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联赛季总结与前瞻:韭菜当自强(转自微博曼联博主rayswing)

avatar
关注

欧联杯决赛结束,酒吧里剩下的尽是热刺球迷的欢呼。天蒙蒙亮,曼联球迷们低着头走出门,或是叼上一支烟,打消赛后直接吃早饭的念头,或是骂骂咧咧,不愉快地离开。这就是我个人24-25赛季观赛的缩影。这场比赛后,若你还能打心底支持阿莫林,只能说明你习惯了PUA自己。这原不是什么坏品质。但第一,请不要拿这个去要求别人;第二,生活中值得保持希望的事情很多,甚至同为红色运动队的火箭、英力士掷弹兵、法拉利都远比现在的红色足球队要有希望,而一个人的希望是会慢慢磨损、消耗的,用在了不值得期待的地方,就会辜负其他值得期待的事物。

对于曼联来说,管不住教练放飞自我是一个常态。因此求人不如求己。目前的俱乐部管理层在做不靠特定教练也能让俱乐部正常运行的准备,这很好。但拉特克利夫赛季中炒掉阿什沃斯,并坚决让阿莫林提前上任的决定,使得管理层只能服从大老板的意志,哪怕欧联决赛负于困难更多的热刺,也得再保阿莫林一个赛季,无疑是带着镣铐跳舞。当一个人开口要支持的时候,首先应当证明自己配得上支持,而不是画大饼写PPT,无节制地消费大老板和球迷群体的信任。

一、欧联决赛综述

回首这个赛季,欧联决赛无疑是第一场会被回想起的比赛。阿莫林在卢克肖首发过几次,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坚持用卢克肖首发,并意图用芒特打出流动性,这未必是极度自信,反而可能是极度自卑的情况下心里下意识抓住的救命稻草。这根救命稻草正是自诩理念“现代”的“现代派”教练心中的桎梏,妄想用极致的跑动,所谓的流动性代替足球中本不可缺少的其他元素。

不信?不妨扪心自问四个问题:

1.切尔西夺欧冠的时候芒特身后的中场什么配置?我们本该有的“坎特”去哪儿了?

2.切尔西夺欧冠那年芒特什么身体状况,现在什么身体状况?同样还有卢克肖。

3.那年切尔西踢的传控体系,还是反击体系?

4.是曼联买来了那些“女神”,人家才变得人老珠黄,还是“女神们”人老珠黄了才被曼联买来?从马蒂奇、桑切斯、瓦拉内、卡塞米罗到芒特,都是前者还是后者?

所以,当阿莫林在赛前排出既没有乌加特又要打出流动性的首发时(甚至想快速解决战斗),就已经决定了这是场走钢丝的比赛。现在曼联什么实力,放着正路不走走钢丝有几成把握?

既然讲的是流动型3421的桎梏,那就不得不提3421曾经有过的标准答案:整个赛季败了一场的勒沃库森。讽刺的是,这一场巨大失利也是抛弃了标准答案,甚至足足抛开了三条有效准则,说是走火入魔也不为过。

因为3421天然比4后卫多一个对前场影响有限的中卫,加固后场的同时削弱了进攻的兵力,就必须让参与进攻的球员既能高效运转,也要特点互补。重中之重是凑出第二个参与进攻的中锋,同时拉开进攻宽度。第二个中锋可以是冲进禁区的边翼卫,可以是B2B中场,更可以是那个能拉边的二前锋,但更多时候,是这些人加在一起的合集。为什么霍伊伦第一赛季表现良好,第二赛季在范尼带队和后期乌加特往禁区冲的时候状态回暖,都是因为凑出了第二个中锋,原本的拉边大中锋在中路接球的任务减少,就能够发挥斜向接球的特点。把球场的横向看成Y轴,从球门到球门看成X轴,拉边大中锋需要Y轴上产生位移的接球发挥特点,就必然会离开中路,那么中路的空挡就需要合力拼凑出的第二中锋填补,这样的填补是制胜的关键。现代球员的水平谁也不比谁能高出一个档次秒杀,哪怕是凯恩要发挥自己X轴的特点也需要队友以另外一种形式凑出第二个中锋,压根就不去凑的球队,赢面在哪?想找中路直接扛着中后卫接球的前锋吗?请打造自己的时光机,回10年、20年前寻找。高水平球员的平均水平在下降,可每支球队中路的防守密度在不断提升,要么放弃压迫对手阵线回撤,要么放弃中路拉边,或者戳在中路用阳寿凿(亦或是等施舍),选一条吧。

用卢克肖踢边中卫的逻辑在于前置马兹拉维当技术型翼卫用,并与芒特在左路形成传导小组,将右侧阿玛德·迪亚洛所在的区域打造成弱侧,球一旦转出来就给他制造1v1的机会。那么问题来了,一个逆足不够好,巅峰时期靠身体天赋支撑技术的球员,如何能发挥出技术优势(听起来像不像老年鲁尼)?

数年前鲁尼曾经在一档节目中说过,当时的曼联球员接球的身体姿势不好,没有朝前方打开,所以不能在接球的第一时间将球向前传,只能回传。看看卢克肖这场用这样侧向马奎尔的身体姿势接了多少球?回传了多少球?强行起长传起了多少?实际上,卢克肖本场在防守端的问题远没有在进攻端大。当原本计划堆积技术的左半侧边中卫只能不断地回传和起长传的时候,曼联的左半侧实际上就已经瘫痪了。

卢克肖的防守并没有问题,甚至还很老道。但进攻端球路不顺带来的反噬太大。

马奎尔一次不想开大脚的解围,卢克肖反应慢一拍,本能是在原地等球。但他在解围前就回头观察过一次,知道身边有人。身体本能完全不习惯边中卫出球职责是卢克肖踢不了这个位置的核心原因。

边中卫比中卫多一个“边”字,主要体现在攻防两端的灵活上。哪怕是以“现代派”的观点来看,这个点既然不能灵活处理球权,就失去了意义。但卢克肖踢边中卫只是导致曼联的“现代派”思路踢不出来,可曼联真的输在不够“现代”吗?

当你的“坎特”既拼命防守又在进禁区尝试拼凑第二个中锋的时候,他的战术价值就是巨大的。在决赛这种重要场合,哪怕会过劳也得咬着牙用。一分钟都踢不了,既不符合芒特的使用说明书,也不符合欧联赢球的既定套路。唯一能解释的,是“现代派”教练们(也可以延展到“现代派”的各类拥趸)内心的选择是“芒特”>“坎特”,甚至可以为此不去凑第二个中锋。

那么核心问题,我们必须深究为了芒特放弃坎特,连带放弃去凑第二中锋,还为此后置B费到底值不值得。

首先,全场参与传球的地点,与凑出第二中锋毫无关系,与把迪亚洛一侧踢成弱侧也没有直接关系,顶多起到吸引防守的作用。

在对面禁区里一共三脚触球,我们分别来看看。

第一脚触球,挡了B费的射门。

第二脚触球,就快把球护下来了。

第三脚触球,传球被挡。

跟凑中锋没什么关系。

有限的前场触球基本全集中在左半扇,距离迪亚洛的位置非常远不说,也离对手防守的核心区域很远。他的表现就像皇帝的新衣一样,只有“有品位”的人才能看得出皇帝穿了一件多么时髦的新衣,硬说皇帝什么也没穿的,一定是不懂事的小孩。

我们无法想象,如果曼联左路能把对手防守吸引过来的并源源不断地把球快速转向右侧会是个什么画面。但若这个假设都不存在的话,那曼联赛前做的战术设想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至于本该是弱侧却变成主攻方向的阿玛德迪亚洛,他平时选择进攻的时机把握的非常谨慎,但在决赛打不开局面的时候只能强攻,因此难以完成对手有准备有落位时的突击。哪怕是欧冠决赛的赛场上,巴黎占尽技术优势,也很少见到等对手全部落位后强攻的场景吧?

反倒是平时最被人看不上的霍伊伦、多古拿下了对手严阵以待时的五五球。但这些人拿球远远不足以形成对对手球门的直接威胁。莽汉配传球手,这是球场上最朴素的公式。芒特是否能算传球手?迪亚洛是否能算传球手?曼联阵中传球最好的两个人被摆在了哪?

B费的位置是卡塞米罗身侧的后腰。在踢联赛的时候,三中卫结构齐全,边中卫(通常是马兹拉维)的出球、前顶能够提供半个后腰的效果,加之约罗摆在左侧比摆在右侧更有技术和防守优势,乌加特能够提供大量防守价值,甚至是传球和进攻价值,因此哪怕是B费踢后腰,曼联中场也不缺人,也不会为了前顶牺牲后卫人数。

到了决赛,卢克肖踢边中卫,约罗在右侧,乌加特没有上场,三条不利因素都在让B费踢后腰产生反噬,热刺的进球最初的来源是B费的横传失误。但B费踢后腰造成的第一个问题是曼联前场缺少一个第一时间跟进“莽汉”们的传球人,即便能拿到球也不能将球权转化成直接进攻。第二个问题是,B费并不是扎卡一样的后场组织核心。卡塞米罗+乌加特组合能够站稳后腰位置的逻辑是乌加特在攻防两端超额干脏活,卡塞米罗靠强硬的单点防守让对手打不动后腰位置;扎卡能够在较弱的德甲站稳后腰位置,原因是他处理球的技术可以在德甲横着走,有个全能保镖掩护中场就能运转流畅。那么B费搭卡塞米罗,谁是全能保镖?是否存在后场组织核心?强硬的单点防守够用吗?

马兹拉维的位置是技术型翼卫,这倒是为数不多符合3421致胜公式的安排。但马兹拉维既要在后场侧翼分担卢克肖疏导不出去的球权,又要在进攻端花大力气支援本该被调开防守的右路,他被换下的时候,还有力气吗?

摸索了大半个赛季的致胜公式,在决赛前几场被匆匆推翻重来,没有得到成功的验证就因为惯性而草草上场,草草结束。好日子还在后头?Talk is cheap.

二、暴露本性的赛季

鉴别一个人是否可靠,不能光看他说了什么,还得看他做了什么。比如腾子近期让经纪人澄清安东尼的转会并非自己的意愿。可在上赛季迪亚洛表现良好,伤病一阵回归后,首发位置上不是东子就是现在连球都踢不上的福森,用各种“意外情况”压制住迪亚洛,让大家觉得右边路上谁都差不多,甚至产生“用安东尼都比用福森强”的想法,成功地帮助表现不佳的安东尼度过风口浪尖。如果不是迪亚洛本赛季表现出色,球迷心中都会留下“上迪亚洛和上安东尼没区别”的印象。一个反向的例子就是24年夏窗,新闻报道坚称腾子反对卖掉麦克托米内,这与他在23-24赛季用芒特、梅努还是麦克托米内踢八号位无脑前压的战术相符,因此可以推断腾是想留住小麦克的(但麦克托米内与腾想要的阿姆拉巴特双高中场根本不搭,这是另一回事)。

腾子此人很难说不精明,不精明的人也看不出现代足球必须凑第二中锋的规律,也打不出杯赛用加纳乔、麦克托米内冲垮利物浦的场面。但此人私心过重,所信之人无不与巩固自己地位有关,这一点与现代化的足球俱乐部管理背道而驰。在有埃兰加的情况下重复投资安东尼;在A费有冒头趋势的情况下二选一留下自己买入的马拉西亚;在有麦克托米内的情况下一厢情愿地认为芒特能踢八号位,结果又要靠麦克托米内救命;在前场还能组织起进攻的时候放任加纳乔、安东尼浪射,两个人挤压了霍伊伦的涨球机会,导致后者射正率从第一赛季的55%跳水到46%,其中联赛射正率只有40%(优秀中锋应当接近50%);在拉什福既无能力又无意愿的时候选择死保,因为拉什福还有着崇高的社会地位和舆论影响力,甚至还能拖着这么烂的拉什福排名前十,更甚至差点保住亲儿子安东尼的首发位置,此人的精明与私心可见一斑。他绝不是个傻子,更不是会为了曼联不计个人得失的傻子。

加纳乔本赛季平均xGDiff-3,其中在联赛和欧联的xGDiff超过了-3,意味着射术非常糟糕。

这是萨卡的XG数据,他的平均xGDiff也是负的,但并没有-3那么过分。

东子在西甲的租借极高地提高了自己的射门数据,这符合他在西甲英超两极分化的表现。

腾子下课了,不是因为继任者有多厉害,也不是因为在后弗格森时期的教练中排名如何。人做了对的事情可以得到奖励,犯了错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

范尼带队的时间过短,虽然布置的大方向是对的,但也有在莱斯特时期扛不住压力表现出的减分表现,因此无法评价。

如何看待阿莫林,离不开对3421这个初始阵型的理解。如方才所说,凑齐元素,拉开边路宽度,同时想办法凑出第二中锋是这个初始阵型的关键。阿莫林用了相当一段时间才领悟到在英超拉开边路的重要性(也可能是被迫放弃了双逆足的梦想)。可以说边路怎么运用,既是打好英超的生命线,也是3421前场蛋糕是否能做大的关键。我们数一数,加纳乔首发的时候,曼联一共有左边翼卫、右边翼卫、加纳乔三人常驻边路,霍伊伦、边前腰版B费时不时游弋到边路,投入的兵力非常之多,这样即便没有凑出来第二个中锋,也有可能丑陋地赢下比赛,因为球很容易可以从边路打到前场。乌加特在赛季末的前插几乎触及到了第二中锋的门槛,却又被正宗的边前腰芒特替代,说明阿莫林自己都没想清楚3421里什么元素最为重要。这个教练人品如何无从得知,起码他在媒体面前表现得很真诚,能说让很多人买账的话。但给他砸3、4亿,谁能保证在杯赛、争四关键战,他不再上演一次欧联决赛的拙劣表演?

三、英力士的应对

赛季中期,阿什沃斯因在夏季保腾而被炒,这件事原本不大不小。但是,在大老板拉特克利夫的强力推动下,阿莫林在赛季中期仓促上任。这两件事连在一起,决定了哪怕欧联失利,拉爵也会死保新任命的阿莫林。没有完整的夏训,没有完整的转会窗,确实是极大的不利因素,也是拉爵死保的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彻底关闭了阿什沃斯的‌绥靖‌路线之后,就必须沿着更激进的路线走到头撞南墙头破血流,哪怕这条路线所托非人。这极大地涉及到拉爵的脸面。

千万别小看脸面这东西,在曼联拼命裁员、格雷泽还保有大量股份、球队舆论处于风口浪尖的时期,短期内能保住拉爵的脸面,就能给球队撑起空间。试想,如果几位格雷泽在俱乐部运营上从中作梗怎么办?如果球员跟着舆论随波逐流一起攻击球队怎么办?短期内,唯有靠拉爵的威严才有可能维系住一个相对平稳的局面。但再过半年、一年,这个脸面就会开始坍塌、消失。因此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饮鸩止渴之举。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管理层带着镣铐跳舞的表演。引进库尼亚极大地升级了二前锋的配置(但库尼亚的盘带在边前腰中也非常多,效率尚可)。曾经传闻中的南美中场埃德森在上一届欧联决赛中攻防俱佳,完全打爆了不败药厂的中场,完美符合3421的中场定位。甚至道格拉斯路易斯都可以跟凑第二中锋沾边。唯有姆贝乌莫是一笔3421体系下彻头彻尾的重复投资。这笔投资对标的完全不是马上离队的加纳乔,因为姆贝乌莫根本就不是个突破手,而是个披着边锋外皮而需要往中路使劲钻的又一个二前锋/边前腰,凑第二中锋的要求满足了,但同时完全放弃了边路堆人头的要求。我们看一下他的盘带和XG数据,对比一下队内即将被他挤占位置的另一人。

​小蜜蜂的前场体系中,你很难看到姆贝乌莫去当排头兵排雷的情况,因为雷已经被维萨、沙德们排完了。他的盘带少之又少,甚至可以说是能不带就不带。绝对速度也不快。他的身体优势是屁股大下盘稳随之带来技术稳定。那么即将被他挤占位置的幸运儿是谁呢?

就是他,xGDiff高的不像个曼联球员,带球在边前腰中都算非常多,曼联本赛季唯一充满希望的那个人。

他们的球风不同,但生态位置完全相同,都是右侧边前腰。就像球风不同但生态位相同的B费来之前大家臆想如何让618共存一样,阿玛德与姆贝乌莫强行融合必定会导致右侧区域因同质化而失去某些竞争力。618唯一不损害球队攻守平衡的共存方式是6去踢左边前卫,18居中用跑动覆盖区域。阿玛德与姆贝乌莫两个人水平上更弱(是的,这个时代更弱的核心都得找共存方法了),共存反而还更苛刻。

这是几后卫阵型?强强对话又要靠哪些人发力?这种强行共存,仍然只能打虐菜局。但在英超,哪有那么多菜给你虐?

所以如果管理层不是在为了拉爵脸面失效前做极端准备的话,那么强行追求姆贝乌莫只能是为了放弃阿玛德迪亚洛——24~25赛季曼联唯一的希望之星。而弥补他缺失的活力,只能靠库尼亚又当爹又当妈,既盘带又冲击禁区,同时还得回防,这样在3421体系中,姆贝乌莫或许能当B费的部分代餐,贡献最后一传一射。

作为阿玛德人迷,我没有任何理由支持姆贝乌莫这笔交易,能接受这笔交易的也别自称阿玛德人迷了,不踢4后卫现在的情况跟被安东尼、福森轮流PUA的时期没有区别。但对于曼联管理层来说,想短期内保住老板的脸面,保住阿莫林,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投资前场,买成熟可靠的英超即战力,让教练席上栓头猪也能赢下一半比赛。

这势必会忽视还在用胖虎+B费亚军组合的中场,势必会忽视马兹拉维不踢就没有边中卫的后场,势必会忽视马兹拉维不踢就没有技术型边卫的翼卫。可要完成短期内的主要目标,谁还能管你这那的?

以戴着镣铐跳舞而言,这个思路完全没问题。但既然已经是戴着镣铐跳舞了,相比财政一样富裕又没有镣铐的英超对手而言,结局已定了吧?

四、还有希望吗?

没有,起码3个月内没有。

因为中锋霍伊伦没有成长机会成长空间,牺牲自己得分机会压对面中卫走位形成倒三角空间还要被拷打“在干什么?”。前任马夏尔就是在20~22岁期间没有积累足够多的技术、身体运用经验,导致身体透支,而在曼联最有希望的21-22赛季早衰,职业生涯越走越差。霍伊伦已经22,或许还有机会靠身体回光返照猛一个赛季,但成长发育的窗口期已经错过,在要么缺边路要么缺第二中锋的3421体系下只会在短痛和长痛中二选一。别忘了,曾经比他更强的勒温、恩博洛、博尼费斯可比卢克肖还能伤。上帝是公平的,现代球员想要兼具高和快,总得付出点阳寿。哪怕他下赛季就回光返照,也得备个替补中锋吧?在各位把齐尔克泽吹捧成“齐达内”的时候,想没想过齐达内压根就不是个中锋?

因为已知的效率最高的点阿玛德迪亚洛即将被放弃,B费不会离队又得首发。新人能不能适应不说,自己的进攻体系就得重新大改。如先前所说,阿莫林这个人,哪怕能领悟版本答案,也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说服自己改变自己。我们要不要看看下赛季的赛程?

不知道哪段赛程能给他“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部调整。这种情况下,前狼王库尼亚就是这支球队开局唯一的希望。库尼亚:这跟狼队有啥区别?

中场是不是还是亚军中场B费+胖虎?“坎特”是不是还继续不用?马兹拉维是不是还继续往死里用?芒特是不是隔段时间又复辟了?问题如此之多,以致于在赛季开始前,就又是一个期待大部分英超对手出问题的赛季。但在大部分英超球队都出问题的那一年,那支奇迹一样的莱斯特城首先做好了自己。

曼联的希望,只在保阿莫林的死命令失效后,或者阿莫林本人像爽文里一样,赛季开始时脱胎换骨,羽化登仙。这两条想实现都不简单。比如赛季末,夏天(可能)花销2亿~3亿的曼联排名7~8名踢欧协杯,甚至9~10名,比本赛季有巨大进步,拉爵是开香槟还是不开?这是触底反弹还是究极长痛?这人还能保吗?德里赫特、马兹拉维、乌加特都是4后卫体系下欧冠淘汰赛级别的球员,哪怕3中卫体系只能发挥德胖6~7成实力,这三个人在,后场骨架就塌不了(但塌不了不等于能赢球,更不等于能一直撑着不让别人进球,更更不等于这三个人不受伤)。7~8名的究极长痛并非不可能。海文、科利尔这两位可以顶中后场的缺,但边中卫和技术型翼卫总会有一个职责填不上。

所以我选择去看公路自行车比赛,虽然被UAE和维斯玛统治了大环赛,其他车队毫无希望,但每个队都有自己的活法和自己的希望。英力士掷弹兵与曼联一样,都是衰落的豪门,掷弹兵衰落到有分量的冠军都难夺得,但仍然有福斯这样有骨气的车手。

至于曼联?在酒吧看完那场球,听够了热刺球迷的嘲讽和欢呼时,屎就已经吃够了。吃点别的不好吗?

发布于山西阅读 7024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独爱洛琪希楼主

· 山西

GIF
GIF
GIF
GIF
GIF
亮了(2)
回复
discusser-avatar

独爱洛琪希楼主

· 山西

亮了(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