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为什么兴奋剂问题在网球界依然存在?

avatar
关注

当辛纳与斯瓦泰克在温网冠军晚宴上庆祝胜利时,一场争议正撕裂网球界——我们该如何为新冠军喝彩,同时无视他们双双药检阳性的事实?

尽管两人均被认定非故意服用违禁物质,但反兴奋剂政策的公正性仍遭质疑:网球运动是否实行双重标准?从莎拉波娃到哈勒普,这项运动十年来始终将兴奋剂视为"重罪轻罚"的违规行为,而摇摆不定的裁决方式更助长了公众疑虑。

【网球兴奋剂:常态而非例外】

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与2021年成立的国际网球诚信机构(ITIA)共同监管赛事。ITIA宣称"首要任务是帮助球员理解规则",但两位顶级球星——本可聘请专业团队检测所有摄入物——却接连曝出阳性结果:

2024年3月,辛纳检出合成代谢类固醇氯司替勃,团队辩称源于理疗师治疗割伤手指的药物污染。2024年8月,斯瓦泰克检出曲美他嗪并归咎于受污染的褪黑素,最终接受1个月禁赛。

ITIA虽向球员提供反兴奋剂手册和预警,但明星球员似乎总获特殊对待。"不同球员适用不同规则"——沙波瓦洛夫在辛纳药检曝光后发推暗讽,后澄清矛头指向赛事官员而非球员本人。

【悬殊的处罚尺度】

ITIA官网显示,多数处罚针对赌球和假球案。相比其他违规者,两位顶尖选手的处罚显得格外轻微:

俄罗斯球员米哈柳克因拒绝尿检获4年禁赛

罗马尼亚教练巴萨拉布因向16岁球员提供类固醇被终身禁赛

双打名将珀塞尔因超量静脉注射维生素遭18个月禁赛(配合调查减刑25%)

前英国一哥亨曼直言辛纳的轻判"令人反胃":"涉药问题必须非黑即白"。小威更尖锐指出:"若是我两次阳性,恐怕会被禁赛20年并剥夺大满贯。"

【高规格争议案例】

2016年莎拉波娃自曝服用刚被禁的米屈肼,最终15个月禁赛却无损商业价值;哈勒普2022年因罗沙司他禁赛4年,经上诉减至9个月。她特别指出:自己的上诉流程长达两年,而辛纳案却速战速决。

网球频道分析师古德尔直指斯瓦泰克团队"公然撒谎":"所谓'技术调整期'实为禁赛期,这种不透明处理损害公信力。"

【混乱监管侵蚀信任】

当ITIA用"无过错"、"无重大过失"等免责条款为球星开脱时,实质是在传递危险信号:作弊代价不过数月非议,却能保留奖金、奖杯甚至入驻名人堂的资格。对比MLB将涉药球星永久挡在名人堂外的强硬立场,网球运动的监管乱象令人忧心。

【改革迫在眉睫】

从ATP、WTA到ITIA,网球运动亟需建立统一透明的处罚机制。当莎拉波娃与布莱恩兄弟即将共同入驻名人堂,当埃拉尼涉药后仍能问鼎法网双打冠军,这项运动的反兴奋剂体系已陷入塔西佗陷阱——唯有抛弃"危机公关"思维,真正视兴奋剂为运动之癌,才能重建公众信任。

毕竟,如果几个月禁赛就能换回终生荣耀,谁能保证不会有更多球员铤而走险?

转自微博@tennis网球派

网球场热点
阅读 3172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虎扑JR94174013

· 马德里

这以后就是悬案的节奏啊

亮了(1)
回复
discusser-avatar

hupu_d28c7e95a05185a7

· 江苏

还是美国国籍高贵,都不需要铤而走险,持证嗑药美美做goat。讲道理,有那么多前辈嗑药在前,什么荣誉也没被取消,现在来讲清白......

亮了(0)
查看回复(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