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男篮在亚洲杯小组赛的改变——答案藏在徐杰的采访里
hello大家好我是吴雷人,就在刚刚,韩国在八强资格赛中战胜了关岛挺进八强,将在八进四的比赛中对阵中国队。加上前几天中国男篮在亚洲杯小组赛取得了一波三连胜,完美结束小组赛阶段。因此我想在亚洲范围内很多人会觉得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一件事,但要知道中国男篮上一次以小组第一的身份出线,是十年前的事了。在人员和主教练频繁更换的背后,这套残阵打出这样的效果已实属不易。今天我就想来谈谈中国男篮的改变。
徐杰采访解读及中国男篮的现代化改变
这篇文章我标题取得是“答案藏在徐杰的采访之中”,首先我想先解释一下这个标题。众所周知徐杰近期深陷流言,第一是因为他在采访中表示:“因为很多社媒都会做对比,心里不是滋味但自己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你说他比我强太其实也没有但就是他有这样的性格&自信能放得开,敢闯出去这点比我强太多,但技术特点比我厉害很多也没有见得。”重点就是“技术特点比我厉害很多也没有见得”这句话引起了极大争议。第二是因为他的各种花边新闻,但熟悉我的朋友们应该知道我更喜欢聚焦于篮球本身,所以花边新闻本文不做评价,只针对他提到的两个关键点作为展开,分别是“技术特点”和“自信”。
先说自信,我认为这个关键词是本届中国男篮改变的关键,因为中国男篮的阵容中注入了两个能放得开的自信因子:程帅澎和王俊杰。这种自信能够一定程度地感染到队友,于是我们看到了一只自信的中国男篮。这是我对男篮改变的概括,细节我们后面再聊
再说技术特点和实力。我的观点是:徐杰和河村勇辉的技术实力差距可能确实没有大家想象中的这么大,但是这点差距徐杰却是永远赶不上的。为什么?因为河村勇辉的实力是大量的小个篮球人才堆出来的,卷出来的压力一定是不一样的。而徐杰有一定天赋,不过他并没有经历那么卷的过程,因为中国虽然人口多,但篮球运动员数量尤其是小个子球员的数量却非常少。像徐杰这样身高的篮球爱好者,大多都在初高中阶段早早“退役”了,能够继续坚持下来的人不多,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170-180这个身高段徐杰之后就出现了一个断层,细数一下:北京的孙亚辉算是有潜力的因为他够准够壮,广东的杨溢够快,也有期待空间。再往下数南京尹椿文在双外援政策下已经濒临淘汰了,刚被CBA选中的姜贺、肖恺都已属于CUBAL的顶级后卫,但未来发展尚不可知;卢骏这类落选秀的职业前景则显得更加艰难……所以我们可以看到180的身高算是一道坎,身高低于180的想在CBA立足还是太困难。
有了这个背景之后,我们再来看徐杰,他的身后没有像日本一样身高167的富坚勇树这样的压力,在180以下的身高段他已经超越了太多人。而日本呢?在河村永辉之外,我们能叫得出名字的可能只有富坚勇树,但在他们背后可能还有非常多水平极其接近国家队的身高在170上下的后卫,中国就没有。徐杰放到日本可能也只是众多170中的一个,但在广东队内他的定位就足够特殊,因为广东的后卫组织能力普遍较差,这就显得徐杰的组织属性十分稀缺,使他的生存环境十分舒适。在这样舒适的环境下,再结合他对自己“安逸不够自信”的评价,以及结合他近期的各种花边新闻,也就不奇怪了。古人云“饱饭思淫欲”,此言得之。
自信和内卷是分不开的,有关徐杰的话题我们就聊到这,再由这个思路去看中国男篮的改变:只要够卷,环境的竞争够激烈,球员就会被迫做出改变从而现代化,典型的例子就是前文提到的程帅澎和王俊杰。众所周知,在CBA中,找外援最好找的就是二号位和四号位,因为这种得分型后卫后各式各样的内线全世界都太多了,中国也多,国家队从不缺二号位和四号位。倒是纯组织者、全能锋线、优质中锋是到哪都稀有的。
在CBA,浙江稠州前几赛季尝试过培养程帅澎的组织持球技能,但是再怎么培养都有点辣眼睛,干脆就把任务简单化:坚决投篮突破,坚持撕咬防守,减少复杂的处理球和组织。这种坚决不仅在稠州队收获了很好的效果,在国家队也大放光彩。当然,在这背后,有着二号位上的激烈竞争,迫使程帅澎更加努力地练习投篮,收获了极大的进步。当然2023年季后赛面对深圳G4投进的死里逃生的绝杀也进一步助长了他的自信心,配上他要强的性格,在国家队打出自我水平也就顺理成章了。
持球干拔投篮,这一直是后卫最高阶的技能,却是日本外线球员人人都会的技能。我们在程帅澎的身上看到了一些河村永辉的影子
有了这些背景,我们再看程帅澎的采访:“投篮没有捷径,在平时训练中累积后到场上才会有自信,其实投篮没有捷径,只能靠平时的训练一点点累积。”自信这个词最近在球员采访中出现频率特别高,结合着言行一致的赛场表现,一切都串起来了,也足以证明这二字的重要性。
而王俊杰面对的竞争不在CBA,在于美国更卷的NCAA。美国身体素质劲爆的内线就更多了,而王俊杰在美国打球的时候修炼出了自己扎实的基本功和细腻的技术,这种全方位的提升配上自信的投篮出手,就非常适合更现代化的国家队。
王俊杰的翻身跳投,细腻的技术我们太久没有在中国球员身上见过了
程帅澎和王俊杰是两个最典型的例子,除这两位最惊艳球员之外,我们也看到了胡明轩在第一场低迷后的自信反弹、看到了打法现代化的胡金秋在赛场上稳定的发挥、看到了赵睿、朱俊龙等球员强大的托底保下限能力……这些硬实力是中国男篮在亚洲有一定地位的保障。但是要想有所突破,必须有一些新的东西,很高兴,现在我们看到了。
自信和主教练的鼓励也是分不开的,这里还是要小夸一下主教练郭士强,当然亚洲杯还没结束不能对他做出最终评判,但是从小组赛三场看下来郭士强是鼓励球员们在进攻端自信出手的,在防守端照样是高标准严要求,这种进攻端的鼓励也是中国男篮现代化改变的重要因素,期待后续的比赛能够继续做好赛前功课,争取取得好成绩。
男篮亚洲杯八强赛前瞻
在写前瞻之前,我想对讨论热度极高的阵容排兵布阵问题再写一些观点:我之前在女篮文章中写过双塔的讨论,双塔可以说是围绕中国女篮的一条主线,而对于中国男篮来说,这条主线是三后卫。大家对于三后卫的讨论,大多是从2019年男篮世界杯开始的。我们总说三后卫不够高防守吃亏,但是中国男篮又次次依赖三后卫,这是由中国男篮的固有缺点和打法决定的。中国自古以来的优势就是人多,这种优势集中体现在大个球员上,所以中国男篮在每个时代都是由内线球员发动的,这个基础不会改变。但是我在中国女篮观察一文中还写到:钱澄海在2007年9月16日曾经在天坛宾馆的会议上预言过:不出十年,我们的大个子会被小个子累死的。在姚明的巅峰时期,我们也看到了后卫对内线球员的重要性。那现在,我们的问题又出在了后卫上,后卫实力有限是一方面,中国的后卫没有一个人跟张子宇这种特殊球员配合过又是另一方面。在外人看起来后卫只要过半场乖乖交球给内线就行,但实际上这个细节很难,尤其对于矮个后卫来说。姚明有配合默契的刘炜,张子宇还没等到属于她的后卫。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并不能把张子宇作为救世主,大家对她的希望太高了,以为身材就是一切,却忽略了球员成长发展的客观规律。
上篇文章的评价,钱澄海的这句话在任何时代都受用
这里面把张子宇换成中国男篮的内线球员是一样的道理,只不过割裂感没这么强。如果场上只放一个后卫,他被罩住之后就没人能组织起进攻了。之前有张镇麟、周鹏等锋线可以过渡一手,但这次中国男篮锋线有组织能力的只有朱俊龙一个人,而今年对于进攻端的改造又十分迫切,所以很多时候还是需要依赖三后卫保证进攻的流畅性。
最后,我们结合刚刚新鲜出炉的对手韩国分析一下中国的取胜前景。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外线的投篮手感是呈现一个正态分布的趋势的。中国本届亚洲杯外线命中率较高,但这种命中率已经持续了多场,包括几场热身赛。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继续保持投射的自信心,命中率就不会特别难看。而韩国上一场对阵黎巴嫩的比赛三分球命中率57.89%,属于是超准了,但是中国男篮外线的防守硬度会比黎巴嫩强很多,我认为中国男篮需要坚持贴防的策略,给足身体对抗,发挥锋线和内线的优势,拿下比赛的问题不大,还是我几篇文章中一直提到的:“以我为主、强者心态”。
而对于中国男篮来说,真正的挑战其实只有半决赛和决赛两场比赛。如果能打进决赛其实并没有太大压力,所以重中之重就在于半决赛,大概率会对阵新西兰。对阵澳洲的球队,就需要一些针对性布置了。这一块,我还是比较相信教练组的。但有一点可以提前预测:国产教练和外教不同,属于上限低,但是下限有保障。区别于乔尔杰维奇这种固执的教练,也许能带来新的理念,但这种理念一旦不结合中国男篮现有的人员情况,就会打破下限地输球。对于郭士强的完整评价,也需要打完四强赛和决赛后才能综合评判,我个人认为不会太低于大家的预期。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聊的还是比较杂,从徐杰的热点事件,聊到中国男篮的改变和前瞻。其实自信这个词一直是一条主线,小到一名球员的认知和格局,大到整个中国男篮的决心和气质,自信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再加上近期决定出去闯荡的余嘉豪、曾凡博,中国篮球真的很需要多一些这样自信、有梦想的球员,整个国家队的风气和气质也能起到一定的改变。否则,只能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内,在采访中发力的同时流出一些花边新闻,还被国家队最终名单拒之门外......
圆蛤镇阿Q
· 江苏问题肯定是有的,就要看有没有硬保的价值了。
虎扑JR1599061407
乔尔杰维奇这种固执的教练,也许能带来新的理念,但这种理念一旦不结合中国男篮现有的人员情况,就会打破下限地输球这句话很认同,所以最好还是外教做助教打辅助,主教练还得是国内的主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