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击手正在统治ufc,ufc已经是拳击手的天下了
随便看一下UFC官网的排名,我看到了约书亚范,我看到了托普利亚,我看到了马达莱纳,我看到了安卡拉耶夫,我看到了汤姆阿斯皮纳尔,我还看到了伊马沃夫 吧主这样的选手,刚刚干掉了MMA史上最强的踢拳手之一的黑龙。在UFC这8位冠军中有4位是以拳击风格为主的选手。我还没有算上大帝这个缝合怪,我认为他更偏向于踢拳,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拳击选手。
这些以拳击为主的选手配上一定的缠斗防摔能力就是他们能成功的关键。曾经的那些踢拳高手,近几年被以拳击为基础的选手干掉的例子太多了,因为这些拳击手的出拳更快更精准。当拳击手靠近踢拳手并且进入拳击距离的时候,根本就不是一个层级的较量。
我们去看glory双冠王佩雷拉在面对安卡的时候,后者的拳击我敢说是整个轻重量级最顶尖的,当他成功贴身进入到拳击距离之后,那个差距肉眼可见,不是一个水平的交手。
拳击的上限是所有站立格斗术里面在八角笼上限最高的。首先,八角笼使用的是4oz的小拳套,因为是小拳套,对头部的防守会变得更加困难,你不能用大馒头拳套放在头上防御。而在所有的站立格斗体系里,拳击手是最专注打磨拳头的。他们不像踢拳、泰拳、空手道那样分散在膝、腿、肘这些武器上,拳击只有拳,虽然小拳套对他们来说防守也变难了,但在进攻方面,他们的拳相比之下就是更快更准也更重。我就打个比方,咱们就想象一下,踢拳风格的头子大帝,和拳击风格的头子托普利亚,比赛在四角围城规则下打一场,会不会很不一样?大帝就可以简单的抱头防守,然后发挥出自己更好的腿法内围优势,赢不赢的我不知道,但是我认为起码他在场上能活得久一点,容错率更高。但是你让他带上4oz的小拳套,我们也看到了,他拼了一波直接就被带走了。所以小拳套规则下,拳击手就是被加强的,就是更致命的。所以这就造就了拳击手在八角笼的第一个大优势,强大又持续的压迫力。别的拳手根本就不想和他们贴身拼拳,带着4oz的拳套,一旦贴身太危险了,你只能不断的往后退。我们经常能看到拳击风格的拳手通常都是主动进行前压的地方,因为当你在拳击距离彻底被压制,出拳的精度、威力都比不过他们的时候,你就没有办法在站立阶段赢得他们的尊重,你只会被他们越逼越退。这种案例真的太多了,马达莱纳打兰迪布朗,黑龙打吧主,佩雷拉打安卡,汤姆打二楼。包括前几天刚刚结束的一场今年最精彩的一场比赛——罗伊瓦尔对战约书亚范。这场比赛非常具有代表性,开局阶段罗伊瓦尔在距离控制上做的是非常不错的,不断利用自己的腿法拉开距离,他在这场配对里面其实是有不少优势的,身高更高,臂展更长,体重也略微重一点。但问题是一旦进入约书亚范的距离,局势瞬间就反转,罗伊瓦尔根本挡不住他的贴身打击。约书亚范的拳击速度太快,精度太高,这也就是解释了为什么虽然从数据上看罗伊瓦尔的打击次数更多,但真正造成伤害的是约书亚范。这场比赛也证明了一件事儿,拳击风格的选手打的更准,打的更狠,每一拳更能改变战局。
拳击式打法在MMA里面,我认为还有另外一个巨大优势,相比于别的站立流派的选手,他们的防摔能力的上限可能更高一点。当然我也不是说所有拳击为主的选手都擅长防摔,比如说彼得严跟马达莱纳,他们的站姿就比较直,抱架比较高,结果就是比较容易被别人找到重心被摔倒。但是我们看JDM打大眼的时候,明显做出了调整,一旦感觉对手要摔,就会放低抱架来准备防,像泰拳、踢拳、空手道之类的风格通常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重心不压在前腿上,泰拳为了提膝防扫前腿,经常就是轻飘飘的。空手道很多时候那种跳跃式的移动,重心切换快,前脚也压不实,这种情况下只要被对手贴近抱住前腿很容易就被撅倒。拳击手不一样,拳击手的核心节奏是压迫推进,重心天然就是偏前,前脚压的很实。抱架手虽然高低不同,但是我认为只要略作调整,手放低一点,很容易就形成了一个天然的防摔姿态,这就是为什么你看到一些优秀的拳击型选手很难真正被放倒,因为这种风格天生的站姿重心自然的给他们一定的防摔能力,就是约书亚范防鹤屋怜,托普利亚防布莱斯米切尔,每一次抱腿的进攻防的都很好,反应都很快。就现在这个版本,拳击流,尤其是那种进攻效率特别高的拳手,正在成为UFC目前的主流。
雾云霏雨
· 安徽潘托哈,梅拉布,马哈,羽鹰,大眼,奇马耶夫,布雷迪,沙夫卡特,阿尔梅达,乌马尔,这些冠军跟每个量级的靠前的地面极强的选手对比你说的这些人,只能说更强吧?我说的这些选手好多都是连续卫冕多次了,并且即使不是冠军的也都是在连胜或者少有败绩,还有安卡地面也很不错,你不能说他是个拳击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