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整理:船记Justin Russo长文(1)——科林斯如何适配快船

avatar
关注

这篇才是Justin Russo关于快船休赛期引援的第一篇,7月13号被发在他的substack上。那个时候比尔还没有买断,保罗也还没正式决定回快船,所以他的分析主要基于当时现有的9人轮换。

另外两篇在虎扑的链接贴在下面,之后的这两篇越写越长,可能是发现读者完全不介意他多贴数据图表和录像。翻译整理:船记Justin Russo长文(2)——比尔能如何帮助快船-NBA-快船专区-虎扑社区

翻译整理:船记Justin Russo长文(3)——洛佩兹如何适配快船-NBA-快船专区-虎扑社区

这三篇的英文原文链接统一都贴在下面,有条件的可以自己去看:

https://justinrusso.substack.com/p/how-john-collins-fits-clippers

https://justinrusso.substack.com/p/how-bradley-beal-fits-clippers

https://justinrusso.substack.com/p/how-brook-lopez-fits-clippers

以下是正文:


几乎每个早晨——只要时间允许——我都会牵着查理(我四岁大的比格犬串串)出门遛弯。它总是拼命拽绳子…真的特别用力,养了它三年都没能改变这一点。它还是当初我刚领回家时那只倔狗,但奇怪的是,我反而为此感到欣慰,因为这意味它依然野性难驯,没有被我想掌控它一切的执念所驯化。(你大概在想这鬼故事和约翰·科林斯的深度解析有半毛钱关系?且听我慢慢道来。)

最近遛狗时总发生件怪事:几乎每次散步都会有一只帝王斑蝶跟着我们飞一阵。我一直没搞懂原因。或许蝴蝶就住在附近,而我们总在恰好的时间路过它家。但这份偶遇依然美得令人屏息。这情景恰似约翰·科林斯与洛杉矶快船的关系,至少能概括他们即将在2025-26赛季NBA开启的合作:两个独立个体在看似最恰当的时机相遇了。

新赛季将满28岁的科林斯,是快船"过去两年来锁定的目标"。这也是科林斯自老鹰的生涯后,首次加盟真正志在争冠的球队——虽然这么说也不完全准确,毕竟他上次随队赢下季后赛系列赛还要追溯到2021年(巧的是,快船上一次季后赛晋级也正是那年)。那么科林斯究竟能为球队带来什么?

希望你喜欢数据与图表…

我们清楚科林斯是一名身高2米06的前锋,近年来主要司职大前锋——尤其是在与爵士防守悍将沃克·凯斯勒搭档的阵容中。根据Cleaning The Glass数据,科林斯上赛季86%的出场时间都出现在四号位。当这对组合共同出战的1,256个非垃圾时间回合里,爵士净效率值达到+2.0。

不过必须指出数据存在的蹊跷之处:当这两人同时在场时,爵士失误率高达17.8%,这是个极其夸张的数字。而与之对应的是,这套阵容仅能迫使对手出现9.4%的失误率。这两项数据若单独拿出来比较,都将稳居联盟垫底——进攻失误率第30位,防守造失误率同样第30位(值得一提的是爵士上赛季确实在这两项统计中双双吊车尾,但诡异的是当科林斯与凯斯勒搭档时,这两项数据竟会进一步恶化,然而球队却还能保持正向输出,简直匪夷所思)。

但关键在于:当科林斯与守护篮筐的凯斯勒联袂出场时,这支联盟战绩最差的球队竟能在失误率远超对手的情况下实现比分压制。这为快船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让科林斯与伊维察·祖巴茨形成高效组合,而这一潜在化学反应的价值不可估量。

上赛季快船没有任何球员能像祖巴茨那样左右比分走势。根据Cleaning The Glass统计,在祖巴茨出战的2,623个非垃圾时间回合里,球队每百回合净胜分比他不在场时高出14.5分。这项数据使他在上赛季出场超1000分钟的所有NBA球员中高居第三。而榜单第七位是谁?你没猜错:约翰·科林斯。

每当科林斯不在场上时,爵士队简直乱成一锅粥。

没错,他们上赛季只赢了17场比赛,但其中12场胜利都来自科林斯出战的比赛——在他登场时球队战绩12胜28负(胜率30%),而缺阵时竟只有惨不忍睹的5胜37负(胜率11.9%)。(后者的胜率换算成82场常规赛只能赢10场!)当科林斯在场时,爵士整个赛季净负分仅为16分——注意不是每百回合、不是场均、更不是月度数据,而是整整40场比赛(科林斯出战1220分钟)累计只输16分。对于一支全年仅17胜的球队来说,这相当于科林斯在场时,他们几乎能和任何对手打得有来有回。而在他缺席的2741分钟里,爵士竟狂输750分。啧啧。从影响力来看,科林斯显然经得起考验。但这还只是冰山一角。

如果只看他在爵士的这两个赛季,科林斯交出了38.2%的三分命中率,场均出手3.5次,总计380次三分尝试。这是个说得过去的产量——尤其考虑到上赛季在爵士科林斯只打了40场比赛,因为爵士想通过摆烂(确实够烂)争取状元签选中库珀-弗拉格(然而并没有卵用)。在为爵士效力的108场比赛中,科林斯场均能贡献16.5分8.4篮板。这些基础数据展现出一名天赋出众的球员形象,他完全有能力融入快船的进攻体系,与洛杉矶的三大核心——詹姆斯·哈登、科怀·伦纳德和伊维察·祖巴茨——形成良好配合。从近期表现来看,科林斯对比赛的正向影响力似乎还有所提升。

当一名球员的赛场影响力开始下滑时,往往很难重新找回平衡。但科林斯却凭借顽强的意志力(或是年龄增长后自然变得成熟),成功实现触底反弹,再度展现出关键的比赛影响力。下面在评估科林斯时,需要重点考量以下维度:(1)他的主要得分区域分布;(2)最适合其技术特点的阵容配置;(3)在快船体系中的战术定位;(4)防守端需要怎样的保护;(5)除此之外还能提供哪些潜在价值。

一、科林斯的投篮热区分布

这个嘛……直接看数据不就得了?

我在科林斯的得分数据旁特别标注了助攻率,这样你就能直观看出他在爵士队得分时受队友助攻的程度。这并非要贬低科林斯的能力,而是为了还原他在爵士所处的战术生态。正如我在Twitter和BlueSky平台提到的,过去两年科林斯在爵士的380次三分出手中,仅有6次是运球后投篮——这意味着98.4%的三分出手(374次)都来自接球即投。这也正是快船体系下他最可能展现的三分投篮形态。

要说科林斯在进攻端有什么意外惊喜,那必定是他在弧顶三分线外的优异表现。上赛季,他在非底角三分区域命中率达到37.8%,前赛季也有37.2%的稳定输出。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过去两个赛季,科林斯在弧顶区域仅尝试了219记三分出手,占比仅为其总出手数的17.1%。作为对比,我们稍后会提到的一位球员同期在弧顶出手了403记三分,占其总出手数的31.6%。科林斯有可能是具备稳定命中弧顶三分的能力的,只是没有把出手频率拉起来。考虑到泰伦-卢教练钟爱的复杂战术体系,以及为场上拉开空间的需求(这正是被交易走的诺曼-鲍威尔最擅长的领域,尽管两人属于完全不同类型的球员),快船教练组想必会鼓励他增加这类出手。

过去两个赛季,科林斯共尝试了161记底角三分——占其总出手数的12.6%。这很可能成为他在快船进攻体系中的常驻点位,既能发挥他39.1%的优质命中率,又能为洛杉矶提供亟需的空间和空中威胁。

中距离绝非科林斯的舒适区。这位前锋过去两年仅尝试了104次中距离跳投,算上两分和三分球急停跳投总数更是只有97次。他几乎不会通过运球创造跳投机会——你很难看到这类画面。他深知这不是自己的比赛风格,而当代篮球最难得的,正是这种对自身局限的清醒认知。如果看见他运球,那必定是直杀篮下的信号。

毫不意外这位前锋是个扣篮狂魔——过去两年他完成172次暴扣,高居联盟第28位。27岁的科林斯将与祖巴茨以及上赛季贡献112次扣篮的“弹簧人”小德里克·琼斯组成快船新的空中作业大队。值得注意的是,科林斯上赛季篮下出手频率超过同位置83%的球员,每75回合平均5.1次。当然上赛季32%的篮下出手占比数据无法和他2018-19赛季60%的篮下出手占比相提并论,不过可以预见的是,在祖巴茨下场并释放出更多的篮下空间后,可以让他承担更多的禁区作业任务。另外一个意外发现是,科林斯上赛季创造了生涯第二高的造犯规率,30.9%的罚球率更是2018-19赛季以来的最佳表现。尽管近年来科林斯越发偏向外围打法,但他可能在悄悄打磨这项技艺。

科林斯每百回合罚球数趋势(附百分位排名

科林斯还有一个值得玩味的数据:根据Second Spectrum统计,科林斯上赛季仅有219次持球突破。即便换算成40场场均数据,他每30分钟也只有5.38次突破——这甚至低于切特·霍姆格伦的5.85次(要知道霍姆格伦所在的雷霆拥有联盟突破王谢伊·吉尔杰斯-亚历山大,而且切特本身也不以突破见长)。换言之,虽然科林斯具备突破攻筐能力,但除非是快攻机会或面对外线扑防,否则别指望他频繁持球杀入禁区。

过去两个赛季科林斯总共只打了143次背身单打回合,场均低至1.34次。所以对他的背身单打不要有太高期待。

上赛季,这位前锋在转换进攻中每回合能砍下1.16分,在131名场均至少完成2.4次转换进攻(即科林斯的数据)的球员中并列第52位。作为挡拆顺下者,他每回合可得1.10分,与特纳和恩比德比肩。科林斯的空切同样出色,场均1.5个空切回合每次能拿下1.33分,效率值与小萨博尼斯和吉米·巴特勒相当。

但最令人惊讶的是:科林斯上赛季通过无球掩护每回合能轰下1.20分,场均完成1.9次此类进攻。要知道全联盟仅有23名球员在2024-25赛季场均无球掩护回合数达到1.5次,而科林斯的得分效率高居第二,仅次于斯蒂芬·库里(1.22分)并领先约基奇(1.17分)。即便将筛选条件调整为"无球掩护占比总进攻回合10%以上"的29名球员,他依然保持第三的排名。(虽然这类数据统计有时会有偏差,但这个表现绝对不容小觑!)

自2018-19赛季以来,快船队在"篮下+三分"出手占比(常被称为"魔球率")这项数据上始终排名联盟下游。或许——只是或许——科林斯近乎摒弃中距离的进攻倾向,能为球队带来些许改善。但这估计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因为即便用他一对一替换鲍威尔,科林斯过去两年中距离出手占比8.1%,与鲍威尔的9%相差无几——实在称不上质的飞跃。

二、最适合科林斯的阵容配置是什么?

要将科林斯完美融入特定阵容确实需要费一些心思,这主要源于他独特的双位置属性——既能担任小球阵容的五号位,也能胜任传统大前锋角色。种种迹象表明,新赛季科林斯极有可能以首发身份与哈登、伦纳德和祖巴茨并肩作战。至于第五个首发席位...(虽然不能确定会是布拉德利·比尔,但也不排除这种可能性)。

我们此前已经通过他与凯斯勒(以及更早时期与卡佩拉)的搭档经历,初步分析了其与祖巴茨的兼容性,但其实还有一些值得关注的内容。首先需要明确:科林斯从未与哈登、伦纳德这个级别的巨星合作过。不过这里存在一个有趣的参考:他曾与特雷·杨在老鹰共事,而上赛季联盟持球时间超过哈登的仅有杨、亚历山大和布伦森三人。这说明科林斯已经适应过类似哈登这种持球大核的体系,虽然完美适配需要磨合,但这种经验有助于他快速融入快船的进攻体系。与快船另一个核心伦纳德的兼容性则更难找到参照模板。最接近的可能是马尔卡宁,但情况要复杂得多。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科林斯无法与伦纳德产生化学反应。

柯林斯在和祖巴茨搭档时可以由祖巴茨镇守禁区,科林斯则担任弱侧协防者;他在和伦纳德搭档时,伦纳德顶尖的防守能力可以为科林斯规避困难的对位;他还能和洛佩兹组成非传统组合进行角色互换,由科林斯执行顺下,洛佩兹外弹。

所以阵容上可以是:

  1. 科林斯

  2. 哈登

  3. 伦纳德

  4. 祖巴茨 或 洛佩兹

  5. 待定

至于第五个席位的人选,可能会在以下几名球员中轮换:博格丹、邓恩、小琼斯、巴图姆,当然还有可能加盟的比尔(如果这位后卫最终来到洛杉矶的话)。但现役阵容中的这些球员,各自将如何与科林斯适配呢?我们下面稍微讲一讲...

博格丹曾在亚特兰大与科林斯并肩作战,两人已建立不错的化学反应,因此磨合期不会太长。邓恩的适配性则稍显棘手,主要受限于其投射能力不足——至少还达不到能让防守者注意他的水准。根据Cleaning The Glass数据,2023-24赛季两人在爵士共同出战的1298个非垃圾时间回合中,净效率值为-0.4。若您觉得这个数据不佳,不妨对比爵士该赛季整体-5.5的净效率值。

小琼斯与科林斯的组合则充满想象空间——两位都是飞天遁地的篮筐轰炸机,同时具备一定拉开空间的能力(琼斯上赛季三分命中率35.6%创生涯新高)。但和邓恩类似,防守方可能会放空这两人来堵塞祖巴茨的顺下路线,因此他们更适合与洛佩兹同时登场。

巴图姆堪称"万能胶",能与任何队友无缝衔接,自然也不会与科林斯产生排异反应。更令人期待的是由巴图姆、科林斯、洛佩兹搭配伦纳德/琼斯及一名后卫组成的高大阵容——这样的组合颇具看点。

参考上赛季爵士数据:科林斯+马尔卡宁+凯斯勒三人组在783回合中净效率高达+4.4。考虑到伦纳德与祖巴茨的技术特点,快船完全可以复刻这种成功模式。不过众所周知,NBA赛场从来不存在真正的"即插即用"。

三、泰伦-卢该如何激活科林斯?

这确实是个价值2658万美元的关键问题。不过要想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溯到几年前,看看我之前提到过要重点分析的那位球员——现在正是时候。

图片已经说明得很清楚,在您眼前呈现的正是马库斯·莫里斯2020-21赛季的投篮热区图——那个快船队史首次闯入西部决赛的传奇赛季,而小莫里斯正是那支球队的关键拼图。(前文提到的403次弧顶三分出手,正是小莫里斯2020-21与2021-22两个赛季的累计数据。)更重要的是,上图展示的这个赛季,堪称小莫里斯职业生涯最高效的进攻表现。虽然他有场均得分更高的赛季,但就进攻威胁性而言,这无疑是他的巅峰状态。

我并非说约翰·科林斯能完全复刻这种进攻模式——尤其在跳投效率方面。但要说快船很可能这样使用他,倒也并非天方夜谭。预计教练组会为科林斯额外设计借掩护(pindowns)绕出接球甚至以空中接力或上篮完成终结的底线反跑空切(backdoor action),不过大多数时候,科林斯应该会像当年的小莫里斯那样,安静地在底角牵制防守。

既然我们是要回溯2020-21赛季,上图正是科林斯当季的投篮分布。与快船队的小莫里斯相似,那年科林斯也打进了分区决赛。值得注意的是,当季小莫里斯66%的出手来自篮下或三分线外,而科林斯这项数据高达77%。如果这位前锋能重现当年的出手分布(这也极可能是快船使用他的方式),再结合他近期投射状态的提升,同时考虑到哈登、伦纳德和祖巴茨为他创造的优质出手机会,我们完全有理由期待科林斯打出职业生涯的最佳表现。

为了更深入理解这种可能性,我们需要将时光倒流至科林斯的老鹰时期,通过分析当年老鹰队对他的使用方式,来预判其在快船体系中的适配性。

这段视频重点展示了一套名为"77",即双人拖拽掩护的战术(Double Drag)。这套战术不仅是快船的最爱,也是老鹰的招牌——毕竟两队都拥有精英级控场大师作为进攻发起点,而该战术能迫使防守方同时应对多重威胁。从画面中可以看到:场上配置包括传统顺下型中锋(卡佩拉或奥孔古)、科林斯和特雷·杨。科林斯出色地交替担任第一和第二掩护者,展现出多变的战术执行力。但万变不离其宗——科林斯总是选择外弹,而大个子则直插篮下,而这个顺下是战术的关键。仅凭大个子顺下这一动作,就能吸引两名防守者包夹,从而为科林斯创造弧顶空位。此时杨只需要轻松回传即可。

由此可以预见,快船必将大量使用这套战术:哈登持球发动进攻,科林斯与祖巴茨设立双人拖拽掩护,随后祖巴茨顺下冲击篮筐,科林斯外弹至三分线,而射手们则埋伏底角伺机而动。

另一个可开发的战术维度,是让科林斯在小球阵容中担任五号位——尤其是与哈登同时在场时。即便场上已有中锋,老鹰队偶尔也会打这个战术,如果对手的错位防守让他们得到了理想对位的话(比如迫使对方传统大个子换防科林斯,而非标准体型的前锋)。

这套战术其实相当简洁:特雷·杨与科林斯只需进行基础的1-5号位挡拆外弹来针对防守方的沉退策略。当杨借助科林斯掩护突破时,他会把协防的球员扯的更远一些,来防止他们及时回位干扰科林斯的外弹三分,要知道防守方绝不愿看到杨获得一对一小打大的机会。这与哈登针对中锋的战术逻辑如出一辙:球队都不愿放任这种错位优势,所以快船就可以反过来利用它从而获得空位三分的机会。

当然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即将年满36岁的哈登是否还能保持突破杀伤力。从上赛季来看,哈登场均14.8次突破的表现仍高居联盟第八(在出战至少50场的292名球员中),所以只要哈登有意愿并且保持状态,快船就能从这套战术中获益良多。

现在让我们把时间线快速拉回到刚结束的这个赛季,来看看爵士队开发出的科林斯与中锋沃克·凯斯勒配合的精妙战术。虽然配合次数不多,但整个赛季凯斯勒确实能通过传球找到了灵巧空切的科林斯。在上述视频中的前两个回合,都是由凯斯勒助攻,科林斯完成空接暴扣。这里尤其要关注的是第一球展现的战术价值。

快船新赛季必将大量使用哈登与祖巴茨的挡拆配合,这将为科林斯创造大量底线反跑空切的机会——就像上赛季小德里克·琼斯常做的那样。考虑到科怀·伦纳德的无球牵制力,以及根据第五名场上球员的不同配置,快船完全可以借鉴爵士"中路挡拆+底角埋伏"的战术:让祖巴茨(已是联盟顶级的短挡拆决策者)在中路充当终结点或传球手,为空切的科林斯输送炮弹。既然科林斯本就擅长无球空切,这必将成为快船丰富战术体系的又一利器。若他注定要像前任小莫里斯那样长期驻守底角,何不趁机偷袭那些防守懈怠的对手呢?

四、科林斯是否存在防守短板?

为了防止读者被成堆的数据、图表和录像淹没,这次就直接说结论:科林斯防守短板确实存在。

约翰·科林斯绝非优质防守者——这点毋庸置疑。但我们需要重新定义防守评价维度。

从身体天赋来看,科林斯完全具备成为防守好手的条件(这点千真万确),但是始终未能兑现。他效力的球队往往不怎么看重防守:老鹰时期他与特雷·杨搭档,这里并没有贬低杨的意思,而是小体型控卫作为防守第一道屏障天然存在缺陷——要知道戴森·丹尼尔斯加盟老鹰时,科林斯早已离队;之后他效力的爵士毋庸讳言是防守垫底的球队。当然必须指出,上赛季确实是科林斯自2021-22赛季以来首次实打实的贡献正向防守净效率值。总的来说,联盟的现实就是如此,将球队里一个符合NBA标准的防守球员替换为另一个不称职的球员,防守体系甚至可能在一瞬之间崩塌。

回到现实中考量科林斯的防守,他大致存在三个问题:外线防守不够牢靠、护框能力平平无奇、有时会因随手掏球赔上犯规。若非要找出科林斯的防守亮点,或许在于他有一定篮下协防的能力——但这远不足以让他在防守端达到正向贡献,充其量只是勉强及格、甚至略低于平均水准的表现。不过这也正是快船助教杰夫·范甘迪的价值所在,他的"咆哮式指导"或许能激活科林斯的防守潜能。直白地说,快船是支非常TM重视防守的球队,科林斯必须适应这种文化——若他无法兑现防守承诺,他的出场时间出现波动也毫不令人意外。值得庆幸的是,他无需承担主防对方箭头的重任(这份差事将由伦纳德、小琼斯和邓恩分担),这或许能帮助他扬长避短。

为了展望科林斯在快船的防守表现,我们或许可以从阿隆·戈登的职业生涯轨迹中获得一些启示——尽管戈登在魔术时期并非真正的防守漏洞。

戈登转投丹佛后(译注:上图蓝线的最后一个波峰),掘金队为他量身打造了攻守体系,使他最终蜕变为联盟顶级四号位——这里的关键在于找准定位并严守纪律。数据表明,科林斯与戈登都在22岁迎来生涯峰值,但命运轨迹却截然不同:戈登加盟争冠球队之时,科林斯仍在等待涅槃契机。当然,这并非预示科林斯必定能复制成功。但若他愿为提升防守牺牲一部分进攻戏份,快船必将乐见其成。

五、科林斯还能带来哪些额外价值?

行文至此已略显冗长,但这是最后一节了,我保证。关于约翰·科林斯,我们还有一个尚未讨论的重要领域:篮板能力——更准确的说是进攻篮板的拼抢。

上图数据展现了约翰·科林斯上赛季的篮板表现——当我们将出场标准设定为至少40场比赛且场均30分钟以上,并按照每百回合攻防篮板数进行校正时,他的数据恰好落在趋势线的理想位置。在符合该出场条件的94名球员中,科林斯进攻篮板率(7.3%)高居联盟第13位。但值得注意的是,他的队友沃克·凯斯勒正是该数据的联盟榜首。我并没有暗示他在快船抓前场板的表现会比他在爵士的表现更上一层楼(毕竟现队友祖巴茨高居该榜单第二位),但这足以证明科林斯在已有顶级篮板手搭档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卓越的进攻篮板能力。

不过单靠数据无法完整呈现科林斯拼抢进攻篮板的精髓,因此我特别剪辑了以下视频片段来具象化说明:

这段录像是科林斯本赛季从弧顶直插禁区拼抢进攻篮板的精彩集锦,其内容之丰富令人赞叹:

第一球:他冲到禁区,在三分投篮打铁后起跳,率先碰到球并单手劈扣终结;

第二球:他与德里克·莱夫利二世正面对决,并抢到了拿前场板的好位置;

第三球:虽然他上半场终场前补篮未果,但完全是用身体欺负了科比·怀特;

第四球:他羞辱式地完爆纳吉·马绍尔,活像对方欠债不还;

第五球:他在步行者队的长人围剿中,杀出血路完成反超暴扣。

这些回合都始于科林斯在弧顶的伺机而动——凭借老道的经验与狡黠的走位,他总能精准切入油漆区为球队创造二次进攻机会。您或许要问:那他在底角时的表现呢?我正好要继续讲。

这段底角冲抢篮板的集锦更令人惊艳。毕竟在现代篮球理念中(至少教练们会这么告诉你),底角埋伏运动型球员进行"底角突袭"(corner crash)拼抢进攻篮板,正是创造二次进攻机会的妙招——而这正是科林斯的拿手好戏。无论是其凭借对时机与角度的精准预判以及对自己长大身材垄断高空球的自信,还是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狡猾的卡住防守者来获得最佳的抢板位置——科林斯已然掌握成为前板机器的全部武器库。

而我想着重表达的是,科林斯丝毫不畏惧干脏活累活——这恰恰是快船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特质。科林斯很乐于使用深位卡位(deep seals);他能突袭到其他人不能或不想去的球场位置;他即使在转身或是改变行进路线的时候,依然能精准判断在空中的球的落点;另外他还拥有顶级的二次起跳能力。不,说真的,科林斯所具备的二次起跳能力已经达到另一个层级。这一点被讨论得太少了。而这正是他最原始运动天赋闪耀的地方。

在结束本节分析前,我认为上面录像中的这个回合完美展现了科林斯拼抢进攻篮板的全套本领。且看——

科林斯最初蹲伏底角,保持完美准备姿态。当克拉克森与菲利波夫斯基在弧顶发动挡拆时,他瞬间启动为马尔卡宁设立了一个掩护(brush screen)。之后他马上在禁区卡住自己的防守人,为克拉克森创造传球选择。但意识到传球无望后,他又立即撤出油漆区避免3秒违例。就在科林斯清空突破路线的刹那,克拉克森投篮出手。而科林斯真正的表演才刚开始:在与他的防守者四目相对后,科林斯快速朝底线方向迈了一步,伴随着肌肉对抗,科林斯拿到了球、奋起以一记杂耍般的上篮帮助球队缩小分差。老天,这画面即使不算华丽炫目也可以说是美妙至极了。

快船需要的,正是科林斯在每个环节都能保持这样的投入度——道理就这么简单。他们在他合同年将他从爵士挖来,现在轮到他证明自己仍处巅峰,能胜任简化后的角色定位,以及完美执行球队交付的每一项任务。天赋从来不是科林斯的问题,问题在于其他方面。但这也正是让快船渴望得到他的原因——他们遍寻联盟,就为找到能做好这些事的球员。

最后容我说句:若您已读至此处,我衷心感激。"我本可以写更短的布道词,但一旦开始,就懒得停笔了。"

阅读 20401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擓賗24号

· 吉林

进攻可以接球投三分,突击扣篮,适合和哈登,保罗搭档,防守能力以协防,抢篮板最为突出,补上了上赛季快船篮板薄弱的点,而领防,护框能力较弱,可以由小琼斯,邓恩,小卡领防,祖巴茨,大洛护框进行补充。可以说的上是目前最适合快船的大前锋了(在不出首轮,不交奢侈税的情况下)。

亮了(51)
查看回复(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