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板]上海女足日本籍主帅:中国球员执行力强但很少去主动思考
虎扑07月18日讯 近日,前上海女足日本籍主帅高仓麻子接受《东方体育日报》专访时谈到了对中国球员的的看法。以下为本人讲述(节选):
竞技体育,结果就是一切。没有结果,是我的责任。对此我完全接受,并再次感谢所有人。
我一般不对球员直接说“应该做什么”,而是给提示,希望球员能主动思考着去做。在这一点,我遇到些困惑。俱乐部工作人员建议我,为了能让球员更容易理解,我应该把要求更清晰地传达出来。这与我的执教风格不一样,但去适应中国足球也非常重要。所以,我也做出些改变,结合球员特点去沟通,也会和她们单独聊天,把要做的事情说得更清楚。
我觉得中国足球有很大潜力,但需要去做出些改变。中国女足如果不做出改变,甚至可能会逐渐远离“世界顶级”这个目标。
最后一场比赛我们赢了(上海客场2比0赢长春)。从教练角度而言,最后一场比赛为自己的所有努力画上一个胜利句号,应该难忘。但对我来说,更难忘的应该还是那些日常的训练,每天和球队一起解决问题,取得进步,这些美好时光被我视若珍宝。
虽然存在语言上的障碍,虽然被要求做了一些从未尝试过的事情而困惑,但球员们都一直很努力地去做,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没有赢得冠军很遗憾。但如果能让所有人一起分享夺冠的喜悦,品尝那个瞬间的幸福,那会是我最开心的时刻。
我们很多时候会在比赛中有不错的战术配合,但却无法取得进球。而主要对手往往会有比较强的外援,速度很快,一旦突破防线就会给我们造成威胁。所以,球队的士气会慢慢低落。我们很需要心理素质强大的领袖球员在这种时候挺身而出,但这样的球员少了点。她们能努力执行,但比较少地主动直面挑战。我一直鼓励她们这么去做,但正像中国同事告诉过我的,说我总想着把道理讲给队员听。
就像布置战术,我会很详细:第一名球员跑到这儿,第二个就去那儿,第三个要站在这儿,第四个要这么移动……我一直努力让队员明白我的战术。但有中国同事告诉我,这么说她们不会明白,也无法理解,直接告诉她们怎么做就行。
我以教练和球员的关系为基础,用逻辑性的语言向她们讲解足球该怎么踢,并希望她们能在比赛中自主做出判断。如果当时选择直接的方式可能有更好的结果,但我确实很难做到。
我刚来这儿的时候发现,球员在热身前不会先主动活动一下。她们一直站在那儿,直到我说“做这个”“做那个”才开始动。当时我确实有点吃惊。在日本,如果球员来到球场的时间比训练要求的早一些,他们都会主动先活动身体,或有球或无球,这都早已成为习惯。
现在还是我吹哨子之后她们再开始动起来。但是在训练中,她们也确实开始主动积极地去思考和判断了。她们努力了,虽然过程慢了点,但主动迈出的一步,说不定就是未来更大进步的起点。
我的战术理念讲究“整体联动”。90分钟内,无论球员还是球都要一直在“动”。各种形势下,每个球员都要做出清晰判断并付诸行动,作为团队,大家还要相互观察和配合。对于防守,我一直强调要围绕球来进行区域防守。从第一道防线到第二道以及辅助位置,无球时的站位很关键,还有攻防转换很重要,我一直强调这几点,尤其一直要求“快点转换”。
我带来的那个日本球员(上海队外援高桥美纪),本身也确实没达到进日本国家队的水平,也不属于能打出特别亮丽表现的类型。但在不同比赛情境中做出更合适的选择并立刻付诸行动这方面,我觉得她有一定的优势。她确实不像一些非洲外援那样可以凭一己之力在边路打开局面,所以可能会有中国球员不解:为什么要用这个日本球员?
就算是我的日本同事也会有这样的不愉快想法。但如果看不到高桥美纪的优点,那我觉得对足球的理解是有一点欠缺的。大家都想出场比赛,难免会有此类情绪。但对我而言,能力好就上,不行就下。就高桥美纪而言,状态不好的时候我也会立刻把她换下。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我对她同样很严格。
我听到一些声音,但我有我的使命。有闪光点的球员我会用,表现不行的就不会用。这一点,我一视同仁,也不在意外界的看法。用心把这份工作做到极致,这才是这个职业的意义所在。
毕竟是第一次到国外执教,这对我是全新的体验。很多事情都要边做边摸索,文化和球员都要重新适应,这确实要花很多的心思。球员虽然没有百分之百理解我的诉求,但她们确实在努力去配合。有些球员水平提高了,有些没有,这在足球非常正常。每个人接受能力不同,很难要求所有人同步成长。
一定要说遗憾,那就是没有取得冠军。但所有努力和积累都不是白费。虽然无法立刻转化为成绩,但却总能以某种方式留下痕迹。
来源:东方体育日报虎扑JR1645233267
· 上海中国球员大多数都是被动式执行,很少有自主思考的,如有像陈涛等早早就被俱乐部打压了。中国足球也很难形成合力,往往都是希望通过个人能力去赢得比赛,而非团队实力。高仓麻子还是有水平的,只是可能不适合当下的中国足球。
星宿肆
· 云南篮球也是,也被人说过中国球员打球没有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