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阿莫林的足球哲学,以及为什么不行
阿莫林的足球哲学,从大框架来看,逻辑上是行得通的,而且在葡体也证明了其可靠性,但在曼联却显得极其脆弱,究其原因,一部分因为球员结构不适用、一部分因为英超不适用。具体的,我们先从防守讲起。
阿莫林防守体系的核心实际上就地反抢,其逻辑是,当本方前场丢球时,对方会将球交给后腰或前腰出球,这是大多数球队的基本做法。阿莫林的应对措施是,失球一侧的后腰大幅度向前,压迫、尤其是暴力压迫对方后腰,而这一侧的边中位则大幅向前压迫前腰或可能拿球的边锋。这套体系有两个好处:第一,限制对方快速出球,尤其是不让进攻发起点转身,可以有效延缓进攻;第二,可以快速拦截,就地抢断,续上进攻。此时的阵型,失球侧后腰站到前腰位,边中卫站到后腰位,形成4231站位,不会出现防守失位,而三后卫是这套反抢体系立足的根本,这也是阿莫林不管前场怎么调整,3后卫始终没有变化的原因。这套打法在逻辑上极为合理,而且在葡体是毫无疑问的大杀器,但是在曼联却不行。下面说原因:
第一,违反基本的防守逻辑,事实上,阿莫林刚来的时候弃用卡塞米罗,就是因为卡塞米罗在赛场上多次拒绝执行这一战术,因为它过于反逻辑了。后来阿莫林和卡塞米罗讲解之后,卡塞米罗认可,此后重新启用。卡塞米罗并非唯一一个拒绝执行这个战术的球员,作为边中卫的利马、约罗,都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第二,后腰不行。目前,曼联队内只有卡塞米罗和乌加特有压迫对方后腰的能力,事实上我们也看到了二者大量的在进攻三区的抢断。但问题是,在必须用B费的前提下(咱也不知道为什么有这个必须),这俩不能同时上,所以导致B费一侧的反抢效果很差(B费的身体条件本身就无法达到要求,芒特也一样),很多时候需要卡塞米罗或乌加特帮助上抢,最后导致真正的失位,从而造成对方的反击,类似的镜头前两场我们见过很多次了。
第三,英超的后腰和中后卫比葡萄牙的强太多。和在葡萄牙甚至是乌加特在过的法甲不同,英超的后腰有更强壮的身体和护球能力,导致对后腰的压迫效果很差,抢断成功率不高。同时,阿莫林体系是建立在假设对方后腰和前腰出球的基础上,但英超的后卫大多有一定的出球能力,后腰只需要回座给后卫,就可以破解压迫。
第四,英超球队大多选择快速通过中场,甚至是直接连线边锋。换言之,直接跳过两个腰,中后卫直接给边锋,导致逼抢体系直接失效。而强队更依赖后腰,所以对强队可能反倒踢的更好。
那么问题来了,理论上,即便逼抢失效,也能保证4231的站位,不至于失位导致失球。那为什么防守还是崩溃了呢?我认为,问题的关键是,阿莫林缺少对落位后的防守调教能力。简单地说,由于在葡体这套体系过于成功+对阵强队直接5后卫一字排开,所以他并不知道当一个边中位落位后腰后,要如何组织防守,也不知道如果两个边翼位没有回来,要如何让后腰协助两侧防守,更不知道在一个后腰协助两侧防守的前提下,另一个后腰要如何平衡弱侧、弧顶和前插。换言之,除非对阵强队,否则曼联根本不知道怎么防,这是阿莫林防守失能的最主要原因,当然,这也是前面逼抢失败造成的。
阿莫林的进攻哲学,简单的说就是压缩空间堆积人数优势,而堆积人数优势的基本前提仍然是3后卫。举例来说,加入对手是4231阵型,曼联左路发起进攻,此时左边中卫前提落位到后腰位置(这也为后面反抢提供可能),左边后腰前提落位到左边前腰(这也是为什么不能同时上卡塞米罗和乌加特的重要原因),曼联在左侧共有左边中卫、居中中卫(此时落位到双中卫的左中卫),左边后腰、左边翼位、左边前腰、中锋(拉边过来),6个人,而对面参与这一侧防守的有左边后卫、左中卫、左边后腰、左边锋、前腰,5个人(中锋参与防守的话,右边中卫也会向这一侧倾斜。最终形成一个局部的多打少。多打少一旦形成,对手就会被迫向强侧堆积人数,如果不堆积,就直接多打少解决,如果堆积,快速向弱侧转移,形成更有效的多打少。这套逻辑也是非常科学合理的,但在曼联仍然不行,下面说原因:
第一,曼联没有通过中场的能力。现代足球通过中场通常有3个办法:长传、边路快速传递、持球推进。曼联没有能持球推进的球员(曾经有,小麦),边路快速传递的能力也很差(多尔古太糙,右边没默契),自断两臂,这样对手很容易防守。之前弗麦组合之所以行,很大原因是弗能转移、麦能推进,加上两个边后卫有快速传递能力,通过中场没有结构性瘸腿。而现在这个阵容,就是不行,这个还真不是阿莫林的问题,换谁都解决不了。腾哈格的应对办法是三条线压缩然后迅速拉开,放弃通过中场,确实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可惜前场全是废物。通过不了中场,自然没有多打少的机会。
第二,曼联队内有快速强弱侧转移能力的球员太少。满打满算,芒特、库尼亚、B费、约罗。而约罗和B费的转移都是长传转移,到弱侧时候人数优势已经没了,所以实际上就是芒特和库尼亚。诸位可以仔细回想前两场英超的进攻机会,除了库尼亚个人能力之外,几乎都是库尼亚和芒特的转移产生的。
第三,英超的移动能力太强。也就是说,除非转移足够快速,尤其是芒特的那些转移,否则对手可以迅速落位,把防守弱侧落成强侧。而同时,曼联的中前场没有持续倒脚能力(护球差,经常被迫回传),无法拉扯防线,所以创造弱侧能力太差。
第四,阿莫林的强侧进攻主要靠肋部穿插,但曼联目前有穿插能力和习惯的球员有且只有芒特和库尼亚,但左侧多尔古传渗透球的能力差。而右侧的老詹和迪亚洛,穿插意愿都比较低。实际上这两个人轮流穿插是有能力在强侧把对面打崩的,但他俩目前还都没养成习惯。
说这么多,简单来说就是攻也不行,防也不行。其实可以看出来,这些问题,有一半左右是可以通过巴莱巴一个人解决的,结果拿这个钱去买了塞斯科。曼联的魔力就是能做错每一个决定。阿莫林这套,如果有巴莱巴,还可以尝试一下是否可行,现在的阵容,就是不可行,完全是在扬短避长。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一个防反教练,回四后卫,弃用多尔古,狗叼飞盘,让B费老詹库尼亚塞斯科四个人互相扔,后腰用卡塞米罗/乌加特防守,梅努洗球。这样上线不高,但是能保住下线。休赛期卖掉B费,买一个能推进的后腰一个能长传的后腰,再重新找教练。
再见老特拉福德
· 上海天天葡体葡体,阿莫林走了一点没影响人拿冠军,这赛季踢四后卫一样在葡超大杀特杀,这还是夏天卖了大腿的情况下。再看看阿莫林,离开了葡超这个鱼塘,一胜难求。拿葡体的经验来论证阿莫林的能力还不如当年拿贾府论证腾嗨,人好歹还是欧冠四强。
好的称昵能更表代象你的形
· 广东库尼亚其实穿插肋部的意愿也在降低,经常和b费两人干瞪眼都想做传的那个,实在等到时机过了b费才想往前走结果传球失败b费失位中场就马上被反击打穿,至于芒特倒是能插也愿意插,但是现在芒特要干的事情过于多了很怕又搞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