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翁法罗斯,去看了《千面英雄》,确实促进了不少思考的读后感
就是星铁这个大版本差分宇宙的主题《千面英雄》,这其实是本分析各地神话,来探求人类最底层对英雄之旅的逻辑,所以挺精神分析的
这版本剧情,白厄的三幕演出式标题:启程 试炼 回归,确实就是按照书中这个流程来的:启程→启蒙→归来,英雄因为各种原因踏上英雄旅途,经历各种人的帮助或磨难,最后衣锦还乡。书里最后表达的也是每个人都应该是打破旧秩序的英雄,不要等灾难到来,才想起来背负救世主的十字架
肯定也有英雄是拒绝回归,书里描述的下场一般都不怎么好,但其实,在这之后还有一个环节:产生,所以我就很自然的联想到了白厄,明面上看,白厄是在不停“回归”,或者也可以说是在不停的拒绝“回归”,可我又想了想,白厄并不是拒绝这个环节,而是否定在这之后可以建构的“产生”,因为并不是他想要的
我的水平也就只能想到这里,至于加缪尼采那些隐喻,我就只能且行且看了,想容易给我弄头疼,所以我就想到了英雄神话本质是“虚构的人类精神底色”,是一种对现有世界的认知来产生的向往,说白话一点就是:虚构的记忆——“神秘”
我这并不是瞎想的,因为如我所书里长夜月立牌的神秘要素实在太多了,虽说设定里神秘很大可能是因记忆而出现,但这并不能说服我三月七用这么多神秘要素的原因,然后我脑子里出现了这么一套逻辑——故事就是人对现实认知的想象虚构,也就是虚构的记忆,而一个好的故事,是能够带来力量的
这或许就是翁星最后想表达的,正如歌词里:“故事之外,有谁还在”,这是很米哈游的调性,我们爱故事里的英雄,我们恨故事里的魔王,但是我们又非常的畏惧或惋惜,英雄最后也会变成我们恨的那个人,但故事总是要回归到看或者写故事的人本身,一位作者在创作故事,和一位读者在阅读故事,如若共鸣,本质上是一种人类情感的共通
创作者推动故事中的情节,其实也是在推动共鸣的读者,作为故事中被推动的人们,无论他们的悲喜,无论他们的爱恨,也都是读者未来将来也许要经历的 启蒙/试炼 ,所以作为共鸣的“读者”,你一定也想给他们一个或许不那么糟糕的未来,这样你的未来,也一定可以更加积极的去面对
(叨叨的有点长,不过压不住表达欲,但这书,我虽然觉得是好书,可我不建议去看,因为要分析各地神话,我已经被0帧起手的生殖崇拜,跳脸n次,精神损伤)
咕咕钟狂热粉丝
想了解文化记忆可以看《回忆空间》这本书
xn叭叭曲Xx楼主
· 辽宁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