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uchPoints:杨瀚森夏联引发热议,但球队对杨瀚森仍存最大担忧
开拓者新秀杨瀚森在夏季联赛中表现出色,但对其下肢力量的担忧让人联想到姚明的警示故事。
作者:Yasmin Edañol
波特兰开拓者队可能在杨瀚森身上发现了一块瑰宝。这位身高7英尺1英寸(约2.16米)的中国中锋在2025年NBA夏季联赛中吸引了众多目光。
然而,杨瀚森早期展现的闪光点已经让人们将其与一个熟悉的身影相提并论——姚明。这位前火箭球星曾以其技术和体型令人惊叹,但他的职业生涯却因下肢伤病而中断,这成为了一个持久的警示。
球迷们对杨瀚森的传球视野、柔和的手感以及外线投篮能力赞叹不已,对于他这个身高的球员来说,这些技能实属罕见。舆论甚至给他贴上了“中国约基奇”的标签,暗示了他令人印象深刻的进攻潜力。
尽管如此,尽管这些赞誉有其合理性,开拓者管理层和教练组必须面对一个更紧迫的担忧。杨瀚森下肢力量和身体对抗性的缺乏,作为一个主要危险信号显得尤为突出。
这种担忧并非仅仅是理论上的。在夏季联赛中,这一点已经暴露无遗。杨瀚森展示了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时刻,比如挡拆外弹后命中三分球,以及送出精妙的篮下传球。但是,身材更小的球员常常能在篮板球上胜过他,将他挤出低位,并暴露出他在篮下对抗时的不适应。
对手们很快就发现,对他进行绕前防守或把胳膊架在他胸口上,往往就足以打乱他的节奏。对于一个预期在NBA承担大量出场时间的中锋来说,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信号。
让这个问题更加令人担忧的,是中国篮球上空笼罩的一个警示故事:姚明。这位前NBA状元秀、八次入选全明星的球员曾为休斯顿火箭队带来了全球关注,并将中国篮球带到世界舞台的高度。
巅峰时期的姚明几乎无人能挡,将技巧与高大的统治力完美融合。然而,尽管他拥有划时代的天赋,一系列毁灭性的下肢伤病(主要是脚部和脚踝)还是缩短了他的职业生涯。在伤病迫使他在30岁退役之前,他仅打了486场NBA比赛。
姚明和杨瀚森之间的相似之处不容忽视。两人都是技术娴熟的7英尺长人,巨大的身躯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必须在世界上最顶尖的运动员面前得分并镇守内线。
就像姚明一样,杨瀚森也肩负着代表其球队和国家在全球舞台上征战的期望。如果他参加国家队的比赛,他可能会背负全年无休的征战负担。这种额外的损耗会加剧风险。
姚明职业生涯的提前终结,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巨大的压力加诸于他的下肢。尽管他拥有惊人的技术,但他的脚和腿无法承受NBA赛程与国际比赛任务相结合所带来的严酷考验。
开拓者必须从中吸取教训,并尽一切可能在要求杨瀚森承担大量出场时间之前,为他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没有强大的核心力量和下肢稳定性,杨瀚森将面临重蹈类似覆辙的风险。
值得称赞的是,开拓者似乎正在采取谨慎的态度。在经历了四场表现强劲但对身体要求极高的夏季联赛后,开拓者队选择提前让杨瀚森休战。虽然他们并未公开声明原因,但很可能是希望他开始专注于体能、力量训练和伤病预防。
这不仅是明智之举,而且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虽然精彩集锦很有趣,但在篮下反复被对手用身体压制,会抵消掉任何进攻端的闪光点。
展望未来,开拓者的运动科学团队必须为杨瀚森独特的身材量身定制一个全面的计划。这包括增加精瘦肌肉量、改善关节稳定性、以及提高骨密度(尤其是在脚、膝盖和臀部)。
阻力训练、核心力量训练和增强式训练必须成为日常训练的一部分。营养和恢复方案应该达到顶级水平,确保他在安全增重的同时保持灵活性。
如果杨瀚森能够发展出与其技术相辅相成的力量,那么开拓者队可能就真的得到了一位能改变球队命运的中锋。他的篮球智商和进攻感觉已超出同龄人水平,而且他在场上展现出的沉着冷静也超越了他的年龄。但如果没有身体对抗性的强化,这些技能可能会在82场常规赛的漫长赛季中被埋没,甚至更糟——变得毫无用武之地。
最终,杨瀚森的NBA旅程才刚刚开始。他已经展现出真实的技术,其视野令人兴奋,潜力巨大。但他现在必须在远离镜头的地方做最重要的工作:在力量房里刻苦训练,在训练馆里挥汗如雨,并拥抱那份为了强化7英尺身躯以应对NBA严苛要求所需的沉静自律。
而如果开拓者队处理得当,杨瀚森或许能改写姚明留下的故事——不仅仅作为一名来自中国的球星,更将成为一个经久耐用、为长远而打造的基石球员。
小火马
· 福建伤病这玩意还是得重视,而且不能拿以往没受伤来套。不说姚明cba时期,单单就nba来说,姚明前三个赛季基本全勤打满,场均接近30分钟上场时期。第四个赛季开始就频繁受伤了,大个子球员,本身风险就比别的位置要高
点燃星海
· 广东我对小杨健康状况很乐观,打了两年CBA别说大伤了,小伤都基本没有。。小杨的身材很均衡,外国网民很多评论都说,如果不是旁边有参照物,单看小杨身材完全不像一个216的人,看起来就是个一米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