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n Mackenzie:混合压迫,以及塔和瓜的战术博弈

avatar
关注

介绍几篇Jon Mackenzie的老文章,他是TA的专栏作家和视频制作者。他的关于混合压迫的文章,可以称得上是球迷了解现代高位压迫战术的教科书。同时他的文章也经常用阿森纳举例(他比较推崇阿森纳的压迫体系),所以也是大家了解球队战术的一个窗口。

以下是这三篇文章的摘要:

1. 什么是“混合压迫”?为什么大家都在用它?(2023/2):混合压迫的概念,和阿森纳当时的4-1-4-1压迫体系

2. 间隙之间:混合压迫的演变(2023/12):阿森纳的4-4-2压迫体系,和曼城是如何破解的,这篇文章指出的问题甚至成为了后来欧冠半决赛的胜负手

3. 阿森纳令曼城措手不及的战术奇招(2025/2):一个阿森纳5:1曼城赛后推文合集,分析了为什么这次阿森纳的高位压迫能成功

文章中也有些其他队伍的压迫战术分析,可以顺便了解一下


什么是“混合压迫”?为什么大家都在用它?

2023年2月27日

如果你将足球中大多数压迫体系提炼到其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你很快会发现它们可以被归类为两种基本方法之一:区域体系(zonal systems)或球员导向体系(player-oriented systems)。然而,非常有趣的是,这两种基本体系可以被视为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对于区域体系而言,其核心理念是结构至上。逻辑是这样的:如果你能在比赛的各个阶段保持结构,那么你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阻止对手向你的球门推进。

但这种做法有其缺点。通过优先考虑结构,压迫体系的破坏性方面被淡化了。在确保结构得以保持的情况下,对手通常会被允许在球场的某些区域不受阻碍地控球,只有当对手过于深入到防守方领土时才会进行对抗。

因此,这些区域方法处于被动的一端——即使对抗阶段是激进的。它们旨在将主动权交给对手,并在对手侵入时做好充分准备进行应对。

球员导向体系则处于同一枚硬币的另一面。通过利用对方球队中的个体球员来定位你的压迫,球员导向体系通常更侧重于破坏对手的控球阶段。尽管球员导向的压迫行动可能以被动开始,但其理念是将对手逼入称为“陷阱”的境地,即他们持球周围的所有球员都被盯防或覆盖,使他们容易出现球权转换。

但是,这同样是有代价的。由于优先考虑盯防个体对手而非保持任何结构,球员导向体系与区域体系有着相反的问题:缺乏连贯的结构可能被控球方利用,特别是如果他们拥有抗压迫能力强的球员,因此球员导向体系的主动性同样可能成为其失败的原因。

那么,两种体系都旨在阻止对手得分,但方式截然不同:一种通过反应性使其难以被攻破但易于管理;另一种通过主动性使其具有危险的破坏性,但同时也可能很脆弱。

但为什么不能两者兼得呢?为什么不在这里将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享受两种压迫体系的好处呢?这就是许多球队在最近几个赛季所做的,我试图将其归入“混合压迫”这个标题下。在本文的其余部分,我想解释一下“混合压迫”的含义,并向你展示一些它在球场上发生的例子,让你了解它可能是什么样子。

什么是混合压迫?

那么我所说的“混合压迫”是什么意思呢?嗯,用最简单的形式来说,混合压迫体系就是那些试图同时享受区域体系和球员导向体系好处的体系。也就是说:它是任何试图在结构化的区域方法和更具破坏性的球员导向方法之间取得平衡的压迫体系。

我们已经讨论了区域体系和球员导向体系如何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区域体系更被动,倾向于覆盖防守方半场的空间。球员导向体系更“积极主动”,倾向于在对方半场开始,试图破坏他们的组织进攻。诀窍在于开发允许这两种方法共存的体系:在你自己的半场采用结构化的区域方法,在对手半场采用更具破坏性的球员导向方法。

让我们看一个采用这种混合方法的基本压迫体系例子:

曼城是一支在无球状态下使用442中场封锁阵型作为基本配置的球队。这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结构,他们在这个结构中区域性地防守,但他们也可以脱离这个结构进行压迫,进入更具球员导向性的方法,从而给对手施加压力。

以下是442阵型在应对对手组织进攻时的样子:

从这个442结构出发,曼城会试图通过首先将球场一分为二来给对手的组织进攻施加压力。他们通常会让前锋线中的一名球员前压,封锁对方的第一条组织进攻线,使其难以将球转移到球场的另一侧:

如上图所示,埃尔林·哈兰德(Erling Haaland)封锁了曼联第一条组织进攻线之间的传球线路(虚线)。通过这样做,他将球场一分为二,迫使大卫·德赫亚(David de Gea)只能在他视野的左侧场区出球。

完成后,曼城的其他球员必须对曼联球员进行人盯人防守,确保他们没有轻松的出球点。你可以看到凯文·德布劳内(Kevin De Bruyne)紧密盯防曼联的枢纽球员(黄色圆圈),而菲尔·福登(Phil Foden)(白色箭头)则在压迫左中卫利桑德罗·马丁内斯(Lisandro Martinez)。

在没有任何轻松传球选择的情况下,马丁内斯选择长传,曼城夺回球权:

在这次压迫行动过程中,曼城在区域方法和球员导向方法之间切换,为自己创造了夺回球权的最佳局面。通过选择“打破”结构的恰当时机,他们最终夺回了球权并形成了反击局面。

混合方法的分类

正如我们已经说过的,采用球员导向方法的风险是,你会让弱点进入你的压迫体系。通过人盯人并让对手难以组织进攻,你也在破坏自己的结构,并允许其中出现可以被利用的区域。

在我看来,对混合方法进行分类的最佳方法之一是识别压迫球队在脱离其区域体系进行压迫后,允许其结构中弱点出现的位置。我喜欢区分垂直方向弱化的混合压迫(vertically-weakened hybrid presses)和水平方向弱化的混合压迫(horizontally-weakened hybrid presses)。让我们通过各自的例子来看看这两种类型。

垂直方向弱化的混合压迫

阿森纳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的压迫体系允许弱点在“垂直方向”上出现。在某些比赛阶段,他们会迫使球员前压,确保人盯人覆盖对手,从而在身后引入弱点。赌注是,通过前压,他们会迫使对手匆忙犯错,或者即使没有犯错,也只允许对手进行他们能够轻松防守的困难传球。

以下是阿森纳在高位压迫阶段通常的布置方式:

如你所见,他们在整个球场布置为人盯人,除了两个区域:一个是中后卫区域,他们有双重覆盖;这意味着必须在其他地方有一个“弱点”来补偿,在阿森纳的案例中,就是右边锋(RW)位置。布卡约·萨卡(Bukayo Saka)(通常是)肩负着两项盯防职责——他会在比赛的不同阶段分别执行。我喜欢将具有这种双重职责的球员称为“混合球员”(hybrid players)——他们允许球队在区域和球员导向方法之间切换,而不会导致结构完全崩溃。

如果球在对手组织进攻的右侧,阿森纳会像往常一样人盯人压迫,中锋(CF)封锁回传到球场另一侧的线路,从而将球场一分为二,更容易将球员导向的压迫集中在该半场。

因为阿森纳是球员导向的,理论上他们应该让转移球变得困难,这意味着对手在另一侧有空档就不那么重要了。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压迫确实允许水平方向上的弱点,但正如我们将看到的,这里还内置了一个更垂直方向的弱点。

当对手在另一侧组织进攻时,情况就不同了。如果守门员将球传给左中卫(LCB),中锋仍然会曲线跑动,这次是另一个方向,封锁回传给守门员的线路。但现在右边锋必须放弃其混合位置,上前压迫对手的左中卫。这使得对方的左后卫(LB)无人盯防,因此阿森纳进行一系列换防(jumps),以确保没有自由球员。首先,右后卫(RB)上前压迫对方的左后卫。然后右中卫(RCB)上前压迫对方的左边锋(LW)。

这种垂直方向的压迫链给阿森纳的后防线带来了一个弱点。之前,他们有两名中后卫看守对方的中锋,现在只剩下一名。赌注是,激进的换防能阻止对手利用这个弱点。

因此,当阿森纳的对手试图在左侧组织进攻时,阿森纳采用人盯人,通过一系列垂直方向的换防允许了中后卫位置出现弱点。这就是为什么我将其称为垂直方向弱化的混合压迫。

以下是它在实践中的样子。在阿森纳对阵曼联比赛的这个片段中,布卡约·萨卡看到球将传给利桑德罗·马丁内斯,因此上前压迫。

这使得卢克·肖(Luke Shaw)无人盯防,因为萨卡同时负责盯防他们两个,所以我们可以在下一张截图中(勉强)看到本·怀特(Ben White)在萨卡身后进行换防:

然后他在下一阶段盯防卢克·肖:

因为本·怀特进行了换防,曼联的左边锋(LW)(此案例中是马库斯·拉什福德 Marcus Rashford)由画面外的威廉·萨利巴(William Saliba)盯防。

阿森纳使用了一种混合压迫形式。通过使用布卡约·萨卡作为“混合球员”,他们能够保持一个区域结构,然后可以迅速转变为球员导向结构。当这种情况发生时,阿森纳会实施一系列换防,这会引入一个垂直方向的弱点,其理念是赌注是值得的,因为压迫的侵略性使得对手难以利用这个弱点。

水平方向弱化的混合压迫

安多尼·伊劳拉(Andoni Iraola)执教的巴列卡诺(Rayo Vallecano)使用一种混合压迫形式,允许在压迫过程中在水平方向出现一个弱点。对伊劳拉来说,其原理与米克尔·阿尔特塔(Mikel Arteta)的阿森纳相似。在比赛的某些阶段,他们会采用人盯人。他们会通过使用一个“混合球员”来实现这一点。但他们会在与阿森纳不同的区域设置弱点。

以下是伊劳拉使用的基本布置:

如你所见,布置与阿森纳的相似,在特定情况下有一系列换防链。与阿森纳一样,“混合球员”也是右边锋——对于巴列卡诺是伊西·帕拉松(Isi Palazón)。如果对手试图在右侧组织进攻,巴列卡诺会让他们的10号球员上前压迫对方的右中卫(RCB),然后使用右路的防守中场(DFM)(通常是桑蒂·科梅萨纳 Santi Comesana)换防压迫对方的枢纽球员(pivot)。

这使得对手左侧的8号球员无人盯防,这就是“混合球员”发挥作用的地方。伊西会回撤盯防这名自由球员,从而让左后卫无人盯防。这个弱点被允许存在于左后卫区域,因为左后卫位置被认为是低风险的,而且从右中卫传给左后卫的可能性不大。如果球被传过去,则会进行反向的换防链,伊西会去压迫左后卫。

另一支喜欢在其混合压迫中利用水平方向弱点的球队是埃里克·滕哈赫(Erik ten Hag)麾下的曼联。

滕哈赫经常让他的中场球员在中场进行人盯人,然后用三名前锋对抗四名后卫。在这种情况下,两名边路球员实际上是“混合球员”,负责盯防他们最近的中后卫以及他们这一侧的边后卫。

当球在球场一侧时,靠近球的边路球员会对边后卫进行人盯人。中锋会去压迫靠近球的中后卫。然后远端的边路球员将保持混合状态——位于对手后防线剩余两名球员之间。

在这种情况下,远端的混合球员通常需要做出选择:是应该上前压迫中后卫而让边后卫自由,还是不这样做?如果他们上前压迫中后卫,那么对手通常会在他们的组织进攻中有一个简单的“出球点”,从而逃脱压迫陷阱。

以下是曼联在欧联杯对阵巴塞罗那比赛中这种情况的实例。在这个时刻,曼联正在高位压迫,你可以看到他们的锋线三人组是根据巴塞罗那后防线最靠近球的三人来定位的。

安德烈亚斯·克里斯滕森(Andreas Christensen)持球,这名中后卫抬头看到朱尔·孔德(Jules Kounde)无人盯防。

这名丹麦球员将球传给孔德,孔德随后有时间和空间接球并向前推进。

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混合压迫球队会推上他们的边后卫去压迫对方的边后卫(正如我们之前看到阿森纳的本·怀特所做的那样)。然而,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埃里克·滕哈赫宁愿在他的混合压迫中鼓励一个水平方向的弱点,而不是一个垂直方向的弱点(让一名球员从后防线上提)。

结论

什么是“混合压迫”?我们现在知道它是这样一种压迫体系:

  • 旨在同时获得区域压迫体系和球员导向压迫体系的优点。

  • 通常通过使用“混合球员”来实现,这些球员可以承担多项盯防职责,以便即使在特定阶段打破区域结构时也能保护球队的区域结构。

  • 会在其区域结构中引入弱点,要么是“垂直方向”的——通常在防线后方留下弱点,要么是水平方向的——在本方球队的边路区域留下弱点。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毫无疑问我们会看到更多这类体系的出现,因为它们提供了一种“两全其美”的方法:它们既提供了区域体系所带来的防守结构,又允许了更具侵略性的人盯人压迫所带来的破坏力。


间隙之间:混合压迫的演变

2023年12月6日

上赛季,我创造了一个术语:“混合压迫”(hybrid pressing)。它描述了一种在精英级别无球阶段(OOP)日益流行的现象。越来越多的教练想要鱼与熊掌兼得;他们既想要在球场高位进行侵略性人盯人(P2P)压迫的好处,也想要在球场更深区域采取更保守的区域防守结构的好处。因此,为了实现这一点,他们采用了“混合”压迫,这使他们能够在两个阶段之间切换,并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功。

当然,战术发展的车轮正是由这样的创新推动向前。即使在我首次撰写关于“混合压迫”文章之后的短短时间内,我们已经看到了来自“控球阶段/无球阶段”关系两端的几种回应。

利用“转换阶段”

在夏天,我注意到“混合压迫”的一个基本“转换”方面——即从一种压迫形式转换到另一种——意味着球队在阶段转换过程中必然存在一个“转换阶段”:

正如足球中经常发生的那样,这些转换时刻呈现了潜在的弱点,可以被对手利用。让我们看一个利用这些“转换阶段”的例子。

阿森纳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压迫结构之一。通常,他们以4-4-2/4-1-4-1阵型进行压迫,旨在破坏对手的组织阶段。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通过从一个结构化的区域防守阵型移动到一个侵略性的高位压迫阶段来实现这一点,试图将对手挤压到球场一侧,然后通过人盯人防守减少传球选择。

在下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支(此处为假设的)阿森纳球队将球逼到对方左后卫区域。他们通过让加布里埃尔·热苏斯(Gabriel Jesus)在对方右侧中卫位置采取更靠前的站位,同时暂时不压迫左侧中卫来做到这一点。一旦门将将球传给左中卫(LCB),热苏斯和马丁·厄德高(Martin Odegaard)进行弧线跑动,迫使球传到对手的左路边线。然而,这样做时,他们让对手球员无人盯防。为了防止对手轻松摆脱压迫,德克兰·赖斯(Declan Rice)、若日尼奥(Jorginho)和布卡约·萨卡(Bukayo Saka)迅速上前盯防这些自由球员:

当这个压迫序列完成时,结构应该看起来像这样:

如你所见,对手的左中卫(LCB)没有多少可用的选择。阿森纳限制了其周围的传球选择,使得没有轻松向前推进的传球路线;同时,通过前锋热苏斯的侵略性站位,也没有通过门将进行轻松转移的路线。选择似乎是:尝试在压迫下组织进攻,冒着在靠近自己球门的危险区域丢球的风险;或者将球长传到后防线上的一个3对4局面(对阿森纳有利)。

但在这些情况下,对手确实有一些优势:他们(大致)知道阿森纳会如何组织这种“跳跃”压迫(jumps),因此他们知道如果能够迫使对手进入一个“转换阶段”——在本例中,是防守转换回他们更保守的区域防守阵型——弱点将会在哪里出现。

让我们回过头来看阿森纳跳跃进入他们高位人盯人(P2P)压迫阶段时的情形。暴露出的最大弱点是在他们的防线和中场线之间,因为他们的中场球员已经前跳以压缩压迫前线身后的空间:

如图所示,对手可以利用这个弱点的一种方式是将他们远端的8号球员(far-sided 8)移动到这个空间,制造一个自由球员。如果阿森纳对这个球员不采取任何措施,那么控球方现在就有潜力尝试通过组织进攻找到这个自由球员。但如果阿森纳不想冒这个风险,那么他们的解决方案将在球场的其他地方暴露出弱点:

这里有四个选项。如果赖斯(Rice)或若日尼奥(Jorginho)回撤盯防自由球员,高位人盯人压迫就被破坏了。如果马丁内利(Martinelli)横向跟防,控球方现在在球场的右侧就有了一个轻松得多的出球点。如果加布里埃尔(Gabriel)上抢,对手现在在后防线前形成3对3,这可能会鼓励他们尝试过顶长传并碰碰运气。

注:后来欧冠半决赛第一回合巴黎正是抓住这个弱点由登贝莱回撤创造了进球机会

换句话说,这意味着阿森纳的对手可能会利用他们的高位压迫阶段,在控球时创造优势,试图打破压迫,并利用阿森纳试图落位回区域防守结构时的“转换阶段”获益。

当然,曼城在这方面是黄金标准。事实上,瓜迪奥拉(Pep Guardiola)和米克尔·阿尔特塔(Mikel Arteta)之间交锋的潜在叙事可以被解读为一系列解决问题的练习,其中瓜迪奥拉找到了触发阿森纳压迫的方法,找到了一条穿过(或越过)压迫的路线,然后利用了阿森纳在其混合压迫阶段转换“之间”所暴露出的空间。

这里有几个例子:

首先,在22/23赛季末的4-1失利中,曼城能够多次操纵阿森纳的压迫来制造空间。第一个进球就源于阿森纳的压迫被引诱向前,随后一记直传球打给埃尔林·哈兰德(Erling Haaland),后者得以在阿森纳中场与防线之间的空间找到德布劳内(De Bruyne):

阿森纳在曼城回传时高位压迫

在压力下,约翰·斯通斯(John Stones)长传

埃尔林·哈兰德在与罗布·霍尔丁(Rob Holding)的对决中胜出,并将球传给空档处的德布劳内

德布劳内带球突进并得分

这是混合压迫如何被利用的一个例子。阿森纳球员跳跃上前试图阻止任何自由球员,导致罗布·霍尔丁与埃尔林·哈兰德形成1对1的对决。也许毫不意外,哈兰德胜出,曼城取得进球。

但这并不是那场比赛中曼城利用阿森纳压迫的唯一例子。在这个序列中,我们可以看到伊尔卡伊·京多安(Ilkay Gundogan)引诱阿森纳的后腰托马斯·帕尔特伊(Thomas Partey)向前移动,从而为远端8号球员凯文·德布劳内(Kevin De Bruyne)切入身后空间创造了条件:

京多安将帕尔特伊拉向前,为德布劳内的前插攻击留下了身后空间

德布劳内适时跑位接应鲁本·迪亚斯(Ruben Dias)的传球,在防线间接球

自那场比赛之后,阿尔特塔已经加强了对阵曼城时阿森纳的策略,正是为了避免这类情况。在他们最近的交锋中,这位西班牙人主帅专注于封锁中路空间,以防止曼城在阿森纳压迫的“转换阶段”进行中路渗透。

最终,阿森纳表现得更有竞争力,但仍有几个时刻我们看到混合压迫被操纵。在接下来的序列中,负责在阿森纳触发高位压迫时上前压迫菲尔·福登(Phil Foden)的威廉·萨利巴(William Saliba)未能履行其盯防职责。结果导致了又一次对“转换阶段”的利用,危险最终由若日尼奥为球队战术犯规领取黄牌而化解:

曼城成功突破阿森纳的压迫,在防线之间找到菲尔·福登。由于威廉·萨利巴未能上前压迫,福登获得大片进攻空间。若日尼奥最终为阻止他而领到一张黄牌。

曼城在本赛季初圣詹姆斯公园球场1-0战胜纽卡斯尔的比赛中,也使用了类似的战术方法来给对手制造麻烦。

纽卡斯尔也使用一种形式的“混合压迫”。他们通常以4-5-1的防守阵型(block)进行比赛,试图将对手向后压迫,并触发侵略性的高位压迫。面对较深位置组织进攻的对手或门将开球时,他们的站位如下:

注意他们如何使用一个狭窄的前场三人组(narrow front three)对组织阶段的接球球员施加压力。在他们身后,他们的中场也非常狭窄,旨在封锁球场中路。如果对手试图将球向边路发展,中场球员的任务是上前压迫对方的边后卫(FB),另外两名中场球员则横向移动覆盖近端的对方中场(CMs):

当曼城在本赛季早些时候对阵纽卡斯尔时,很明显佩普·瓜迪奥拉完全清楚这种方法的机制。这在曼城主帅在组织阶段所做的几处调整中体现出来,目的是给纽卡斯尔制造麻烦。

首先,瓜迪奥拉希望牵制住纽卡斯尔的中场,使他们更难用边路中场(outside CMs)保护边路区域。他通过让一名中卫(在本例中是曼努埃尔·阿坎吉 Manuel Akanji)上提到中场区域来实现这一点:

这样做实现了让纽卡斯尔中场保持狭窄的效果。纽卡斯尔不再是3对2对抗对方的一对支点球员(pivot players),而是在中场区域形成3对3。随着朱利安·阿尔瓦雷斯(Julian Alvarez)紧贴纽卡斯尔的后防线,曼城最终可以做的是扩大纽卡斯尔中场与防线之间的空间:

瓜迪奥拉做的第二个调整是让他的边后卫(FBs)不对称站位,乔斯科·格瓦迪奥尔(Josko Gvardiol)回撤与迪亚斯(Dias)并肩参与组织,而凯尔·沃克(Kyle Walker)则沿边线前插。沃克的这种移动得以实现,是因为纽卡斯尔的中场被曼城的中场所牵制:

这现在给纽卡斯尔的左后卫丹·伯恩(Dan Burn)带来了一个问题。由于沃克无人阻挡地前插,他现在必须做出决定:是跟防福登(Foden)还是沃克。为了加剧这个问题,福登向中路内切,进入中场与防线之间暴露出的空间。如果伯恩跟防福登,沃克就在边路前方获得了空间。如果他盯住沃克,曼城现在在防线之间广阔的区域内就有了一个自由球员:

瓜迪奥拉再次能够解读对手无球阶段(OOP)方法的机制,触发这类情况以操纵它。通过认识到混合压迫方法中“转换阶段”的过渡必然性,瓜迪奥拉能够制造并瞄准对手结构中的固有弱点时刻。

混合压迫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那么,利用混合压迫中“转换阶段”的根本在于认识到,在高位压迫阶段,采用混合理念的球队可能会倾向于将其压迫单元与防线隔离开来:

如果你能触发高位压迫阶段并迫使对方后防线深度回撤,你就能在创造和利用他们防线之间的空间方面取得一些成果。

除此之外,许多混合压迫方法似乎都内化了一个信条:“当你允许弱点存在时,最好让它们出现在球场的更深区域。” 在我上一篇关于‘混合压迫’的文章中,我区分了“纵向弱势”(vertically-weakened)和“横向弱势”(horizontally-weakened)的混合压迫。“横向弱势”混合压迫允许弱点存在于球的远端,“纵向弱势”混合压迫则允许这些弱点存在于他们的后防线中,通常会推动一名边后卫上前,使他们的防线暴露在1对1对抗对方前锋的局面中。

这里是一个“纵向弱势”混合压迫的例子:

如图所示,在这种压迫序列中,红队在红方右后卫(RB)上前压迫蓝方左后卫(LB)之后,最终在后防线与蓝队前锋形成1对1的对决。

将这两种倾向结合起来——允许压迫单元与后防线分离,以及允许弱点转移到球场更深的后防线区域——似乎就清楚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球队寻求利用混合压迫中暴露出的中场线之间的空间,以及通过(例如在上述例子中)迫使对手采用特定机制(你知道这会迫使压迫方陷入弱势)而制造出的1对1对决。

最终,混合压迫方法鼓励了两件在精英级别体育教练眼中可以利用的事情:转换时刻(transitional moments)和可预测的机制(predictable mechanisms)。压迫阶段之间的转换总是球队无球阶段(OOP)结构中最脆弱的时刻。如果你再加上这样一个事实:你只需理解一支球队的压迫机制并通过你自己的组织阶段迫使他们实施这些机制,就能触发这些脆弱时刻,那么你就已经为制定击败该球队的有效比赛计划铺平了道路。

改变对抗规则

那么,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混合压迫已死吗?嗯,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混合方法存在潜在弱点,但即使对于精英球队来说,这些弱点仍然难以利用。混合压迫球队与对手在组织阶段的较量仍然足够平衡,以防止混合压迫失去效力。

话虽如此,本赛季的数据似乎表明英超联赛的进球数有所上升,这可能表明混合压迫正在失去效力:

但正如我们在文章开头所指出的,演变是双向的。我们已经开始看到针对混合压迫的调整,以开始应对我们已识别出的一些固有弱点。

我在这里想关注的演变是灵活的五后卫(flexible back fives)的出现,我认为这是对我在上面指出的混合压迫两个潜在弱点因素(转换时刻可预测的机制)的回应。让我们谈谈这两个方面。

鉴于混合压迫显示出倾向于让球队的压迫单元与其后防线脱节,五后卫作为解决方案的出现似乎是顺理成章的。这里一如既往存在权衡。一方面,后防线上多一名球员,使你在处理压迫单元防线与后防线之间空间暴露的转换时刻时具有优势。拥有五名后卫组成的防线,你有能力让球员前插进入转换空间,而不会牺牲防守人数。

国际米兰在22/23赛季欧冠决赛对阵曼城时的表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那场比赛中,瓜迪奥拉在控球时采用了3-菱形-3阵型,旨在给国米的5-3-2结构制造麻烦。为了解决中场人数劣势(overload),西蒙尼·因扎吉(Simone Inzaghi)在无球阶段(OOP)使用了自己的菱形中场,让劳塔罗·马丁内斯(Lautaro Martinez)从前锋线回撤覆盖他那侧的外侧8号球员,而哈坎·恰尔汗奥卢(Hakan Calhanoglu)则前压盯防支点位置的罗德里(Rodri):

劳塔罗回撤,恰尔汗奥卢中路前压

当然,这给国米在组织阶段带来了问题,因为他们现在只有埃丁·哲科(Edin Dzeko)在第一道压迫线,这意味着每当球在他们一侧时,他需要尼科洛·巴雷拉(Nicolo Barella)和劳塔罗的帮助。这显然在那侧的8号位置留下了一个自由球员,但这就是五后卫发挥作用的地方。马特奥·达米安(Matteo Darmian)和亚历山德罗·巴斯托尼(Alessandro Bastoni)都被赋予了无球阶段的“自由”角色,能够上抢覆盖持球侧的8号球员。如果一人上前,另一人就能对中锋埃尔林·哈兰德进行双人包夹。总有一个四人后防线覆盖曼城的前场三人组,曼城发现在防线之间制造他们喜欢利用的空间变得困难。

达米安和巴斯托尼与曼城的两名8号球员平行站位。在此例中达米安上抢德布劳内,因为他在有球侧,而巴雷拉正向外压迫对方中卫。

看达米安跟防德布劳内有多远。巴斯托尼能够留在防线内,因此国米的后防四人组得以保留以对抗曼城的前场三人组。

当哈兰德试图利用国米防线与中场之间的空间时,阿切尔比(Acerbi)可以上抢阻止其获得任何优势。

这把我们带到了灵活性方面。在这些情况下,五后卫增加了一层灵活性,因为有两名外侧中卫可以上抢对方的8号球员。这给了国米一个优势,因为它提供了更大的覆盖范围:与其让一名额外中场覆盖所有横向空间,他们实际上最终有两名球员巡逻该区域,并且知道他们的后防线很少会被削弱。

因此,国米的五后卫赋予了他们覆盖混合压迫系统可能暴露的转换时刻的能力,同时提供了额外的灵活性,防止这些混合系统的可预测机制被轻易利用。

本赛季弗朗切斯科·法里奥利(Francesco Farioli)执教的尼斯(Nice)的战术发展中,五后卫作为解决混合压迫问题的方法体现得最为明显。(太冷门,这里就不放了,感兴趣可以看原文)

结论

精英级别的演变继续以惊人的速度进行。上赛季,曼城凭借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混合压迫,在所有赛事的后期阶段看起来几乎不可战胜。本赛季,我们看到对手通过组织进攻给他们制造麻烦,丢分随处可见。毫无疑问,这部分是因为他们的对手开始意识到其混合方法中的弱点。

但混合压迫的好处不会在一夜之间消失。我们开始看到的是,球队正在寻找方法来抵消混合压迫中可被证实的某些弱点,以确保后防线不会过度暴露。正如我试图在这里展示的,其中最主要的是五后卫防止后防线与压迫单元之间空间变得过大的能力。

足球的无球阶段(OOP)在最高水平上仍然是根本性的。对于旨在顶级竞争的球队来说,理解无球阶段不仅至关重要,因为球队需要找到越来越复杂的方法来阻止对手创造和把握机会。但正如我希望在此展示的,理解对手的无球机制也能解锁在你控球阶段瓦解对手的方法。

目前,可能感觉控球阶段(in-possession)终于开始占无球阶段的上风。但毫无疑问,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将看到针对无球阶段的修正方案开始出现,将优势重新拉回相反的方向。


阿森纳令曼城措手不及的战术奇招

阿森纳5:1曼城赛后他发布了战术分析短视频(见回帖)和一串推文,本文标题出自该短视频,内容出自推文

2025年2月3日

好的,大家冷静点。我知道现在是周一下午,转会窗马上就要关了,但在今天结束之前,我们有义务注意到一些事情。这事只能是关于阿森纳。让我告诉你,我激动得冒泡想聊聊他们的压迫战术。

过去几个月,阿森纳在无球阶段的表现相当有趣。上赛季,他们主要使用4-4-2阵型防守(更常见的是4-4-2菱形),马丁·厄德高会顶到锋线,站在前锋旁边。

在这个体系中,厄德高通常位于支点中场和中卫之间,当对方中卫在特定阶段接球时,他会跳上去压迫。

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本方更深位置的中场球员之一就会上前覆盖那个支点球员。

这里存在一个问题: 因为你使用锋线上的两名球员去盯防对方的中卫,对手可以通过拉开中卫之间的距离来给你制造麻烦,让你更难阻止对手控球。

上赛季对手开始更多地使用这种方法,导致阿森纳的压迫随着赛季进行变得漏洞更多(当然,疲劳因素也加剧了这一点)。

为了应对,阿森纳微调了压迫方式。 现在,他们使用的阵型更接近4-1-4-1,厄德高在场上站位更深。

这改变了盯防对方第二名中卫的方式。现在通常是右边锋上前压迫,这让厄德高可以保持他的位置。

这种方法的妙处在于: 它在覆盖中卫方面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减少了因中卫之间距离拉大而带来的问题。

如果对方确实将中卫分得很开,你就可以用中锋覆盖一个,用你的右边锋覆盖另一个,同时厄德高仍然盯防对方的支点球员,从而保持中路的稳固。

这里的缺点是: 你的后防线必须进行轮转移位来覆盖无人盯防的对方边后卫。但对阿森纳这样拥有强力中卫的球队来说,将压迫的弱点推到后防线上是个不错的权衡。

这里对阵阿斯顿维拉的片段展示了这一点。注意厄德高如何持续盯住支点球员,而托马斯·帕尔特伊则准备好跳上去压迫维拉的边后卫。

然而,对阵曼城时, 阿森纳又回到了他们的4-4-2结构,厄德高的站位比前几周高得多。

至于原因,我只能推测。一方面,曼城打切尔西时通过中路堆人数并将边后卫推得很高取得了巨大成功。我上周写过这个。也许因此,阿尔特塔更倾向于让边锋站位稍深,以防他们难以覆盖曼城这些站位高且宽的边后卫提供的宽度?实际上,瓜迪奥拉确实用边后卫拉开宽度,方式是不对称的——努内斯站位很高而格瓦迪奥尔站位更深。

或者,另一种解释是: 曼城几乎总是寻求从中路组织进攻,这意味着他们不太可能将中卫分得很开,而是会在中路制造人数优势,事实也是如此,曼城形成了一个盒型中场。

在这些高位压迫曼城组织阶段的时刻,阿森纳回到了4-4-2菱形的思路,由一名中场球员支援锋线双人组。(注意萨利巴随时准备在必要时跳上去压迫马尔穆什,以确保与对方的盒型中场人数对等)

当曼城进入稳定控球阶段时, 阿森纳回撤到4-4-2/4-2-4阵型,意图是封锁通往中路的传球线路,迫使曼城走边路。

不过,撇开阿尔特塔的思考过程, 这里产生了一个有趣结果:厄德高现在又回到了位于对方一名支点中场和一名中卫之间的位置。这意味着他在球场上占据了更靠前的位置。

这给了阿森纳两个优势:首先,这让他能更有效地触及曼城组织进攻的第一线。并且由于他在压迫中的智慧和强度,这意味着阿森纳能够让曼城的组织进攻承受巨大的压力。

这里是第一个进球的组织过程。厄德高可以立即上前压迫约翰·斯通斯,让他承受巨大压力:

但是这会带来第二个优势,因为让厄德高压迫对方中卫,他现在处于更有利的位置去利用所产生的球权转换...

这是压迫阵型中一个讨论不足的方面: 它有时被称为“反击初始阵型”——即你在夺回球权那一刻,防守阵型所呈现的状态。重要的是, 你的防守结构不仅要能用于防守,也要能提供一个可行的结构来发起进攻。

那么,学到什么? 本赛季,阿森纳为压迫增添了另一层灵活性,解决了上赛季的问题。这意味着他们能根据对手的组织思路,在这两种阵型间切换。而且,这些不同的压迫阵型也提供了不同的进攻潜力。 评估压迫理念的实用性时,牢记这点很重要。

最后,马丁·厄德高在无球状态下简直是个作弊器。

阅读 4744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大赋格

· 北京

好帖。麦肯锡水平是高的,但是搞笑功力还是JJ Bull领先。

亮了(8)
回复
discusser-avatar

aaron.w

· 甘肃

好精细的战术贴高压战术有个弱点 是一旦采取高压战术,对手一定会冗余一个人或者冗余一块区域出来,塔子是选择风险较大的冗余一个人 瓜是选择风险较小的冗余一块区域。塔子上赛季又进化了一点 虽然被巴黎教育了,但是进化谈不上失败。

亮了(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