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谱分析】通过阵容克制关系影响球队胜场水平
起因是马刺今年夏天针对性的补强了中锋位置,签约/引进了包括科内特在内的3名中锋,使得马刺的低位选择突然变得丰富起来。随之而来的另一个话题也被摆上台面:马刺是否有机会再次重置双塔战术?联想到前两年看LOL,不同阵容(冲阵/四保一/运营)之间也因为其特点相互存在微妙的克制关系,在NBA中双塔这种风格鲜明的打法,是否也存在其他阵容与之相生相息?想必是有的。以下是我不负责任的一些猜想,希望可以找到一些门道。
首先叠甲:
1. 我们不是在做正经的科研,数据的使用和分析存在一定的误差和主观因素,但是一定要保证逻辑的通畅,但求能得到一些有趣的结论
2. 所有的分析都是基于:不同阵容之间确实存在克制关系这一前提开展的,确实有可能与真实情况存在其他显著变量导致的偏差,欢迎友好讨论
3. 此篇分析的目的是从一个特定的切入点,以全新视角来讨论篮球,抛砖引玉
OK,下面正式开始。
我把所有五人组的球队类型简单分成三大类:双塔/单中锋/小球(无中锋)
双塔顾名思义存在两名在内线具备身材优势的球员,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低位的护框效率和压制力会显著提高。相对于单中锋的均衡阵容,双塔可以在卡住对方中锋的情况下由另外一名具备身高优势的球员大幅增加保护防守篮板的效率。同时双塔阵容还可以更多的通过掩护策略使外线的持球人找到空档和直接空接的机会。由于主要的战术重点放在篮筐15英尺以内,所以此类战术往往放弃了一定的高位防守,大多都是在对方外线命中率下降或者阵容有明显缺陷的时候使用。此种场景下双中锋>单中锋,长此以往在更多的回合数下双塔阵容可以获取更稳定的长期收益。
单中锋的阵容通常被使用的最多,这是一种不功不过的均衡阵容。相比双塔阵容或许在低位没有那么强的统治力,但是胜在有更多的灵活性。在2000年代小球尚未兴起的时候,联盟的格局通常就是双塔和单中锋阵容的混战,由于缺少对外线战术和3分特型球员的重视,小球阵容在这个版本环境下缺乏足够的影响力,当时也有“投篮不能赢得总冠军”的说法。道理同上,在缺乏能力够强的三分射手和优质掩护人&战术的时候,大样本下中锋的高度决定了比赛的结果。毕竟篮球说到底是高个子的运动。
一只小球球队在外线手感不佳的夜晚或许没法应对对方镇守篮下的中锋,但是当你的对面是一只笨重的双塔阵容呢?两名笨重的中锋没法跟上五个小个子的脚步,他们很容易被对位的小阵容撕扯阵型,当你的中锋疲于跟上自己的对位人时,没过几个回合他们的体力就会消耗殆尽。或许双塔可以在一开始打出极高的内线得分效率获得领先优势,但是当射手在三分线外打开局面,小球这方就会以更快的得分效率轻松赶上。相比追求稳定长期收益的双塔阵容来说,小球阵容更倾向于在短期去进行高风险但是高回报的尝试,或许在对手球队脚步疲惫的时候摆上小球阵容作为尖刀可以更好的降低风险。
根据NBA官网数据,2024-25赛季出场总时间大于20分钟的阵容组合总共1,047组,出场场次9,779场,其中: 双塔阵容出场259组,出场场次2717场,场均正负值+0.68,胜率59%;单中锋阵容出场632组,出场场次5,858场,场均正负值+0.34,胜率54%;小球阵容出场156组,出场场次1,204场,场均正负值+0.50,胜率55%。在单中锋阵容出场场次和频率最多、小球阵容出场场次频率最少的环境下,双塔阵容打出了最高的场均正负值和胜率。【双塔的定义后文会详细阐述】【三组阵容的正负值均大于0,胜率均大于50%的原因主要为数据样本取自出场时间大于20分钟的组合,球场上球队教练会将赢分的阵容保留较长时间,显著输分的阵容会被马上替换。出场时间小于20分钟的总场均正负值为-0.14,胜率47%,与上述推断逻辑一致。】
所以我们假定,在大样本下双塔阵容是能够克制单中锋阵容的,单中锋能克制小球阵容,最后,小球阵容可以压制双塔阵容。回顾30年来的NBA历史,正是按照类似的轨迹进行演变,从一开始的标准单中锋阵容,到双塔时代的崛起,到小球时代给盲目囤积笨重中锋的联盟一个措手不及。历史推进到今天,小球风潮的影响力又逐渐有下降的趋势,高个子再度试图找回曾经存在于这块420平米场地上的绝对统治力。
虽然阵容之间的差异会在大样本下存在一定的克制关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微观感知下,不是所有的双塔阵容都可以稳定赢下与单中锋阵容的对抗,也不是所有小球阵容都可以将双塔打入深渊,所谓理想现实存在差距,计划和执行上亦有区别。这其中主要原因可以大致分类成两种:
阵容的整体能力有显著区别,C. Paul/H. Barnes/D. Vassell/J. Sochan/S. Castle组成场均正负值-3.6的小球(btw这是联盟最差的小球组合。。)无法跟骑士J. Allen/E. Mobley的双塔对抗。小球阵容的空间能力和战术执行低于执行标准,双塔阵容的配置又高于基本要求。
个体球星的个人能力强性抹平了阵容之间的差异。比如73胜勇士期间的库里,个人能力的爆发使得勇士完全可以把小球当作常规阵容使用。
为了尽可能的抹平这种微观场景的差异,我们引入新一层纬度来细化分析场景,将三种阵容强度再度拆分成三个档位,例如:双塔-强/中/弱。在我们的概念里,弱势阵容的强势个体足以和强势阵容的中等个体对抗,强势阵容的较弱个体甚至会被弱势阵容的强势个体完成反克制。
为了方便理解,克制关系的对应表展示如下:
这里解释一下我对本文中概念的定义
塔(Big Man):注册身高208cm以上的球员,或NBA官方注册位置为中锋的球员,两者满足其一(确实存在一些矮壮但是臂长的内线球员,但是由于官方数据中对于站立摸高的数据并不完善,所以只能用注册位置了判定)
双塔阵容(Twin Towers):存在两名或两名以上Big Man的阵容
单中锋阵容(Single Center):存在一名Big Man的阵容
小球阵容(Small Ball):没有Big Man存在的阵容
阵容强度强(Strong)/中(Normal)/弱(Weak):将引用阵容的场均正负值由高到低排序,场均正负值位于头部1/3的阵容定义为强(Strong),位于尾部1/3的阵容定义为弱(Weak)
所有数据引用自NBA官网数据和DUNK & Threes官网数据
EPM数据引用2024-2025最后一版
下述阵容分析数据将选取2024-25赛季NBA 30只球队中每只球队出场总时间最长的10组主力阵容,共计300组阵容。主要为体现每只球队最经常使用的主力阵容形态,排出实验阵容、小范围伤病等意外情况,尽量还原上赛季每只球队的真实战术倾向和联盟环境
阵容数据时间范围选自2024-25赛季常规赛
使用300只主力阵容数据来“真实还原”下联盟整体环境
被使用最多的仍然是单中锋阵容,毕竟均衡阵容是最不犯错的选项,每只球队都必备这种类型的阵容搭配。可能也与联盟的风气正在从小球时代重新回到大个子时代,优质中锋的储备仍然没那么充足有关
小球阵容被使用频次相当少,一方面是已经过了风口,单中锋的阵容在当今的环境中大量存在,给小球阵容的生存造成了压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小球阵容通常是高收益伴随高风险,只被用于特定的时刻和绝境翻盘
双塔阵容逐渐开始被联盟的一些球队重视,主要原因是强势的小球阵容不多,缺少天敌克制,而作为被克制的单中锋阵容在联盟生态中达到了极高水平。双塔阵容在这个环境下打出了极高的场均正负值,这个指标在把数据范围限制在主力阵容以后相比前文的结论表现了更强的显著性
马刺的夏天操作我的个人打分是10分,在针对性补强了中锋位置以后,马刺的建队思路让我看到了管理层确实是在顺应时代趋势开始针对双塔的使用进行尝试。优秀的双塔一定要间距机动性和空间性,联盟中又有哪名球员比文班更适合作为双塔的组合之一呢?作为双塔的Big Man之一能换防到上线本身就很大程度弥补了双塔战术层面上的不足,有了上赛季骑士双塔/雷霆双塔/掘金双塔的珠玉在前,我很期待新赛季马刺的双塔表现。
鉴于以上理由,我在选择马刺新赛季阵容的时候加重了一定比例的双塔权重,如下:
每套阵容在时间上的使用权重参考了马刺上赛季教练组的使用习惯,每场使用7分钟以上的主力阵容共有两套,分别是文班为核心的单中锋阵容和文班/科内特为核心的双塔阵容,单中锋阵容的使用权重会更高主要考虑了下赛季首发阵容比较可能还是以这种形式进行开局,根据实际的比赛情况再进行调整。
这里每套阵容的预估正负值主要使用的2024-25赛季的最后一版EPM,可以看到双塔阵容的预计正负值最高达到+6.5,毕竟文班和科内特都是EPM的神。有一些球员并没有EPM数据,比如新秀Harper和卡布,这里我分别参照了2024-25赛季联盟22岁以下&使用率大于20%&位置为PG的平均正负值数据和同样作为防守顶级进攻拉垮的去年新秀Ryan Dunn的EPM给两位做了参照。
这套模版下,马刺的阵容强度可以说是两极分化的,有6组主力阵容强度在联盟头部,4组阵容强度在联盟末尾。同时每个球员的使用情况如下:
班子和狐狸的出场时间最长,分别是32和30分钟;其次是瓦哥31分钟,毕竟作为首发中最稳定的空间点就算对他有所微词该上还是得上;科内特出场28分钟,虽然是替补出场但是绝对有核心假首发的地位。
BTW这套测算模型我做成了可以自主配置阵容的模版,有兴趣的话我可以分享给大家DIY。
在这套理论和模型的基础下,我们首先看看去年的马刺阵容在去年的环境中会是怎么样的水平。
这里引入了一个胜利系数的概念,如果该系数在0上下波动,说明两只球队的实力差距并不明显,应该各有胜负;反之如果系数显著,胜场结果则被判定为横扫或被横扫。
上赛季的阵容在模型下跑出了23-24胜的胜场,距离实际情况的35胜还有较大的差距。
观察下结果,预估的模型中,马刺在与很多双塔球队例如掘金/雷霆/雄鹿的对抗中都收获了被横扫的结局,与实际的比赛观感有所出入,毕竟上赛季大家记忆犹新的几个场景就是班子终场封盖切特,爆冷击败掘金。那么会不会是因为马刺以斑马为中锋的单核心阵容,实际打出的效果更接近小球阵容,相比传统中锋,班子更像一个移动灵活且具备空间威胁的小球中锋呢?
我们把包含斑马的单中锋阵容切换成小球阵容,重新跑一边模型试试:
果然,调整以后的马刺胜场有了比较显著的提升,来到了28场。但与实际情况还是有所差距。希望大家能理解只要是预测模型就一定存在误差,毕竟现实生活是一个混沌模型,你永远无法知道事情是不是与想象一致,毕竟我们上赛季还绝杀了勇士,本应在模型中横扫我们的猛龙等球队实际计划选择了摆烂争夺Flagg,让我们又捡到了几场胜利等等。
这个休赛期很多球员改换门庭,但是由于新赛季还没开始我们也无法直接判定每只球队的新赛季是不是有了新面貌和新气象。我们只能把马刺新赛季的阵容,放在2024-25的联盟环境中,管中窥豹判断今赛季的球队在阵容克制理论的基础上胜场水平会有什么变化。
按照预测,马刺新赛季的总胜场水平大概会在55-56场,能够横扫的球队有13支,分别是鹈鹕、公牛、小牛、湖人、篮网等等;会被3支球队横扫,分别是掘金、雄鹿和魔术。请注意,这里的球队阵容都是上赛季的阵容。
不得不承认这套理论基础更多的是玩票性质,引入的变量还不够多不够精细,不过确实可以得到一些相关性的结论,比如上赛季的马刺阵型原因直接影响导致了竞争力的不足,双塔阵型确实在当今环境中具备一定优势等等。借着新赛季马上就要开打的契机,表达一下今年的马刺阵容确实给了我们很多切实的期待,也通过这篇文章提供给大家另一个看待篮球这项运动的角度,毕竟更多的观点碰撞可以让我们更加接近这项运动的本质。
乌日尼乐
· 北京辛苦啦,先赞后看…
冷手硬打皇阿玛
有文班的单中锋现在顶多算特定五小,等文班内线优势起来了,就能综合五小和单中锋的优点