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崩坏星穹铁道3.5版本分析的有关来古士和洞穴寓言的简要补充论述
以下论述不单针对一个作品
现在的一些作品对洞穴寓言的引用混杂了一些决定论的逻辑
柏拉图的洞穴寓言的核心是“理念的分有”,在古希腊这个人类早期文明历史阶段,认识论还大部分建立在对人对于世界和自然的认识的哲学史阶段,洞穴寓言的比喻是为了强调“真实的理念”,要去以理性去把握这个“真实”,在这个历史阶段对第一性原理的追求还没有明晰的分界。
而在后来的发展中,第一性原理开始明晰了两条道路,自上而下的太一和有神论,自下而上的理性主义和科学,都是为了追求赋予存在价值和意义的第一性原理。
理性主义和科学这条自下而上的道路特别是在康德这里开始发生了认识论上的转变,然后再到维特根斯坦等等这条哲学史脉络为语言、逻辑和理性划定了界限。
但是科学实在论上的实质进展是不会停下的,因此理性主义和科学这条道路依然会发展至极端理性主义,这也意味着会验证极端的决定论,因此在涉及到科学实在的一些作品中会出现对自由意志的讨论。
但是一些作品在引用洞穴寓言的论述中混杂了决定论的逻辑,特别是将投影的过程和机制、洞穴内存在的囚徒状态、洞穴外的太阳,这三者以决定论的逻辑形式化,这使得这种混杂着决定论逻辑的洞穴寓言论述,在实质上更接近一种预设前提的循环论证且不可证伪的丐题。
而在涉及自由意志和决定论的一些作品和讨论中,还有一个误解问题,就是——作品和大众讨论都会认为科学和极端理性主义带来或导致了决定论,但是实际上这既混淆了方法论和本体论,而且实质上是极端理性主义是会验证极端的决定论,而不是带来。
https://m.hupu.com/bbs-share/634461446.html?share=share&euid=98009897711303&cid=153231308
等艾莉丝女士98
· 中国台湾想请问“引用洞穴寓言的论述中混杂了决定论的逻辑”这段的意思是什么,看起来的感觉好象是说以决定论曲解了原本的洞穴寓言,但是这个是怎么曲解的有点不太理解?
扶里巴斯楼主
· 湖北我其实已经写出来了,在柏拉图的那个哲学阶段,他在洞穴寓言中的意思是认识论和形而上的,即人可以通过理性超越感官局限,达到真实。在原本的洞穴寓言中,投影的机制和过程代表是感官世界的虚幻,是囚徒被动接受的幻觉,而囚徒的状态代表一种无知和被动接受感官世界的幻觉的状态,但是这里并没有决定论的意思,而是强调通过哲学教育和理性思考主动追求真理,解放囚徒的状态,达到理念的真实。而洞穴外的那个太阳则代表柏拉图对真理和价值的最高价值判断,即代表“善”的最高理念,但这不是一个决定性的第一因,而是理性追求的目标。柏拉图的洞穴寓言是认识论和目的论上,决定论否决自由意志,但洞穴寓言却恰恰强调了个体存在通过理性选择拜托束缚的可能性,尽管过程艰难,但仍有可能,简单的说这是一个打破幻觉、追求自由和真理的故事,而不是描述囚徒被某种规则或原因决定而注定只能看到影子的决定论故事。而混杂了决定论逻辑的洞穴寓言:投影机制和过程被视为完全绝对的因果决定链条,整个过程被解释为由某种规则或原因完全决定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投影的过程和机制被视为一套封闭、不可变、不可突破的因果系统,囚徒不仅是身体被束缚,其认知也被完全锁定在这个系统的这个影子的输出端上了,而这个系统本身成了铁律。囚徒状态被作为完全决定的状态,即囚徒状态本质化,囚徒不再被视为一种可以改变的状态或处境,而是被看作一种无法超越的本质,她们的认知被看作完全由这个系统所决定,她们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是对影子刺激的必然反应。自由意志和突破的可能性在逻辑上被预先排除。太阳则被异化并作为决定论的第一因,在决定论的系统和框架下,太阳被视为为这个系统之外的、另一个更宏大、更绝对的决定者,它不再是让人获得自由真理的“善”,而是变成了一个冰冷、客观、无法抗拒的终极规律或宇宙法则,看清它,并不意味着获得解放,而是意味着认识到自己(包括想要突破的念头本身)都是被这个终极规律所决定的,而决定论将太阳视为另一个决定层(如物理法则或神性预知),会陷入无限递归或封闭系统。这实际上是将太阳从柏拉图的目的因扭曲成了决定论的动力因。而混杂了决定论的洞穴寓言的论述便成为了——人们生活在如同洞穴一样的决定论系统中所有认知都是这个系统决定的产物,而引用洞穴寓言就是“柏拉图早就说过了,我们就像洞穴里的囚徒,看到都是影子”因此,人们无法获得真正的自由和真相,而人们所认为的“突破”也只是系统内的另一种被决定的状态。这个论述已经把决定论这个需要证明的结论,偷偷地塞进了对洞穴寓言这个比喻的理解前提之中。这不是在用洞穴寓言来论证决定论,而是预设了决定论的解释框架,然后去解读洞穴寓言,最后又用这个被解读过的寓言来验证决定论。这就构成了一个循环论证,并且因为其前提——绝对地被决定——在系统内被设定为不可证伪的——任何试图证伪它的行为都会被解释为也是被决定的——所以这就是是一种典型的丐题。这种混杂了决定论逻辑的洞穴寓言完全偏离了柏拉图强调哲学教育理性自由选择和理念分有的愿意,将洞穴寓言这种认识论上的比喻强行套用在决定论这种本体论的形而上学上,达成丐题,否定个体存在的能动性和自由意志,扭曲了寓言的初衷,将其从一个关于如何获得自由的故事,变成了一个为何无法获得自由的悲观且主观的论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