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在香港跟着U8的日本教练训练,感觉差距巨大
坐标港村,我自己喜欢踢球,儿子也参加各种运动,足球只是其中之一,这半年跟着日本教练训练,有不少感触分享:
我们家小孩属于纯业余爱好,虽然U6开始就在香港足总训练,但远比不上专业水平。升上U8以后,我对足总和小学学校训练质量不满意,机缘巧合加入了一个民间的日本教练的俱乐部U8组训练,虽然是日本教练和训练体系,但是大部分学员还是本地小球员,半年多,还是挺有感触的:
最让我感慨和有点嫉妒的是,日本青训体系和理念感觉是刻在骨子里的,即使U8阶段,我不看长相不看球衣号码,看他们比赛对战,远远望去很明显就能看出哪几个是日本小孩,盘带出色又不拖沓,出球及时,停球稳健,漂亮的背身接球顺势领球转身一气呵成,让我感觉那句话不夸张:日本从国家队,青年队,中学队,乃至小学球队的足球理念和踢球方式是一脉相承的。
大量跑动,但很少无效跑动,不存在前锋只需要在前场散步等机会。
鼓励带球突破过人,鼓励个人技术,U8不严格区分场上位置,强调技术。
抬头踢球做得很好,但前提是脚下带球靠谱。
训练始终要求高速完成,教练说最多的就是加速冲刺。
周末比赛强度高,鼓励多比赛,香港足总的比赛一般是周末一天三场,日本俱乐部这边是一个上午6场,大量比赛才能让孩子有更多实战机会,他们说日本当地一天可能8-10场甚至更多。
吾讲思美三热爱
· 江苏鼓励带球突破过人,鼓励个人技术,U8不严格区分场上位置,强调技术。///这个其实是全球主流做法,甚至12岁之下,都尽量不固定位置,目的就是让所有小球员都练习基本上都技术,位置,多触球。这个年龄段的输赢不是最重要的,不夸张的说,任何一个国家。这个年龄段的绝大多数孩子,后来都不吃足球这碗饭。太早决定位置,输赢,实际上是把本队的路给堵死了。
咸鱼如我
基层青训的水平确实差得太远了。日本可以大量产出能踢五大联赛的球员。而我们的球迷还沉浸在找天才的迷思中。相当于无法批量制造大众速腾,却幻想找到奇人手搓法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