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一直觉得雍正王朝对于雍正的抬高有点过分

关注

这几年,有个说法越来越火,甚至成了某些人嘴里的“真理”:“清朝只有一个皇帝,叫雍正。”意思很简单:康熙太老了,晚节不保;乾隆太蠢了,穷奢极欲;唯独雍正,亲政、勤政、反腐、搞改革,还英年早逝,死得刚刚好,完美避开了晚节不保。

我最近看了李正老师的雍正视频,必须说一句:这种说法荒谬透顶,听着像在夸雍正,其实是对清史最浅薄的理解。很认真讲:就“做皇帝”这件事而言,雍正远不如他的爹康熙,也不如他儿子乾隆。 他的确是个有手腕的皇帝,但短命、刚愎、性格有缺陷,对内强硬、对外毫无建树,改革搞得像搞肃反,死后很多政策还得靠乾隆来补丁收尾。

可在今天,有太多人被《雍正王朝》洗脑,看了电视剧就像读完清史。 所以我今天就想把这事说清楚:雍正被吹得太过了,而这个吹捧本身,才是真正值得警惕的。

一、《雍正王朝》为啥能洗脑?它靠“砍康熙、拿乾隆、全安雍正”三板斧

电视剧《雍正王朝》拍得好看,这是事实。但最大的问题在于,它不仅是在塑造雍正的光辉形象,而是在牺牲其他历史人物的基础上进行塑造的。

第一板斧:贬康熙

最后一集,经典台词:“十三年前雍正继位,国库存银不到七百万;十三年后,国库银子超过五千万!” 听上去是不是感觉雍正简直是财政奇才、国家救世主?问题是,史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根据《清实录》和《清史稿》的记录,康熙六十年户部库存白银为3262万两,乾隆登基时为3453万两。电视剧随手把康熙的存银砍到700万,为了衬托雍正,直接把康熙晚年塑造成财政黑洞,这是彻头彻尾的歪曲。

第二板斧:拿乾隆的功劳给雍正戴帽子

像“摊丁入亩”这件事,真实情况是:始于康熙五十五年,雍正推进了一段,真正完成是在乾隆三十六年。 也就是说,这项政策是三代人共同推动、耗时五十年的制度变革。

可在电视剧里,一切都是雍正的功绩,好像乾隆一上台就接了一个已经100%成熟的国家。 这不是拍历史,这是把历史当抖音短剧,给主角堆光环。

第三板斧:把所有优点塞给雍正

反腐、整顿吏治、士绅纳粮、火耗归公,甚至还给他塞上“爱才如命”、“废寝忘食”、“死而无憾”等等人设。 问题是,历史不是“主角剧本”,皇帝不是玩战棋游戏一个人通关。国家治理是系统工程,皇帝只是顶层决策者,不是劳模,不是孤胆英雄。

二、从皇帝的角度看,雍正真不如康熙和乾隆

我们要明确一点:当皇帝,最重要的不是加班,不是写折子,不是批奏章。

是掌握权力、稳定局势、完成转型、奠定格局。

康熙做到了。三藩平定、统一台湾、镇压噶尔丹、击败沙俄、稳定东北、西南、西北。他不仅是清朝的统治者,更是清朝制度和疆域的奠基人。 你说他晚年昏聩?没错,但一个皇帝干了60年,前40年缔造帝国,后20年出点问题,你不能只看晚节就全盘否定。

乾隆也做到了。他接了雍正的制度框架,但能做成十全武功、治理西藏新疆、推进藏传佛教“喇嘛制”、整合文治体系、搞大规模文化工程。他固然奢侈,但乾隆也统治了60年,是清朝版图最大、对外控制最完整的一段时期。

而雍正呢?在位十三年,没有一场像样的对外战争胜利;很多制度是康熙定调、乾隆收尾,他不过在中间做了个硬执行。 他是改革推进者,但不是战略制定者;是执行层,但不是规划者;是个强力总经理,不是董事长,也不是创始人。

三、政治不是对抗,而是妥协,雍正输在这一点上

雍正喜欢“肃清”。削王爷、打党羽、整纪纲、骂贪官。他有点像一个“政治上的曹操”:你能干,我用你;你敢越线,我就灭你。

这类皇帝有个通病:太相信自己的权力,太不相信别人的判断。

他搞火耗归公,士绅一体纳粮,摊丁入亩,初衷没错,但他太刚了,推进方式太极端。 你搞制度改革,总得让底层官吏有“台阶”、有“缓冲”,要考虑地方士绅、宗族、豪强等既得利益的反弹,否则就容易“纸上改革”,下面阳奉阴违。

而乾隆为什么能把雍正的制度落到实处? 不是他比雍正勤奋,而是他比雍正懂妥协。

他知道什么时候装糊涂,什么时候敲打,什么时候“祖宗之法不可变”说一说,什么时候“圣训昭昭”喊一喊,然后慢慢推下去。 雍正是铁拳,但铁拳砸在棉花上不一定能推进国家。乾隆是润物细无声,才真正把帝国制度稳住了。

四、雍正的性格问题才是真正的隐患

康熙为什么评价雍正是刻薄寡恩”?这不是无的放矢。

雍正这个人,亲疏极端,翻脸无情。你对他好,他宠你宠到天上;你有半点不顺,立马翻脸不认人。年羹尧替他平定青海,结果一句“功高震主”,逼得人家含恨自尽; 隆科多是他夺嫡上位的最大靠山,转眼送进宗人府圈禁至死; 八王、九王、十王、十四王,全给他一锅端了。这不是铁腕,这是病态的权力洁癖。更讽刺的是,很多人觉得他理性,其实他是清朝最迷信的皇帝之一。雍正朝是清代“祥瑞最多”的朝代,各种“黄河不决”、“五彩祥云”、“紫气东来”,简直比唐玄宗还多。 他还亲自给将领起卦算命,按生辰八字决定出征时间,用“天命”判断用人气数,这和“理性改革皇帝”有什么关系?一个搞火耗归公的皇帝,居然靠风水选陵墓、靠算命选将领,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五、总结:别让电视剧定义你的历史观

我们承认雍正勤奋、能干、有执行力; 但不能因为他勤奋,就把清朝几代皇帝的功劳都给他; 更不能因为电视剧拍得燃,就认为他是“唯一值得一提的皇帝”。

康熙奠基、雍正整顿、乾隆扩张,这是清朝三代帝王的真实角色。 缺了哪一个,清朝都不会变成后来的样子。吹雍正没错,但吹成唯一,那就是智商税。历史不是谁最累、谁最狠、谁死得早谁就牛, 做皇帝,看的永远是格局、眼光、战略、稳定性。还有历史赋予他的历史使命他有没有完成。这一点上,雍正很好的完成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发布于湖南阅读 29769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虎扑JR0131802637

· 福建

雍正王朝确实过度吹捧胤禛了。胤禛的军事外交更是一塌糊涂。

亮了(181)
查看回复(6)
回复
discusser-avatar

虎扑JR0374951192

· 上海

老十三抬的更高,正史是文官,剧里被吹成文武双全,康熙那群儿子就老大,老三,老五,老六,老十四会打仗,老十三就没打仗记录,而且老十三的记录不知道被雍正删了多少,剩下的都是好的

亮了(85)
查看回复(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