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攻中场压迫能力分析,厄德高强度最高,福登最活跃
之前的帖子Jon Mackenzie:混合压迫,以及塔和瓜的战术博弈,介绍了现代高位压迫战术,和一些使用以及应对的案例。这次继续这一话题,介绍一篇足球深度数据平台SkillCorner的文章,讨论现代进攻中场的压迫数量、效果以及强度。因为数据分析比较枯燥,为方便(跳过)阅读,这里先提取出文章的主要信息:
压迫数量:既能持续从前场发起压迫,又能在中场压迫体系保持防守纪律。最活跃的英超球员包括福登、帕尔莫、小克鲁伊维特、德布劳内、厄德高(排名分先后)
压迫效果:通过迫使对手回传和切断传球线路来破坏对方组织进攻。最有效的英超球员包括琼斯、厄德高、哈努斯、小克鲁伊维特、罗杰斯(排名分先后)
压迫强度:评估球员在高强度跑动下执行施压对抗和施压动作的能力。厄德高22.7%的压迫是在高速跑动或冲刺下完成的,这是五大联赛中场球员中的最高比例。
压迫表现较差的球员包括维尔茨和B费,不过注意压迫能力并不完全代表球员防守水平。
另外,如果对压迫不了解或者对压迫的意义有疑问的,可以看下温格的亲自讲解,他主导的fifatrainingcentre网站有很多不错的视频分析值得学习,包括这个Enhanced Football Intelligence metrics(EFI)系列。
温格:对球压迫指球员压缩自身与持球者之间的空间。这种空间压迫会限制持球者的处理球时间并削减其可用选项。。。
以下是正文:
作者:Trym Sorum
精英足球层面那种容纳“奢侈品型”组织核心或“眼神防守型”中场的时代,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过去。如今的进攻型中场被期望不仅仅是创造者;他们必须像其他球员一样,在球队的防守计划中发挥作用。
问题在于,我们过去缺乏合适的工具来衡量比赛的这一面。传统的防守数据,如封堵、抢断和对抗,捕捉的是孤立瞬间,却遗漏了更广泛的比赛背景。
如果一名球员对持球者施加压力,迫使其回传或横传,阻止了一次反击,或者封堵了一个危险的传球线路,他就为球队完成了任务,但他可能并没有赢得一次对抗或完成一次拦截。
事实上,不到3%的防守对抗会直接导致球权转换(SkillCorner, 2023),而大多数“施压”数据仍然基于与球的接近程度,无法体现压迫的质量或效果。
直到最近,这些额外的防守背景信息在数据中基本是隐形的。但借助Game Intelligence(比赛智能分析系统),我们终于可以超越“争夺球权”这一层面,评估球员防守产出的质量,并定义最佳的压迫型球员。具体来说,我们现在能通过 对球压迫 (On Ball Engagements, OBE)这一指标来深入分析。
在我们之前的《情境化球探报告》中,我们探讨了现代组织核心如何通过无球移动、推进和持球决策来瓦解对手防线。在这篇后续报告中,我们将视角翻转,评估这些球员中谁能在无球状态下提供我们所需的价值。
与之前一样,我们应用了基于角色的球探框架:从我们寻找的球员画像出发,并将这些足球特质转化为可衡量的指标。在此基础上,我们的目标是识别那些在防守端投入的目的性与其在进攻端创造机会时同样强烈的进攻型中场。
我们寻找的球员画像是:
“一位在高位压迫体系中,以速度和强度进行主动防守,并通过迫使对手回传和切断传球线路来破坏对方组织进攻的压迫型中场”
我们将分析欧洲“五大联赛”的中场球员;然而,由于我们从控球分析转向了无球分析,我们将探索Game Intelligence提供的一套新指标:对球压迫 (OBE)。
对球压迫 (OBE)包含多种防守事件:
施压 (Pressure):球员对持球者施加直接压力。
压迫对抗 (Pressing):球员作为施压链的一部分,对持球者施加直接压力。
反压迫 (Counter Press):球队丢失球权后3秒内,球员立即对持球者施加压力。
回追压迫 (Recovery Press):球员启动位置在球前方,通过回追对持球者施加压力。
压迫效果 (Pressing Outcomes):球员的压迫导致以下结果:迫使对手回传,影响潜在穿透性传球,导致对手进攻中断和夺回球权
我们还会记录这些防守指标发生的比赛阶段,为防守动作提供情境——例如,一名中后卫在高位防线中的对抗方式与其在低位防守时的对比,或者一名中锋领导高位压迫的能力与其快速回撤落位的对比。
我们还将把这些防守指标与体能数据相结合,以便识别出那些凭借其压迫的速度和强度真正影响比赛的活力型运动员。
在本分析中,我们旨在识别那些在球队第一道防线(高位压迫)中无球状态下非常活跃的中场球员。具体来说,我们寻找的是那些既能持续从前场发起压迫,又能在中场区域(中场压迫体系)保持防守纪律的全能型球员。
为了在数据中找到这种多面手,我们分离了中场球员在高位和中场压迫体系中的对球压迫 (OBE) 数据。在下面的散点图中,我们根据两个关键指标对球员进行了定位:
Y轴: 每30分钟对手控球时间(OTIP)内,球员在高位压迫体系(作为压迫链条的一部分)中的施压对抗次数 (p30)。
X轴: 每30分钟对手控球时间(OTIP)内,球员在中场压迫体系中的施压对抗+施压动作总次数 (p30)。
菲尔·福登脱颖而出,成为最活跃的压迫者之一,在高位压迫次数上排名第一,在中场区域施压+施压总次数上排名第三。在中场区域,乌奈·戈麦斯(Unaí Gómez,毕尔巴鄂竞技)在施压对抗+施压动作总次数上领先。熟悉的名字如马丁·厄德高、科尔·帕尔默和凯文·德布劳内也赫然在列。这三人都效力于经常在高位进行防守的球队,因此他们的出现并不意外。
更令人意外但也值得注意的名字包括约翰·勒珀南(Johann Lepenant,南特)、胡安卢·桑切斯(Juanlu Sánchez,塞维利亚)和奥马里·哈钦森(Omari Hutchinson,伊普斯维奇),尽管他们效力的球队防守体系不同,但也表现出强烈的压迫倾向。
为了提供球队打法的背景信息,我们在上方突出显示了一部分球队,以展示他们在高位压迫体系中度过其无球时间的百分比 (%):
我们现在知道了哪些球员在高位和中场压迫体系中频繁参与对球压迫 (OBE),但数量并不一定等同于质量。借助Game Intelligence,我们可以更进一步,使用压迫效果作为衡量质量和效果的指标。
我们可以通过两种主要方式来衡量对球压迫 (OBE) 对持球者的影响。高位压迫的一个目标可以是阻碍推进,通过对持球者施加强力压迫,迫使其回传或横传。另一方面,一些俱乐部则更倾向于让他们的10号位球员扮演限制/封锁的角色,切断持球者传出穿透性传球的能力。
在下面的散点图中,我们重点展示了在高位压迫体系中,其对球压迫 (OBE) 迫使对手回传比例最高(X轴) 以及影响潜在穿透性传球选项比例最高(Y轴) 的中场球员。
请注意,总对球压迫 (OBE) 不仅包括施压对抗和施压动作,还包括反压迫和回追压迫对抗,这为我们提供了其整体防守对抗的更完整画面。
我们还应用了一个筛选阈值:每30分钟对手控球时间(OTIP)内,至少要有10次高位压迫体系下的对球压迫 (OBE),以避免参与次数过少的球员扭曲样本:
上图突出了我们样本中在迫使对手回传或影响穿透性传球选项方面最有效的对球压迫 (OBE) 中场球员。位于左上、右上和左下象限的球员在其对球压迫 (OBE) 中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功率,但他们达成的效果不同。例如,位于右下象限的沃伦·扎伊尔-埃梅里(Warren Zaire-Emery)擅长迫使对手回传,而胡安卢·桑切斯在我们样本中是影响潜在穿透性传球选项方面最有效的球员。最后,位于右上象限的中场球员在这两种效果上都取得了高比例的成功。
垂直虚线代表了高位对球压迫 (OBE) 中迫使对手回传的平均百分比。由于我们的球员画像要求更积极、直接的压迫,我们突出显示了在此指标上高于平均水平的球员——让我们称他们为“猎手(Hunters)”。
下面的条形图通过仅包含那些高位对球压迫 (OBE) 中至少有10%导致对手被迫回传的中场球员,进一步提炼了我们的“猎手”名单:
有趣的是,此指标突显了来自非顶级俱乐部的球员。我们的头号“猎手”是伊西·帕拉松(Isi Palazón,巴列卡诺),比例为15.2%,紧随其后的是两名来自博洛尼亚的球员(刘易斯·弗格森 Lewis Ferguson 和雷莫·弗罗伊勒 Remo Freuler),这可能表明该俱乐部拥有协调良好的压迫体系。其他表现突出的球员包括扬·格博霍(Yann Gboho,图卢兹)、保罗·内贝尔(Paul Nebel,美因茨)和比拉勒·埃尔·哈努斯(Bilal El Khannouss,亨克/莱斯特城),后者在我们的《组织核心指数》中也排名很高,显示了他们在攻防两端的影响力。
虽然破坏对手推进可能是我们球员画像的主要优先事项,但其他人可能更优先考虑在对方半场赢回球权。
考虑到这一点,我们的下一个条形图侧重于识别那些同时也是优秀“偷球者” 的“猎手”。我们通过衡量高位对球压迫 (OBE) 中导致直接夺回球权或明显破坏对手进攻的比例来实现这一点:
来自弗赖堡的23岁进攻中场埃伦·丁克奇(Eren Dinkçi)脱颖而出,成为“猎手”中最有效的球权争夺者——他19%的高位对球压迫 (OBE) 导致了球权转换或破坏了对手进攻。紧随其后,再次排名靠前的是哈努斯。
到目前为止,我们通过识别有效压迫的球员,为压迫分析增添了一个重要的情境层。但压迫不仅仅是关于站位结构或意识;它还关乎强度。我们正在寻找具备相应体能素质的球员,能够快速逼近对手,剥夺对手的时间和空间,迫使其犯错。
我们如何进一步区分我们这群“猎手”,以识别出谁是以我们所需的强度与持球者进行对球压迫 (OBE)?
我们可以通过评估球员在高速跑动 (HSR,20-25mph)和冲刺 (Sprint,25mph以上)速度下执行施压对抗和施压动作的能力,来对他们的压迫强度进行基准测试。
下面的条形图根据我们的“猎手”球员在高速跑动和冲刺速度下完成的施压对抗+施压动作总次数对他们进行排序:
马丁·厄德高在我们的分析中表现突出,是一个不知疲倦的压迫者,在2024/25赛季,他记录了148次高速跑动下的施压/施压动作和38次冲刺速度下的施压/施压动作。只有贾斯汀·克鲁伊维特(Justin Kluivert)在总高强度压迫量上接近他,这突显了厄德高在无球状态下非凡的工作效率。
我们可以将这些数字转换为百分比,揭示:
厄德高22.7%的施压对抗和施压动作是在高速跑动或冲刺强度下完成的——这是整个赛季中记录超过500次事件的所有五大联赛中场球员中的最高比例。
下面的条形图根据我们选定的“猎手”球员其施压对抗和施压事件中在高强度(高速跑+冲刺)下完成的比例对他们进行排序。这更具代表性,因为出场时间会影响上面的计数图表——更多的出场时间提供了更多压迫的机会。
虽然厄德高在高强度施压/施压动作占比上仍然排名第一,但我们可以注意到克鲁伊维特在榜单中的位置下降了,他15%的压迫活动是在高速跑和冲刺速度下完成的。
这段关于具备压迫能力的球员画像的分析,再次印证了比赛智能系统如何赋能球探与分析师突破通用指标的局限,精准锁定目标人选。通过灵活组合定制指标,俱乐部能够构建精确的、针对特定战术角色的球员画像,从而更有把握确认所甄选的球员既能满足战术体系要求,又能达到体能指标标准。
中锋哲凯赖什
· 福建别再硬拗了。很显然,楼主的姿势水平不是你这种带着目的性去挑数据的选手能碰瓷的。这波就这样了,重新想新的角度吧。
ranamoo楼主
· 加利福尼亚把抢断拦截当防守建议去当曼联球迷 看看上赛季抢断拦截排前面都是哪些球队 阿森纳是靠丢球少掩盖防守能力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