戏过程中也能边充边玩,效率高、发热低。
系统流畅实用:ColorOS 15 流畅度媲美 iOS,操作顺手无“反人类”逻辑,AI功能(如图像消除、小布助手)提升办公效率,分屏、后台堆叠功能实用。
拍照体验中上:哈苏调色+XDR显示让朋友圈出片率极高,色彩鲜艳、抓拍清晰;3倍光学变焦人像自然,远景/演唱会表现不俗。
震动&指纹表现出色:三段式物理按键便捷,震动马达反馈真实,超声波指纹响应快、支付方便,交互体验极佳。
做工与手感优秀:背板玻璃丝绸感明显,边框过渡圆润,握持舒适不易硌手;颜值与工艺打磨到位。
缺点:
续航表现不稳定:虽然标配6000mAh电池,日常使用尚可,但重度游戏掉电偏快,有用户反馈“续航时好时坏”“新机还行、时间久了耗电快”,重度用户需频繁充电。
拍照存在小问题:近摄时镜头切换频繁,拍美食易跳帧;暗光场景(如超广角/长焦)画质下降明显;视频拍摄曾出现闪退、录制失败等致命Bug(有用户个例反馈)。
机身略重:整机重量达215g,长时间单手操作易疲劳,小拇指支撑压力大。
扬声器表现一般:外放偏闷,对比苹果存在明显差距,音质不如预期。
系统仍有“脾气”:部分用户反馈 ColorOS 存在偶发掉帧、后台调度逻辑稍乱,续航与性能调度略显不稳定。
优点:
外观与手感优异:直角边+大R角设计,机身轻薄(200g以内)、厚度控制出色,镜头模组扁平不搁手,整体握持感舒适,配色也颇具质感。
屏幕表现亮眼:采用调教出色的天马屏,实际观感清晰通透、色彩自然,护眼效果优异,自动亮度下相比同价位产品更亮白。120Hz高刷配合ColorOS优化,使用体验顺滑,观感舒适。
系统流畅堪比iOS:ColorOS 15运行丝滑,后台驻留能力强(实测20个应用不杀进程),APP秒开无白屏,操作逻辑合理,适合iOS用户无缝过渡。
拍照实用、细节丰富:日常拍摄清晰、长焦够用;富士氛围滤镜质感在线,AI人像/证件照表现自然;AI消除、双潜望拍会议白板清晰,实用性强。
音频体验不错:扬声器外放表现好于小米15、vivo X200 Pro Mini,虽然略逊于iQOO 13,但已属主流水准。
换机与生态便捷:自带“手机搬家”工具,20分钟可迁移150GB数据(含微信记录),适配iPhone迁移场景。
续航表现尚可:5630mAh电池中度使用(刷视频+社交+1–2小时游戏)可撑一天,20分钟快充至68%,满足日常节奏。
定位偏轻薄体验派:在AI调教下,长焦虽不极致但能满足日常需求,配合轻薄模组更适合不追求极致参数的用户。
缺点:
马达拉胯:振动反馈一般,为整体质感减分,是体验短板之一。
屏幕挖孔偏大:视觉观感逊于竞品(如魅族21),影响正面一体感。
短焦光学指纹识别:未采用高端超声波方案,略显不匹配旗舰定位。
发热偏明显:尤其游戏初启动阶段容易发热,需借助游戏助手优化调度。
续航略逊预期:虽配大电池,但部分用户反馈掉电略快,尤其亮屏状态下每小时约10%,待机掉电约4%,与官方续航表现存在差距。
价格性价比受争议:部分用户认为硬件缩水较明显(如摄像头、马达、指纹识别),售价偏高。
优点:
性能稳、散热好:骁龙8 Gen3 + 澎湃OS,原神高画质1小时平均58.9帧、微温不烫,长时间游戏体验稳定;多任务表现优秀,微信视频+刷小红书+游戏切换流畅无卡顿;台积电4nm + VC液冷 + 石墨烯散热系统支撑高负载场景。
续航好、充电快:6000mAh/6550mAh(部分型号),轻度2天,重度1天无压力;实测追剧10集+刷抖音还能撑到下午,媲美“便携充电宝”;80W/100W快充,25~43分钟满电,支持边玩边充不烫手。
屏幕素质高:华星2K直屏+3840Hz高频PWM调光,对眼睛友好;雨天、湿手也能灵敏操作,支持青山护眼模式、DC调光;显示细腻,峰值亮度高达3200nit,户外清晰可见。
拍照体验可圈可点:主摄光影猎人800 + 小米影像算法,阴天拍樱花色彩还原好;人像虚化自然,AI照片处理强(支持AI消除、抠图换背景);自带滤镜氛围感强,发朋友圈有“相机感”。
细节加分项多:超声波指纹,湿手可解锁,比屏下快;NFC、红外、反向充电俱全;震感调校好、双扬声器音质扎实;IP68防水防尘、抗摔玻璃,适合户外党。
缺点:
系统优化不足:系统部分功能逻辑繁琐,学习成本高,用户需手动优化很多细节(如广告推荐过多、剪切板调用不便);快应用功能受限(如记账本不支持导入导出);微信、讯飞输入法等第三方兼容性偶有卡顿或BUG。
相机细节不足:夜景人像边缘识别不稳,超广角夜景噪点多;缺少长焦镜头,拍照多样性略弱;声控/手势拍照容易自动关闭,使用体验不连续;AI消除功能需联网,处理速度偏慢。
屏幕存在小瑕疵:默认色彩偏冷需手动调整;侧视略偏绿,略逊于更高端屏幕;没有LTPO,自适应刷新率支持有限。
手感与便携性不足:机身厚重(206g~219g),小手党和牛仔裤口袋不友好;小拇指长期支撑易疲劳,被称“半斤机”。
其他体验问题:指纹识别偶尔失效(如手湿或按压不实);震动反馈偏廉价,调静音模式震动强烈;相册管理和人物识别混乱,体验差;品控存在差异:部分用户反馈后盖缝隙大。
优点:
性能好,游戏体验顶级:骁龙8 Gen3 至尊版 + 自研电竞独显Q2,实测跑分超300万。原神、王者、吃鸡高帧率运行稳如狗,平均帧率可达143fps,功耗控制优秀,长时间玩下来也只是温热,电竞属性拉满。
屏幕护眼顺滑:6.82 英寸 2K 京东方Q10直屏,144Hz刷新率,4500nit超高亮度,阳光下依然清晰;支持高频PWM调光,边框窄,触控精准,护眼同时手感跟手,适合长时间刷剧打游戏。
续航快充好:6150mAh大电池 + 120W闪充,充电28分钟满电,边玩边充不发烫;重度游戏可撑7小时,轻度使用两天没问题。
颜值在线,手感轻薄:机身仅7.99mm厚、213g重,玻璃+金属中框设计,握持舒适;镜头模组搭载能量光环灯效,充电/来电时闪烁。
音质与细节:对称双扬声器外放立体感强,沉浸感接近苹果;超声波指纹识别又快又准,IP68防尘防水、AI识物、蓝心小V加持,细节控狂喜!
缺点:
拍照短板明显:后置三摄虽主摄用上索尼IMX921,但整体被认为“凑数”,夜景表现差、长焦仅2倍无OIS,远景模糊、夜拍手抖易糊,摄影爱好者慎入。
断流问题:部分用户反馈WiFi/5G信号偶有抽风,王者突然460,视频卡顿,换网络后恢复正常,可能与机体个别品控有关。
无线充电缺席:2025年的旗舰还砍无线充电?晚上还得插线,影响使用习惯,对懒人不友好。
屏幕功耗略高:2K+144Hz模式虽爽,但开全高耗电快,重度游戏一天两充属实存在;建议根据使用场景自调刷新率。
贴膜影响指纹识别:原厂膜手感涩,换钢化膜后超声波指纹易失灵,强迫症用户左右为难。
手汗党不友好+震感问题:亮面金属边框容易残留汗渍,尤其是长时间游戏后影响观感;震动马达存在“弹簧尾音”,手感略显廉价。
系统&品控仍需优化:个别用户反馈音量键、电源键松动漂移、相机软件闪退、改枪界面乱码等小bug;系统整体稳定但仍有提升空间。
优点:
游戏体验拉满:搭载骁龙8 Gen3 至尊版 + 风驰游戏内核 + G1电竞Wi-Fi芯片,原神、王者120帧运行无压力,配合“超频响应+极致触控+旁路供电”,稳定流畅不卡顿,帧率波动极小,打王者平均帧率120帧,原神深渊实测帧率维持在114帧左右。双VC冰芯散热系统控温优秀,长时间游戏也不发烫。
屏幕素质出众:6.78英寸OLED直屏+明眸低频闪技术,支持护眼调光,减少用眼疲劳。直角边+直屏设计避免误触,游戏操控更精准。屏幕观感细腻、亮度充足,阳光下也清晰。
续航&充电表现优异:6150mAh大电池 + 120W闪充,5分钟可充20%,实测28分钟可充满;日常使用续航轻松撑两天,连续打游戏7小时仍剩10%左右电量。
外观质感高级,细节打磨到位:采用金属中框+玻璃/陶瓷背板,黑色质感沉稳,白色款虽未达预期惊艳但工艺扎实;磨砂背板不沾指纹,边框R角过渡自然,手感上乘,握持舒服不硌手,自带原厂壳也精致,整体质感超越部分中高端。
影像有进步,旗舰算法下放:主摄为索尼IMX906(5000W像素 1/1.2大底),虽然非影像主打,但OPPO旗舰超光影算法加持、丰富滤镜/场景AI,日常拍照稳定出片、人像自然、满足大多数记录需求。
系统优化流畅,AI加持更智能:ColorOS 15 UI流畅、动画顺滑,AI助手接入大模型、可智能识物/生成文案。功能细致、人性化,动画美化、视觉效果对比国产大部分系统更优。
网络稳定性强:搭载G1电竞Wi-Fi芯片,实测在相同网络环境下对比iPad延迟低、不掉线。
缺点:
屏幕不够护眼,长期使用疲劳感明显:有用户反馈屏幕对眼睛不友好,长期刷手机容易疲劳,尤其对护眼要求高的用户建议线下上手体验后再决定。
相机依然短板,夜拍/美颜略失望:除主摄外广角和微距镜头配置较低,夜拍无OIS需手稳。部分女生用户反馈自拍画质感人,“连抖音都救不了”,颜值党谨慎入。
偏重,握持感厚实:整机重量较大,虽为轻薄设计,但6150mAh电池仍带来一定“坠手感”,尤其女性用户长时间握持可能感到疲劳。
定价偏高,略超预期:Ace系列定位原为性价比路线,但Ace 5 Pro起售价略高,价格卡在红米K80与荣耀GT之间,已逐步偏向中高端路线,预算敏感用户需考虑性价比。
UI存在小瑕疵:虽整体系统流畅,但用户反馈如下细节不完善:App内状态栏动画不统一;无“返回至页面顶部”手势;部分App通知不及时(如Gmail);桌面小红点缺失、控制中心无法自定义加入相机等快捷操作
亮面边框不耐脏,手汗党慎重:金属边框虽精致,但长时间游戏手汗明显残留,需频繁擦拭,轻微影响整体使用观感。
优点:
续航与快充兼备:内置5650–6150 mAh 大电池,深度使用一天一充;100 W 有线/80 W 无线快充,20–30 分钟即可回血,边充边玩不发热。
护眼屏幕:4320–3840 Hz 高频PWM调光 + 自动亮度与护眼模式,长时间阅读或熬夜刷屏眼睛不易酸痛。
立体音质:对称双扬声器,音场宽阔、层次分明,追剧、听歌沉浸感佳。
生物识别全面:超声波指纹与人脸解锁配合,识别速度快、容错率高,冷热/湿手环境下稳定解锁。
手感与做工优良:4 G+金属/陶瓷/丝绒玻璃中框,7.9–8.1 mm 机身轻薄,握持舒适,背板不易留指纹;配色和配套保护壳质感到位。
信号与流畅度:自研C1信号增强芯片及G1电竞Wi-Fi,地下车库通话/上网稳定;系统基于ColorOS 15 深度优化,滑动帧率高、卡顿少。
软件小功能点到位:AI语音助手、图像识别/微距、贴心闹钟振动和音量模式(可设置)等,提升日常使用便利度。
缺点:
网络偶发异常:移动数据在固定环境下偶有短暂断流,需几秒后自动恢复;双卡通话时非主卡数据会中断。
UI逻辑小瑕疵:计时器和闹钟界面遮挡状态栏图标;亮度滑条过短且易误触自动键;开发者选项入口过于隐蔽。
拍照“凑数”:主摄表现尚可但无OIS,超广/长焦夜景噪点明显,超级微距仅限自带相机,社交平台出片率一般。
震动反馈不一:即使关闭系统触感,部分App仍有震动;铃声缺少渐进音量与预振模式;高音量下摇晃感明显。
导航栏失踪:启用三键导航时偶尔消失,只剩一条空白,需重启或切换手势重现。
智能皮套缺席:官方不支持智能翻盖模式,需第三方App勉强实现;翻盖皮套“智能窗口”体验差。
散热与温控有待:虽然充电不烫,但长时间高强度游戏或刷视频时机身仍有明显温升。
优点:
性能强,游戏体验出色:标配骁龙 8 Gen 3,Pro 可选天玑 9400,搭配自研电竞芯片 Q2,支持超分+插帧,运行《原神》等重载游戏接近满帧,帧率稳定发热低;配备 6400mm² 大 VC 均热板,重载游戏下温控好,长时间打游戏机身温度约 43.5℃。
轻薄大电池,续航优秀:6100mAh 电池 + 120W 快充,约 34 分钟充满,支持旁路充电(边充边玩不发热);日常轻度使用续航表现优异,重度使用也能坚持一天,部分用户甚至体验到两天一充。
屏幕素质与交互体验出色:1.5K LTPO 屏,支持 1-144Hz 自适应刷新,局部亮度高达 4500nit,全局 1800nit,户外可视性好;支持超声波指纹解锁(0.12 秒,湿手可用),响应快、安全性高。
拍照够用 + 滤镜强大:主摄为 5000 万像素 IMX921,支持 OIS+EIS 防抖,夜景、动态范围表现不错;拍食物、风景等日常场景效果超出预期,滤镜库丰富,内置 P 图 + AI 消除功能实用。
系统体验顺滑 + 可玩性高:OriginOS 5 流畅度高,UI 体验接近 iOS,适合果子用户转投;提供丰富小组件和 AI 功能,玩法多样但需一定学习成本。
缺点:
材质与做工质感存争议:疾影黑版本虽轻薄(199g/7.99mm),但采用塑料中框,部分用户担心耐用性不足,长期使用可能磨损。
影像副摄配置一般:标准版仅配 800 万超广角,无长焦,Pro 虽有 5000 万超广但也无长焦,远景拍摄靠主摄裁切,影像系统整体偏“够用”。
屏幕与信号细节存在差距:虽亮度已属中高,但与顶级旗舰 2500nit+ 有差距;网络频段覆盖不如竞品,复杂环境下偶有信号波动。
防水能力较弱:仅支持 IPX4 等级,抗溅但不防浸,洗澡/下水环境建议避免使用;用户明确反馈“泡水直接废”,对防水有需求者慎重考虑。
系统学习曲线略高:OriginOS 功能繁多,小组件玩法新颖但不易上手,对部分用户存在使用门槛。
尺寸偏大,不适合小手党:屏幕较大+边框略厚,部分用户反馈“久拿易累”,单手操作不够友好。
Pro 版性价比存疑:与标准版相比,价格溢价主要在芯片和影像升级,普通用户感知有限,不如标准版性价比高。
优点:
游戏性能出色:搭载天玑9300+/骁龙芯片,配合电竞芯片 Q1/Q2,应对《原神》《王者荣耀》《深空之眼》等主流游戏毫无压力,帧率稳定,画质出众;虽非金属中框,但轻盈设计带来舒适游戏握持感,不易累手。
超强续航 + 较快充电:内置6000mAh超大电池,支持80W快充,轻度使用续航2天无压力,中重度使用一天也够用;旁路充电支持好,发热控制尚可,部分用户反馈边玩边充无明显发烫。
OriginOS系统体验优异:系统丝滑流畅,对苹果用户友好,UI美观,通知管理、沉浸式状态栏、应用交互等细节设计人性化;小组件丰富,玩法多样,本地化体验优化好,支持无感解锁车、红外、NFC等实用功能。
屏幕观感提升:高刷直屏(最高144Hz)护眼设计加持,屏幕显示比同价位Neo9、K70更讨好眼睛;支持类DC调光,观感柔和,护眼效果明显。色彩观感比V家老旗舰更好,适合长时间观看。
轻薄设计 & 外观简洁:整机重量约196g,轻薄修长,单手握持轻松,视觉上镜头模组不突兀,风格简洁清爽;外观神似iQOO 12,适合喜欢简约风的用户。
定位导航表现出色:支持双频GPS、四频北斗,定位精度高,信号稳定,特别适合司机或外卖群体使用。
缺点:
散热能力偏弱:塑料中框虽提升轻盈度,但散热能力不及金属或玻璃中框,运行《原神》《崩铁》等高负载游戏半小时后机身明显发烫,部分用户反馈“背板烫手”。
屏幕表现略有瑕疵:取消LTPO自适应刷新率(保留144Hz高刷),部分屏幕存在暗部亮度不均或边缘发红现象;屏幕虽号称旗舰级材质,但色彩还原、通透度和旗舰如三星/iPhone有一定差距。
影像能力一般:主摄为5000万像素,超广角仅800万,成像素质平平,明显不如Neo9,日常扫码/随手拍够用,但不适合对摄影有高要求的用户;色彩调教需用户手动调整至“专业模式”体验更佳。
充电速度略慢于预期:虽标称80W快充,但受大电池影响,部分用户反馈“感觉没100W快”,实际速度偏温和。
材质质感偏弱:整体塑料感强,视觉和手感均弱于金属机型,尤其后盖和边框割手感明显,降低整机高级感。
信号与新标准缺失:不支持 Wi-Fi 7 与 5G-A,网络适配性略落后于部分新款竞品。
优点:
外观与手感:轻薄精致,颜值高:机身轻至 177.6g,厚度 7.75mm,单手握持友好,特别适合手小用户;春野绿配色高级感十足,微曲屏设计,整机细节打磨精致,镜头模组内嵌星空元素。
拍照表现出色,徕卡风格明显:后置 5000 万像素徕卡三摄,人像焦段优秀,虚化自然,色彩浓郁有艺术感,适合拍人像、花卉、风景;前置双 3200 万仿生主摄支持 4K 视频录制、提词器、智能构图等功能,自拍清晰自然不失真;原相机直出美观,无需美颜 app,拍照体验被多数用户高度认可。
屏幕观感优秀,护眼设计到位:6.55 英寸 AMOLED 全等深微曲屏,支持 120Hz 刷新率 + 240Hz 触控采样率;屏幕显示细腻、通透,支持莱茵三重护眼认证,夜间使用眼睛不易疲劳。
系统流畅,互联体验好:澎湃 OS 操作流畅,日常使用顺手,融合设备中心配合小米生态体验顺滑;对于双持用户(iPhone+安卓)互补性强,尤其在文件互传、平板协同方面表现优秀。
轻中度使用续航尚可,快充及时:配备 4700mAh 电池,支持 67W 快充,日常中度使用可撑一天,两充情况下无续航焦虑;相较老款小米手机(如小米11),发热与耗电均有所优化。
缺点:
性能表现较弱,非游戏向定位明显:搭载骁龙 7s Gen3,轻应用足够,但面对大型游戏(如王者荣耀、崩铁)存在明显发热与掉帧问题,不适合重度游戏用户;多任务或后台程序较多时出现卡顿,尤其在拍照/发图等场景中对系统调度压力明显。
发热控制差,夏天尤为明显:即使不打游戏,仅在刷小红书、抖音等轻应用下也存在发热问题,冬天尚可接受,夏天烫手感明显;系统升级后流畅度下降,尤其在动图、拍照切换等场景中表现不佳。
电池续航一般,重度用户需两充:4700mAh 电池在轻薄机身下属合理,但对重度使用者(拍照+刷视频+多任务)而言撑不住一整天:67W 快充虽可接受,但在同价位手机中已不算突出。
屏幕存在个别瑕疵:屏幕边缘略微偏色、轻微绿边或偏红问题,个别用户反馈暗部亮度不均或长时间看屏有“酸眼”感;屏幕色彩观感虽好,但与顶级旗舰(如 iPhone/Samsung)仍有差距。
拍照仍有短板:无微距镜头,对微距拍摄不友好;拍美食不够出色;拍照偶尔出现对焦失败、拍摄卡顿等软件级问题。
优点:
性能强悍 + 散热出色:搭载天玑9400+旗舰芯片,配合7700mm²超大VC均热板和石墨烯冰感材质,长时间玩《原神》《崩铁》无明显掉帧或烫手;散热表现明显优于同价位产品,实测游戏1小时后背面最高温度约41℃,维持平稳性能释放。
超大电池 + 快速充电:7200mAh 超大电池 + 100W快充,满足重度使用需求,实测6小时高强度混合使用后仍有 60%+ 电量;19分钟充入50%,摆脱续航焦虑,属于续航天花板级别。
外观设计有辨识度,质感不错:采用石墨烯+玻纤复合材质后盖,表面磨砂冰凉,触感接近玻璃,且轻盈不易沾指纹;视觉上呈现星点闪烁效果,镜头模组黑金撞色 + 环形闪光灯,辨识度高;背部微弧 + 超薄机身,握持手感舒适,单手操作无压力。
屏幕观感扎实:屏幕色彩讨喜,护眼功能齐全,正面显示效果好;绿边/偏色现象极少;支持高刷,日常观影、滑动、游戏视觉体验优秀。
拍照功能日常足够,滤镜丰富:主摄为索尼IMX895,支持富士 NC 滤镜、柔光、光影虚化等算法,日常拍人/拍景色彩讨喜,出片即用;虽未配备长焦,但 2x 数码裁切效果自然,人像背景虚化顺滑。
缺点:
材质与接口略有短板:塑料中框虽带来轻盈手感,但质感仍逊于金属材质,且少部分用户反馈“割手感”存在于镜头模组边缘;USB 2.0 接口限制了文件传输速率,不适合频繁导出高质量视频/大文件的用户。
拍照整体中规中矩:虽搭载旗舰主摄,但成像真实感略差;滤镜虽多,但可适用场景有限;与 Pro 版相比缺失长焦,在远景拍摄方面略有不足。
屏幕侧视角观感一般:屏幕正面观感好,但侧面偏蓝或发暗,视觉一致性略逊。
解锁体验尚可:超声波指纹虽比光学方案先进,但部分用户反馈解锁区域小,容易“找不到位置”。
机身宽度偏大:对小手用户来说,握持略感吃力,尤其是与上一代产品(如GT5 Pro)对比,手感不够紧凑。
优点:
外观轻盈,颜值在线:7.19mm 轻薄机身 + 186g 重量,单手持握非常轻盈,尤其适合手小的女生;「凤羽金」配色工艺出众,后盖采用光刻织绣和幻变流云工艺,古风感十足,直屏设计也更实用。
拍照体验优秀(尤其是自拍):前置 5000 万双摄 + 柔光灯,自拍细节保留较好,美颜自然不假面;后置主摄 5000 万像素 + OIS 光学防抖,白天拍景表现不错,支持环形柔光灯和4K视频,拍风景、静物很有质感;支持动态照片、人像模式丰富、滤镜算法表现优于同价位。
系统流畅,功能细节多:OriginOS 5 系统体验顺滑,日常操作非常流畅;实用功能多:图文提取、PDF转Word、全局翻译、原子岛、蓝心小V等,适合大学生、内容创作者或职场人群。
续航强,充电还行:6500mAh 大电池,实测中度使用能撑两天,重度使用一天问题不大;90W 快充,0-50% 约20分钟,虽不是最快但足够高效。
缺点:
屏幕体验存在争议:屏幕偏黄 + 像素颗粒感强,尤其在白底页面或光线较暗时容易看到像素点(部分用户认为是OLED vs LCD的差异);自动亮度不够智能,室内表现迟钝,经常需要手动调节;室内侧视屏幕发蓝、发绿的问题存在,个别用户反馈绿边。
性能中等,不适合重度游戏:骁龙 7 Gen 3 性能处于中端,日常流畅,但面对高帧大型游戏时,容易发热、掉帧,特别是持续游戏超过15分钟;单扬声器,缺乏立体声体验,音质表现一般。
拍照存在优化“过度”问题:拍照后进入相册会自动优化(如唇色加深、美颜痕迹),无法完全关闭,偏好真实成像的用户可能会不适应。
一些系统逻辑略显混乱:通知管理复杂,QQ等App消息即便关闭提醒,仍偶尔触发震动和提示音;开启静默模式会同步关闭悬浮提醒,不够智能:指纹解锁采用短焦方案,识别区域较小,录入需较大力气,不如超声波或光学方案灵敏。
材质方面略显妥协:塑料中框和转子马达,整体手感与反馈略逊于同价位金属中框 + 线性马达的手机。
虎扑用户01458952
· 四川一加13和IQ13明显比其他高处一档次,其实是pro级别的
晓来雨霁东风软
· 河南推一手小米15 小屏很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