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澳大利亚女篮才示范了如何逆转日本
15日澳大利亚打日本的比赛,恰好整场我都看了。澳大利亚上半场输了日本9分,也是突然被日本三分打懵。
然后第三节追平,第四节反超两位数。
那么澳大利亚是怎么打的?
其实没有多复杂的战术,就是靠防守反击和内线硬切。
澳大利亚除了出现大空位的机会之外,就没强投一个三分,就是要和日本肉搏拼刺刀。
各位JRS去看两队的下半场比赛就明白了。澳大利亚的三分惨不忍睹,但她们头脑清醒,知道扬长避短。
所以这里马后炮一下,女篮今晚输球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没打出自己的节奏。
宫鸣就是太迷信张子宇,看见第二节末端张子宇连进三球追平比分,下半场就想着再依靠张子宇再来一次。
但张子宇在防守端是最大的漏洞,宫鸣只好频繁换人来解决问题。一会儿韩旭和张子宇搭配,一会儿又上张茹,一会儿又下张子宇给她交代战术。(战术执行也不怎么好)
反观澳大利亚,教练没整这么多花活。老将乔治脚步慢,就果断压缩时间,印象中下半场她几乎没怎么上。我去看了一下技术统计,打日本乔治只上了18分钟,比替补的时间都短。(PS:乔治今天在对阵韩国的半决赛中表现出色,上场29分钟砍下20分13篮板)
两者一对比,不说高下立判,起码看得出谁更坚决。
我一直认为张子宇在场上是双刃剑,进攻有一招鲜,但防守真的是大漏洞。这样的球员真的很费队友。如果把球员比作CPU,那和张子宇一起打球就像是进攻端只能待机,稍一提速系统就卡,而防守端在超频,不超频系统会崩。两个字“难受”。
下半场张子宇体力肯定跟不上,果断放弃才是正确的选择。可惜宫鸣没有澳大利亚教练那种果断。
让张子宇坐板凳休息,女篮是不是就没人了?肯定不是,女篮阵容深度足够,身高和对抗根本不吃亏。
例如上半场有两个回合很有意思:在大家都埋怨后卫不传球的时候,罗欣域却获得了两次高吊球,次次在内线偷鸡成功。
是谁传的,我没注意到。但为什么会给罗这种传球,却不给张子宇呢?
这一点不打球的人很难理解。吊球很考验接球人的能力。一是要依住对手,没有足够的身体优势办不到;二是不仅仅是伸手要,还要判断传球的轨迹,靠脚步移动去接球。也就是说身体对抗和脚步都得有。张子宇脚步移动慢,又通常被夹击,脚下都被定死了,吊传给她的难度很大。
说这些是为了表明,少了张子宇,女篮一样可以冲击内线,而且阵容更加均衡。就中国女篮的身高打日本,2号位能当4号位使。翟若云、张茹、罗欣域、潘琦珍都是一米八以上的锋线(日本中锋才192)。
人人防守,人人参与进攻。节奏上来了,比分也就追上了。
虎扑JR1088802083
· 山东问题就在这,没小张你觉得咱能对的上,偏偏小张没上的时候咱压根没建立领先优势。要是咱建立20分的领先优势,再让小张上去耍耍练练多好的事,实际情况是做不到。
虎扑JR1909070929
昨天韩旭状态冰冷啊,这是关键。张子宇一下,咱们内线居然变成劣势了,还打个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