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整理:船记Justin Russo长文(3)——洛佩兹如何适配快船

avatar
关注

最重要的事情放在开头再着重说一遍:这篇文章不是我写的,原文链接在船记Justin Russo的substack:https://justinrusso.substack.com/p/how-brook-lopez-fits-clippers。Justin Russo是一个很有激情的媒体人,所以文章中可能会出现溢美之词。

内容超级长所以即使有DeepSeek全程辅助也花了一些时间整理。他的另两篇讲比尔和柯林斯的我之后有时间可能也会整理好贴出来。

以下是正文:


在职业摔角史上,曾涌现过无数精彩的宣传片段,但当我们讨论谁才是行业巅峰的终极演说之王时,有一段演说始终凌驾于所有经典之上。没错,我说的正是达斯蒂·罗兹1985年10月那段标志性的"艰难时世"演说。四十年光阴流转,它依然稳坐神坛。其中有一段10秒的经典台词,至今仍在伟大传奇的殿堂中回荡不息:

我承认,我的模样不像当今那些光鲜亮丽的运动员。肚子是有点鼓,屁股是有点大——但老兄,我可狠着呢,他们心知肚明!

罗兹发表那段演说时已年届四十。这位工人阶级的超级英雄,人们为他说的每个字屏息,为他洒下的每滴热血沸腾,为他带来的每次肾上腺素飙升疯狂。正是这段演说浓缩了罗兹的伟大精髓:他与所有人产生共鸣,因为他就是普罗大众的化身。

这段经典台词让我不禁联想到布鲁克·洛佩兹——洛杉矶快船队的新成员之一。球队动用全额中产特例的一部分签下他,合同金额为本赛季875万美元,并附带2026-27赛季919万美元的球队选项。根据Basketball Reference数据,37岁的洛佩兹身高7尺1寸(约2.16米),体重282磅(约128公斤)。他在球场上移动时略显笨拙,有时甚至显得格格不入,那双腿仿佛随时都需要休息——说白了,他确实不符合当今(篮球)运动员的典型形象。但老兄,这家伙可不好惹,全联盟都心知肚明。

这次转会使得布鲁克·洛佩兹与昔日洛杉矶湖人时期的门徒——现任快船首发中锋伊维察·祖巴茨重聚。(后续还有更多故事值得期待!)洛佩兹本可以在其他球队获得首发位置,但他选择加盟快船,填补这支球队自几年前以赛亚·哈尔滕施泰因自由身离队后始终未能解决的替补中锋空缺。这个角色至关重要。接下来我们将分析洛佩兹能为快船带来哪些帮助,以及他近期的状态。

那么,布鲁克·洛佩兹究竟能为快船注入什么?让我们深入探讨。

"糖霜、香料,还有一切美好的味道!"

上赛季效力密尔沃基雄鹿期间,布鲁克·洛佩兹在80场比赛中场均出战31.8分钟,贡献13.0分5.0篮板1.8助攻1.9盖帽,投篮命中率50.9%,三分命中率37.3%,罚球命中率82.6%。在累计出场时间超过2500分钟的27名球员中,洛佩兹的有效命中率(eFG%)高居第五,真实命中率(TS%)位列第七。若将范围缩小至上赛季同时满足2500分钟出场时间和300次三分出手的21名球员,他的有效命中率跃居第三,真实命中率排名第五。考虑到他司职中锋且已37岁高龄,这表现堪称惊艳绝伦。

但切勿因细节忽视全局——最震撼的数据在于:这位身高2米16的(当时)36岁中锋上赛季总出场时间达到2546分钟。全联盟仅有25名球员出场时间超过他,而其中没有一人与洛佩兹同龄。另外两位年过三十仍达此出勤量的球员,是35岁的詹姆斯·哈登与德马尔·德罗赞。由此可见洛佩兹所处的非凡层级。

对了,如果你对这些有趣的冷知识感兴趣的话:

关于布鲁克·洛佩兹有个相当惊人的冷知识:他和卡里姆·阿卜杜尔-贾巴尔是NBA历史上唯二达成以下成就的中锋——职业生涯前三个赛季每季都出场2500+分钟,并且在第17个或更晚的赛季仍能保持2500+分钟的出场时间。

没错!千真万确!布鲁克·洛佩兹的名字竟然与卡里姆·阿卜杜尔-贾巴尔出现在同一条冷知识答案里!而且两人都曾为雄鹿队夺冠!这概率简直了!!!!!好啦好啦,我承认有点激动过头了。

洛佩兹是密尔沃基雄鹿队的关键功臣——上赛季他的总出场时间高居全队之首,攻防两端都是球队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核心支柱。根据Cleaning The Glass的数据统计,上赛季密尔沃基雄鹿队出场时间超过1000分钟的八名球员中,洛佩兹以+1.1的净效率值差异排名第四。这个成绩算出色吗?倒也未必。虽然明显优于联盟平均水平,但确实算不上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亮眼表现。不过我认为,这其中存在许多需要考量的背景因素。

上赛季雄鹿队符合评选条件的球员中,洛佩兹是仅有的三位同时保持正净效率值(Net Rating)和正LEBRON值(基于运气调整的球员综合评估指标)的球员之一。据Cleaning The Glass统计,当洛佩兹在场时,雄鹿每百回合能净胜对手2.5分。而根据B-Ball Index的数据,这位大个子球员的LEBRON值达到+0.44。在2024-25赛季洛佩兹、达米安·利拉德和扬尼斯·阿德托昆博共同出战的2232个非垃圾时间回合中,雄鹿的净效率值为+5.2。当洛佩兹下场仅剩利拉德和阿德托昆博时,该数据微升至+6.2——但后者的样本量仅有517个回合。(这组数据充分展现了上赛季雄鹿阵容的波动性:当洛佩兹与阿德托昆博搭档但利拉德缺席的913个回合中,净效率值飙升至+9.0;更有趣的是,在洛佩兹、利拉德、阿德托昆博加上神射手A.J.格林共同出战的451个回合里,净效率值达到惊人的+15.7。我们必须向A.J.格林致敬。)

纵观洛佩兹的职业生涯——至少在过去13个赛季里——这位大个子球员的"正则化调整正负值"(xRAPM)和"预估正负值"(EPM)始终保持在联盟前30%的水平。换句话说:布鲁克·洛佩兹在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都是具有正面影响力的球员,在联盟初期表现平平的几年后,他成功找到了稳定发挥的方法。要知道,能在NBA征战17年——没错,是货真价实的十七个赛季——的球员绝不可能是庸才。尽管起步阶段有些坎坷,但这位大个子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都与"糟糕"二字毫不沾边。

我们要看的最后一项高阶数据是洛佩兹的DARKO每日正负值(DPM)职业生涯走势。尽管在过去500场左右比赛中这项数据呈现稳步下滑趋势,但它依然证明:即便受年龄增长、身体机能限制等因素影响,洛佩兹仍能对比赛产生相当可观的积极影响。

这正是洛佩兹能成为洛杉矶快船绝佳拼图的原因之一,也解释了为何他绝非等闲之辈,而是实打实的狠角色。关于洛佩兹保持长青的秘诀,我们稍后会深入探讨。但在此我想特别强调一点:绝对不可低估体型优势。这个道理看似简单,却总被人们忽视。

NBA正重新启用传统型大个子阵容——即便不是完全复古的双塔配置,也是能通过多功能性产生化学反应的多内线组合。过去季后赛的休斯顿火箭队、整个赛季保持健康的俄克拉荷马雷霆队(以赛亚·哈尔滕施泰因与切特·霍姆格伦搭档时)、以及印第安纳步行者队都印证了这一趋势。双高阵容强势回归,"看那个大个子制造混乱"的比赛方式正实实在在地复兴。

综上所述,围绕洛佩兹新赛季的五大关键问题在于:(1)他在进攻端能提供哪些战术价值?(2)是否存在与伊维察·祖巴茨搭档前场的可能性?(3)他的防守表现能否持续保持水准?(4)快船能否围绕他设计创新战术体系?(5)如何从其过往表现中预判未来贡献?

快船能否赢得"空间争夺战"?

冒着可能让大家被各种数据图表淹没的风险,我还是要展示一下布鲁克·洛佩兹在NBA前八个赛季作为进攻型球员的表现:

说实话,这样的表现其实没什么大问题。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洛佩兹当时59%的出手来自篮下附近,命中率达到58%。这并不算差。他主要依靠低位单打自主创造进攻机会——篮下出手仅有58.4%来自队友助攻,就是明证。在那个时代,洛佩兹是典型的传统型大个子。我们都记得艾尔·杰弗森、扎克·兰多夫这类球员曾经打出的惊艳进攻表现。这就是洛佩兹所处的时代:这八年里,他场均贡献18.3分7.4篮板,投篮命中率51.1%。这绝非平庸,而是当时极具统治力的进攻表现。这八年间,洛佩兹的调整后有效命中率(eFG+)为102,略高于联盟平均水平(100);调整后真实命中率(TS+)为104,同样小幅领先联盟均值。但在他职业生涯第八个赛季后,一些变化悄然发生...

您猜怎么着?布鲁克·洛佩兹居然开始...投...三分了???

这可能是现代篮球史上最惊人的投篮热区转变。布鲁克·洛佩兹——这位以背身单打和中距离投篮著称的大个子——彻底革新了自己的比赛方式,开启了三分投射的新篇章。

布鲁克·洛佩兹的职业生涯轨迹堪称NBA历史上最耐人寻味的传奇之一——要知道,他初入联盟时是个传统背打型中锋,前八个赛季总共只尝试了31次三分出手。而此后他竟累计出手超过3000次三分,保持着35%的命中率。

过去九个赛季,洛佩兹场均贡献13.9分5.1篮板,投篮命中率48.2%,但三分命中率高达35.4%——这正是他效率提升的关键所在。(注意上方图表:近九年他76%的进球来自助攻,相较前八年提升了14.4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他不再需要独自创造进攻,而是学会让队友为自己"烹饪"美味机会。)这种与时俱进的进化能力,正是洛佩兹能够长青联盟十七载的秘诀:他敏锐地适应着联盟变革浪潮,这份智慧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卓越的篮球智商与全面能力。

其真实命中率(TS%)从前八年的56.4%提升至近九年的59.4%,TS+从104微升至105,但更耀眼的是eFG+从102跃升至106。在联盟整体效率暴涨的时代,一位开发出三分技能的中锋能将效率值持续保持在联盟平均水平之上,哪怕只是高出一两个点,都堪称惊人壮举。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尼古拉·约基奇(过去九年eFG+112/TS+113),但布鲁克·洛佩兹基本上达到了艾尔·霍福德(106/102)和迈尔斯·特纳(105/106)的效率水准——这TMD才叫惊艳!从彻底不投三分到三分成常规武器,再到练就精英级射术,如此蜕变本身就充满传奇色彩!

上赛季,洛佩兹48%的出手来自三分线外,34%在篮下完成——这两大区域包揽了他82%的出手,且综合有效命中率(eFG%)高达62.6%。还记得刚才提到的迈尔斯·特纳吗?后者上赛季在相同区域的eFG%为59.5%,且84%的出手集中于此。换言之:新赛季薪资比特纳少拿1660万美元的布鲁克·洛佩兹,在进攻端呈现的效能图谱与特纳几乎同频。两人上赛季的xRAPM(洛佩兹+0.3/特纳+0.4)和EPM(均为+0.7)也相差无几。当然,年龄因素、移动能力和战术弹性造就了薪资差距。

但所有这些都未触及洛佩兹加盟快船的最大价值:空间价值。对于一支亟需增加三分出手、拉开进攻空间的球队而言,这TMD至关重要。而洛佩兹,正是个不折不扣的空间制造机。

简而言之,快船队在三分和篮下进攻的占比始终不足。究其原因:科怀·伦纳德痴迷于中距离跳投,而阵中众多球员都擅长短中距离(即抛投区域)终结——诺曼·鲍威尔、詹姆斯·哈登精于此道,伊维察·祖巴茨更是联盟顶级。这套打法确实有效。但进攻端确实需要增加些变化,而洛佩兹凭借其恐怖射程、柔和手感以及低位持球时的破坏力,恰好能提供这种维度。

在洛佩兹效力雄鹿的七个赛季中,球队有六个赛季的"篮下+三分"出手频率高于联盟均值,其中四个赛季高居联盟前八。当然,要求快船达到这种高度并不现实。但自2017-18赛季(当时排名第五)以来,快船在这项数据上甚至从未达到联盟平均水平。或许,洛佩兹能带来些改变?

近年来,洛佩兹在"篮下+三分"出手频率的百分比排名上表现不俗——至少从个人数据来看确实如此。这位中锋自加盟雄鹿以来始终保持良好纪录:其出手至少有70%来自上述区域,这使得他在多个赛季的联盟百分比排名中名列前茅。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让快船充分利用这位大个子在场时战术价值的方法,当然另一种最简单的利用方式来自于纯粹的射程优势。若您此刻尚未理解,且看下文分解。

看到下图中那条红线在20-25英尺区间突然隆起的鼓包了吗?没错,这并不平常!这标志着一名球员的三分表现远超联盟平均水平,也揭示了洛佩兹将如何赋能快船。事实上,并非所有拉开空间的方式都等同。有些球员踩着三分线拉开空间,有些更擅长底角作业。但布鲁克·罗伯特·洛佩兹——人称"瀑布山"——则更进一步。

无论他是站在侧翼拉开空间……

或是作为二次快攻中的拖车射手拉开空间……

又或是在顶弧区域扮演挡拆外弹威胁——当队友吸引双人包夹时……

这正是洛佩兹能为快船进攻端带来的独特价值——相当于他们几年前对埃里克·戈登的战术期待,只不过现在升级成了2米16的巨人版。

或者用科怀·伦纳德2023年评价戈登及其空间牵制力时的原话来说:

这个嘛,你看啊,如果他在三分线外两三英尺(约0.6-0.9米)站位,防守人就得被迫往外多跟几步。这样一来,当我们突破防线时,进攻空间自然就出来了——这就是他的价值所在。对手想收缩护框时,他们无法站在离三分线一两步的位置,逼你放弃突破或者伸手断球。所以说...这种牵制力能帮我们轻松杀入禁区,而就算对手补防,他超远的站位也让防守人疲于奔命。对他来说,这可是绝佳机会。

在现役七尺长人中,仅有维克托·文班亚马、克里斯塔普斯·波尔津吉斯和卡尔-安东尼·唐斯上赛季在30英尺(约9.1米)外的命中数超过洛佩兹。而自洛佩兹转型为三分武器以来,同身高段仅波尔津吉斯在超远三分命中数上胜他一筹。(必须指出:洛佩兹属于联盟罕见的"独角兽"群体——既能护框又能投射三分的特殊存在。)

空间价值不仅惠及射手本人,更能辐射全队进攻体系。正如伦纳德所言,洛佩兹在场时将创造更多突破缝隙:持球者突破第一道防线后,得益于其牵制力将获得更开阔的操作空间。这种战术加成往往迫使防守方频繁轮转,从而显著提升球队整体进攻效率。

全联盟仅新奥尔良鹈鹕队的对手护框者平均防守距离,比洛杉矶快船上赛季所遭遇的更为贴近篮下。我知道我们常把空间价值当作抽象概念讨论,但这个数据指标真实可见——拥有布鲁克·洛佩兹这样的球员将产生实质性影响。他效力的雄鹿队在此项"护框防守者距篮筐最远距离"统计中常年稳居前十,这种空间张力究竟能带来多大改变,数据说明一切。

还记得前文提到洛佩兹上赛季48%的出手是三分吗?全联盟仅36名出场超2000分钟的球员达到此比例,而他的有效命中率(eFG%)在其中高居第四。除他之外,榜单中锋仅有迈尔斯·特纳(我们已详述其表现)和今夏与森林狼签下5年1.25亿合同的纳兹·里德——但洛佩兹的效率值碾压二者。(对比数据:里德上赛季75.6%的进球来自助攻,特纳高达90%,而洛佩兹为83%)上赛季洛佩兹接球三分出手358次,位列联盟第16。他与出手375次的里德均保持37%命中率,特纳356次出手命中率40%。这使得洛佩兹与特纳成为上赛季仅有的四位同时满足:身高超2米08、接球三分≥300次、低位背打≥100次的球员。来跟我念:全能战士!(另两位是尼古拉·武切维奇和小贾伦·杰克逊)

这位斯坦福出身的球员,在挡拆顺下进攻中每回合可得1.20分,在至少完成100次此类进攻的33名球员中排名第11。这类进攻占洛佩兹总进攻类型的24.2%。在补篮得分方面,洛佩兹以每回合1.52分的效率领跑全联盟——上赛季共有76名球员至少完成50次补篮尝试。此外,作为终结者他位列联盟前5%(95th百分位),每回合可得1.27分。(现在明白他的价值了吧?)

以上长篇大论其实只为说明一个简单事实:布鲁克·洛佩兹是一位极其出色的进攻球员,他的加盟将在快船亟需提升的三大领域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1)三分产量与效率;(2)篮下终结能力——尽管快船上赛季频繁采用双人冲抢策略,但补篮效率仅排联盟第19;(3)其空间牵制力将惠及场上所有队友,让每个人的比赛都变得更轻松。

"双塔奇谋"还是"昙花一现"?

关于布鲁克·洛佩兹加盟最引人深思的问题无疑是:他能与伊维察·祖巴茨并肩作战吗?此刻我清楚您的想法——因为这正是我的第一反应:当然不行!但这种直觉判断会阻碍真正的战术讨论与合理推演。那么让我们理性分析:这对组合能否共存?

从进攻端来看,答案似乎是肯定的。毕竟祖巴茨堪称顶级顺下威胁:既能扮演短挡拆中的传球手/战术支点,又能在抛射区与篮下完成终结——尤其在詹姆斯·哈登主导进攻时更是如此。理论上存在这样的可能性:祖巴茨与哈登在中路执行挡拆,洛佩兹则埋伏侧翼拉开空间;亦或祖巴茨坐镇底线空接区,静观哈登与洛佩兹的挡拆外弹配合;再或者当对手换防形成错位时,洛佩兹(甚至祖巴茨)能在低位惩罚小个子防守者。但这样的理想图景真能实现吗?或许值得一试。

这对组合可能产生的问题大概率不会出现在进攻端,而会集中在防守层面——毕竟两名中锋必须有一人要承担外线防守任务。更可能的人选当属祖巴茨,他近年来在远离篮筐区域的防守已有进步。若由洛佩兹镇守最后一道防线,快船或许能采取更激进的防守策略:无论是让双塔组成联防屏障,还是采取一前一后的高低位防守布局。无论如何,这样的组合确实能衍生出丰富的战术可能。

然而,我们从未真正见证过布鲁克·洛佩兹在雄鹿与另一名中锋搭档的场面,伊维察·祖巴茨在洛杉矶同样如此。洛佩兹唯一可参考的搭档数据来自扬尼斯·阿德托昆博——但祖巴茨既不具备字母哥的进攻统治力,也缺乏这位两届MVP的外线防守敏捷度,这种类比显然存在偏差。

在洛佩兹效力雄鹿的13,669分钟里,仅有155分钟(低至可笑的1.1%)是与祖巴茨技能相似的球员共同出战:即缺乏空间属性的顺下型大个子。这155分钟具体分配如下:萨纳西斯·阿德托昆博(139分钟)、马马迪·迪亚基特(9分钟)、约翰·亨森(3分钟)、罗宾·洛佩兹(3分钟),以及难以置信的——保罗·加索尔(1分钟)。期间雄鹿净负13分。这组数据究竟能说明什么?鉴于其中仅有41分钟发生在最近四个赛季(全部与萨纳西斯搭档,雄鹿净负22分),这些样本几乎毫无参考价值。

当然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这个问题的症结——当祖巴茨搭档空间型长人时效果如何?

在祖巴茨为快船效力的六个半赛季、总计11,899分钟里,仅有682分钟(占比5.7%)是与理论上符合布鲁克·洛佩兹定位的球员共同出场:即能打五号位、偶尔客串四号位的空间型大个子。准备好接收这组数据了吗?结果并不太寻常。

在这682分钟里,有431分钟是与帕特里克·帕特森搭档——这位可能是数据中最存疑的案例,毕竟他基本只能算大前锋。但2020-21赛季帕特森确实担任过快船替补中锋,期间与祖巴茨共同出战了142分钟。这绝非无足轻重!其余搭档球员如下:杰迈克尔·格林(155分钟)、赛尔吉·伊巴卡(66分钟)、姆菲翁杜·卡本盖莱(27分钟)以及以赛亚·哈尔滕施泰因(3分钟)。需要说明的是,我将哈尔滕施泰因(通常只在快船需要篮板的收官阶段与祖巴茨短暂搭档)和几乎没怎么出场、也未展现NBA级别实力的卡本盖莱也纳入统计,多少有些牵强。不过若硬要类比...他们的技术类型确实勉强符合洛佩兹的模板。这682分钟里,快船净负60分。

此刻您可能在想"天啊,这太糟糕了,赶紧放弃双塔构想吧",但请允许我为您注入一剂强心针:

赛尔吉·伊巴卡这组数据最为耐人寻味。没错,只有66分钟;没错,微不足道;更没错,如此小的样本量几乎可以解读出任何你想要的结果——但请随我深入剖析。在这66分钟搭档时间里,有31分钟是与保罗·乔治共同出战。快船这期间反而净胜9分。由乔治、伊巴卡、祖巴茨、马库斯·莫里斯和雷吉·杰克逊组成的阵容,在两场比赛中合计出战28分钟,净胜对手10分。具体表现为:2021年12月3日对阵湖人出战18分22秒(净胜+9),次日对阵国王出战9分24秒(净胜+1)。快船首战告捷次战失利,但这套阵容在两场中都保持正负值为正。

或许——尽管听起来很荒谬——如果洛佩兹和祖巴茨能在以詹姆斯·哈登、科怀·伦纳德为核心(或许再搭配约翰·柯林斯这类球员)的阵容中找到某种默契,双塔组合仍有可行性?我承认这想法很疯狂。但篮球的魅力,不就在于偶尔的离经叛道吗?

"誓死捍卫禁区"

之前在撰写布拉德利·比尔的分析文章时,我发现自己随手记录的战术笔记颇受读者好评,因此这次解析布鲁克·洛佩兹,我决定延续这个传统,将研究手稿完整呈现给大家。闲言少叙,干货奉上:

精英护框者,但是被调出换防外线的时候,虽能摆出标准防守姿态,但受限于体型/年龄/损耗,横移速度不足。沉退防守时可能被持球者阅读,被颜射后撤步三分。会被精英后卫针对,但他退守禁区的本能可以帮助他形成最后的屏障,除非对面是顶尖三分射手。精英持球人面对他的时候能用犹豫步+半转身晃开空间。精于干扰投篮且避免犯规,能逼迫突破人勉强出手。若采取沉退策略:①需队友全力冲抢篮板 ②后卫必须挤过掩护施加背压(否则他会变得孤立无援)。善于利用前臂抵住进攻者髋部来引导突破路线。展现惊人的补防封盖能力(尤其针对空接扣篮),弱侧协防判断堪称教科书级别。能够借背掩护快速转身回位,协防护框。通过和防守对位者保持接触来让自己留在禁区的专家,对把控防守3秒的时间极其熟练。防守转换进攻时会全力回追护框。左右手都能进行封盖(在我能找到的封盖录像中,左手34次/右手83次),防守右路突破时能用左手干扰投篮的同时,用右前臂抵住突破者髋部进行干扰,防守左路突破遵守类似的原则,极少出现左右手用反了的情况。除非确认出手绝不起跳。

确实...信息量很大。我懂的。不过!容我解释,这些细节都有其必要性。虽然无法为笔记中的每个论点都配上视频解析,但接下来我会重点探讨几个关键部分。我们不妨先从数据图表入手(先让各位有个直观概念),再逐步结合录像分析——(提前为这波信息轰炸致歉!)

好的,和之前分析布拉德利·比尔时一样——这些数字越小越好,因为这代表球队在NBA30支球队中的防守排名。您可能已经注意到:直到2017-18赛季,也就是布鲁克·洛佩兹进入联盟的第十年,他才首次效力于防守效率排名前十五的球队(注:30队中的top-half)。随后他加盟密尔沃基雄鹿,连续两年夺得防守榜首,此后基本都身处防守强队之列(除了艰难的2023-24赛季)。若您好奇这是否与洛佩兹个人直接相关,请看以下数据佐证:

过去十个赛季中,仅有两个赛季洛佩兹所在球队在没有他时防守更出色——2017-18赛季的湖人以及2021-22赛季的雄鹿。但需要说明的是,后者(雄鹿赛季)他因背伤仅出战约300分钟。总体而言,只要洛佩兹在场,球队防守就会保持在精英水准。事实就是如此简单。

即便排除对手面对洛佩兹与否时的投篮选择差异,数据依然印证着这位巨人的防守价值——当他在场时,对手的篮下出手频率显著低于他坐板凳或缺席时的水平。这种威慑力迫使对手转向效率更低的中距离区域。道理很简单:只需让这位2米16的庞然大物镇守禁区,就足以吓退绝大多数敢于挑战的进攻者——其威慑效果与缺阵时判若云泥。限制高效区域的出手本就是防守精髓,这道理不言自明!

由于洛佩兹惯用沉退防守,所以他在本身是精英护框人的同时,如果和他搭档的后卫善于挤过掩护,这个协同的防守策略还能有效压制对手的三分尝试。在其中洛佩兹可以担当防守的指挥官。

若要说洛佩兹防守端还存在什么隐忧——除了我们即将深入剖析的录像细节外——那便是篮板保护问题。

纵观职业生涯,布鲁克·洛佩兹在场时仅抢下15%的潜在防守篮板。在所有累计出场超33,000分钟的113名球员(109人有数据)中,他的防守篮板率(DRB%)排名第55位。若仅统计中锋球员,他在15名符合条件者中垫底。简言之:在NBA历史上出战33,000分钟的中锋里,洛佩兹是防守篮板最差的——这个结论无论以7英尺身高、30,000分钟还是25,000分钟为基准都成立。即便把标准降至20,000分钟,他也仅以微弱劣势"险胜"双胞胎兄弟罗宾·洛佩兹避免垫底。而将门槛设为15,000分钟时,他与安德烈亚·巴尼亚尼并列倒数第二。(此类统计可谓不胜枚举)但此事当真重要吗?没错,他抢篮板确实糟糕——数据昭昭。可这真的损害球队利益了吗?

答案乍看起来很滑稽——完全没有!布鲁克·洛佩兹作为篮球史上最不擅长篮板的七尺长人之一,竟然从未拖累球队。事实上,他所在的球队在他出场时,防守篮板表现反而更优——这简直匪夷所思。这不合常理,对吧?怎么可能?这家伙自己不抢板,球队篮板却更好。由此引出了体育界最深刻的命题之一:只要球队抢到篮板,具体是谁抢的真的重要吗?

我们拥有长达17年的数据证明:布鲁克·洛佩兹效力的球队不仅在他出场时防守篮板更优,而且是在他本人几乎不参与争抢的情况下实现质的飞跃。纵观职业生涯,洛佩兹单赛季场均防守篮板从未达到6.0个——一次都没有。绝非偶然、巧合或任何你能想到的托辞。请注意,这位球员刚创下七尺长人单赛季最低防守篮板率纪录(出场≥2500分钟)。更有趣的是,他打破的是自己保持的纪录。(顺便一提,这份榜单有个震撼的名字:卡里姆·阿卜杜尔-贾巴尔五次上榜——呃,应该说是垫底榜?——全部发生在34至38岁赛季。)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洛佩兹个人篮板如此糟糕,球队篮板却如此强势?答案就是篮球史上最伟大的隐形技能:卡位。

在上赛季出战至少1500分钟的球员中,洛佩兹每分钟防守卡位次数并列第五(0.05次)。而这一数据在过去三年保持惊人稳定——前两赛季同样为0.05次,2020-21赛季则提升至0.09次(并列第二)。回溯更早:2019-20赛季第四,2018-19赛季第三,2017-18赛季第二。这些数据可能不够精准?当然。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布鲁克·洛佩兹堪称史上最伟大的卡位型长人之一,即便他并非最终抓下篮板之人——这项技能对快船至关重要,他们上赛季防守篮板率高居联盟榜首,自然希望维持这种统治地位。

既然数据层面已深度剖析完毕,现在让我们通过防守录像,看看他在球场另一端的具体表现。Action!

精英级后卫可占上风

考虑到洛佩兹的年龄、体型和现阶段移动能力的局限,他在防守精英级后卫和控球手时偶现疲态并不令人意外。但这是否意味着他防守不佳?非也——这正是需要结合语境解读之处。由于2米16的身高和沉退防守倾向,洛佩兹常选择后退应对挡拆以守护禁区。这既是雄鹿防守体系的一环,也导致挡拆防守中偶尔出现沟通失误——正如本节录像所示:当对位防守者被完全摆脱或洛佩兹沉退过深时,后卫便能获得大空位三分机会。此外,这位大个子缺乏外线防守所需的横移速度,难以应对高阶后卫的犹豫步、悬浮运球、半转身甚至强硬刺探步。顶级突破手也能凭直线加速过他。但这无伤大雅——毕竟相比他在防守端提供的全方位价值,这些瑕疵完全在可接受范围内。

拼劲永不熄

洛佩兹防守中最引人入胜的亮点,莫过于他快攻回防时那股拼尽全力的劲头——其精彩表现远比我录像展示的更为频繁。这短短几帧画面,仅能窥见他"永不言弃"防守哲学的冰山一角。这位2米16的中锋从不将任何回合视为理所当然,甚至甘愿为封堵对手快攻投篮而全力冲刺回防,如此竞技态度足以彰显其精神内核与决胜意志。他是永远迎难而上的斗士,而非选择性防守的逃兵。

禁区威慑力

洛佩兹防守最受赞誉的,自然是其纯粹的护框能力——更准确地说,是他构建的禁区威慑力,这种威慑能迫使对手大幅减少理想的篮下高效出手。上赛季,布鲁克·洛佩兹的场均干扰投篮数高居联盟第三,但即便如此,数据仍不足以完全体现他的实际影响力。面对洛佩兹防守时,对手的投篮命中率下降2.1%,优于约基奇让对手下降0.4%的数据(对防守者而言负值越好),与祖巴茨让对手下降3.2%的表现也相去不远。通过录像分析,洛佩兹的护框威慑力可归结为三大要素:(1)他不会轻易被假动作欺骗,这种纪律性至关重要;(2)他几乎——强调一遍,几乎——从不出现左右手用反、交叉封盖的情况,因此很少陷入犯规麻烦;(3)他拥有惊人的篮球智商,如上文视频所示:即使被掩护挡住或被迫换防到外线,他总能迅速判断局势并回位干扰投篮——这种能力堪称恐怖。

弱侧协防及时雨

所有这些防守精髓,最终都回归到他的看家本领:作为精英弱侧协防者与护框者的本能。当外线队友将突破者驱赶至洛佩兹镇守的禁区时,任何敢于挑战的进攻者都将陷入麻烦。当然,他偶尔也会被过掉——但这本就是防守的常态。要知道:没有冒险封堵的勇气,何来遮天蔽日的火锅?记住他的信条:永做迎难而上的斗士!根据追踪数据,上赛季全联盟没有球员比洛佩兹干扰更多两分球出手。这正是他防守哲学的体现:绝不让对手轻松得分。

禁飞区

谈到"绝不让对手轻松得分",这段录像便是最佳佐证。在分析洛佩兹上赛季的防守录像时,除却他在外线总能摆出完美防守姿态外,最令人叹服的莫过于他对空接传球的干扰能力——简直...不可思议。当对手突破时,洛佩兹能借背掩护转身回防;但在应对空接时,他展现的是另一种防守激情。他既能牵制突破者,又能以惊人从容回身拦截高空传球。不妨直言:这些传球若面对其他防守者多半会化成暴扣。虽然洛佩兹在大部分情况下看似失位——他的对位者已绕到身后——但这根本不重要。橄榄球界有句老话:"平身即过",通常形容外接手甩开角卫的瞬间。但对上洛佩兹?即使你与他同时冲向篮筐,仍得提防被他血帽羞辱。

左掌封盖,右臂圈禁

我们刚提及洛佩兹构筑防守姿态的能力,这组录像便是明证。面对持球者时,他能在外线压低重心,随后如同牛仔驯服野马般将对手驱赶至预设区域。洛佩兹有个精妙的防守细节:当对手从右侧突破时,他会用右前臂和肘部抵住突破者的髋部,同时用左手干扰投篮。这种施压方式既能保持防守位置,又避免过度身体接触——再次印证我先前的观点:他从不交叉封盖,所有干扰动作都发生在接触范围之外。对一个大个子而言,能领悟这种防守哲学实属难得。虽说这本应是防守者的基本素养,但真正掌握的球员凤毛麟角。多数人会横跳封堵,倾向用惯用手拦截突破,但洛佩兹截然不同。他左右开弓的封盖能力令人叹服——根据我的录像分析笔记,他本赛季34次封盖来自左手,83次出自右手。

右掌封盖,左臂圈禁

说到这些右手封盖突破的表现,请看以下场景——这其实是前述镜面的翻转版。面对左侧突破时,洛佩兹会以左前臂和肘部抵住进攻球员髋部,再用右手完成封盖。再次印证他的防守哲学:标准站位施压→建立合法接触→成功干扰出手。

虽然这些录像足够精彩,却未展现我在研究洛佩兹防守胶片时最着迷的两个特质:(1)他防守时坚持在油漆区待到2.9秒;(2)其封盖后球队的球权回收率异乎寻常得高。我们先探讨第二点——这实在令我拍案称奇。

根据追踪数据,密尔沃基雄鹿上赛季抢回洛佩兹68.9%的封盖球——这意味着当他完成封盖后,近七成球权归于雄鹿而非对手。若您觉得这个比例惊人,事实确实如此。在本赛季封盖后被己方回收50次以上的球员中,仅卢克·科内特(70%)的封盖回收率高于洛佩兹。

纵观职业生涯,洛佩兹63.1%的封盖最终转化为己方球权。这一数据堪称卓越:德怀特·霍华德生涯数据54.8%,蒂姆·邓肯61.7%,安东尼·戴维斯62.4%,迈尔斯·特纳58.2%,鲁迪·戈贝尔与小贾伦·杰克逊分别为60.4%和56.2%。事实上,他的新队友伊维察·祖巴茨(63.3%)是唯一接近洛佩兹水平的球员。PBP Stats数据库(统计范围自2000-01赛季起)显示:在至少完成500次封盖的115名球员中,洛佩兹的封盖回收率并列历史第七。排在他之前的仅有约纳斯·瓦兰丘纳斯(65.8%)、西奥·拉特利夫(63.9%)、之前提到的祖巴茨(63.3%)、克林特·卡佩拉(63.3%)、克里斯塔普斯·波尔津吉斯(63.3%)以及迪肯贝·穆托姆博(63.2%)。

洛佩兹效力的球队已连续八个赛季保持60%以上的封盖球回收率,且其职业生涯所有出场超500分钟的赛季中,该数据从未低于59%。这看似不起眼,实则是堪称极品的防守秘技。

现在让我们回到第一点:历经17个职业赛季的淬炼,洛佩兹深谙防守时在油漆区待到2.9秒的价值。或许您已知晓其中奥妙,但容我详解——他如同在进行一场胆量博弈,通过与裁判和对手的心理较量,设法比多数球员更久地驻守禁区。洛佩兹通常会与对位者或油漆区附近的球员保持接触,以此重置三秒计时,让自己能异常持久地锚定篮下。

尽管这为他招致148次"防守三秒"违例(生涯33,000分钟出场中约每30分钟0.13次),但实际频率远低于预期——其数据恰处于姚明(0.14次)与祖巴茨(0.12次)之间。(顺便一提,蒂姆·邓肯在这方面堪称怪物:自00-01赛季起,他在PBP统计库记录的39,333分钟里仅74次防守三秒违例,合每30分钟0.06次。换算成单赛季2000分钟,年均仅3.76次。作为对比:安德烈·德拉蒙德上赛季751分钟就吃到5次。)

我必须声明:这种打法注定会让洛佩兹付出违例代价。但他执着挖掘每个细微防守优势的态度值得激赏——正是这种看似冷僻的特质,让这位老将中锋的防守始终充满惊喜。因为他从不畏惧尝试!

物尽其用的排列组合

在探讨快船的阵容变化与灵活性时,将洛佩兹纳入轮换体系绝非天方夜谭。这位身经百战的长人曾与各种类型的球员搭档,始终保持着高效的双向影响力。即便不考虑与祖巴茨的兼容性问题,单就洛佩兹自身而言,就能衍生出诸多令人期待的阵容可能。无论是与詹姆斯·哈登搭档,还是其他替补控卫(比如,克里斯保罗?),围绕洛佩兹的老将智慧与技能,总能催生化学反应。

总体而言,我们很可能会看到如下搭配:

  1. 洛佩兹

  2. 哈登 或 邓恩 或 [任一后卫]

  3. 伦纳德 或 小琼斯

  4. 柯林斯 或 巴图姆

  5. 神秘变量

最后一个席位正是快船施展创意的舞台。但至少可以肯定:拥有洛佩兹的阵容,必将呈现百花齐放的排列可能。

比如:哈登+比尔+伦纳德+柯林斯+洛佩兹的组合——既保留五外空间,又不失护框保障。亦或是:邓恩+博格丹+小琼斯+巴图姆+洛佩兹的全替补阵容——这套配置仍能提供三名精英级防守者、一位挡拆型后卫(博格丹)及必要的空间支持。甚至哈登+邓恩+伦纳德+巴图姆+洛佩兹,或比尔+邓恩+琼斯+柯林斯+洛佩兹的搭配也未必不可行。可能性实在太多!在今夏所有新援中,从阵容适配性来看,洛佩兹最令我着迷。理论上他似乎该被限定在特定角色、需要特定队友配合,但事实并非如此。纵观他的成功履历、丰富的搭档经验以及自带的战术弹性,这位老将完全能适应千变万化的阵容组合。

您想听听上赛季关于布鲁克·洛佩兹阵容的一个疯狂数据吗?

还记得前文提到利拉德+阿德托昆博+洛佩兹三人组上赛季净效率值(Net Rating)高达+5.2吗?如果我告诉您这三人与鲍比·波蒂斯共同出场的时间是多少,您会猜多少?500分钟?250分钟?100分钟?答案是:零。整整一分钟都没有!这四人上赛季各自出场数为:洛佩兹80场、字母哥67场、利拉德58场、波蒂斯49场,四人同时登场的比赛有32场——却从未同场竞技过哪怕一分钟。我之所以提及此事,是因为在2023-24赛季,这四人同时参赛的场次达到63场,但累计共同出场时间仅有22分钟。这意味着过去两个赛季,这支球队理论上最重要的四名球员,在95场四人都有出战的比赛中,总共只并肩作战了22分钟。

我完全理解您的疑惑:为什么要让阿德托昆博、波蒂斯和洛佩兹这三名大个子同时上场?但我想反问:为何不至少尝试一下?更何况是在两年间只试了区区22分钟的情况下。战术实验本就不该畏首畏尾,而应大胆探索——相信泰伦·卢就会进行此类尝试以检验可行性。(顺带一提:2023-24赛季,利拉德+阿德托昆博+洛佩兹+米德尔顿的组合在1448个非垃圾时间回合中打出了惊人的+16.3净效率值。而米德尔顿被交易前,该四人组本赛季仅共同出战221回合,净效率为-0.4。另一方面,用凯尔·库兹马替代米德尔顿与三人搭档时,486回合内净效率达+9.0——这或许能让我们预想布拉德利·比尔和约翰·柯林斯分别加入后的效果。)

现在,您是否开始期待哈登+比尔+伦纳德+柯林斯+洛佩兹的阵容了?这就是布鲁克·洛佩兹令人着迷的根源!

鉴往知来

在这篇关于"瀑布山"(Splash Mountain,天哪,这绰号真是史上最佳)的专题分析中,我们已多次提及洛佩兹的雄鹿岁月——但我认为仍有更多经验可提炼,并应用于他即将开启的快船生涯。

在效力雄鹿的七年里,洛佩兹13,669分钟出场时间中有8,204分钟与扬尼斯·阿德托昆博并肩作战。当球员60%的时间都与同一人绑定(尤其是如此漫长的周期),其战术依赖性可见一斑。尽管本赛季洛佩兹在没有字母哥的2,109回合中,雄鹿净效率值(Net Rating)为-3.2,但这并非全是他之过——在没有字母哥和利拉德的830回合中,净效率为-1.3。而两年前的2022-23赛季,当洛佩兹独自带队时(2,619回合),雄鹿反而打出+4.3的净效率,这部分得益于朱·霍勒迪的加持(1,594回合内+6.1)。但即便没有霍勒迪,当年洛佩兹单独带队的净效率仍达+1.4。这些数据有意义吗?当然不——至少对2025-26赛季没有直接参考价值。但它们如同棱镜,折射出洛佩兹为何能成为如此完美的体系拼图。

在前文探讨洛佩兹与祖巴茨兼容性的章节中,我曾提到赛尔吉·伊巴卡效力快船期间与祖巴茨共同出战66分钟。但未说明的是:其中65分钟来自2021-22赛季——当时伊巴卡深受背伤困扰,状态跌至谷底,几近告别联盟。还有一组关键数据被刻意省略:伊巴卡和祖巴茨当时面对的对手阵容。尤其是那两场与乔治、杰克逊、莫里斯搭档时:

  • 对阵湖人威少+霍顿-塔克+詹姆斯+浓眉+霍华德阵容,10分51秒内净胜7分(24-17)

  • 对阵湖人蒙克+霍顿-塔克+詹姆斯+浓眉+霍华德阵容,3分05秒内净胜5分

  • 对阵湖人威少+蒙克+霍顿-塔克+浓眉+霍华德阵容,58秒内净胜2分

  • 对阵湖人艾灵顿+安东尼+威少+詹姆斯+浓眉阵容,2分19秒内净负6分

若您执着于这种"数据狂人"级别的分析(确实有些极端),会发现:当伊巴卡+祖巴茨对阵湖人浓眉+霍华德双塔时,快船在15分01秒内净胜14分。没错,泰伦·卢当年用双塔对轰湖人双塔,竟大获全胜。而当这对组合面对单内线阵容(均为浓眉)时,3分24秒内净负5分。

洛佩兹对快船的价值可能不太容易被量化——这支球队自失去以赛亚·哈尔滕施泰因后,中锋位置始终处于"轮盘赌式试错"的窘境。但洛佩兹有能力终结这种局面,且凭借其履历与技术储备,将以最强势的方式改写历史——这正是最令人振奋之处。快船从未拥有过这种级别的中锋,即便当年的伊巴卡也无法比拟。当然,洛佩兹的融入可能不如球队、他本人及球迷期望的那般完美。考虑到他37岁的年龄与自然规律,这种可能性确实存在——毕竟没有什么是永恒的。但若磨合顺利?快船的争冠前景将会得到极大助力。即便年事已高,洛佩兹仍能完美满足替补中锋的一切需求。

让我们回到达斯蒂·罗兹和他的经典演说——或许布鲁克·洛佩兹虽不符合当今运动员的典型形象,却正是快船苦寻的"冷血香肠匠人"(Cold-Blooded Sausage Maker),一位能推动球队跻身争冠梯队前列的巨擎。签下他或许是一场豪赌,但不敢冒险,何来荣光?

因为这正是豪赌之道。我即是豪赌本身。我即是那冷血香肠匠人。

(若您已读至文末,我深表感激。倘若您此前从未了解,不妨抽空观看达斯蒂·罗兹的经典演说——即便您对摔角毫无兴趣。毕竟,传奇值得永恒致敬。)

快船专区快船已成全联盟最老的球队
阅读 55762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洛城LAC

· 江苏

想过很长,但是这也太长了吧

亮了(177)
查看回复(3)
回复
discusser-avatar

将那太阳射落

· 河南

大洛是真正意义上可以对快船多样性产生改变的引援,希望他能健康保持水准

亮了(106)
查看回复(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