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馆》的血与光:大好河山,寸土不让;铭记历史,吾辈自强

avatar
关注

7月25日,电影《南京照相馆》上映,有很多朋友第一时间都给我说这部电影非常棒,让我一定去看看。说实话,一开始我很犹豫,因为曾经看过两部相同题材的影片——《金陵十三钗》的凄绝与《南京南京》的窒息,如墨汁滴入清水,在我心头沉淀成了化不开的阴影,悲痛、无助、愤恨……,所有深深被刺痛的情绪与记忆交织在一起,有很长一段时间自己都走不出来。

然而,这部《南京照相馆》的确是出乎意料地棒,申奥导演和团队将那些尘封的真实照片进行了1:1还原,竟以别样方式凿开这段历史之冰——用镜头对准1937年12月南京城沦陷后大屠杀下的人间炼狱。

一条满载南京记忆的贡院街,一家小小的吉祥照相馆,为了逃离鬼子的屠杀与魔爪,邮差、戏子、逃兵、汉奸翻译、还有照相馆老板一家四口,在炮火与屠刀之下奋力反抗与活着。这些落难百姓的眼睛就是一幕幕镜头,扫过断壁残垣、血染街巷,扫过横尸河滩、枪炮刺刀,那微渺却倔强的人性火种在至暗时刻熊熊燃烧起来,照亮了废墟之上不屈的民族脊梁。

这里不再是一家普通的照相馆,是血雨腥风的保命之地,也是摧毁敌人的战斗前线。当相机快门每一次开合,当机枪扫射每一个百姓,一道道惊雷从死寂一般的南京街头阵阵传来。镜头前,是日军狞笑的“纪念照”;暗房里,却藏着记录暴行的底片。

身处照相馆的人,为了保住性命,颤抖着手指冲洗着每一张“流血”的底片,那些底片凝固的不只是侵略者伪善姿态、残忍暴行,更是屠刀下同胞们的鲜血与呐喊。在显影液中,一张张血淋淋的照片,还原了历史最残酷的真相——一寸山河一寸血,底片上每一道银盐颗粒,都是血债滔天的、惨绝人寰的、不可饶恕的罪证。

这部影片的伟大,在于它没有沉溺于绝望的深渊,而是从照相馆师傅、学徒、避难妇孺身上,掘出了人性深处永不熄灭的光芒。一群手无寸铁的人,用性命守护记录日军犯下的罪证,他们把一卷卷底片缝在衣服里,“哪个能活着出去就把照片带走”。

最终他们做到了,一张张照片洗印登报,传递到中华大地,传递到全世界,那斑驳影像在黑暗中浮现——原来历史真相从未湮灭,它只是等待被照亮的一刻,这等待本身已是人类反抗罪恶的铁证

善恶有报的情节安排,并非廉价慰藉,而是一种艺术的必然与历史的隐喻。作恶者终在历史的审判台前显形,而卑微者用生命守护的良知,终如种子穿透冻土生根发芽。这是电影对天道不泯的朴素信仰,也是对“吾辈自强”的深沉呼唤——当民族记忆与个体命运交织,历史便不再是冰冷的过往,而是热血奔涌的活水之源。

走出影院,胸膛里翻涌着难以言喻的激荡。愤怒于铁蹄之下破碎山河的屈辱,感动于黑暗深渊中的人性微光,叹息于“落后就要挨打”的泣血箴言,更被一种使命般的灼热所点燃——振兴民族的千钧重担,已然无声压上吾辈肩头。昔日国破家亡的悲鸣,今日听来仍是长鸣警钟:当世界丛林法则未改,我们岂能再容他人觊觎大好河山?

影片终章,苍茫大地之上,“大好河山,寸土不让”八个大字如惊雷劈开长夜。这不是空洞口号,而是历史血泊中淬炼出的民族意志。照片里的旧日疮痍与今日壮丽版图在时空中重叠,每一寸土地的安宁背后,都需有剑与犁的坚实支撑。

历史从未真正远去,它被刻在时间的琥珀里,被保存在《南京照相馆》的影像中。当山河入梦,民族记忆便如长江之水浩荡奔流——历史之重不在背负,而在于将其化为骨骼里的钙质与精神上的海拔。

每一个中国人,永远都不会忘记!

唯有铭记这份沉重,我们才能在血脉中熔铸真正的分量;

唯以自强不息为舟,民族复兴的星火才能照亮未来的海面。

大好河山,寸土不让!铭记历史,吾辈自强!

影视区南京照相馆剧情讨论《南京照相馆》预测票房超10亿
发布于四川阅读 27279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cypher523

· 四川

我很喜欢里面的两句话:“日本人是畜生”“我们不是朋友”

亮了(262)
查看回复(7)
回复
discusser-avatar

谭松韵唯一认证男友

· 广东
cypher523我很喜欢里面的两句话:“日本人是畜生”“我们不是朋友”收起

大好河山,寸土不让!

亮了(95)
查看回复(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